中新經緯 3 月 6 日電 ( 王永樂 ) GDP 增長 5% 左右、CPI 漲 3% 左右、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2023 年政府工作報告透露的這些信息有你關注的嗎?
GDP:增長 5% 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 年中國國内生産總值 ( GDP ) 增長預期目标 5% 左右。
增速目标爲何是 5% 左右?長江證券認爲,目标定在 5% 左右反映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從長期視角來看,發展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量的合理增長要和質的有效提升相結合,才能實現更高的發展水平,經濟增速目标的合理下調也是尊重客觀規律的選擇。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認爲,考慮到中國實行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仍有較大空間,且 2022 年基數較低,如果不出現 " 黑天鵝 " 事件,今年中國經濟增速超 5%" 沒有問題 "。
浙商證券宏觀報告分析稱,GDP 增長目标爲 5% 左右,更加強調高質量發展。疫情擾動出清、經濟參與主體積極性提升、财政不急轉彎的背景下,全年 GDP 增速可以完成預期目标。
中航證券宏觀報告認爲,考慮到全球經濟大概率放緩,以及近三年的疫情對企業和居民部門資産負債表的沖擊可能存在持續影響,5% 左右的目标既不保守、也不激進。
财通證券分析稱,首先,經濟增長目标的确定取決于政府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其次,經濟增速目标調整順應潛在增速趨勢,而非實際增速變化;最後,經濟增速目标本身的意義在于 " 底線 ",而非上限。
CPI:漲 3% 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 年居民消費價格 ( CPI ) 漲幅 3% 左右,與去年目标持平。
2022 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月度漲幅始終低于 3%,全年僅上漲 2%。
3 月 3 日,央行行長易綱在發布會上表示,2022 年 CPI 漲幅是 2%,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通貨膨脹水平。
同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發布會上指出,2023 年中國通脹水平總體保持溫和是主基調,從短期看,通脹壓力總體是可控的,因爲當前中國經濟處在恢複發展的過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産業鏈、供應鏈運轉順暢,供給比較充足,居民通脹預期比較平穩,具備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的有利條件。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稱,CPI 漲幅爲 3% 左右,仍然處于良性通脹的範圍,不會出現通脹過快上漲,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提升居民收入是推動消費增長最重要的方面。有了消費能力,有了收入的增長,今年消費增長會更加突出,特别是一些被壓抑的消費需求今年會集中釋放。
浙商證券宏觀報告認爲,目前生豬、原油供給整體穩健,今年 CPI 壓力不大,較難觸及 3% 的阈值,實現 CPI 目标難度較小。
糧食産量:保持在 1.3 萬億斤以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 年糧食産量預期目标是保持在 1.3 萬億斤以上。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備受關注。2022 年,中國糧食産量再創新高。全年糧食産量 13731 億斤,比上年增産 0.5%,連續 8 年穩定在 1.3 萬億斤以上。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近日表示,糧食生産要穩産量、提産能。産量上,要緊緊圍繞确保全國糧食産量保持在 1.3 萬億斤以上這個目标,千方百計穩住面積、主攻單産、力争多增産。加力擴種大豆油料,确保大豆油料自給率逐年提高。統籌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調控,穩定 " 菜籃子 " 産品供應。産能上,要抓緊啓動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努力推動糧食産能早日邁上新台階。在保護好生态環境前提下,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城鎮新增就業:1200 萬人左右
就業對一個家庭是天大的事。據政府工作報告,2023 年城鎮新增就業 1200 萬人左右,比去年 "1100 萬人以上 " 的預期目标有所上調;城鎮調查失業率 5.5% 左右。
政府工作報告同時提出,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别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
浙商證券宏觀報告認爲,政府工作報告重點突出了新增就業,體現了就業優先的政策思路。城鎮新增就業目标從過往幾年的 1100 萬人上調至 1200 萬人,調查失業率目标 5.5% 與之前保持一緻。2023 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 1158 萬人,較 2017 年增加了 363 萬人,今年政策将重點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青年失業率中樞上行的問題。就業優先政策發力背景下,城鎮新增就業和失業率目标可以完成。
房地産: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政府工作報告明确了 2023 年八項重點工作,其中兩項和房地産直接相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産負債狀況,防止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産業平穩發展。
對此,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中新經緯分析稱,優質頭部房企風險化解工作将繼續,今年也将是繼續落實資産負債表優化的一年。因此後續在防範風險方面,要尤其關注頭部房企的風險問題。此次防範風險方面明确提及了房地産的内容,也充分說明房地産化解風險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各地更是要高度重視這個内容,防範出現房企新的風險出現。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 住房消費需求支持的提法,在這兩年都有,但此次提及并非老生常談。" 嚴躍進進一步分析稱,此次提及住房消費需求,是基于 2022 年房地産市場大降溫的背景而提及的,針對性更強。唯有把住房消費需求提振了,其他房地産的問題包括頭部房企金融風險問題等,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光大證券分析稱,在此前嚴控負債規模的背景下,房地産高杠杆擴張路徑已明顯受限,房地産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實質性扭轉。預期在滿足房地産市場合理融資需求、穩妥處置恒大等頭部激進房企風險的同時,商品住宅開發的行業格局将得到重塑,國企及低杠杆民企向前、高杠杆民企向後,帶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資本市場: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推動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統籌推進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改革化險,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加強金融穩定法治建設。2023 年,要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今年 2 月 17 日,中國證監會及交易所等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制度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全面注冊制落地後,不少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建議,穩步推進交易所公司制改革,提高交易所自主權。借鑒北交所公司制的改革經驗,平穩有序地在三個市場闆塊實施公司制改革。在完善證券市場法制、自律監管機制的基礎上,将上市審核權、規則制定權、自律監管權等交給證券交易所,突出交易所的監管主體責任,充分授權證券交易所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制定自律規則。
全面注冊制落地後,中介機構 " 看門人 " 作用凸顯,就如何促進資本市場形成職能和責任相匹配的 " 看門人 " 機制,全國政協委員、中泰證券總經理馮藝東提出三點建議,包括進一步落實發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制度,做出更加清晰完善的制度安排和切實提高保薦機構執業質量等。
對于金融風險處置,易綱 3 月 3 日表示,人民銀行将會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門一道,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的處置,對非法金融活動保持高壓,壓實各方風險處置的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對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财政部部長劉昆 3 月 1 日在發布上表示,地方政府的債務主要是分布不均勻,一些地方債務風險較高,還本付息壓力較大。" 已督促有關地方切實承擔主體責任,抓實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個底線我們守得住。" 他說。
楊德龍表示,現在中國有 2 億股民,6 億基民,資本市場的表現關系着億萬家庭的财産性收入,資本市場出現恢複性上漲有利于提高财富效應,促進消費。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也是支持創新企業新經濟發展的關鍵。現在已經全面實施了注冊制,未來會有更多代表新經濟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爲這些創新企業提供寶貴的資本,有利于推動經濟轉型以及産業升級,孵化出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科技創新企業。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作者:萬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