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領袖在線約架,推特和 Meta 這場大戰,究竟誰會是赢家?
作者 | 阿 瑞
編輯 | 陸一鳴
題圖 | 《社交網絡》
吃瓜群衆的調侃永遠一針見血。
" 電視劇裏的商戰:運籌帷幄,勾心鬥角,層層設局;真實的商戰:搶公章、換保險櫃鎖芯、用開水澆死對家公司的發财樹…… "
眼下,推特和新晉網紅社交軟件 Threads,就在上演一場無比真實的商戰。确切地說,是它們各自的 CEO 馬斯克和紮克伯格,正在互聯網上演隔空掐架。
6 月下旬,網傳 Meta(即臉書,于 2021 年改名)正在計劃上線推特競品 Threads,馬斯克發推特表示自己願意跟 Meta 的 CEO 紮克伯格進行一場 " 籠中格鬥 "。而前不久剛在巴西柔術錦标賽獲得獎牌的紮克伯格毫不示弱,也在自家的 Instagram 上回應:" 地點發我。" 次日,馬斯克再次發推,認真地推薦了格鬥賽場。
紮克伯格引用《蜘蛛俠:平行宇宙》劇照諷刺馬斯克。(圖 / 推特截圖)
兩位科技領袖在線約架,引來大量網友圍觀。正當人們讨論着物理意義上的 " 究竟誰能打得過誰 " 時,推特崩了,Threads 上線了。
這場大戰,還有一番好戲看。
商業領袖,在線掐架
盡管 " 籠鬥 " 一事因爲馬斯克母親發推勸阻而告一段落,但推特和 Meta 的商戰才剛剛開始。
7 月初,推特不斷發生系統故障," 推特崩了 " 甚至還上了中國的微博熱搜話題。很快,馬斯克稱這是因爲有數百個組織正在推特上進行 " 極端級别的數據抓取 ",并采取了一系列臨時緊急措施。
最開始,用戶必須登錄後才能查看推文;後來,馬斯克突然宣布将限制用戶每天可以查看推文的數量,并趁機推銷推特的藍标會員。
如果不買每月 8 美元的會員,新注冊的用戶和老用戶分别每天分别隻能看 300 條和 600 條推文(包含評論)。而即使買了會員,每天也有 6000 條推文的查看限制。
外國網友制作的關于推特限流的梗圖。
消息一出,推特網友立即炸了鍋。這麽點推文數量,刷一會兒就看完了。别的軟件都想方設法地增加用戶的使用時長,馬斯克卻公然 " 趕客 ",此舉迅速被罵上推特熱搜第一。
馬斯克嘴上解釋着限制浏覽對大家有好處,可以讓人們遠離手機、多陪陪家人朋友,實際上不得不妥協一步,又把用戶的浏覽限制提高至每天 500/1000/10000 條。
而關于采取緊急措施的理由,也實在無法令網友們信服。有人分析,自從裁員 80% 後,推特就頻出 bug,是因爲其公司目前的人手已經無法維持正常的審核和運轉。
" 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充斥在評論區,發布詐騙或色情信息,顯然是審核失靈;從架構、技術上,也明顯感覺推特在退化,有時候打不開,前幾天還出現了前端自動刷新的 bug。"
多個國外網友的視頻證明了推特受到的 " 攻擊 " 其實來源于自己,它 " 每秒向自己發出大約 10 個請求,試圖獲取永遠觸及不到的内容 "。
網友對推特 bug 的評論。(圖 / 微博截圖)
考慮到馬斯克還拒絕支付谷歌雲的費用,6 月底,推特與谷歌的合同正式到期,還欠了亞馬遜雲的錢,這或許也影響了推特的運行。
不管背後的原因是什麽,推特的用戶們顯然不買馬斯克的賬。不少推特大 V 号召粉絲去關注自己其他平台上的賬号,更有大量畫手轉戰微博,拿着翻譯軟件跟中國網友熱情交流,粉絲很快漲得比推特上還多,一時之間,場面甚是壯觀。
某日本畫師入駐微博。(圖 / 微博截圖)
正當推特亂成一團的時候,紮克伯格趁虛而入,宣布全新社交軟件 Threads 上線。
據《福布斯》報道,紮克伯格提前了 Threads 的發布計劃,可能就是爲了趁機搶奪推特的用戶。并且在向網紅推薦 Threads 時,Meta 還直白地形容它是推特的 " 明智 " 替代品。
事實證明,用戶們确實被推特惹惱了。五天時間,Threads 的用戶數量就已經破億,甚至打破了 ChatGPT 的紀錄,成爲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應用。
與此同時,推特的流量卻在下滑。(圖/ 推特截圖,數據來源于 Cloudflare)
不過,或許是因爲上線匆忙,Threads 的界面看起來更像是推特和 Instagram 的縫合産物。該軟件支持每條帖子可發布比推特更多的文字數量,但信息流展示的方式以及互動模式——如點贊、評論、轉發等,都跟推特如出一轍。除此之外,它還缺少内容搜索、話題标簽、私信等關鍵功能。
馬斯克當然不會放過反擊的機會。Threads 發布當天,他就向紮克伯格發了律師函,威脅要将 Meta 告上法庭,理由是 Meta 在開發 Threads 的過程中竊取了推特的商業機密,還認爲 Meta 雇用了掌握機密信息的推特前員工。
而 Meta 的新聞發言人 Andy Stone 回應:"Threads 團隊中沒有人是推特的前員工,這根本不可能。"
Threads(左)和推特(右)的頁面對比。(圖 / 網絡截圖)
這邊馬斯克發推," 競争是好事,作弊則不然 ",那邊紮克伯格在 Threads 發帖," 推特自己阻礙了自己的成功 "。7 月 11 日,人們發現推特在搜索功能中屏蔽了來自 Threads 的鏈接。
兩位大佬在線商戰,網友看熱鬧不嫌事大。苦推特已久的外國網友大概隻想問:Threads 到底能不能打敗推特?
社交媒體混戰,誰會是赢家?
大量用戶從推特轉移到 Threads,被視爲國外最壯觀的一場社交網絡大遷徙。
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自馬斯克接手推特的幾個月以來,推特上最活躍的用戶群體發帖量大幅下降。不少企業家看準了機會,推廣新的社交軟件,試圖使其成爲推特的替代品,但都沒能成功。
随着現在的社交軟件越來越複雜,也有一些用戶希望回歸最初的簡潔。(圖 /《社交網絡》)
又如盡量避免使用個性化算法,主打興趣分區和時間軸的 Hive,吸引了許多 Z 世代用戶。
但跟日活用戶高達 2.5 億的推特相比,這些新興的社交平台功能上沒有太多新鮮感,内容也不如頭部平台那樣海量、優質,因此隻能稱得上是 " 小而美 " 的存在,并沒有成功代替推特。
紮克伯格的 Meta 也推出過不少新産品,以元宇宙爲噱頭的 Horizon Worlds 現在幾乎無人問津,主打短視頻的 Lasso 和 Reels 至今也未能撼動 TikTok 的地位。
回顧國外社交媒體巨頭的發家史,不難發現,這些平台抓住了最初的風口,形成了各自的優勢,卻也難以攻破對方的護城河。
紮克伯格創立臉書。(圖 /《社交網絡》)
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就讀時,創立了臉書的前身 Facemash,未經同意将同學照片放在網站上,用戶可以投票選擇長相最佳的人。這類行爲若是放在今天,必然是違法的,但在互聯網野蠻生長的時期,紮克伯格借機創業,于 2004 年辍學創立了臉書,而臉書迅速由校園社交網絡發展成爲全民社交平台。
2012-2016 年,臉書通過收購 Instagram、WhatsApp 等産品,不斷增強自身在社交領域的優勢。随着網絡社交逐漸成爲現代人的某種 " 剛需 ",擁有先發優勢的臉書積累了大量用戶,龐大的社交流量也帶來了廣告變現的巨額收益。
2006 年創立的推特,其最初設想是通過短信進行社交,讓用戶告訴彼此 " 我在哪裏正在做什麽 ",結果卻依靠着實時信息的更新功能誤打誤撞站在了全球熱點新聞的前沿。然而,推特幾次嘗試轉型都宣告失敗,2015 年以後,用戶增長減緩,始終掙紮在盈虧之間,馬斯克接手之後大規模裁員,才再次扭虧爲盈。
2018 年前後,臉書、谷歌等互聯網巨頭因用戶數據洩露而被歐盟罰款,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隐私保護的問題。
隐私保護成爲當代互聯網的重要議題。(圖 /《社交網絡》)
說到底,互聯網早已過了野蠻生長的爆發期,進入了存量時代,主流平台用戶增長趨緩,新平台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不過,巨頭們的地位,也并非絕對穩固。短視頻平台 TikTok 的出現,就打破了 Meta 和推特等社交巨頭的壁壘,從它們手中搶占了用戶的時間,也搶走了部分廣告客戶。
Threads 的上線,可以說是 " 天時、地利、人和 ",恰好推特出了問題,用戶又對它積怨已深,而 Threads 還可以直接使用 Instagram 登錄,這才造就了一場 " 大遷徙 "。
據 Threads 官方介紹,該應用将基于去中心化的 ActivityPub 協議,也就是說,未來的 Threads 用戶還能夠與其他不受 Meta 控制的平台進行通信交流。紮克伯格表示,團隊要先把産品做好,實現 10 億用戶,再考慮商業化。
新社交平台的成功,在于創新。(圖 /《社交網絡》)
但 Threads 究竟能否打敗推特,還未可知。畢竟,現在的它似乎并沒有不可替代的用途,怎樣留住遷移來的用戶,仍然會是一個極具挑戰的難題。
從臉書、推特到 Instagram、TikTok,新社交平台的流行,往往不在于誰更能模仿誰,而在于核心功能的創新。也許,永遠沒有最終赢家,而用戶總是不介意多一種選擇的。
校對:鄒蔚昀,賴曉妮,運營:嘻嘻,排版:鍾穎琳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