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17/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416 天
1
最近,62 歲劉德華現身女兒學校,觀看女兒演出的一組私照曝光,卻不禁讓人感到意外。
當天,劉德華穿着西裝,和其他所有家長一樣坐在家長席上。雖然戴着口罩,但依舊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認出。
可讓人意外的是,人群中并沒有任何異動,家長們隻是滿懷期待着看着舞台,有的鼓掌呐喊,有的拍照留念。
看多了明星在公衆場合引起的騷動不同,這樣有序的場面可以說實屬難得。
但其實,這樣的畫面也不是第一次流出了。
之前,劉德華在參加女兒幼兒園畢業彙演時,場面也十分和諧。
當時,劉德華身穿一套淺色西裝,大方地出現在女兒的學校裏。
但身邊的家長,似乎就如同見到任何一位其他家長一般,從容淡定。
在人群中,劉德華滿臉笑容地望着舞台上女兒,也如同普通家長一般,滿臉欣慰。
記得香港影帝梁家輝曾說過:
" 在香港,明星和藝人走在大街上不會有保镖跟随,很少有人去圍觀和追捧,知道爲什麽嗎?
内地的朋友可以多來香港看看,爲什麽明星不受追捧。
因爲他們知道明星跟他們的生活一點關系都沒有,反而是醫生、老師、科技工作者才是受市民尊重的,因爲他們才是真正爲社會做貢獻的人。"
不得不說,這群人的素質太高了。他們早已把明星當成了一個普通職業去看待。
他們更理性,不被社會流量牽制;他們更踏實,隻專注于自己的人生;他們也更有格局,知道什麽樣的人才是社會真正所需要的。
2
知乎網友 lemon 曾就讀于華東政法大學。2015 年的暑假,由于要備考司法考試,她和大多數法律專業學生一樣并沒有回家。
夏日雖然炎熱,但學子每天仍不知疲倦地往返于學校的圖書館和教學樓,一心隻想通過考試。
碰巧的是,當時校園内入駐了一隊拍戲的劇組。
爲了借景拍戲,劇組人員占用了許多公共道路,甚至有一次還攔下了學子,不讓進圖書館。
更令人崩潰的是,過大的喧嘩聲影響了同學們的備考。
漸漸的,同學們對劇組的态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開始的新奇轉變爲後來的無奈,甚至憤怒。
最後因爲學子的反對,校園内從此再沒入駐過任何一個劇組。
還有 2019 年,網友 @慕容中午在學校食堂排隊時聽聞了一件事。
當時,肖站和宋祖兒所在的劇組在國科大雁西湖校區取景,附近剛好設有學校圖書館。
當天一位男同學想要進入圖書館,卻不料被安保人員攔住。
當男同學聽到不讓進的緣由後,很是生氣地說:
" 你們拍個戲就不讓我們進圖書館學習了?憑什麽?"
說完,他便甩開了安保人員的手,拎着手裏的材料徑直走進了圖書館。
不得不說,這些高學曆學子的三觀清醒得可怕。
記得評論區有一段評論說的好:
" 這也是我們一定要考上一個好大學的原因之一。
假設同樣的事發生在某些大學,早就圍得水洩不通了。
考什麽學校不隻是因爲學校的牌子,更多的是選擇和什麽樣的人在一起。
和一群自律,有追求,有自我價值的人在一起,哪怕庸才也能很快成長。"
深以爲然。
看了這群三觀清醒的學子,我也明白了爲何要遠離低層次的人。
3
蔡康永曾坦然地說過一段話:
" 有人覺得,把冷淡和熱情這兩個詞擺在一起,一定是熱情比較好。
可是在我看來,很多熱情是不值得花時間的,都是些很無聊的東西。
‘冷淡’最好的事情就是,你可以對很多事情說不要,然後你才能專注地做你想做的事情。"
2 條建議,讓你戒掉無聊的熱情,活出更高級的人生。
1、進行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是指在對時代、個人發展的主客觀條件進行預測、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價值觀、職業傾向等進行綜合權衡,确定職業目标和發展路徑,并爲之設定全面、長遠的發展計劃和行動方案。
例如,2014 年日本首富、日本軟銀集團的創辦人孫正義,在 19 歲時就制定了 " 人生 50 年規劃 "。
孫正義如是規劃:" 無論如何,20 多歲的時候,正式開創事業 ";"30 多歲的時候,至少要賺到 1000 億日元 ";"40 歲的時候,一決勝負,爲幹出一番大事業,開始出擊 ";"50 多歲的時候,成就大業;60 多歲,交棒給下任管理者。"
職業生涯需要規劃,有規劃與沒規劃,是不一樣的人生。
規劃是對于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全面、深刻思考。側重的是方向的正确性、引導性,至于具體的細節,并不求 100% 準确,即便有很大的出入,也不影響規劃發揮作用。
規劃可以讓你用更長遠、更全面的思維去思考,也更聚焦地活着,而不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
2、二八比例分配注意力
國内有一個非常知名的收藏家,叫劉益謙。據說,他的财産多到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有人曾認真地問過劉益謙:" 你爲什麽比我有錢?"
劉益謙想了想,回答道:" 你想不想賺錢?"
對方答道:" 當然想啊!"
接着,劉益謙說:
" 那你每天花多長時間想賺錢?
我是天天想怎麽賺錢,每時每刻都在想,早上起來就在想,坐在馬桶上也在琢磨……你呢?
你就是想想,想一下,然後就幹别的去了,想别的去了。咱們的投入不一樣,怎麽可能一樣有錢?"
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曾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二八法則。
即把 80% 的資源,集中到 20% 關鍵要素上,才能事半功倍。
你想成爲什麽樣的人,關鍵就在于你把注意力放在哪些事物上。
例如:你每天開始學習或工作前給自己列個清單,今天我就做好這一到二件事,其餘的事務,創造性地想辦法能不做就不做。
又例如:你就不會不帶目的地刷微博、微信,别人做什麽,也就跟着做什麽。
說到底,想要讓自身變得有價值,你就要多關注要做哪些事才能産生價值。
楊绛先生曾說:
"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你的世界隻屬于你自己,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世界裏,綻放地活着。
提升自我
怎樣成長爲更好的自己?
想要爲你推薦《精讀君通識詞典》,
這裏有提升個人能力所必備的知識和方法。
你了解系統思考、黃金圈法則、第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