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快樂阈值,用一句話形容就是 "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主打的就是一個深夜 emo 白天爲 i 做 e。
當然了,所有年輕人都無法抗拒的一種快樂是——走,讓我們去碼頭整點薯條。
藍天白雲下,人類與海鷗的區别逐漸消散,飄香的 " 薯條 " 成了年輕人保持快樂的生活訣竅,情緒價值正在變成年輕人的 " 剛需消費品 "。
年輕人會通過選擇一檔電視綜藝節目來獲取情緒價值。(圖 /《你好,星期六》)
情緒經濟,正在重塑綜藝市場。有平台數據分析,歡樂、解壓是用戶觀看綜藝的第一需求。在綜藝裏,看顯眼包們爲了制造熱鬧各顯神通,屏幕外的自己仿佛也被他們感染上鮮活的 " 人味兒 "。
情緒經濟在綜藝領域的爆發,背後的邏輯無非是:年輕人需要一檔包羅萬象但雷打不動的周播綜藝,時不時地在其中汲取一些讓人回味的小愉悅,比如大家的 " 周六好朋友 " ——《你好,星期六》。
每周一次對《你好,星期六》的小期待,成爲了當代年輕人的 " 一期一會 ",也是裝滿歡愉的生活小确幸存錢罐。
當個老六,未嘗不可
今年,在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不少以超市大賣場爲背景的小遊戲。不僅是超市遊戲,其實這幾年,這些主打簡單快樂的線下遊戲,正在年輕人群體中快速蔓延。
這些線下遊戲的興起,都藏着一些經典綜藝遊戲的影子,或許也是人們對綜藝娛樂精神的複刻。
平時的佛系青年會在遊戲中變得極有勝負欲,性格強勢的人卻意外是遊戲菜鳥,全程蒙圈……真人遊戲,玩的就是一個反差萌,綜藝節目也一樣。
去年《底線》劇組上節目時,在用粵語玩猜詞這個遊戲中,題目本身難度不高,再加上隊友蔡文靜的用心引導,成毅還是不負衆望地——通通沒 get 到。比如當蔡文靜提醒成毅:" 在成爲情侶之前,他們要幹什麽?" 一般人可能會想到要相親、約會,可是成毅回答 " 要先成爲朋友 ",從此開啓了他的遊戲黑洞之旅。
蔡文靜和成毅在玩猜詞遊戲。(圖 /《你好,星期六》)
輪到今年《蓮花樓》劇組來上節目,穩重神醫李蓮花出了戲還是那個憨憨成毅,遊戲都玩了好幾輪進入到潑水環節,結果發現自己連規則都還沒搞清楚,擱那問是不是對面兩個人都可以潑,驚得楊迪眼睛都瞪大了。
遊戲中搞不清楚的憨憨成毅。(圖 /《你好,星期六》)
看明星在棚綜裏玩遊戲這種模式長盛不衰,要如何每期都玩出新花樣?或者說,《你好,星期六》是怎麽做到讓這麽多年輕人持續關注、喜歡看?
除了主題叙事這個大框架外,《你好,星期六》往往還會進一步設定好一套完整的遊戲模式—— " 發起—競争—淘汰—勝利 ",節目各個闆塊内容環環相扣,在較爲靈活的主題線索中,還有貫穿節目遞進的 " 懸念 "。
看喜歡的明星會不會坑人 / 被坑、以 " 人物命運 " 作爲内容牽引,觀衆的興趣便很容易被點燃。節目還貼心地添加了諸多細節設計,把年輕人喜愛的場景直接搬進演播室,營造出真實的煙火氣;注重和現場觀衆的互動,強化即時的結果反饋。
将湖南美食煙火氣直接搬進演播室。(圖 /《你好,星期六》)
強懸念、強感知,讓棚内綜藝有了絲毫不輸戶外綜藝的動感與活力。
有網友誇《你好,星期六》是自己最喜歡的 " 電子榨菜 ",簡單又清爽," 重新找到了小時候看周末綜藝的感覺,看别人玩遊戲的快樂而已,不需要搞那麽複雜 "。
這就是《你好,星期六》能夠帶給年輕人最好的情緒價值支撐——年輕人願意把遊戲節目重新帶回到現實生活中複刻,一種雙向奔赴的熱愛。
" 熟人局 " 的快樂,懂的都懂
當我們在看綜藝遊戲時,其實我們在看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聯結的加深。
制片人劉偉提到,純粹的笑料或許會讓觀衆特别開心,但更能讓他們慢慢習慣這種陪伴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今的 " 好 6 團 " 陣容,除了鎮住場子的 " 大家長 " 何炅,其餘成員大部分都是 90 後,最年輕的丁程鑫剛滿 21 歲。
節目組沒有刻意要求這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開始就非常 " 自來熟 ",檀健次、李雪琴在去年 5 月份加入好 6 團,老幺丁程鑫則是今年加入的,但随着節目演出次數的增多,成員間磨合得很好,也逐漸變成了一份相見時互爲大怨種、離别時想念好朋友的友好情誼。
《你好,星期六》" 好 6 團 " 陣容。(圖/《你好,星期六》)
今年 4 月,王鶴棣在新劇殺青後馬不停蹄地回到了好六街。爲了歡迎 " 老棣方 " 王總回家,合夥人秦霄賢嘴上雖說不在意,身體卻很誠實,挂彩旗、打氣球,忙得不亦樂乎,雖然最後又在王鶴棣出場時把氣球全部捏爆。
不過好兄弟之間的拉扯,他們都懂。所以王鶴棣反手就和當時還是新人的 " 弟弟 " 丁程鑫一拍即合,原地成立了組合 "Double Di"。
在最新這期《你好,星期六》中,大哥檀健次雖然不在,但全場都是有關大哥的傳說,猜詞遊戲中的 " 檀健次抖包袱 " 甚至還沖上了微博熱搜,好 6 團對大哥的想念之情都快沖出屏幕了。
" 好 6 團 " 像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朋友。不完美,但拼湊到一起,反而折射出年輕人心目中那個有優點也有弱點,且讨人喜歡的 " 理想自我 "。
和節目常駐嘉賓的緊密關系,不僅給觀衆帶來了共鳴,更能帶來更多的感動。
《你好,星期六》節目常駐嘉賓。(圖 /《你好,星期六》)
而《你好,星期六》中獨特的劇綜聯動玩法,也是打開 " 熟人局 " 的另一方式。劇組人員重聚,對于熱愛追劇的年輕人來說,這種 " 夢幻聯動 " 越多越好。
聯動《蓮花樓》劇組時,節目就特别策劃了 " 好六武林 ",在場景上 1:1 還原了劇中的蓮花樓。還借用劇中男主李蓮花愛做黑暗料理的人設,把《虎克船長》的遊戲改編爲《少俠駕到》,遊戲失敗者則要受懲罰吃黑暗料理。
《長相思》劇組在《你好,星期六》的效果就非常拔群,熟人局無可比拟的默契互動,粉絲看了都說好。
還有人沒看過楊紫和檀健次比畫猜詞嗎?檀健次站在楊紫身後用她的手比畫,但楊紫都能迅速秒猜中,過程極其絲滑,有一種看别人打遊戲時絲滑通關的酣暢淋漓。
而楊紫和張晚意搭配的 " 好嗑程度 " 也不遑多讓,張晚意玩遊戲失敗了會立刻把楊紫扶起來,楊紫看到張晚意展示俯卧撐擊掌絕技時,整個人都在海豹式拍手,瘋狂給弟弟加油。
楊紫和張晚意在節目中互動。(圖 /《你好,星期六》)
玩有趣的遊戲,不僅能看出明星們作爲劇組同事之間的關系狀态,而且很多真情流露的微表情、微動作都很有意思。看楊紫玩遊戲就 get 到了爲什麽她演偶像劇這麽多人愛看,因爲她的情緒就很飽滿,得意的小表情也有一種女主感的親切可愛。
除了爲不同劇組量身定做節目内容,《你好,星期六》在内娛獨一份的 " 劇綜聯動 " 玩法,也成功制造了一套全鏈路的組合拳。
在最前置的許願池,如果網友想看的劇組還沒出現在節目待錄制名單中,可以在《你好,星期六》的微博官方超話裏帶話題許願,直接告訴節目組。《長相思》劇組在錄制節目時甚至全員帶上了牌子,在上班路上舉給粉絲看,進行劇宣。
從演員嘉賓到劇粉,從好 6 節目組到追綜網友,逐漸形成圈層效應,能讓劇圈的人與綜圈的人一起卷入其中,成爲生态中的一環。
這不僅是真正打透了 " 劇綜聯動 ",更是衆人合力打造的 " 夢幻聯動 "。
永遠年輕,永遠愛找樂子
台網融合的大背景下,持續不斷地俘獲年輕人的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主張自我選擇權的 Z 世代,隻會把遙控權交給最讓自己舒心的内容。
年輕人如何獲得快樂?某種程度上,這亦是綜藝節目在思考的問題:如何成爲一檔保質期超長的 " 電子榨菜 "?
這個長久的議題,答案隻有一個:明白年輕人究竟想要什麽。把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搬上舞台,把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融入節目,拿捏住年輕人的共鳴情緒。
比如說,《你好,星期六》始終在嘗試素人與舞台的結合。在不斷摸索中,逐漸找出了一條 " 星素合理搭配 " 的途徑:将觀演關系搬上舞台,弱化非藝能型素人的表演比例。将觀演關系搬上舞台,換句話說,就是直接讓素人在舞台上繼續以觀衆身份出現,參與到整體 " 秀 " 的表演過程中。
《你好,星期六》的舞台表演節目。(圖 /《你好,星期六》)
" 夏日煥新企劃 " 中許嵩的歌迷就是《你好,星期六》令人過目難忘的高光片段。在當時許嵩表演秀的後半段,幕布緩緩拉開,近百位歌迷成員作爲神秘嘉賓出現,齊聲合唱,許嵩潸然淚下。而歌迷所講述的自己與許嵩歌曲的青春記憶,也成爲了當期淚點。
用最真誠的視角去感受和體驗普通人的生活,這份熱鬧自然屬于每一位普通人的青春情懷。
當初王心淩翻紅後," 王心淩男孩女孩 " 被邀請到現場,和喜歡了多年的偶像一同跳起甜心舞蹈,正如在社交網絡上每一位積極參與舞蹈挑戰的熱心網友。
" 王心淩男孩 " 和王心淩一起跳舞。(圖 /《你好,星期六》)
節目組會跟随着當下的風潮與熱點,也會敏銳地注意到困擾着年輕人的内卷與焦慮,點評、讨論某些社會事件,稍稍撫慰工作和學習帶給年輕人的一點疲憊。
當我們在談論情緒價值對文娛節目創作的影響時,我們在談論的是,在當今文娛市場中,節目創作該如何接住年輕人的情緒落點,成爲他們願意依靠的 " 朋友 "。
制片人劉建立稱,他最希望年輕人能通過節目收獲的是毫無負擔的解壓,每 7 天來一次,大概就不多不少正正好。爲了達成這個目的,他希望團隊是 " 發自内心地在意年輕人 "。
《你好,星期六》做到了并且做好了一件事——去了解年輕人究竟想看什麽、喜歡什麽。
比方說今年在《我的人間煙火》中因爲孟宴臣一角爆火的魏大勳,在劇組上節目時,雖然魏大勳已經是節目組熟悉的老朋友,但大家還是很懂地選擇讓他 " 閉嘴 ",戴上眼鏡一秒切換高冷形象,現場還原劇中反手開車門的經典劇情。
節目熟悉的老朋友魏大勳。(圖 /《你好,星期六》)
就像高冷版魏大勳一樣,《你好,星期六》想做的也很簡單。比起當大家的 " 嘴替 ",一直嘴巴不停輸出觀點,《你好,星期六》更想做一個默默陪伴大家,與大家同歡笑共熱淚的 " 星期六朋友 "。與觀衆一同度過生活,就是當代周播綜藝給年輕人的獨特陪伴感。
作爲周更節目的《你好,星期六》,也在節目的不斷創新中與年輕人共成長:能超越這一期的,永遠隻有下一期。在每個爲期 7 天的生活周期循環内,帶給大家更多一點、更新一點的開懷時刻。
在看似無盡循環的生活裏,我們的期待也同樣簡單: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更要永遠追逐快樂。
作者:趙公明
校對:鄒蔚昀
排版:鹿子芮
封面:《你好,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