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爲時未晚
蘋果将與百度 AI 戰略合作的傳聞一波三折,百度股價也坐上了過山車。
爲什麽世界最強科技巨頭蘋果,如今也可能需要跟百度們合作求 " 外援 " 了?這是蘋果 AI 戰略遲緩後,不得不 " 亡羊補牢 " 的舉措。
2024 是 AI 手機大爆發的一年,年初魅族就高調宣布 All in AI,三星更是把 AI 作爲旗艦 S23 系列的核心賣點,OPPO 則是專門舉行了一場發布會來公布全新的 AI 戰略。然而,作爲手機行業領頭羊的蘋果,卻始終在這方面表現遲緩,過去一年裏的每次财報電話會裏,股東都會就 AI 相關話題提問,但庫克一直都沒給出過積極的回答。
而在産品層面,蘋果目前尚未打造出任何大模型、生成式 AI 等流行 AI 技術加持的應用場景。當下在各行業掀起的 AI 大潮,仿佛和蘋果無關。大家普遍認爲,蘋果在 AI 技術布局上,已經遠遠落後于競争對手們。
最近各種迹象表明,蘋果正在用 " 鈔能力 " 亡羊補牢。日前據《科創闆日報》報道,蘋果将選擇百度爲國行 iPhone 16 系列提供 AI 功能。近日,CNBC 則爆料稱,蘋果今年會在 WWDC 開幕時上線一個全新的 AI 應用商店,爲用戶提供各家廠商開發的 AI 應用。這樣看來,蘋果正在加快在 AI 領域的補課速度。
一直 " 躺赢 " 一直爽,蘋果 AI 徹底掉隊了
2011 年,iPhone 4S 發布會上,蘋果正式推出了 Siri,掀起了一陣語音助手熱潮,互聯網和手機品牌紛紛跟風推出了類似的産品。時至今天,智能語音助理幾乎是所有智能手機的标配功能,但 Siri 卻早已在智能性上落後于競品,使用體驗一直止步不前。Siri 看起來可以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但其實這些問題都是被提前設置好的,一旦超出既定的範疇,Siri 就會抓瞎,要麽拒絕回答要麽答非所問。
爲了盡量覆蓋更多人的需求,Siri 的問題數據庫一直在不斷擴充。隻是,Siri 的底層技術機制長期沒有更新,對 AI 技術的應用停留在 NLP 上,隻會理解用戶的指令,然後檢索數據庫。因此,後來的微軟 Cortana、谷歌 Google Assistant、小米的小愛同學等等,體驗都力壓 Siri。
(圖源:Unsplash)
當然,蘋果的 AI 技術成果并非隻用在了 Siri 這樣的語音助手上。過去十餘年,蘋果一直在端側 AI 上發力,并将這些技術融入了很多功能的細節中。比如,蘋果設備上的系統相冊應用中,有智能搜索和分類的功能,它會将人像照片篩選歸檔,還能根據地點、畫面等信息識别出相應的照片、視頻内容,集合并生成旅遊回憶内容。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能力都是通過設備本地的算力實現的,不用聯網和運用雲端服務器,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的确有優勢。
然而,随着 ChatGPT 的爆火,大模型、生成式 AI 等新技術快速崛起,完成了對傳統 AI 的颠覆,蘋果過去十幾年在 AI 領域積累的成果現在看起來都顯得有點小打小鬧。而且,對于外部世界的變化,蘋果的反應給人的感覺是充耳不聞,仿佛在置身事外。過去一年的重大活動或新品發布會上,蘋果官方也極少提及 AI,遑論帶來新的 AI 成果了。
(圖源:蘋果)
毫無疑問,相比競争對手們,蘋果已經在 AI 領域掉隊了。而蘋果之所以掉隊,小雷認爲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蘋果在産品研發和技術布局上,往往傾向于遵循自己的節奏。喜歡替用戶做決定,一直是蘋果飽受争議的特質。一旦認定了某個技術或産品方向,蘋果往往會堅定地長期執行下去,并且不理會外界的變化。比如,之前蘋果堅持在 MacBook 産品上力推純 C 口,并持續多年,直到最近幾年才放棄;生物識别技術的選擇上,蘋果認定 Face ID 後就堅持這條技術路線,哪怕解決了不了劉海和 " 藥丸 " 屏的問題。
而在 AI 技術上掉隊,顯然也和這點有關。蘋果起初并不認爲自己的 AI 路線有問題,設備端智能技術的發展,的确能逐漸優化蘋果設備的使用體驗。外界什麽技術流行、什麽功能火就立馬調轉方向,的确不是蘋果的風格。
其次,作爲手機行業的長期統治者和科技巨頭,蘋果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大公司病。根據外媒報道,蘋果的 Siri 團隊面臨着官僚主義的困擾,技術路線搖擺不定、高級員工深陷人事紛争、公司高層和工程師矛盾重重,新技術、新想法要落地極爲困難,大量技術人才紛紛離開。
這種背景下,蘋果的 AI 部門很難高效地推進技術研發,也不容易察覺到新的 AI 技術趨勢,更不用說主動去學習和做出大方向的調整了。
挖牛人 + 請外援,蘋果用 " 鈔能力 " 補 AI 課
但随着越來越多的廠商表達出自己的在 AI 技術上的進取心,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幾款表現驚豔的 AI 産品面世,反應再遲緩的蘋果,也注意到了這股新力量的威力。而且,蘋果正面臨着一系列危機。2024 年前三個月,蘋果股價已縮水 3000 多億美元。Counterpoint 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周,國内 iPhone 的出貨量同比下滑了 24%。蘋果還遭受了更大的監管壓力,在歐盟地區被迫開放了第三方應用市場,近期美國司法部又對蘋果發起了反壟斷訴訟。
内外交困之下,抓住 AI 發展機遇、完成補課,無疑是蘋果當下的重要任務。在落後于競争對手的既定事實面前,蘋果祭出了鈔能力大招。
首先是團隊人才的擴充。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現在蘋果的對話式人工智能團隊由 Ruoming Pang 領導,他此前在谷歌工作了 15 年。蘋果爲這個團隊配備了大量預算,每天用于大模型訓練的費用就超過了 100 萬美元。而 Java 創始人之一的大牛 Arthur Van Hoff,也被蘋果挖來 Siri。
除了挖人,蘋果還利用充足的現金流,對初創 AI 公司開啓了買買買模式。近日,據美國媒體報道,蘋果收購了加拿大 AI 初創公司 DarwinAI,一下子獲得了大量視覺模型方向上的技術人才。而 2023 年全年,蘋果陸陸續續收購 30 多家 AI 公司,以增強自己的技術和人才儲備。
(圖源:DarwinAI)
另外,蘋果在 AI 領域也終于獲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2023 年 7 月,蘋果内部就創建了自己的大模型 "Ajax",并用 "Apple GPT" 這款聊天機器人來測試。蘋果爆料網站 9to5Mac 還在 iOS 17.4 開發預覽版的代碼中發現,蘋果不僅在測試 Ajax,還将 OpenAI、谷歌的大模型拿來做對比,以提升 Siri 的能力。
此外,蘋果還發布過幾篇 AI 相關的論文。去年年底,蘋果發布了一篇如何在小内存設備上運行大語言模型的論文,蘋果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将模型參數放在閃存裏面,需要時再調用到内存裏。
用戶看到這篇文章或許會有點哭笑不得,蘋果設備對内存容量的吝啬,已經阻礙了自家 AI 技術的發展,目前 iPhone 15 的内存容量僅爲 6GB,最新款 MacBook 産品仍然是 8GB 内存起步,這遠遠落後于安卓和 Windows 陣營。
(圖源:蘋果)
今年三月份,在收購 DarwinAI 不久,蘋果又發布了一篇技術論文,公布了 300 億規模的圖文模型 MM1,具有圖像識别能力。不過,經過具體測試,它的能力目前還比不上 GPT4 和 Gemini。
在人才擴編、企業并購之外,蘋果還在找外援。最近,有爆料稱,蘋果正在和蘋果溝通,考慮将 Gemini 接入到 iOS 18 中。而對于國行版 iPhone 16 等産品,蘋果則把百度作爲了合作夥伴。目前來說,谷歌旗下的 Gemini 已展示出了強勁的實力,是市面最強的大模型之一。而百度也早已在大模型等 AI 技術上提前布局,文心一言也是實力最強的中文大模型之一。
蘋果這個時候考慮找外援來增強自家産品的 AI 能力,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自家的 AI 技術成果還不夠成熟,趕不上秋季發布會的新品。當然,三星、魅族這些安卓品牌對 AI+ 手機的解決方案,其實也是通過和互聯網廠商合作達成的。以國行三星 S23 來說,AI 擴圖功能來自美圖的支持,筆記助手功能背後是百度在發力。對蘋果而言,直接用谷歌、百度現成的 AI 方案,無疑是當下的最優解。
亦步亦趨,蘋果 AI 硬件能否彎道超車?
過去十年裏,蘋果一直做去手機化這件事。從結果來看,蘋果一定程度上成功了,iPhone 對營收的占比降到了 50% 左右,智能穿戴、服務業務的營收在不斷增長。不過,作爲受衆群體最廣泛的智能設備,手機的重要地位仍然無法被取代。即便對于蘋果,手機也是最重要的業務,沒有之一。
在小雷看來,即便未來 AI 出現爆發式發展,手機還是最有機會成爲最核心的 AI 設備。在意識到自己落後并被市場教育後,蘋果動用鈔能力在 AI 技術上瘋狂補課。對當下的蘋果來說,最現實的目标就是讓 iPhone 16 系列具備能比肩市場主流競品的 AI 能力,穩住自己的基本盤。加速大模型研發進度、拉谷歌百度做外援,都是爲了這個目的。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AI+ 手機是當下的趨勢,但 AI+ 手機的應用場景仍然有待進一步開發。對大部分廠商而言,AI 在手機上的落地,還處于逐漸探索磨合的階段;大部分 AI 手機的概念,也還局限于少數高端旗艦上。現在距離 AI 手機的大規模普及,仍然有一段時間。
而對匆匆入局的蘋果來說,仍然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得益于鈔能力,蘋果短時間裏以挖人、并購的手段迅速獲得了技術和人才,具備了釀大招的能力。而且,蘋果一直以來都有着極強的将技術産品化的能力。對于時下流行的 AI 技術,小雷相信蘋果也能找到具體的應用場景。
此外,蘋果軟硬件生态優勢,也能爲 AI 提供助力,大模型、生成式 AI、AGIC 這些技術不僅适用于手機,還可以用在平闆、PC 等其他硬件設備上。如今蘋果已經用自研架構統一了自家産品的芯片平台,并且在系統服務上相互打通,這對于部署統一的 AI 相關服務大有幫助。
熟悉蘋果的小夥伴應該記得,當年蘋果在芯片領域也是 " 後來居上 "。前期蘋果設備用的是三星等第三方芯片,這難免有 " 卡脖子 " 問題。2014 年的 iPhone6 系列首次搭載了蘋果自研 A 系列芯片,自此,蘋果徹底擺脫第三方束縛,自研芯片一騎絕塵,基于自研芯片蘋果可進行更極緻的軟硬件綜合優化,突破底層算力邊界,iPhone、iPad、Mac 等設備也均有突出的綜合性能表現。如今,A 系列芯片已快速成爲跟高通骁龍、聯發科天玑等同級的移動芯片品牌。
同樣,蘋果也有機會用 " 鈔能力 " 惡補 AI 能力體系,再結合自身擅長的 " 技術産品化 " 能力,做 AI 手機、AI PC 以及 AI 硬件的集大成者,這樣看,蘋果 AI 依然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