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來咖智庫,作者 | 藍貓,編輯 | G3007
近兩年來," 松弛感 " 成爲了一個熱度極高的網絡流行語,盡管沒有明确定義,但 " 松弛感 " 顯然與與緊繃、緊張、焦慮、内耗等狀态對立,而與淡定、自洽、從容、情緒穩定等詞彙相關," 擁有松弛感 " 成爲了一種 " 高級的審美 ",社交平台上關于 " 如何獲得松弛感 " 的讨論衆多,随之還湧現出了 " 松弛感穿搭 "、" 松弛感妝容 "、" 松弛感家居 " 等一系列衍生讨論。但也許,努力追求 " 擁有松弛感 " 的過程并不那麽具有 " 松弛感 ",過度追捧的結果是南轅北轍。認清 " 松弛感 " 的底層邏輯,才是真正擁有 " 松弛感 " 的關鍵。
我們所追求的 " 松弛感 ",很多時候隻是冰山一角
" 松弛感 " 這個詞的爆火,來源于 2022 年的一條微博,博主講述了他在機場的一段見聞:一家人開開心心地準備出去旅行,其中一個孩子的證件過期了無法登機,于是媽媽決定留下來照顧孩子,其他人正常去旅行;但由于一家人的行李托運都是綁定的媽媽的機票,導緻其他人的行李也不能一起上飛機。不能一起旅行顯然是一件掃興的事,但這家人并沒有因此沮喪,更沒有相互責難,而是開心又自然地讨論到達目的地之後需要買什麽東西應急。
在這條微博下,很多網友對這樣的松弛的家庭氛圍表示極其羨慕,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如果自己家裏遇到這種事,不爆發争吵和指責已是萬幸,這個故事看起來就像一個陌生又遙遠的溫暖神話,因此這個故事連帶 " 松弛感 " 這個詞一起火遍全網。
根據千瓜數據《2023" 松弛感 " 生活十大趨勢數據報告》,僅 2023 年 1-5 月,小紅書平台的 " 松弛感 " 相關筆記互動總量已超千萬。盡管 " 松弛感 " 并無官方定義,但從大家所談論的内容方向來看,松弛感顯然是與緊繃、緊張、焦慮、内耗等狀态對立,而與淡定、自洽、從容、情緒穩定等詞彙相關,同時," 松弛感 " 還意味着對工作生活的掌控感和節奏感。
盡管這個詞近年來才開始爆火,但從文藝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在 " 松弛感 " 方面,古人的精神狀态比我們遙遙領先。
· 孔子曾問幾個弟子的志向,曾皙答道 "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引得孔子長歎道 " 吾與點也!"
· 《晉書》中記載,王徽之隐居山陰時,某年冬天,夜雪初霁,月色清朗,想起自己的好友戴逵(戴安道),便連夜乘舟前往拜訪,拂曉方至,但到了戴逵家門口不進門就返回了,旁人問他爲何,他答道:" 本乘興而行,興盡而反,何必見安道邪!"
· 蘇轼趕路遇雨," 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 ",寫下千古名句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
盡管這幾個故事的主人公處于不同時代、個人境遇也各不相同,但這些故事之所以流傳至今,在于其内心的平靜與自由、不受世俗束縛的曠達、随遇而安處變不驚的從容、内心的平靜與自由,可以稱得上 " 松弛感 " 先驅。
如果說大多數對 " 松弛感 " 的描述還停留在講故事和舉例子,那麽,現代科學已經對 " 松弛感 " 有了更科學的解釋。有美國心理學家指出,松弛感是一種腹側迷走神經活躍下的心理狀态,在這種腹側迷走神經系統主導和活躍的狀态下,人會更具有安全感,可以與别人進行協同調節和自我調節。而在這樣的理論支持下,如何激活腹側迷走神經就成爲了獲得 " 松弛感 " 的路徑,這也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爲什麽跑步、瑜伽這些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因爲這些運動可以使腹側迷走神經處于活躍狀态。
無論是文藝作品還是現代科學理論,都描述了 " 松弛感 " 的存在和可獲得。但如今互聯網語境下的 " 松弛感 " 顯然有了更多的意味,比如 " 松弛感穿搭 "、" 松弛感妝容 "、" 松弛感家居 " 等," 松弛感 " 成爲了一個定義模糊但被廣泛使用的形容詞,從一種淡定從容的心理狀态衍生成了一種可以通過模仿他人而達成的外表展現。
這個詞的被濫用使得其背後蘊含的深層次含義變得不重要。大多數時候我們在讨論 " 松弛感 " 的時候," 松弛感 " 這個詞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真正使一個人或一件事呈現出 " 松弛感 " 狀态的底層原因很少被真的 " 看見 "。
23 年初,一位明豔系女明星在一次活動亮相中以其标志性的慵懶感長卷發和一襲白裙沖上熱搜,被譽爲 " 松弛感大美人 ",但這樣的 " 松弛感 " 顯然是普通人學不來的。看上去松弛的造型,細分下來,是其高挑的身材、舒展的體态、自信明媚的笑容,以及背後造型團隊的精雕細琢。
回到前文提到的帶火 " 松弛感 " 一詞的旅行一家人的故事,在面對旅行出現周折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處變不驚,顯然不是這一次才有的,而是來自家庭成員之間長期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互相體諒。至于文藝作品中古人的 " 松弛感 " 故事,更多的是來自故事主人公淡然超脫的性格和精神上的富足。
有錢有閑的人先享受松弛?
在 2023 年,有一句話在網絡上爆火,那就是 "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很多博主在喊出這句口号的同時,配上自己 gap、裸辭、旅行等視頻和圖文,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煽動性的文案,使人忍不住想要立刻去看看世界。但現實是," 勇敢 " 的背後是沒有被提到的附加條件,因此也有網友回怼道 " 不是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而是有錢的人先享受世界 "。同樣的邏輯放到 " 松弛感 " 這件事上,也許是有錢有閑的人先享受松弛。
在 " 松弛感 " 這個詞爆火之前,就有不少學者對與之接近的 " 休閑文化理論 " 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國著名學者于光遠對 " 閑 " 的定義是人在社會生活中不得已的勞動與非不得已的勞動在時間上的分配狀況,也就是不自由的勞動與自由的勞動在時間上的分配狀況,這種分配狀況在某個社會、某一個時間作爲既成事實,是不以我們當前的意志爲轉移的,它屬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範疇。他還指出:閑是生産的根本目的之一,休閑時間的長短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同步的。
作家和菜頭曾講過一個故事,他小時候去一個同學家裏做客,才知道在有的家庭裏,孩子打碎了碗父母是會先關心自己是否受傷,而不是先指責自己犯了錯(打碎碗)。他提到,這件事雖然小,但在不同家庭氛圍裏長大的小孩兒在成年後進入社會、面對困難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不同的氣質。在一個打碎了碗首先被關心是否受傷的家庭裏長大的小孩兒,在面對社會的時候會更加自信和遊刃有餘,知道很多事情的結果并沒有想象中嚴重,知道遇到困難先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再去解決問題。這種氣質,也屬于現在大家提到的 " 松弛感 " 範疇。
然而,深究起來,之所以小孩打碎碗會被指責,既有父母個人性格和家庭氛圍的原因,也有物質匮乏的原因。即使家裏并不缺買一個新碗的錢,但過去物質匮乏造成的陰影早已深深地刻在一代人的大腦深處,甚至在明顯已經寬裕的時候,這種匮乏感仍然會跳出來作祟。" 松弛感 " 的一部分底色,其實是 " 不匮乏 "。
在千瓜數據《2023" 松弛感 " 生活十大趨勢數據報告》中提到的 " 松弛感穿搭 " 中,對 " 松弛感穿搭 " 的關鍵詞包括 " 慵懶 "、" 簡約 "、" 老錢風 "、" 舒适自在 " 等。追求穿搭中的 " 松弛感 " 當然也是對個人風格的追求,但普通人的生活畢竟與博主不同,對于大多數早出晚歸通勤的普通人來說," 松弛感穿搭 " 更多的隻是一種角色扮演。
《紅樓夢》中講 " 三代吃飯,五代穿衣 ",說的是一個貴族家庭要富過五代人才會在穿衣打扮上完全符合一個貴族階層的審美。一個經典的例子," 老錢風 " 的穿搭中色彩更偏向淺色系,材質上更多真絲、羊絨等天然材質,這種色系和材質營造出來的 " 松弛感 " 普通人即使知道原理也很難效仿:且不說這種價格更貴,光是後續打理都要更下功夫,表面上看起來松弛,實際上更緊繃了。
越追求 " 松弛感 ",越容易南轅北轍
1 月中旬,# 我國打工人每周平均工作 49 小時 # 的詞條登上了熱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企業就業人員 2023 年全年的周平均工作時長爲 49 小時,按每周工作 5 天來計算,平均每天近 10 小時。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的數據,在 2022 年有統計數據的 167 個國家裏,周平均工作時長超過 49 小時的隻有兩個國家,中國排名墊底。
圖片來源:微博
盡管社交網絡上大談整頓職場、反内卷、躺平,但冷冰冰的數據顯然更接近大多數人的真實生活。在一個周平均工作時長 49 小時且仍然有上升趨勢的大環境裏讨論 " 松弛感 ",多少有一些 " 何不食肉糜 " 的尴尬。
" 松弛感 " 之所以被推崇,恰恰是因爲做到真正的 " 松弛感 " 極其困難。而從另一方面來講,對于 " 松弛感 " 的過度推崇,也會無意中傷害到一些對 " 松弛感 " 不感興趣的人。
前些年網絡上流行一句話:"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被很多人奉爲圭臬,但這句話在推崇努力的同時,也在宣揚一種價值觀:看起來不費力才是好的。這樣的價值觀與對 " 松弛感 " 的過度追求殊途同歸。展現努力并不羞恥,在強調 " 松弛感 " 的同時,也有必要爲普通人保留 " 不松弛的權利 ",維護其合理宣洩的空間。對于普通人來講,推崇 " 松弛感 " 雖然是一種美好願景,也暗含着諷刺意味:普通人的一生,從出生開始就在努力奔跑,事事要競争,凡事都要争先,現在你又嫌棄我努力的姿勢太緊繃了不夠美?
在《奇葩說》幕後教練胡漸彪的新書《松弛感:成爲有辦法的人》中,他将 " 松弛感 " 闡釋爲有能力解決實際面臨的壓力和難題。這樣的定義也許與網絡上的定義差異很大,但正是這樣的 " 心裏有底 " 才是從容應對問題的關鍵。對于 " 松弛感 " 的追求,絕不應該浮于表面,簡單的去效仿 " 松弛感穿搭 "、" 松弛感妝容 ",而是理解其背後的真實意味,追求精神上的不匮乏。
結語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各種信息的洪流中,其中不乏大量爲了吸引眼球而濫用的流行語料,這些流行語料大多定義模糊,但理解成本低,具有煽動性,因而得到大量的關注。對 " 松弛感 " 的過度追捧就是一個例子," 松弛感 " 本身是好的,但其定義的模糊性使得 " 萬物皆可松弛感 ",浮于表面、盲目追求 " 松弛感 " 恰恰是一件南轅北轍的事。
多一些對真實生活的觸感,多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底氣,多一些精神層面的 " 不匮乏 ",才是真正獲取 " 松弛感 " 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