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處于半隐退狀态的趙本山,拍新劇了。
劇名《鵲刀門傳奇》,武俠題材,情景喜劇。
上半年《漫長的季節》播出的時候,就有網友喊出了 " 東北文藝複興 " 的口号,沒想到,前腳範廚師剛打了個響指吹起了小喇叭,後腳大忽悠就和趙家班帶着滿滿的誠意撲面而來了。
和過往演員陣容以趙家班爲主體的很多電視劇不同,《鵲刀門傳奇》最大的亮點,莫過于趙本山不是客串,不是配角,而是領銜主演。
作爲絕對男一号,趙本山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這讓我這種日常重溫春晚小品下飯的本山老粉一次看了個夠,有種和老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悅。
劇集的評分也很快漲起來了。
目前豆瓣 8.1,這個分數可不算低了。
肯定有還沒看這部劇的觀衆要問了,是否真配得上這個分數?它真的好看嗎?确實好笑嗎?
我這幾天斷斷續續地看了十集, 私以爲,《鵲刀門傳奇》可能達不到 8 分的水準,但絕對在及格線之上,你要問能不能看,我肯定會回答能看。
一部喜劇是否好笑,因人而異,要對此做出評價,其實是蠻主觀的事情。就我個人而言,《鵲刀門傳奇》中的很多喜劇橋段都是有效的,雖然也有地方讓我覺得有些尴尬,有些梗挺老套甚至過時,但它時不時地就能成功地逗笑我。
這部劇的評分現在高達 8.1,讨論度也越來越高,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些問題。
首先,當然是這部劇本身質量不差,有獲得高口碑的底子。
第二,則是《鵲刀門傳奇》勾起了一種大衆情緒,看到久違的趙本山之後,大家就懷念起昔日的小品王了,進而我們便展開了一場大型的緬懷,緬懷的是那個春晚還能造梗的時代,緬懷的是那個互聯網時代之前的電視時代。
另外,當我們看到《鵲刀門傳奇》的時候,會驚訝地意識到,好像情景喜劇這四個字已經變得格外遙遠。我們很久沒看到一部足夠出彩的國産情景喜劇了,《武林外傳》已經是十七年前的劇了,連《龍門镖局》都已經過去了十年。
終于又出現了一部情景喜劇,質量不差,還是武俠題材,更是由趙本山主演,怎會不讓觀衆流下時代的眼淚并且激情打出高分呢?
當然,我們還是先聊劇集本身,再說情懷。
質量不差,有設計也有笑點,但很難成爲經典。這是我對《鵲刀門傳奇》的觀感。
一部情景喜劇要想成爲經典,需要什麽?
天才編劇和天才演員缺一不可。
拿我心目中的經典《我愛我家》和《武林外傳》舉例。
《我愛我家》有梁左,《武林外傳》有甯财神,這是天才編劇,後者可能比前者略遜一籌。
《我愛我家》有文興宇宋丹丹,《武林外傳》有闫妮沙溢姚晨,這都是天才演員,雖然後面這幾位可能比前面那兩位要差一個級别。
天才編劇太難得。
梁左斯人已逝,甯财神則不夠自愛,一不小心,國産情景喜劇編劇,還真就後繼無人了。
當然,沒有天才編劇,隻有天才演員也行,但人家當年《我愛我家》和《武林外傳》都是既有天才編劇又有天才演員的,所以隻有天才演員的劇,自然就會差一口氣。
《鵲刀門傳奇》就是如此。
雖然編劇水平一般,但人家有大師級的演員。
小品王隻需要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與生俱來的天賦抖摟一點點,都足夠讓許多觀衆捧腹。
趙本山不但表演是宗師級的爐火純青自然而然,對喜劇的原理也有最根本的理解。
《鵲刀門傳奇》裏的大多數笑點,用的套路都并不新鮮,你甚至可以說它老套,畢竟,很多活兒都是趙本山當年在小品舞台上展示過的。
比如設定。《鵲刀門傳奇》的核心設定,是身份互換。
趙本山一人分飾兩角,一對雙胞胎兄弟,他是廚子哥哥西門長在,也是掌門弟弟西門長海,兩個人一個普普通通一個精通武功,一個性格閑散恬淡一個心思細膩深沉。
劇集一開始,西門長海就讓哥哥西門長在假扮自己入主鵲刀門,廚子成了大俠,老光棍變成了大掌門,搞笑的橋段自然接踵而來。
熟悉趙本山小品的觀衆,立馬就會感到親切。
這不和《送水工》裏的設定一樣,趙本山又要當一次 " 赝品 " 嗎?
在喜劇裏,這種手法利用錯位和反差來制造喜劇效果的手段也非常常見。
前幾集裏,《鵲刀門傳奇》很多逗笑我的地方,用的都是同樣的辦法。
比如西門長在一到鵲刀門就張羅着要給自己相親(夢回趙老蔫時代),等到菜花婆婆綁架了鵲刀門的兩個弟子,上門索要贖金,他便誤以爲對方是來相親,人家問他還打算不打算要孩子,他回答他太想要孩子了,人家張嘴就要五百兩銀子,他還表示感情比什麽都重要,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跨服對話,瞬間就把我逗笑了。
再比如劇中對反差感的使用。除了扮成楊過的趙德柱一度讓我捧腹,意外返老還童的西門長在更是承包了我一天的笑點。在那一集裏,西門長在練功變成了小孩,剛好被人販子拐賣,被宋小寶飾演的高大毛收養,高大毛夫妻将青春版西門長在視若珍寶,晚上三人同床共枕,高大毛這才發現小朋友變成了老大爺。
用語言叙述喜劇橋段,是世界上最蠢最無意義的事情,這些橋段到底有多好笑,還是自己看了才會明白。
至于諧音梗,那更是處處可見,算是東北喜劇人的傳統藝能了。什麽把 " 中計了 " 聽成 " 種地了 ",給鹦鹉起名叫喜瑞,等等等等,都是信手拈來。
什麽錯位啊諧音啊,誰都會用,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怎麽用恰到好處。
趙本山知道分寸。同樣的活兒,讓徒弟們使出來和他自己來用,就已經差着意思了,你看網上那個流傳很廣的花絮,趙本山指導徒弟如何利用踩空凳子來制造笑點,就那麽簡單的一個動作,趙本山的表演就是能逗笑觀衆,這是天賦,也是經驗。
光是 " 知道分寸 " 這一點,就是很多國産喜劇人一輩子都搞不明白的事情。
可惜,隻有趙本山這個天才演員撐場,隻是靠着天賦和經驗來做情景喜劇,《鵲刀門傳奇》終究還是糙了一些,小品感太強,同樣的套路用的太多,很多地方不是因爲太俗了而尴尬,而是真的有些太過時了。
如果能給趙本山配一個梁左或甯财神打磨劇本,那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但在這個 " 情景喜劇鹽堿地時代 ",能看到《鵲刀門傳奇》這樣的劇,已經讓我覺得非常難得了。
很多時候,它都讓我有種夢回當年的錯覺。
公孫麗蓉一句哎嗨,就讓我又穿越回了《紅高粱模特隊》,想起了小品舞台上的那個趙本山。
不得不說,這麽多年過去了,趙本山年紀大了,但拍起喜劇,還是當年的一招一式,一代宗師,功力仍在。
很多人看《鵲刀門傳奇》,會發現,這部劇有許多諷刺現實的地方,一會兒諷刺假武林高手作秀賣藝,一會兒諷刺資本後台操縱選秀,它吐槽流量炒作,也吐槽偶像崇拜。
趙本山一直如此。
他的喜劇一直都挺高級的。
《牛大叔提幹》、《拜年》等作品,都是利用戲劇沖突諷刺社會從而制造笑點,而非簡單地用俏皮話誘使觀衆發笑。
《牛大叔提幹》裏關于 " 扯蛋 " 的雙關,意味深長。《拜年》中範偉飾演的鄉長身份的反轉,也堪稱妙筆。
過了這一階段,趙本山的諷刺更加自然,搞笑功底也愈顯成熟。
歌頌主旋律,他能拿出《鍾點工》、《昨天今天明天》這些毫不浮誇的好作品。
别的笑星動辄 " 三句半 ",站在舞台上向觀衆要掌聲。
趙本山從不這樣做,他隻需要講述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說一個一輩子就指着活的笑話就可以讓全場觀衆瘋狂鼓掌。
他能用小品精準地描摹時代,《昨天今天明天》,這樣一個短短的小品,竟在歡笑中流露出了厚重的史詩感,從薅社會主義羊毛到飯已 ok 下來咪西,時代變遷,滄桑盡顯。
處理社會題材,他又能以《賣拐》、《賣車》這樣的作品在笑聲中諷刺詐騙。
我們現在看《鵲刀門傳奇》,或許也是在找尋那些屬于趙本山的記憶碎片。
他當年演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很多人覺得違和,現在想想,卻是再合适不過。
喜劇行業裏,趙本山當然是一代宗師。
哪怕已經處于半隐退狀态,再次出手,隻需要用五成功力,也依然能夠爲國産情景喜劇挽尊。
但一代人終會老去,年輕人又有誰真的能接班呢?
趙本山之後,什麽時候能有下一個趙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