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日晞視野
你知道嗎?
現在年輕人爲了健康,竟然排隊去醫院 " 吊脖子 "。
曬出的圖真是又好笑又心酸。
一排年輕人坐着,整張臉包裹在黑色寬帶裏,下巴墊着白布,臉部被微微吊起得有些變形 ……
最近,這幅略顯喜感的場景在網上爆火。
有網友表示 " 頸椎理療,我也做過!"" 我同事天天在單位吊着。"
還有網友看到也心動了,紛紛 @好友結伴去 " 上吊 "。
不過你也不用好奇,如果生活習慣不好的話,可能也要 " 吊脖子 "。
" 吊脖子 " 的網紅場景其實是年輕人主動求健康的真實寫照。
01 年輕人組團 " 吊脖子 "
頸椎病,正在掏空這屆年輕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頸椎已經 " 垮 " 掉了。
頸椎病,曾被認爲是中老年人的專屬疾病,如今卻成爲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隐形健康危機。
據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頸腰疾病防治專業委員會的調查,20 — 40 歲青壯年頸椎病患病率高達 59.1%,另有國内一項對 2000 例頸椎病患者展開的最新調查顯示:近 20 年來,頸椎病的高發年齡從 55 歲,一路跌至 39 歲,低齡化趨勢明顯。
這屆年輕人有自己的療愈方式。而這種治療,正是 " 吊脖子 "。
" 吊脖子 " 的學名爲頸椎牽引,用于治療頸部肌肉痙攣,松解軟組織粘連,旨在通過頸椎拉伸的方式緩解頸部疼痛和不适。
" 現在每天門診 60%-70% 都是 35 歲以下的年輕人,最早 6 點多就有人在科室門口排隊。我們 8 點上班,很多年輕人做完 20 分鍾牽引後再趕去上班。" 副主任江瀾說," 牽引治療每次 20 分鍾,7 天爲一個療程,一般治療需要 2-3 個療程。"
正在 " 吊脖子 " 的葉女士今年 29 歲,前一晚脖子痛到無法入睡,特地趕來治療。" 你會感覺有一股力把你的脖子往上拉,還蠻舒服的。" 葉女士做牽引好幾年了,一整套推拿下來感覺 " 頭都輕了 "。
一旁的李先生是互聯網從業者,患有頸椎病多年,基本上每周都要來做一次牽引,他說脖子痛起來像 " 牙疼 "。15 分鍾左右的牽引做完,他長舒一口氣,緊接着就趴上病床準備接受推拿。
20 歲的年紀,60 歲的頸椎。
頸椎病爲什麽會頻頻找上年輕人?
如今的工作模式,決定了我們每日伏案工作的時間并不少。
辦公室族的不良坐姿成了元兇,特别是需要長時間久坐的 " 天選打工人 "。
從早到晚,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手機、電腦成了我們最親密的 " 伴侶 ",而這份親密,卻是以犧牲頸椎健康爲代價。
這些電子産品,在頸椎病的年輕化進程中,起着不可磨滅的 " 偉大助推 " 作用。
研究表明,低頭族、長期伏案的上班族、有車一族和缺乏體育鍛煉的懶人一族是頸椎病的高發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你想 " 吊脖子 " 還不一定适合呢?
有些人 " 吊脖子 " 反而加重了。
一定是評估跟診斷之後,再确定要不要做這件事。如果隻是覺得好玩,也想試試,可能會有風險。
不得不說,這不僅僅是一場關于脖子的 " 吊詭 " 遊戲,更是對當代年輕人生活常态的調侃和警示。
02 爲頸椎消費過萬
随着頸椎病患者的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頸部健康。護頸按摩椅、護頸枕等各類 " 護頸神器 " 也應運而生。
近年來," 護頸神器 " 在電商平台上開始紅火,成爲了許多頸椎患者的救星。
許多消費者表示,這些産品确實能夠有效地緩解頸椎疼痛,改善頸椎健康。同時,這些 " 護頸神器 " 的價格相對親民,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頸部護理的便捷。
在電商平台上搜索護頸按摩儀,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 " 護頸神器 ",護頸按摩椅是一種集按摩、熱敷、磁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頸部護理設備。它可以根據人體工程學原理,對頸部進行全方位的按摩和熱敷,使用起來也比較簡單。
價格上百元的 " 護頸神器 ",在平台上銷量過萬。某品牌一款價格低于 100 元的 " 護頸神器 ",銷量更是達到驚人的 40 萬件以上。
據 Statista 數據,2023 年全球按摩儀市場規模已突破 60 億美元,預計 2024 年将增至 75 億美元。據智研瞻統計顯示,預計 2030 年中國頸部按摩儀行業市場規模達 267.35 億元。
當然,年輕人的高度社交特質,也決定了他們傾向于借鑒他人的觀點和經驗,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程度極高。
毫無疑問,除了在親友的推薦下 " 種草 ",他們也樂意在社交媒體平台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
網絡上,關于頸椎病的話題也屢見不鮮,包括分享自己的頸椎病治療經曆,求助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測評肩頸按摩儀等。如小紅書上關于 " 頸椎病 " 這一話題的浏覽量接近 6 億。
03 血脈覺醒," 養生青年 " 有了新的健康密碼
從 " 吊脖子 " 到護頸按摩儀,各種治療方法層出不窮。
背後其實是年輕人對健康的焦慮和關注。
現在,健康消費成了年輕人的 " 新剛需 "。
" 養生 " 曾經被認爲是老年人的 " 專利 ",如今卻在年輕群體中蔚然成風。在社交網絡平台上,很多年輕人 " 曬 " 出康複診療單據,分享他們到醫院康複治療的經驗和感受。
《2024 大健康行業營銷白皮書》顯示,大健康關注群體年輕化,90 後占比超 54.7%。受調研的 95 後年輕人中有超過 7 成的人選擇給自己購買健康保險,抵禦大病風險。
24 歲的孫先生剛剛步入職場,因爲工作需要,他幾乎每天都要伏案工作近 10 個小時,回家後也往往是繼續在電腦前玩網絡遊戲,常常感到腰酸背痛,脖子和手腕也不舒服。
後來,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很多網友推薦到醫院康複科調理身體,就來到某醫院。如今,剛剛康複治療了 3 次,他感覺身體已有起色。
前不久," 推拿科夜門診擠滿年輕人 " 話題沖上熱搜,再次引發全網熱議。這批 " 脆皮年輕人 " 正在身體力行地擁抱中式養生的理念,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年輕人的養生潮火遍全網。
其中,抖音的中式養生熱度較高,新型養生方式層出不窮。小紅書主推實操性較強的内容,更注重由内而外的綜合調理。在 B 站,泛生活 KOL 的花式養生視頻更受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如衣食住行之後,年輕人渴望并期待精神上的滿足。國貨潮、二次元經濟、粉絲經濟等新興消費業态即是年輕人消費精神的最佳表現。
其實對于健康也是如此。
年輕人的健康消費觀傾向于以精神消費、情感消費爲主導,更願意爲自己的興趣買單。
所以在尋求養生方式的道路上,年輕人不再滿足于 " 缺啥補啥 " 的單一模式,而是希望找到與自身體質和狀态相契合的精緻化、個性化、定制化的養生方式。
平台的數據分析更是指出,新一代的健康消費正趨向于多元和生活化。
以口腔健康爲例。新一代年輕人已經将口腔健康納入了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不僅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甚至購買電動牙刷、沖牙器等高科技産品,全面提升口腔健康水平。
今年以來,美團上與 " 節假日洗牙 " 相關的交易量同比增長 50%、種植牙訂單量同比增長 89% 。節假日期間 " 洗牙單人套餐 " 搜索量暴漲 546%。
烤瓷牙的年度交易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 60%,是增速最快的口腔細分供給。
除了給自己的健康 " 保駕護航 ",這代年輕人還喜歡給家人買。
在拼多多、淘寶、京東等電商熱銷 10w+ 的家用診療儀器下面,都可以看見如 " 給家人購買的 "" 父母很喜歡 " 的評論。
他們不僅關注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還會運用科技手段,爲家人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健康管理服務。許多家庭都已經擁有了智能血壓計、血糖儀等健康監測設備。
前些年護膚品爆火時,年輕人塗最貴的臉霜,熬最晚的夜。
現在,年輕人開始熬最晚的夜,買最多的家用醫療器械 " 保命 "。
04 切勿跟風,網紅 " 護頸脖套 " 是智商稅?
年輕人健康消費崛起,養生市場迎來新機遇。
當前我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已超過萬億元,其中,18-35 歲的年輕人群占比高達 83.7%。
爲了撬動 3 億年輕人,商家們 " 各出奇招 "。
有些品牌方和消費者一起追劇。
劇集營銷玩的最好的要屬感冒藥,比如華潤三九。
在《與鳳行》開播日,"999 小兒感冒藥 " 官宣品牌身份。播出同時,"999 小兒感冒藥 " 貼合追劇節奏投放素材。
今年 3 月,"999 小兒感冒藥 " 熱點伴随 917 個、總在榜時長超過 574 個小時,品牌興趣人群增長了 1857 倍。
還有的是抓住健康節點,打入核心需求場景。
5 月 29 日世界腸道日,@萬益藍 WonderLab 與微博健康攜手,發起 # 益生菌是腸道救星嗎 #、# 萬益藍 66 腸道節 # 話題,并邀請明星張遠和陸虎帶動話題關注度。活動期間,萬益藍 "66 腸道節 " 新增閱讀量 5881 萬,吸引 7332 次讨論。
雖然這些品牌的招數不同,但都離不開 " 流量 "。
" 刷量 " 在電商領域已是 " 公開秘密 "。
以家用醫療器械爲例。
年輕人健康意識的增強和 " 顔值經濟 " 的興起,具有保健、康複作用的家用醫療器械受到青睐。
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費者對醫療器械的專業知識和信息獲取有限,往往會通過銷量、品牌、價格來進行選購,難以有效辨别産品的真僞。
爲确保銷量,醫療器械虛假宣傳和誇大功效的情況時有發生,宣稱具有治療功效的非醫療器械産品打醫療器械 " 擦邊球 " 的現象也屢禁不止。
短視頻、直播購物興起後,虛假宣傳越來越猖獗,不少商家直接借帶貨、評測由頭植入暗廣。
前段時間,一款号稱能 " 護頸 " 的脖套在各大平台走紅,不少博主拍視頻表示," 不僅出差能用,也适合日常刷手機、對電腦辦公時預防低頭。" 由于産品價格多在百元以内,吸引不少需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上班族以及沉迷手機的 " 低頭族 " 購買。
34 歲的李女士(化姓)因爲工作原因,經常要對着電腦。時間一長,她總是肩頸酸脹、脖子僵硬,嚴重時頭暈難受。
去年 8 月,她刷短視頻時看到自己關注的博主推薦了一款 " 護頸脖套 "。
" 我看到網上都在建議有頸椎問題的一定要入手試試,趕緊下單買了一個。" 李女士說,之後隻要長時間伏案工作,或者脖子不舒服時,她就會戴着脖套,症狀比以前有所緩解。
然而 9 月底,李女士因爲假期前連續加班,頸椎酸痛症狀突然加重,她立即趕到醫院就診。沒想到,通過磁共振檢查發現,她患上的是 " 脊髓型頸椎病 ",目前已壓迫神經。
醫生表示," 經常會接診到像李女士這樣的患者,脖子不舒服,或者頸椎病犯了,就戴上頸托或者脖套,有的還将它視爲預防頸椎病的神器。"
事實上," 護頸脖套 " 并不能預防頸椎問題,如長時間不當使用,反而會加速頸椎退行性病變,最終導緻頸椎病發生。
緩解肩頸疼痛,與其過度依賴這些所謂的網紅神器,不如從良好的體态習慣上入手。
比如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避免久坐,在伏案工作、用電腦、刷手機時,注意适當休息,坐着或保持一個姿勢 1 小時左右,适當休息 5 至 10 分鍾。
總的來看,每一位 " 天選打工人 " 都要在忙碌之餘給自己的頸椎放個小假,千萬别走到 " 上吊 " 治療那一步。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以及一個健康的頸椎去支撐我們探索世界的夢想。
參考資料:
光明網 《一天 100 多例!杭州年輕人紮堆,都一個姿勢!醫生緊急提醒》青島日報 《年輕人緣何 " 愛 " 上醫療康複》人民網科普 《跟風使用這一網紅産品,女子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