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犀牛娛樂,作者|胖部,編輯|樸芳
距離多部熱劇火爆的春節隻過了大半個月,劇集市場在等待新一輪升溫周期。
2 月初上線的一批劇集普遍反響平平。首先是從雲合數據、燈塔專業版等市占率榜單來看,《狂飙》仍然占據榜首,且單日連續遙遙領先達到 20%+,除了證明這部爆款的成色,收官半個月還能上榜也說明在播劇有些乏力。
其次,回過頭看看在播劇表現,彼時上線的一批劇,如貓眼等榜單上熱度靠前的《耀眼的你啊》《女士的品格》等,站内熱度的表現其實始終不算出色。
《女士的品格》芒果 TV 次日播出量達到 1.31 億,但後續滑坡嚴重,目前日均在 7000 萬上下;《聽說你喜歡我》騰訊視頻站内熱度 26410,算是同期少見達到 " 小爆 " 量級的。這種站内熱度,卻能在排行榜上靠前。
二是結合口碑來看,近期已經出分的劇集,除了《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豆瓣評分 7.8 分,大部分劇集都在及格線上下。從近年來熱度口碑成正比的态勢,也能解釋大部分劇集表現乏力的原因。
市面上主要項目的熱度不高,造成了春節後劇集市場正在降溫。好在近期上線的《聽說你喜歡我》《重紫》《星落凝成糖》等劇的熱度尚可,似乎有望打破春季常見的市場下滑趨勢。
其實曆年來的春季都算是長視頻平台的淡季。但是放在行業降本增效、觀衆習慣了有優質劇集可看的市場背景下,今年春季 " 照常 " 的降溫還是令人失望。行業劇集向好的趨勢,能否治好每年的 " 春困秋乏 "?
" 春困 " 是怎麽煉成的?
長視頻行業形成每年春季這樣一個 " 淡季 ",可以說是電視時代就有的遺留。
首先,春季從市場來看,每年過年後以學生和白領爲主的年輕受衆假期較少,基本沒有大段可支配時間,相對來說受衆年齡層會更加多元,内容也普遍會有面向更多元受衆的特征。此外一些相對有市場競争力、但沒有絕對實力進入暑期的,也會放在春季滿足深度劇迷。
比如 2021 年之前很多古裝劇會在春季上線,因爲制作體量高更能覆蓋多個人群,如《錦心似玉》《上陽賦》《三生三世枕上書》等;從去年開始,伴随着現實題材内容的增産,更多家庭、生活類的劇集也開始集中在春季投放,包括《心居》《相逢時節》《親愛的小孩》等。
從類型上來看,這些劇集天然的網絡讨論熱情會比較低,但并不影響在播放數據層面有一定的表現,比如 2 月 6 日央視一套開播的《我們的日子》,這個從 80 年代講到現在的故事,網播數據平平,但在電視端還可以持續多日拿下 1.9 的收視,市占率多日超 12%。
類似的生活劇作品如《今生也是第一次》《耀眼的你啊》《女士的品格》等劇,似乎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解釋網絡熱度平平的問題。但結合口碑來看,今年春季這些劇集的乏力實則有其必然性。
根本問題還是兩個關鍵詞:套路、懸浮。明明是女性題材作品,塑造的女性角色包括《耀眼的你啊》中殷桃飾演的康子由,《女士的品格》中劉敏濤的安欣、萬茜的姚薇等,卻可以說踩中了近年來觀衆反感的一串雷區。
雖然題材上都有着女性獨立和女性互助的标簽,劇情也涉及到女性在職場和家庭的困境、來自原生家庭或外界的刻闆偏見等,但最終都以莫名其妙的方式和解,中間串聯着抓小三、姐弟戀、職場靠男人做外援等上頭劇情。生活劇裏沒生活,已經是行業頑疾。
甜寵劇部分,《聽說你喜歡我》在今年春季上映的劇集中,算是數據表現最好的,在線的審美也讓女主王楚然熱度攀升,但拉胯的劇本依然是最大問題,以醫療爲背景的故事也再度回到了不能帶腦子看的程度,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很難更進一步。
而目前登陸春季的古裝劇,也幾乎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這兩年降本增效、行業整體發力頭部内容的環境下,制作體量都不低,但各有扣分項。
《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從制作和創新層面看都可圈可點,算是比較深度的古裝劇,但從故事層面确實缺乏傳播度,導緻口碑和播放還不錯但讨論度欠佳;而重回仙俠師徒戀老套路的《重紫》開播成績不錯,但後續熱度提升空間也相對有限。
在近兩年的市場環境下,觀衆正在表現出對套路、懸浮内容越來越強的不耐受,也讓一些制作體量夠高但品質平平的劇集,已經很難再現以往的高流量。比如《重紫》是 2021 年 10 月幾乎和《星漢燦爛》同期殺青,如今剛剛開播,可能也有平台側排播信心上的問題。
而現實題材劇集的疲軟在這個春天更加顯露無疑,國産劇缺乏生活感知的問題,亟待随着行業制作能力的提升和更加規範的機制,獲得進一步解決。而這,或許也是國劇下一階段發展的關鍵動力之一。
今年的《夢華錄》在哪?
2 月 18 日,《深淵》更名爲《光 · 淵》,和《君子盟》一樣于早上 10 點空降。
兩部耽美 IP 改編的劇集也讓熱搜上悄然多了 #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 # 的詞條,包括《左肩有你》《山河表裏》等六部劇集都被提及,還有消息說将《烽火流金》在三月上線。這些同樣屬于積壓劇的内容,會不會成爲春季劇集市場的助燃劑?
但雖然讨論度不低,從播出情況來看,這個曾經的熱門類型很難給市場燒一把火。劇集市場難道真的還是要等到六月,迎接屬于今年的《夢華錄》?
每年的暑期都會是各平台拿出頭部 S 級内容搶灘登陸的黃金時間段,去年期間就實現了多部爆款銜尾而至的盛況。今年或許會比去年形勢更好,一是行業推動内容升級的機制更成熟,二是在降本增效的環境下,平台會進一步放大對頭部内容的推動利好。
比如每年暑期挑大梁的古偶類型,騰訊視頻的《玉骨遙》《與鳳行》《慶餘年 2》、愛奇藝的《狐妖小紅娘 · 月紅篇》《長風渡》、優酷的《安樂傳》《長月燼明》以及芒果 TV 的《大宋少年志 2》等劇,大部分都在去年底到今年初殺青,進入暑期的問題都不大。
此外,今年也會是懸疑諜戰的一個大年,從往年排播可能放在 6、7 月份,包括《潛伏者》《孤舟》《無間》等多個平台分别發力的頭部内容,《叛逆者》成績在前也可有所期待;也不排除《公訴精英》《仿生人間》《後浪》等市場屬性較強的主旋律内容下場,爲獻禮暖場。
犀牛君此前曾經判斷 2023 年會成爲一個文娛 " 大年 ",從制作、運營能力到内容儲備,如今的影視行業值得更多信心。但 " 春困 " 的毛病,是否真的無法根治?
目前行業内大部分空降的排播方式,很難确定春季還有哪些項目,隻能結合有限資料做一分析。
首先,每年春季還會有懸疑内容填充,愛奇藝的 " 迷霧劇場 " 應該會有作品進入,後續《消失的十一層》《唐人街探案 2》等作品待播;古裝甜寵也不會少,近期就有消息稱《甯安如夢》已經下證;此外,不排除一些積壓劇集後續會空降春季,包括《繁花》。
更重要的是,行業需要提升講述觀衆身邊故事的能力,把生活劇裏家庭、職場、社會議題這些沉疴級短闆做一些補足,讓這個适合春季市場的傳統類型重拾品質。
随着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對于不同時間段都有好内容填充的需求會更強,每年春季開門不見喜的 " 常态 ",确實到了改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