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時期,有一位宰相叫王旦,是一個為人忠厚處事公正的老實人,特别是他重情重義、與人為善,讓很多人都對他很敬重,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就這樣的好人,一樣被小人盯上,狠狠咬了一口。
有一個翰林學士叫李宗谔,人品才學都非常不錯,王旦對他是非常欣賞,經常在公開場合誇獎他:" 小李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可以擔當大任,可以加一加擔子,像他這般年紀的後輩,能跟他比肩的可沒有幾個。"
有一次,在上朝的時候,王旦看李宗谔愁眉苦臉,心事重重的樣子,感到很奇怪。
等到退朝之後,王旦單獨叫住李宗谔,問他:" 小李,你這是怎麼了?我看你狀态不對,你是遇到什麼難事了嗎?有什麼難辦的事,盡管開口,能幫的話我一定盡力幫你。"
李宗谔不好意思講出來,随口應付說 " 沒事的,下官是沒休息好!"
王旦看李宗谔的狀态不對,繼續問他說:" 跟我你還遮遮掩掩的,什麼事,說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
李宗谔沒辦法,隻好如實說出來:" 說來慚愧,兒女到了婚嫁的年紀,咱們東京的花費實在太多了,我的工資和積蓄還差很多,所以,整天為這事發愁。"
王旦也知道李宗谔是一個清廉的官員,本身職位也沒什麼油水,對他很同情,就對他說:" 兒女婚嫁這是大事,不能辦得小氣了,這樣吧,你差多少,我借給你好了,等你有了再還我就行。"
李宗谔本想推脫,但是,想到這是宰相的一番好意,也就沒有拒絕。
王旦把錢借給李宗谔,這件事自然要跟老婆說一聲,老婆卻有很多顧慮。
有一次,王旦的老婆說:" 老王,你關愛後輩,體恤下屬,這本來是一件好事,與人為善,這我不反對的。但是,你是宰相啊,是百官之首,這件事讓别人知道了,又會怎麼看呢?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一定會說你偏袒下屬,跟下屬私交過甚,甚至有别的隐情。這種事,以後你可要記得,能避嫌就避嫌吧!"
王旦不以為意,笑笑說:" 我行得正、坐得直,做得光明磊落,誰能說我什麼?我借錢幫助别人,絕對沒有什麼私心,夫人你這是想多了啊!"
後來,王旦看到李宗谔成長起來了,為了提拔下屬、獎掖後進,他想把李宗谔提為副宰相,所以,王旦跟另一位宰相王欽若商量說:" 李宗谔才德兼備,品學兼優,是一個不錯的副宰相人選,王大人有沒有不同意見啊?"
王欽若聽到這裡,心裡一下子就警惕起來,他本來就嫉妒加忌恨李宗谔的才學,加上李宗谔跟王旦走得很近,擔心,萬一這倆人聯合起來,一旦碰到一些意見不同的時候,自己這邊很顯然勢單力孤啊,萬一在某些事上,這倆人要欺負自己,自己連個幫手都沒有,堅決不能讓李宗谔當副宰相。
所以,王欽若對王旦的提議不置可否,隻是笑了笑。
王旦一片公心,見王欽若不太放在心上,繼續催問他,王欽若一看,王旦這麼心急,心裡更不高興了,但是,還是先敷衍了王旦一番,表示自己沒有意見。
回頭王欽若就去單獨找到真宗皇帝聊天,他對真宗皇帝說:" 王旦想提拔李宗谔做副宰相,我覺得這是有私心啊!李宗谔欠王旦很多錢,但是,以李宗谔的工資收入,一時半會根本無力償還。按照咱們的朝堂慣例,如果李宗谔升職的話,朝廷得賜他 3000 貫錢,李宗谔也就完全可以償還王旦的欠債了。"
王旦有沒有這意思,誰也不好說啊,關鍵是 " 老闆 " 怎麼想了,嚴重點,這叫損公肥私、拉幫結派,關鍵是這種事,說不清啊!作為 " 老闆 ",真宗皇帝是甯可信其有,不能信其無啊!萬一王旦有這心思,那自己豈不是被他給耍了?
真宗皇帝聽了之後,心裡記下來這件事。
過了一段時間,王旦上奏真宗皇帝,請求批準他給李宗谔打的提拔報告,卻沒有想到真宗皇帝不僅沒有批準,還把王旦給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從這以後,王旦逐漸失去了真宗皇帝的信任,而王欽若卻受到真宗的寵信,權勢也越來越大。
【子霄讀史感悟】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與世無争,與人為善,就不會引來别人的惡意,就不會招惹小人,其實,對小人來說,善良也是一種罪過。
我們的善良,隻要通過小人來 " 解讀 ",一樣會變成 " 惡意 "。
為什麼很多善良的人,依然會被人誤解?因為小人正是抓住了人心的陰暗面和人性的弱點,所以,哪怕我們與人為善,就算我們光明正大,一樣會遭受誤解和诋毀,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在看透了人心和人性之後,選擇做一個良善之人,做一個有 " 手腕 " 的良善之人。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