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播到第 7 季的《中餐廳》顯得有些冷清。
節目進程已經過半,但除了一開始大家讨論過許光漢的男友感,以及黃曉明前兩期問許光漢是不是單身、想不想生孩子這類無語的問題之外,節目本身存在感真的有點弱。
實在不太懂節目組到底在想什麽。平常打工内卷得已經夠累了,偏偏在這檔美食綜藝裏,還要分爲兩隊進行 PK,又搞小團體進行内卷。看着真的好累啊!
說好的治愈型慢綜藝,不靠着内部撕 X、競争就拍不下去了嗎?《花少 2》固然是内娛綜藝史上的傳奇,但也不至于把一個做菜節目也同質化吧 ……
——我是 pk 開店的分割線——
說實話,這一季《中餐廳》開播之前,觀衆還是寄予厚望的。
一來,疫情三年都沒有機會出國,節目這一次選在了美麗的布達佩斯錄制,美景美食相得益彰,哪怕是從節目裏看看自然風光也是好的。
再者,這一季嘉賓的配置真的很不錯。
有黃曉明、林大廚這樣有經驗的人士,還有許光漢,趙又廷,程潇、沈夢辰和林允這樣的帥哥美女,也有嶽雲鵬和尹正負責綜藝效果。
錄制期間,許光漢和趙又廷的這組路透圖在微博熱轉。
我的男朋友和他哥哥一起下班去買菜,氛圍 chill 又快樂!
播出前期待值拉滿了,結果播出後第一期:好家夥,這是什麽複雜的廚藝競争大賽啊!
這一季裏采用一店雙檔的模式,不再像之前一樣是合力經營。
賽制規定,兩個營業日爲一輪結算日,結算日哪一隊的營業額更高,哪一隊就能獲得一日休息,去遊覽布達佩斯。
而輸的那隊将單獨經營,營業額的 10% 将累計進入下一輪的 pk。
這之中還有什麽反敗爲勝的錦囊挑戰,什麽 " 挖人卡 ",彈幕飄過的聲音裏紛紛表示:怎麽這麽混亂啊!大可不必吧 ……
說真的,以前跨年晚會搞什麽青春隊和快樂隊的 PK 也就算了,緻力于在國外推廣中國美食的節目裏,還要搞這種分隊 PK,整個節目的重心,全都偏到兩隊的競争去了啊。
所以,這幾期節目看下來讓人印象深刻的美食不太多,這個熊貓冰粉是最有特色的;
節目裏外國人對于中國美食的評價也不太多,因爲大部分來吃的都是中國人,幾乎每桌都有中國人。
餐廳的環境也沒什麽印象,因爲整個餐廳到處都是贊助商的名字。
節目組是想采用經營類遊戲的方式,讓節目更有趣味性。但看下來,隻有 boring,完全沒有 interesting。
黃曉明和趙又廷作爲兩個店長,分别帶領兩隊。黃曉明隊隻有 4 個人,趙又廷隊有 5 個人,其中還包含了國宴大廚,從人員分配上來說,本身就不能夠算公平。
兩隊在向客人推銷的時候,一直緻力于推薦自己隊伍的主菜,爲了自己的隊伍能赢。
第一次結算後,趙又廷隊赢了,獲得了休息。但他們主動提出回來幫黃曉明隊的忙,
可黃曉明拒絕了:" 我們能幹完的都幹完了,不需要。"
趙又廷正在尴尬之中,黃曉明突然告訴他,他們隊伍使用了錦囊裏的挖人卡,把原本在趙又廷隊裏的林大廚挖來了自己隊。
所有人都懵了,黃曉明當面告訴林大廚,他本來想選别人的,是程潇和許光漢選他過來的。
這操作更讓人尴尬了。
站在林大廚的角度:被迫換團隊已經很突然了,挖我過去的領導,還告訴我本來沒想要我?那我還過去幹嘛 ……
站在黃曉明隊友的角度:最終的人選敲定明明是隊長同意後決定的,好家夥現在隊長把這個決定的承擔人都推給我們隊員了?
黃曉明是個讓人無語的領導,趙又廷也好不到哪去。
他有英文優勢,主要負責點單,可其他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做菜,但趙又廷卻一個菜也沒做沒學,而當點單上菜出現混亂情況的時候,他依然以領導的身份默默站在一邊隔岸觀火。
作爲打工人看着實在無語,這兩位誰來當領導都懶得跟,倒是很想跟許光漢做同事,不止陽光帥氣,還情緒穩定,默默幹活。
開餐廳推廣中國美食的綜藝,硬生生被搞成了窩裏鬥。
想看中國美食吧,沒有,隻看到了最常見的職場内卷;想看外國風光的呢,也沒多少,主要的鏡頭都集中在了兩隊隊員廚房内鬥這點事上。
好累啊真的!
——我是高開低走的分割線——
這一季《中餐廳》給人的不和諧感,主要還是節目組弄了個 " 雙廚制 " 的鍋,慢綜藝不像慢綜藝,競争制又不完全競争,看着很混亂。
而在這其中呢,還穿插一些尴尬的煽情環節。
嶽雲鵬和沈夢辰進行的情書 PK,互念另一半給自己寫的表白信。
念完了還不夠,還問在旁邊的趙又廷平常怎麽對另一半表達愛意。拜托你們組團去《妻子的浪漫旅行》好不好啊!
此處就有點心疼曉明哥:他湊熱鬧進來,剛好碰到兩個人在互念情書,于是默默離去,轉身洗碗。
但小明哥就是小明哥,受過的傷痛他也會讓别人再體驗一下。
跟許光漢剛見面不久,就問許光漢有沒有女朋友;第三集聊天,直接問許光漢打算什麽時候要孩子,把許光漢吓得頻繁戰術性喝水。
像極了我老家那些很熱心腸,但我又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講話的親戚。
來自台灣省的許光漢,可能還不怎麽懂這些人情世故。我要是許光漢,在小明哥說他很想有個女兒、一想到女兒心就化了的時候,就直接反問:" 哥,那你打算什麽時候二婚?"
競争制本就減弱了節目的溫馨觀感,嘉賓之間又沒有産生多少有趣的化學反應,所以這一季《中餐廳》實在是有點平平無奇。
而回顧之前,雖然這個 IP 一開始有版權争議,但前幾季至少有過很不錯的反饋。
比如第二季裏小燕子和五阿哥還有舒淇,化學反應都不錯,每個人也都在認真做事,很符合慢綜藝美食的調性。
再比如第三季王俊凱和楊紫姐弟互動歡樂多,楊紫模仿王俊凱小時候的照片,吐槽他怎麽小時候總是裝帥;
王俊凱:" 請你不要過多關注我小時候!" 這至今也還是一個熱梗。
雖然内娛綜藝難免會在節目裏添加各種的贊助植入廣告影響觀感,但至少前兩季節目有在用心完成 " 推廣中國美食 " 這件事情。
可以理解節目組求新求變的用心,畢竟一檔節目做到第 7 季,觀衆難免會出現審美疲勞。
但是選擇用競争 PK 制去完成這個創新,這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偷懶吧?
因爲此前類似的套路在跨年晚會、在旅遊類綜藝甚至客棧經營類綜藝裏都用過并且效果不錯,所以這一次在美食綜藝也照搬過來。
内娛的很多綜藝,是絕對不允許 " 無聊 " 存在的。
要用忙碌或吵架,将空白的時段填滿,仿佛就完成了一場有意義的 KPI。
這可能也是順應短視頻時代下做出的改變。畢竟刷短視頻時,一旦 5 秒之内覺得内容無聊,就立刻會劃走,所以必須要用各種刺激的方式來吸引住觀衆的眼球。
但韓國的《尹食堂》,也做了這麽多季,也衍生出了《姜食堂》《瑞鎮家》等不同風格的節目,但他們的共同點就在于,允許 " 無聊 " 這件事真的存在。
在沒有客人上門的時候,幾個嘉賓都在各自熬時間。
一直翻弄點菜單,在餐廳裏晃來晃去,擦擦盤子,擦擦桌子。
逗逗貓,玩玩水。
每當有遊客經過,一邊裝作雲淡風輕,一邊暗中觀察。
這些 " 無聊 " 的畫面拍出來,觀衆反而并不覺得無聊,因爲真的能讓人感同身受。
而一旦試圖把節目時長都用吵架、計算和競争去填滿,在《花少 2》裏大家可以看得津津有味逐幀分析,因爲旅遊本來就會産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大家也都各懷心思。
可在《中餐廳》裏這一套行不通,因爲來吃飯的和看别人吃飯的都是想圖個輕松自在啊!
外國風光,中國美食,至少抓一頭吧。結果哪頭都沒抓,反而隻展示了職場競争和内卷。哎,一聲歎息,希望下一季能不忘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