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0 日,碧興物聯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碧興科技 ")将科創闆 IPO 上會,公開發行不超過 1963 萬股。钛媒體 APP 注意到,碧興科技在同行均大幅變臉的情況下還保持着持續增長,而該現象或許要 " 感謝 " 公司引入了碧水源系,不僅資金上提供幫助,業績上也提供幫助,更是把 " 董秘送過來當老闆 "。
業績 " 逆行增長 "
碧興科技主營業務為智慧環境監測、公共安全大數據。智慧環境監測業務主要為環境水質監測、污廢水監測、環境空氣監測、煙氣監測儀器及系統的研發、生産、銷售、運營及數據服務。
2019 年 -2021 年和 2022 年 1-6 月(下稱 " 報告期 "),碧興科技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35950.4 萬元、40810.64 萬元、57256.3 萬元、22568.77 萬元,淨利潤分别為 3339.15 萬元、4475.19 萬元、7273.03 萬元、2115.68 萬元。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上述時間段内碧興科技的業績持續上升,但有幾點值得關注。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内,碧興科技同行業可比公司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的情況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在上述碧興科技同比可比的五家上市公司中,除了藍盾光電 2021 年扣非後淨利潤略同比增長之外,其餘的上市公司 2021 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均同比下滑,特别是聚光科技、佳華科技均同比下降了 523.47%、206.75%。
與此同時,報告期内,碧興科技的毛利率分别為 43.76%、41.14%、32.28%、35.64%,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為 46.35%、44.42%、40.12%、38.11%,其中 2021 年碧興科技的毛利率較同行可比公司低了近 8 個百分點。
那麼,2021 年同行業績如此下滑且毛利率也遠高于碧興科技的情況下,碧興科技到底是如何保持扣非後淨利潤持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碧興科技在上會稿中表示,公司基于目前已實現的經營業績、在手訂單、正在執行項目的進展、市場環境等情況,預計 2022 年全年可實現的營業收入區間為 4.9 億元至 5.2 億元,同比下降 9.18% 至 14.42%;預計歸母淨利潤區間為 5800 萬元至 6200 萬元,同比下降 13.47% 至 19.05%。
" 他們 " 進場助力公司 IPO
碧興科技成立于 2012 年,由中興新(60%)、朱纓(20%)、王勇平(20%)出資設立。截至 2019 年 1 月,碧興科技的股權架構如下:
此後,西藏比興、碧水源始終位列碧興科技的前兩大股東,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西藏比興持股 33.75%,碧水源持股 16.3%,而何願平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合計控制碧興科技 53.78% 的股份表決權,為實控人。
钛媒體 APP 注意到,碧水源系入股後,給碧興科技帶來了質變。據悉,縱觀何願平的履曆,2005 年 8 月至 2018 年 3 月,作為聯合創始人,就職于碧水源(300070.SZ),任董事、常務副總經理兼财務總監及董事會秘書,2018 年 5 月至今,任碧興科技董事、董事長。換言之,碧水源将其董秘 " 貢獻 " 給了碧興科技做老闆。
另外,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内,碧興科技向碧水源産生的銷售收入分别為 1588.08 萬元、2321.3 萬元、4181.48 萬元、1199.23 萬元,而碧水源也始終位列在碧興科技前五大客戶名單中,特别是 2021 年,碧水源更是第一大客戶。也就是說,碧水源系極有可能是在 2018 年 5 月進場入股了碧興科技,同時,入股之後或許就開始為碧興科技 " 輸送 " 業績。值得一提的是,截至 2019 年末,碧興科技未分配利潤為 -4579.73 萬元。這也意味着,碧興科技自 2012 年成立以來到 2019 年,7 年的時間其不僅合計不僅沒有在經營上賺到錢,反而還累虧了近 4600 萬元。
募投項目 " 錢 " 景不明,減産還擴産?
從業務上看,碧興科技主要擁有智慧環境監測、公共安全大數據等兩大業務,其中報告期内智慧環境監測産生的銷售收入分别為 34262.72 萬元、37557.24 萬元、55063.65 萬元、22056.41 萬元,分别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 95.31%、92.04%、96.17%、97.73%,為第一大業務。
钛媒體 APP 注意到,碧興科技此次募資的目的也是為了擴大主業。公司此次欲募集 41260.96 萬元,其中 19173.42 萬元用于智慧生态環境大數據服務項目,16981.34 萬元用于智慧水務大數據溯源分析服務項目,5106.2 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其中智慧生态環境大數據服務項目、智慧水務大數據溯源分析服務項目均是為了擴大公司核心産品的競争力和市場占有率。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報告期内,碧興科技環境監測儀器及系統的産能分别為 7040 台 / 套、7340 台 / 套、7340 台 / 套、3670 台 / 套,産量分别為 4913 台 / 套、7085 台 / 套、5056 台 / 套、1812 台 / 套。
也就是說,2020 年和 2021 年,碧興科技在産能相同的情況下,其 2021 年産品的産量卻同比下降了近 2000 台 / 套。那麼,碧興科技在自己都減産的情況下如何去搶占市場?有關上述問題,钛媒體 APP 發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沒有收到公司的回複。
除此之外,關于智慧生态環境大數據服務項目、智慧水務大數據溯源分析服務項目項目,碧興科技卻并沒有披露其項目建設完成後預計将形成的産能和經濟效益。
對此,一位業内人士表示,一般情況下,企業最重要的募投項目披露都會比較仔細,像碧興科技既未披露未來項目收益、預計新增的産能等情況的企業較少見。(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