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英文編輯多樂西。
美好的周末清晨我還在催你搞學習,真是讨嫌,但你還是點進來了,那我默認你是位愛學習的好家長。
這張央視的圖大家都看過了吧?它是北京中考改革方案的官宣圖之一。
簡單說就是今年上初一的孩子,中考就隻考語文 / 數學 / 英語 + 物理 / 體育 / 道法,其餘學科不統考不計分,評 ABCD 或者合格、不合格。
一般來說接下來是這樣:首都打樣,各地跟進。所以,政策已定,揣摩抱怨,都沒啥意義了,收拾收拾我們一起,往前看。我今天的重點,是下面這張圖 我隻說英語哈。
第一個重點,英語的分怎麽計?語數外三科裏,隻英語是有單獨分值說明的,筆試 60 分,聽力、口語 40,共 100 分。
第二個重點,英語的分用來幹嘛?最後那段閃閃亮的 " 考試科目成績用于畢業和升學 "。看到時我腦子嗡了一下,印象裏官方從沒這麽直白過。
1、新增聽力和口語的考試,是最大的變數。
聽口考試其實已經搞了好些年,除沿海某些城市非常重視,大部分是直接水過去的。所以千萬别以爲,拿着書朗讀就是口語,聽課文和聽寫單詞就是聽力……
現在聽力口語提到 40 分,接近一半的分值,且寫入官方文件,考試肯定會越來越較真。那學校應該也會重視起來吧?不一定。習慣傳統教學的學校教育,大概率沒辦法馬上有動作。
而在我們的非一線城市和地區,學校 28-35 來歲的骨幹教師,也算咱同齡人,你覺得這波英語老師,包括更年長的老教師,他們的聽力和口語咋樣?能教娃不?(沒有說老師不好的意思)
再就是大家感觸特别深的了,小學英語課時減了,一周 2 節、1 節、0.5 節,實在不成樣子。即使是有實力的英語老師,也不敢拿珍貴的課時來給孩子補充聽力口語啊,上完課文才是頭等任務。
英語聽、說能力,本來就要靠大量浸潤到語言環境裏,去練去模仿,最好從小開始。所以你也清楚,無論考不考,減不減課時,這樣的英語環境都是稀缺資源。
2、" 成績用于畢業和升學 ",不用我廢話,這是分流(中考)、篩選(高考)之目的,也是鐵律。
其實聽口考試出現,以及分值提高(并極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等于把英語的定位敲死了——學英語,是爲了 " 用 "。
我剛不是說有些地方聽口考試很較真嗎?你應該能猜出是哪裏。對,就是那些外貿特别發達的地區。他們需要聽、說英語,通過交流去搞錢。
這個轉變我雙手雙腳贊成,國内的英語在慢慢抛棄死學、記憶,而是轉向【運用】。無論是口頭交流、資料查閱、學術科研、辯論 battle、傳播正能量,都是用英語達成目的。其實你心裏也絕對贊同,不然咋會那麽痛恨 " 啞巴英語 " 呢。
BUT,考運用≠考的刁鑽考的難。今年高考聽力裏,咕噜咕噜氣泡音、周傑倫 style 的發音,一般孩子哪聽過這些哦,難哭一衆好漢。其實人家說的還是那些話,隻不過加上了口音,娃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風很大的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 的作文,又能難到哪裏去呢?無非還是我的家鄉有啥,我的家鄉真美麗。說白了考的是單詞、語法(得寫對句子呀),說白了還是運用。學英語,給自己的國家和家鄉長臉都做不到,學來幹嘛?
打個總結,英語考的、教的、娃學的,目前是割裂的。如果你對政策無感,請直接看中高考真題,感受下啥叫 " 考的都不教 ",啥是 " 分流和篩選 "。反正就是越來遇難。死記硬背?中考 a 卷可以應付,50 分的中考 b 卷和 150 分高考卷,不行。
你說咱娃要出國?可出國考試的思路,更考交流運用啊……想啥呢,好好學。
不管怎麽說,還是希望以後會有改變吧。畢竟 40 分,2 項大能力,學校也不能啥都不管一個勁兒薅家長。
趨勢已成大勢
我們家長需要知道什麽
?
1、小學,主陣地在家庭。
一周 1、2 節也指望不上,乖,咱自己上。這會就一件事,大量輸入。大量聽,大量讀,短期可能看不出啥效果,但不做絕對沒有效果。我們現在時間充足,眼光放遠,看娃英語的長期能力。
不知道咋搞就看英美小孩咋搞,人家聽兒歌童謠動畫片,讀繪本分級和雜志,那咱也用這些。不用一比一複制,沒必要,比母語娃學的慢點、淺點,都夠夠的了。
沒時間搞太多那就抓一個重點:分級讀物。這貨是中國孩子啓蒙英語的最佳素材,一定要堅持帶娃讀。
你覺得自己英語不太好?an apple 你肯定認識,I can jump 你肯定也認識,那就妥了,分級的前幾個級别就這難度。
所以校内英語完全沒用?非也。預習、複習、背誦記憶、做筆記這些學習能力,小學好好跟着老師鍛煉起來。如果娃上了中學,還得靠你追着求着背單詞,默課文?那,那咱也别指望啥了。
那校外要加學一套教材嗎?要不要、學哪套,都看你。英語語法點,詞彙量,統共就這麽多,新概念是這些,新東方也是這些,Power up 和 Think 裏還是這些,學好,吃透,就行。選教材的功夫還不如挑個好老師……對,接下來我要說老師了!
2、中學,放心交給老師。
上了中學,什麽網紅博主牛媽牛爸的訣竅,統統别信,相信孩子的英語老師。中學的教學任務,有一根非常強勢的指揮棒,那就是應試。
老師會根據這個指揮棒,去反複打磨孩子在應試中的準确性和穩定性。說到這你肯定夢回當年了,沒錯,隻能大量練習,而且得練真題,practice makes perfect。
所以我叨叨了半天勸你小學用點勁,得去好初中啊,然後放心把娃教給好老師,家校娃三方一起使力,再把娃送進好高中,又有好的高中英語老師接棒。
你有學區房?也不能太懈怠,否則進入好初中會被爆錘,真的,我們這一流的初中,英語課是原版教材和新概念一起學,躺平搖号進去的娃,一看這強度人都傻了。
話說回來,在求穩的中學,也隻有經驗豐富的英語老師,才更了解考點分布、考題趨勢,才知道哪些省市的哪些真題,值得好好練,也更清楚你家孩子的弱項該咋補。你問外教老師,抽象的形容詞和具體的形容詞怎麽區分?别問,問就是老外習慣用法。
隻有深谙應試,且熟悉當地中考尿性的英語中教們,才指望得上。
家長實在想出把力,就給娃吃好點多運動,腦子好了記單詞快。我又想說了,努努力去個好學校啊孩子們,老師更靠譜,還沒有預制菜!
最後,to all:在追求大量輸入的小學,特别是低年級,别太鑽應試中的穩定性練習。比如衡水體,那是給卷面錦上添花的,小孩子本來就做不到啊,手部力量到了,語言基礎也好了,學校要求提上來了,你給娃整點字帖練練就有了。咱自己也少點事兒,不是嗎?
同樣,在求穩上岸的中學,怎麽穩妥咱怎麽來。遠離偏招怪招。網上奇奇怪怪的學習法,什麽 10 天搞定 10000 詞彙量,極其唬人,快跑。再比如,用閱讀記單詞,它當然非常好,但效果不太穩,得先掂量掂量,咱娃的原版閱讀量真的夠嗎?
總之,相信老師,相信真題,記單詞學語法,學習、練習、複習。
你家是小學就學到 FCE 的英語大牛娃?也要求穩嗎?要啊。語言學習就這點不好,學了半年沒啥進步,停下來半天立馬下滑。這麽看,提前把英語學到終點,也沒啥優勢?
誰說的!牛娃你就無腦跟老師的指揮棒就好。其餘的英語時間,就看看小說聽聽書,用聽、讀兩種方式保溫即可。強度和量級,隻需要保持猛沖期的 70 左右就好,輕輕松松灑灑水。
人家苦哈哈背單詞刷題的時候,你的優勢不要太明顯哦。
以上,和大家共勉,周末愉快 ~~
# 多樂西多說一句
●考試越來越靈活,孩子英語學習的早期規劃和選擇,就越來越關鍵。但當你理清楚了,規劃明确了,選擇對了,孩子學起來就會更從容了。
●面對變化,有人無視有人躺平,有人,能想出 1 萬個理由不學英語,而你積極應對的态度,會一分不差地傳遞給孩子。
●況且你還有我呢,我們一起擁抱這美好但小有挑戰的變化吧!
EAST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