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江蘇各地梨子紛紛上市。原本被稱作 " 秋果 " 的梨子,如今在夏季大量上市,農業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這些年,我們種了上萬棵苗,才選育出 5 個新品種。" 江蘇省農科院梨創新團隊副研究員楊青松介紹,育種不光是要追求梨子的品質更好,也在追求梨子更早成熟。目前,江蘇已經有了 7 月初就上市的梨子,将來還有望更早。
梨的千年曆史:從高端水果,到平民消費
可口水嫩的梨子,中國人吃了數千年,《詩經》中就有梨子的記載。直到漢代,梨都保持着 " 高端定位 "。《漢書》記載," 淮北荥南河濟之間千樹梨,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當時人看來,誰的家裏有千棵梨樹,經濟實力就相當于千戶侯了。
後世的考古發掘,也能佐證梨的地位。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就有梨果作爲随葬品。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一件彩繪木梨。看來,古人對梨子愛得深沉,哪怕長眠地下,也要有梨做伴。
後來,梨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北魏末年賈思勰在《齊民要術 · 插梨篇》中記載了梨樹的栽植技術:" 種者,梨熟時,全埋之。經年,至春,地釋,分栽之 ……" 這部書系統地總結了秦漢以來我國黃河流域的農業科學技術知識,當時河南商丘一帶梨樹種植已經很普遍。
宋代,梨已經是平民階層日常就能消費的水果。《水浒傳》中,有個叫 " 郓哥 " 的人物,他常年跟武大郎結伴沿街叫賣,兩人一個賣梨、一個賣炊餅。《水浒傳》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郓哥被王婆毆打,摔爛了一籃梨子,是在冬季。可見,當時人們已經掌握了梨的保鮮技術,能把秋天采收的梨子儲存到冬天。可别小看這項技術,北方冬季果蔬缺乏,制作幹菜、鹹菜是主流做法。幹燥的冬季吃上一顆水靈靈的梨子,可是一樁美事。
強化 " 早熟 " 屬性,梨子有望趕在初夏上市
到了現代,人們掌握了冷庫保鮮技術,在控制好溫度、濕度的情況下,梨子可以儲存 6~8 個月。
與此同時,農業科技工作者不斷在梨子的 " 早熟 " 屬性上取得突破,讓吃貨們獲得了吃梨 " 全年不斷檔 " 的體驗。在江蘇省農科院的梨園裏,就有各種各樣的梨樹。楊青松從事梨育種多年,他介紹,農科院培育的蘇翠 1 号,在 7 月初就能成熟。今年,剛上市時,它平均價格能到 8 元 / 斤,6 兩以上的大果甚至能賣到 12 元 / 斤,妥妥的優質優價。"7 月下旬,蘇翠 5 号也已成熟。它的特點是果型大,一顆梨子平均有 8 兩,大果子能達到一斤二兩。"
楊青松透露,如今他所在的團隊正在培育一個新品種,這種梨子呈現出更早成熟的趨勢,目前團隊還在培育固化這一特性,将來有望在 6 月就能吃到新上市的鮮梨。他笑言:" 誰的梨更早上市,誰就能掙到錢。梨子早上市,市民吃得開心,果農掙錢高興。"
選育有多難?" 千裏挑一 " 不足以形容
梨園裏,還有一些不常見的梨子品種。楊青松指着一棵梨樹說:" 這是西洋梨的後代,你嘗嘗看。" 現代快報記者摘了一個梨,用力咬一口隻能留下淺淺的牙印。這種梨的味道微微酸澀,甜味也極淡,硬得像是木疙瘩,敲在鐵架上梆梆作響。
楊青松解釋道,根據梨屬植物的原生分布,可分爲西洋梨和東方梨。目前,國内吃的基本都是從東方梨培育出的品種,而西洋梨采摘下來不能直接入口,要經過後熟程序,等它變軟才能食用。" 西洋梨軟熟以後,肉質細嫩,甜度也高,但口感有點面面的,不像東方梨這麽爽脆。"
各種各樣的梨,通過農科專家雜交選育,不斷産生新品種。看似簡單的過程,卻需要耐心和定力,一個新品種誕生,背後往往是十年以上的努力。
楊青松指着幾株樹幹上畫上叉的梨樹說:" 這幾棵樹馬上都要淘汰掉,騰出地方栽新苗。這些年,我們種了上萬棵苗,才選育出 5 個新品種。" 他表示,按照這樣的比例," 千裏挑一 " 都不足以形容育種的艱難。不過,随着對梨基因遺傳研究越來越深入,未來有望突破梨育種周期長、效率低等技術瓶頸,實現梨分子設計育種。
現代快報 + 記者 儲希豪 是鍾寅 / 文 錢念秋 / 攝
(校對 季林巧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