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梗,在網上流傳多年。
" 我雖然沒去過成都,
但我知道去二仙橋要走成華大道。"
此梗創作者,就是譚喬。
一個不太像警察的交警。
逗笑了别人,惹哭了自己。
還記得譚喬麽?
就是《譚談交通》法制欄目裏,那個不太像警察的譚警官。
幽默風趣執法。
比郭德綱還會玩段子。
2018 年,節目停播後,譚喬離開了公衆視線。
沒有再上電視。
國内各類綜藝也不見譚喬的身影。
一走,就是三年。
這不,前段時間,消失的譚警官,又回來了。
譚喬入駐短視頻平台,拍攝原創視頻。
創作方向還是他最擅長的那一手。
用诙諧幽默的表達方式,給大家宣傳交通法律。
有人調侃,在短視頻普法這一塊,譚喬是準備跟羅翔二分天下呀。
複出後,譚喬的一些秘密,也藏不住了。
節目停播後,譚喬有患上抑郁症。
那段時間,譚喬經常出現幻覺。
他總感覺有人要謀害自己。
後來,到醫院一查,醫生說," 這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情緒不受控制的時候,譚喬就用酒精麻痹自己。
喝完酒一個人騎着共享單車亂晃。
摔得滿身是傷。
很多人不解,譚喬這麽有名,大家又這麽喜歡他,怎麽會有抑郁症呢?
他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句話:
喜劇的内核是悲劇,悲劇的内核,就是生活。
譚喬的從警生涯,還要從一起車禍說起。
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在路上逛着。
有一輛工程車呼隆隆往前開。
工程車的前面,有個婦女騎着自行車,後座載着一名小女孩。
自行車突然刹車,小女孩摔倒下來。
所有路人都在驚呼 " 停車!"
可是,由于當時聲音嘈雜,車上司機沒有聽見,照常往前 ...... 小女孩命喪車輪之下。
譚喬目睹了這起慘劇的全部經過。
回到家,他告訴母親:如果我是交警,小女孩也許就能得救。
1995 年,成都招考交警。
譚喬如願以償,正式進入警隊。
在基層,譚喬一幹就是 10 年,活很碎,但認認真真。
有一回,堵車嚴重。
譚喬指揮分流。
忙亂中,有個私家車不守道德,往窗外扔出好幾根香蕉皮。
譚喬想上前阻止。
可又抽不開身,就暗暗記下對方車牌号。
等事情結束,再查出車主手機号,撥過去提醒對方:
請以後不要再往窗戶扔垃圾!
譚喬爲何這麽較真?
他說,交警的工作,關乎每個人的生命。
這麽敬業,按理說,應該有很多升職機會。
可譚喬幹了十年,還是在基層。
原因是,不圓滑。
有朋友勸他:做人要有點 " 體制内的情趣 ",見人要遞煙,沒事搭搭話,套個近乎。
譚喬搖搖頭,示意難爲。
有一次,有同事找譚喬幫忙,給一張駕駛證消分。
結果譚喬直接給拒了。
他解釋說:" 找我幫忙的人太多了,一旦開了這口,控制不住。"
可身邊人不會聽信解釋。
這樣一來,譚喬就成了同事眼中 " 異類 "。
甚至後來連領導也批評他:
" 看看你,同事關系都處成了啥樣。"
譚喬是人,不是神。
是人就有虛榮心,有七情六欲。
譚喬時常在想:
當年跟自己一起進警隊的,有人當了中隊長,有人是大隊長,有人升爲局長 ...... 隻有自己還在基層,太有挫敗感了!
他在考慮轉行。
也就這時,成都電視台和交管局,正在籌劃一檔普法宣傳節目。
譚喬順利入選。
這檔節目,就是後來火遍全國的《譚談交通》。
節目流程并不複雜。
每期錄制 6 分鍾左右。
譚喬身穿警服巡邏。
看見誰違反交通規則了,就上前阻止,順便普法一番。
本是嚴肅的普法節目。
結果,譚喬一上場,硬是整成了收視率爆表的 " 内娛天花闆 "。
譚喬很會玩諧音梗。
闖紅燈不叫闖紅燈。
他說:
你前腳一邁,後腳一收,這一趟你就過去了。
你前腳一邁,後腳來不及收,你這一輩子就過去了。
這檔節目前後采訪超過一千多人。
有笑點,也有淚點。
說到淚點,最廣爲人知的,可能還是 " 福貴 " 大爺。
2011 年,譚警官在街頭執法。
有個大爺正在用三輪車載貨。
瘦骨嶙峋,滿臉滄桑之感。
譚警官攔下來,說:大爺,這樣很危險,要出事了,爹媽心疼啊。
大爺說:我爹死了,我娘也死了。
譚警官問:那你老婆呢?
大爺說:老婆也死了,死了 11 年。
譚警官又問:那你子女呢?
大爺說:
也死了,生娃娃難産死的。
哥哥也死了,死了 18 年。
就剩一個智障弟弟和一條老黃狗。
譚警官有點難以置信。
他說:你這情況擱誰身上都會很痛苦,但我剛見到你,覺得你很樂觀,怎麽做到的?
大爺重複念叨三個字:
向前看。
這位大爺的豁達樂觀,讓人動容。
再加上其命運,跟小說《活着》主人公福貴頗爲相似。
網友将其稱之爲 " 現實版福貴 "。
此外,《譚談交通》還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比如二仙橋的 " 二大爺 ",腰馬合一的河南小夥 ......
這些都成了一代人的記憶。
這檔節目很火,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譚警官執法相當人性化。
對于危害性不大的違法,他總是以這樣一句話來收尾:
這次我就不罰你款了,下次别再這樣啊。
長期以往,以至于譚警官有了一個外号。
" 開不出罰單的交警。"
别說開罰單,譚喬有時還倒貼錢。
有一回,有男子非法運營。
被譚喬逮住後,他解釋說:我女兒得了尿毒症,要錢看病,我是被逼的沒辦法!
執法多年,譚喬見過了用撒謊來逃避懲罰的人。
他說,自己能不能去醫院看看?
男子帶譚喬去了。
當看見女孩躺在醫院奄奄一息那一刻,譚喬喉嚨哽咽。
幾天後,他塞給男子幾百塊錢。
" 沒别的意思,是好心人捐助的。"
其實,哪有什麽好心人。這點錢,是譚喬自掏錢包。
節目火了,各種機會也滾滾而來。
央視電視台抛來橄榄枝:月薪 3 萬,加分配房子。
北京電視台說,我開月薪 6 萬。
一個電視台導演直言道:他這個 IP,放我們那裏,一年不創造幾個億人民币,我都不好意思!
譚喬當然動搖過。
但思慮再三,終究是全部婉拒。
這裏面有迫不得已的 " 體制身份 " 原因。
除此之外,他隐約還有另一個打算。
" 在體制内還是有希望的。"
" 名人不是我最迫切需求的東西,希望我在崗位上得到認可。"
圖:澎湃新聞
譚喬,希望在體制内有一番作爲。
可惜,譚喬沒等來飛黃騰達,卻先等來了抑郁症。
2018 年,譚喬從當地電視台辭職。
《譚談交通》停播。
停拍原因,是身體狀況亮起紅燈。
那段時間,他經常失眠到淩晨五點。
症狀持續三天,第四天,再昏天地暗睡上一整天。
然後又開始失眠,循環往複。
譚喬的情緒,有時是焦慮,有時是抑郁。
有一次,譚喬下班回家,看到樓下停了一輛警車。
譚喬問妻子,出什麽事了?
妻子說,小區有個年輕人,好像是抑郁症,跳樓了。
譚喬心中一沉。
傍晚時分,他站在家裏的陽台邊,猶豫不定。
他想到了偶像張國榮,想到了當下難以解開的困境 ..... 這是 22 樓,跳下去必死無疑。
千鈞一發之時,廚房傳來一聲妻子的召喚。
譚喬 " 哎 " 了一聲,回到屋内。
自殺的念頭,暫時放下了。
後來譚喬精神狀況惡化,到醫院治療。
有醫生說是精神分裂,也有醫生說是抑郁症,說法不一。
總之,譚喬病了。
那個逗笑全國觀衆的交警,再也難以快樂。
譚喬到底怎麽病的,這可能誰也說不清。
但他的抑郁,多少都有這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工作不得志。
譚喬年齡大了,但那倔脾氣還是沒改。
不會讨好領導,不懂八面玲珑。
再加上人紅是非多,惹人嫉妒,同事關系處得十分僵硬。
2018 年,節目停播後,他回到積灰已久的辦公室。
譚喬拿起煙,一根一根遞過去。
嘴上 " 希望以後多多照顧 " 還沒說完,就有同事冒出一句:
" 滾出去掙你的錢,這沒你的位置!"
爲了緩和關系,譚喬準備請大家吃頓飯。
招呼提前打好了。
大約有 20 個同事答應過來。
因此譚喬籌備了 2 桌好菜。
可尴尬的是,筵席當天,真正到場的隻有 7 個同事。場面冷冷清清。
得不到同事認可,就會與升遷無緣。
譚喬一直在原地打轉。
2019 年 5 月一個深夜,譚喬推着自行車,行走在成都的街頭。
回望這半輩子,他發現,自己擔任過最大的職務,竟然是當兵時,當過 3 個月的新兵班班長。
思索半會,不禁悲從中來。
工作不順隻是其一。
另一方面," 譚警官 " 這個人設,也給譚喬帶來很多困惑。
在鏡頭面前,譚喬經常強調一句話:
我不是譚警官,我是譚喬!
因爲譚警官是完美無瑕的。
沒有脾氣沒有私欲,一心爲民。
可譚喬不是。
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缺點的人。
外界分不清兩者區别,誤把譚喬也當 " 神 "。
有一次,譚喬開直播。
有網友出言不遜,譚喬一時沒忍住,飙了髒話。
直播間刷刷就有人留言:
看,譚警官也罵人了!
不止如此,這段 " 罵人視頻 " 還被人剪輯發到網上,引起輿論發酵,抹黑了單位的形象。
譚喬自然也挨了處分。
還有一次,譚喬在朋友圈幫妹妹宣傳面膜。
結果,第二天就有人投訴到交管局。
理由是,公務員不能賣面膜。
類似的事情還有太多。
時間久了,譚喬人格開始出現了分裂。
他說:
我影子裏面仿佛有兩個人。
一個是無瑕的譚警官,一個是真實的譚喬。
有時想做真實的自己。
可另一個聲音又會跳出來說:你不能這樣,得忍着一點。
面對種種困惑,譚喬想尋求一個答案。
2021 年,譚喬忽然想到一個人," 福貴 " 大爺。
距當初采訪,十年已過。
不知那位被命運反複捶打的老人,如今怎麽樣了?
曆時 4 個月,譚喬成功尋人。
" 福貴 " 大爺的現狀,讓人欣慰。
在遇到譚喬的第二年," 福貴 " 大爺再婚。
随後女兒出生。
一家人蓋了新房,生活安穩。
如今,女兒已經 5 歲。
有智力缺陷的弟弟也健在。
除了一條老黃狗不在了,并無其他遺憾。
不過,最讓譚喬感動的,還是 " 福貴 " 大爺的精神面貌。
大爺臉上始終挂着笑容。
當譚喬問有沒有 " 吃低保 " 時,大爺堅定道:
我是這裏最窮的人。
我沒要國家撫養,但是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己幹。
大爺說:
希望大家爲我熱烈鼓掌!
話音一落,譚喬心中敬意油然而生。
手掌啪啪啪打個不停。
此行譚喬受益良多。
論生活," 福貴 " 大爺處在社會最底層。
論遭遇,自己人生那點起起落落,跟對方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别。
可 " 福貴 " 大爺什麽心态?
永不悲觀,永遠往前。
他也因此迎來了新生。
譚喬感慨," 福貴 " 大爺說得對,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從那以後,譚喬,複出了。
他在積極籌劃兩件事。
一個是通過短視頻平台普法。
另一個是建立兒童助殘基金。
借着自己身上的 " 名人效應 ",給殘疾兒童一些幫助。
至于到底是選擇做譚警官,還是做譚喬這個問題,他也有了新的看法。
有人勸我,你要珍惜羽毛。
可我在想,羽毛是帶我高飛的。
如果羽毛讓我困在原地無法起跳,那我要羽毛有什麽用?
做譚喬還是做譚警官,這不重要。
别人對着自己指指點點,是褒獎還是诋毀,這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譚喬一直在路上。
身體力行,以這一生,踐行 " 福貴 " 大爺那句苦難哲學:向前看。
參考資料:
交警譚喬:在主流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