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魏文侯有一次請田子方喝酒,兩個人喝着喝着,魏文侯突然對田子方說:" 剛才編鍾有個樂聲好像不太對,左邊有點高了。您聽出來沒?"
田子方聽了笑了笑,沒有回應魏文侯。
老闆問話,他居然笑笑不回應。
魏文侯看到田子方笑了笑,就問田子方:" 您笑什麽?"
言外之意,難道我判斷錯了嗎?這不可能,我沒玩過編鍾,但是,聽得覺得是足夠多的,半個專家綽綽有餘。
田子方大概是看出來魏文侯的意思,對魏文侯說:" 我聽說,作爲一個國君,您隻需要知道誰是樂官,任命一個專業的樂官,這就夠了。您不必懂這個音,對不對?如果您精通樂音,我擔心您會忽視了任用官員的職責。"
田子方說得比較隐晦,大概意思就是,做老闆就要有個做老闆的樣子,你天天幹部門經理的事,這不是大老闆的格局呀!
魏文侯頓時就明白了,直接稱贊田子方:" 您說得太對了。"
在《資治通鑒》中,這是一段非常短的文字,隻有短短幾十個字。
文侯與田子方飲,文侯曰:" 鍾聲不比乎?左高。" 田子方笑。文侯曰:" 何笑?" 子方曰:" 臣聞之,君明樂官,不明樂音。今君審于音,臣恐其聾于官也。" 文侯曰:" 善。"
這麽一小段話,不深究,好像就是一段很簡單的文字,但是,仔細一想,你會發現,魏文侯爲什麽能夠帶領魏國成爲戰國初期第一強國?
我們很多史書總結:魏文侯好學禮賢,善納良言,聞過則喜,而這也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正是這些美德,讓魏文侯成爲當時有名的賢君。
難道魏文侯就是一個腦子特别清醒的人嗎?也不是!
這段故事就告訴我們,就算特别賢明的人,也會犯錯,但是,這不要緊,重要的是,身邊一定要有一個高境界的人,随時點醒自己,雖然給自己糾偏,隻要不往歪路上走,結果注定不會太差。
但是,我們可以想一秒,身邊有沒有這樣的良師益友?
魏文侯能夠容納儒家、法家等各個門派的人,還能接納各個諸侯國的人,可以說他是一個比較講究實事求是,比較務實的國君。他懂得根據自己的需要,根據發展的需要,不管儒家也好,法家也好,擇其善者而從之,禮賢下士,知人善任,聞過則喜,這才成就了當時聞名天下的魏國,戰國初期第一強國。
魏文侯賢明沒錯,身邊更要有良師益友,幫他糾偏,提醒他。所以,千萬不要擡杠,他沒當過老闆,還教别人怎麽做老闆,聽一聽别人的想法,借鑒一下,未必是壞事。
你覺得是這樣嗎?
做個專欄宣傳:我的《資治通鑒》解讀專欄,目前已經更新了 92 節,努力做到讓《資治通鑒》有趣更又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訂閱一下。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