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劉天鳴
從中國品牌出海生機盎然,到悅達起亞、東風雪鐵龍、廣汽本田等合資品牌反向出口,中國在 2023 年躍居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與汽車出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進口車市場連續 4 年下滑,無論是供給側還是需求側均出現不同程度萎縮,并且庫存水平處于曆史高位。據流通協會數據統計,2024 年 1-2 月汽車進口 10.3 萬輛,相比較去年同期下滑 2.8%;進口金額達到 429.3 億元,同比下滑 13.2%。
今年前兩個月,進口車銷量爲 11.03 萬輛,同比下滑 2.8%,進口車銷量未能延續 2023 年微增長勢頭。
流通協會指出,2024 年中國進口車市場主要任務仍是 " 去庫存 ",連續兩年的進口量大于銷售量,加深進口車市場庫存。今年前兩個月,進口車供給與需求基本持平,但庫存深度達到 5.2 個月,處于近十年來曆史最高點。
分品牌屬性來看,超豪華品牌、豪華品牌以及非豪華品牌進口車型銷量均呈現出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超豪華品牌進口車下滑最爲顯著,2 月完成銷量 266 輛,較去年同期下滑 55.52%,前兩個月累計銷量爲 849 輛,同比下滑 34.34%。非豪華品牌進口車 2 月銷量爲 3075 輛,同比下滑 45.73%,前兩個月累計銷量爲 1.08 萬輛,同比下滑 2.4%。豪華品牌是進口車市場的主力軍,2 月銷量達到 2.98 萬輛,同比下滑 41.24%,占比達到 89.92%,前兩個月累計銷量爲 9.87 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 2.4%,占進口汽車銷量的 89.44%。
雖然整體進口車市場規模萎縮,銷量表現持續下滑,但雷克薩斯、奧迪、豐田、MIN 保持增長勢頭。其中,雷克薩斯以 2.57 萬輛的銷量位居進口車銷量榜榜首,相較去年同期增長 34.1%。奔馳與寶馬緊随其後,進口車銷量分别爲 2.41 萬輛和 1.52 萬輛,同比分别下滑 12.2% 和 15.2%。
在進口車銷量榜中,奧迪與豐田增速最爲迅猛,前兩個月銷量分别爲 1.03 萬輛和 7122 輛,增幅分别達到 44.3% 和 32.9%。
流通協會指出,國内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也影響到進口車市場,對于堅持不降指導價的保時捷來說,今年前兩個月,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31.3%,至 9454 輛。
從車型結構來看,前兩個月,轎車、SUV、MPV 銷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跌幅分别爲 1.60%、2.56% 和 16.95%。在轎車市場中,小衆車型 coupe 轎跑表現出色,同比增長 30.51%,Sedan 車型僅次于 coupe 轎跑,增幅達到 10.14%。
進口車市場進銷量規模雖然出現收窄,但進口車報關單價卻呈現出逐年增長态勢。受消費升級趨勢、低價産品國産化趨勢以及彙率近期有所貶值影響,從 2015 年到 2024 年(1-2 月),進口汽車報關單價從 25.21 萬元提升到 41.68 萬元左右。
與進口車報關單價相似,進口車排量也處于上行區間内。數據顯示,1.5 — 2.0L 排量區間占比上升到 51.4%,相比 2023 年上升 11.6 個百分點,仍保持第一大排量區間;2.0 — 2.51 排量區間占 32.1%,相比 2023 年同期增長 11.3 個百分點,是第二大排量區間;2.5 — 3.0L 區間占比 4.9%,位居第三。
今年前兩個月,進口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波動,呈現出季節性走弱。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新能源進口車銷量爲 3423 輛,同比下降 41.4%。其中純電動汽車下降 30.3%。插電混合車型同比下降 49%。
汽車産業變革,促使着中國進口車市場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過往,傳統燃油進口車乘着消費升級,市場銷量表現優秀,但行業的電動化轉型以及中國品牌不斷沖高,逐步改變終端需求,更高性價比和更好智能化體驗的智能新能源汽車,逐步成爲部分進口豪華車目标客群購車關注的核心。
因此,中國進口車市場中,傳統燃油車需求出現明顯下降。同時,進口品牌新能源車型在智能化體驗上的短闆,導緻新能源進口車銷量未能實現沖高。
短期來看,在持币觀望消費心理的影響下,進口車市場回暖速度要比整體市場更爲緩慢。此外,市場需求結構的改變,加之中國品牌高端新能源産品對進口産品較強的替代效應,進口車市場将逐步分化,一方面豪華品牌大型産品以及超豪華品牌産品,随着消費回暖以及消費升級,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合資品牌進口車市場将持續呈現出萎縮态勢。另一方面,進口車市場走向小衆市場,以滿足個性化消費群體對新、奇、特的購車需求。(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