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慧明
編輯|廖穎瑤
近日,重慶梁平區碧山鎮母子三人家中去世引發關注。梁平區公安局調查發布警情通報稱,該事件是因媽媽患有多年的抑郁,在家中卧室燒炭,導緻母子三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另有一則消息,據中國反邪教網發布,一位女博士因産後抑郁、事業焦慮等誤信邪教,導緻不滿一歲的孩子被虐待緻死。
這些不幸事件的背後,都與抑郁症這一常見又容易被忽視的心理疾病有關。
01
生病卻不自知,
150 萬女性受到産後抑郁困擾
3 年前的一個夏日,還在坐月子的李芸(化名)突然有一股沖動,想掐死襁褓中一直哭鬧的孩子,也是在那一瞬間,她意識到自己真的 " 生病 " 了。
" 可怕的想法 " 是從孩子出生後第 2 周出現的,從遠地趕來看她的父母回家了,突然就剩下她一個人帶孩子,孩子很愛哭,隻要醒着,李芸就得抱着,還不能坐下,必須走着、悠着。孩子剛剛有一點睡意,一放到床上又醒過來,她不得不強忍着剖腹産後傷口處的陣陣疼痛,把孩子繼續抱起來,直到半夜。
◎ 圖:站酷海洛
" 好像孩子的哭鬧都是我的錯。"李芸委屈地說,尤其是自己疲憊不堪地在房間裏帶着孩子的時候,婆婆和丈夫兩個人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
她感覺自己的生活和意志被吞噬了," 腦子裏繃着的弦斷了。" 她開始變得情緒化、易怒、暴躁,如果說話時丈夫沒有聽到或沒理會,她會突然大聲吼叫,亂砸東西。
最嚴重的時候,李芸望着梳妝台前那個腫眼泡、雙下巴、蓬頭垢面的自己産生了輕生的想法," 孩子和我一起走的話,是不是就能解脫了?"
對于自己的情緒,不敢承認也不敢面對,但李芸心底還是認爲應該去看醫生," 在網上挂了号又取消,取消了又去挂号,甚至有一次拿着挂号單去到醫院門口了,卻怎麽也邁不進那道門。" 李芸說,真正要走出那一步非常困難。
持續的糟糕狀态,終于引起了丈夫的注意。在丈夫的陪同下李芸去了醫院,随後被診斷出有中度抑郁與重度焦慮症。
◎ 圖:銳景
根據美國精神心理協會 ( APA ) 《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 ( DSM-IV ) 診斷标準,産後抑郁症 ( PPD ) 一般是指産後 6 周内抑郁發作,尤其是産後 2 周内發生的不伴有精神病症狀的抑郁,臨床表現主要爲持續和嚴重的情緒低落以及一系列征候,比如動力減低、沮喪、哭泣、煩躁、失眠、易激惹及影響對新生兒的照顧能力,甚至自殺傾向等。
李芸的遭遇并非個例。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約八分之一的女性自嬰兒出生以來就經曆過産後抑郁症。而在中國,産後抑郁症的患病率被認爲還要更高,平均爲 14.7%,意味着,中國每年約有 150 萬産後女性受到抑郁的影響。
02
中國特殊的社會文化環境,
讓産後抑郁有了肥沃的 " 土壤 "
此後,李芸堅持每周去醫院,狀态明顯好了很多,雖然時不時仍會陷入低迷,但了解問題根源的她," 覺得心态輕松了不少。"
有時情緒不好,家人也會選擇隐忍和退讓,這讓李芸減輕了很多負擔," 醫生說了,産後抑郁不是嬌氣,是一種病,需要被正确看待及時就醫。"
然而,在現實裏,如李芸這般選擇正規途徑求助的産後抑郁症的患者少之又少。據谷雨實驗室發布的《看見産後抑郁:丈夫無法逃避的真相》透露,中國有近 60% 發生抑郁的産婦沒被診斷出來,50% 被診斷出來的産婦沒有接受治療。
◎ 圖:站酷海洛
更多産後抑郁症患者選擇在家 " 硬扛 ",乃至于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
在日劇《坡道上的家》中,就爲我們赤裸裸地呈現了東亞家庭裏的倫理一幕。
全職媽媽因爲精神負荷過重,得了産後抑郁,在精神恍惚下失手将孩子丢到了浴缸裏,周圍人都開始攻擊她 " 是個将自己 8 個月女兒溺死在浴缸中的兇手 ",而從來沒有人在意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肯施以援手,在孩子照顧上給與幫助。
在孩子哭鬧時,丈夫說的是 " 如果是我的母親,孩子早就安靜了 ";在産後情緒失常時,婆婆說的是," 那樣的日子很快就會熬過去,之後就輕松了,什麽神經衰弱,都是騙人的。"
◎ 《坡道上的家》截圖。
首先,從生物學角度考慮,産後抑郁的發生的确與女性分娩前後體内激素變化有關。懷孕期間,女性雌激素和黃體酮增長了 10 倍;生産後,激素水平在 72 小時内迅速達到孕前水平," 過山車 " 的激素變化很容易導緻女性情緒異常。
好安心媽媽心理學院創始人、資深心理咨詢師沈荟馨就曾表示,在中國特殊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女性更容易有産後抑郁的出現。例如孩子的性别偏好、照顧孩子的責任分配與婆媳關系等,都會對産婦造成更大的壓力:" 我們總說做媽媽要堅強,‘爲母則剛’,但産婦并不是超人。産婦已經出現了情緒問題,我們還在說‘你得爲了孩子’,忽略了産婦是人不是機器,會生病,也會脆弱。"
其實,在專家看來産婦的心理問題并不難發現,隻是沒有得到旁邊人足夠的重視," 有的孕婦每次來門診都帶着小本子,向醫生述說時精細到每個生活片段,其實這已經有明顯的焦慮症狀了。"
03
别讓産後抑郁,
成爲女性邁不過去的 " 坎 "
很大程度上,産後抑郁沒有被重視,是因爲不少人認爲随着産婦體内激素水平的逐漸恢複,抑郁症狀會自行消失。
但醫學統計顯示,即便激素恢複正常,仍有部分産婦會深陷抑郁中,一旦得不到正确的引導,就可能發生惡性事故。
據 39 深呼吸查閱相關數據發現,在既往有産後抑郁史的女性中,再次分娩後産後抑郁患病率爲 20%~40%;産後抑郁女性若帶有精神病性特征,其下次分娩後産後抑郁複發的風險爲 30%~50%;嚴重者有可能發展到 " 擴大性自殺 " 的程度。
所謂 " 擴大性自殺 ",就是抑郁症患者受到抑郁情緒的影響,對周圍一切産生歪曲的認識,甚至認爲殺死孩子,才是幫助他們解脫痛苦的途徑。而 " 自殺 " 也是抑郁症最大的風險,據統計,抑郁患者中有 2/3 的人有自殺念頭,15%~20% 的人最終會自殺成功。
◎ 網絡截圖
不僅是産後抑郁的危害沒有得到重視,産後抑郁的治療率也很低。作爲衛計委産後抑郁管理實用指南項目專家組的核心成員,陳林接觸過上百個産後抑郁的案例。他說,很多人不認爲産後抑郁症是病,因而治療率很低,更不用談規範治療的問題。
資深心理咨詢師沈荟馨介紹,産後抑郁症的治療多采用心理咨詢的方式。
可不同于歐美等國家,我國心理健康服務供需失衡問題由來已久。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管偉立曾提供這樣一份數據,截止到 2017 年底,我國專業精神科醫師有 3.34 萬人,心理治療師隻有約 6000 人,遠低于同等經濟條件的其他國家平均水平。另外,現有的精神科專科醫院多以收治嚴重精神障礙爲主,開展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服務不足。
◎ 圖:123rf
除了心理輔導,是否選擇抗抑郁藥物也是讓不少患者和醫生頭痛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有多款抗産後抑郁藥,比如常用的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等等,大多是通過影響體内與抑郁症相關的神經遞質來發揮作用,但總的來說,這些藥物起效都比較慢,很多時候需要 1-2 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起效,相應的療程拉得也比較長,很多産後抑郁的患者需要連續服用幾個月。
此外,藥物連帶着的副作用,比如惡心、腹瀉;其次是心髒症狀如心悸;另外還有性功能障礙等。這樣的缺點,對于産後抑郁症患者來說很容易影響用藥的依從性。
◎ 圖:全景視覺
面對嚴峻的現實挑戰,大家對産後抑郁的關注有了明顯的變化。
近年來,在政策層面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 要将婦女産後抑郁心理評估費用、心理治療康複費用、産後恢複費用納入生育保險待遇,參加生育保險的人員在協議服務機構發生的該項費用,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
而在醫學研究方面也有突破,已有專門治療産後抑郁的口服藥出現,相比于其它抗抑郁藥物,該藥能讓服藥者在第三天就出現明顯的症狀改善,而且改善程度至少可以持續到停藥後 4 周。不少行業人士表示,新藥的出現預期會有更多産婦願意接受産後抑郁的篩查和治療,也會有更多産科醫生和家庭醫生有意識地篩查産後抑郁,從而發現更多需要治療的患者。
當然,我們不能指望憑借藥物來讓産後抑郁的患者完全恢複如初,家人的愛才是治愈産後抑郁最好的良藥。
RECOMM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