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我們在;自由如風,繼續高歌 ……"1 月 7 日,孟美岐《我們一起走過》2023 演唱會 Livehouse 在成都唱響,久違重聚的粉絲讓現場熱鬧非常。但外界更關注的是,這場演出票價最高達 1380 元。而就在前一日(1 月 6 日),陳奕迅在香港地區的演唱會門票最貴達 980 港元(約合人民币 810 元)。
孟美岐《我們一起走過》2023 演唱會 LVH 圖片來源:摩天輪票務供圖
兩場演唱會,不管是從歌手知名度還是場地來看,這種反差都令人唏噓不已:選秀出身的年輕藝人比頭部歌手更有人氣?中小場地 Livehouse 何時變得這麼貴了?
" 疫情 3 年,2022 年是最艱難的一年 ",是演藝行業人士對 2022 年的普遍感受。在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缺席、遲到、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線下能營業的 Livehouse 吸引了大批年輕人,所呈現出的票價增長趨勢,也讓行業看到了市場回暖的希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2023 年前 4 個月,Livehouse 待演場次多達 710 場,橫跨北京、成都、烏魯木齊等 59 座城市。
不隻是 Livehouse,2023 年,整體線下演藝市場讓人充滿期待。" 今年元旦兩天(1 月 1 日、2 日),開演場次達到 700 多場,數量超過疫情前的 2019 年同期,非常振奮人心。"摩天輪票務 CEO 劉斅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通過與多位演藝行業人士對談,每經記者試圖從他們的講述中揭開中國演藝史在 2022 年打下的注腳。這一年,演藝企業真實的盈利狀況如何?完成 " 渡劫 " 後,2023 年的演藝市場又将呈現哪些趨勢、暗藏哪些機遇?
紮堆、熱鬧
Livehouse 票價邁過千元大關
孟美岐 Livehouse 的票價從 580 元到 1380 元不等,震驚網友。有人直呼 " 票價離譜 "" 周傑倫、陳奕迅最低也是 580 元 "" 一線歌手也不敢這麼搶錢 "……
孟美岐 Livehouse 的高票價引發網友争議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 音樂類演出的票價主要跟演出成本、藝人粉絲群體的接受度有關。孟美岐更受粉絲青睐,因此定價高一點。" 劉斅表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2023 剛開年,小衆的 Livehouse 票價就邁過千元大關,對整個演藝市場是個正向引導,讓從業者看到了樂迷回歸線下的信心 "。
采訪中,多位受訪者均認為,作為舶來品的 Livehouse,雖然在中國已發展了 20 餘年,但在 2020 年之前,一直難以撕下小衆标簽。直至 2021 年,都鮮少有 300 元以上的門票。但從 2022 年開始,漲價明顯。
《2020 中國音樂産業發展總報告》顯示,2020 年音樂類演出票房總收入 73.79 億元,Livehouse 票房收入 3.75 億元,僅占演出大盤的 5%。" 這 3 年,大型明星演唱會的演出因各種原因很難進行,小衆的 Livehouse 逐漸迎來爆發,2020 年之前,大部分票價都是 100 元上下。"瘋狂戲劇社創始人曾呂向每經記者表示,現在 Livehouse 票價較 4 年前漲了近 10 倍。
每經記者注意到,自 2022 年年中開始,Livehouse 門票價格便時不時引發争論。姜雲升 " 命運 Online"2022 巡演成都站票價 499 元、699 元的相關消息一度沖上熱搜;告五人樂隊因 380 元的票價被指 " 演出刺客 ",其門票卻仍在二級市場被炒逾千元;今年元旦,朱正廷 " 神秘任務 " 成都場票價有 580 元、980 元、1380 元三檔。
劉斅指出,2022 年,演出數據呈斷崖式下降,5 月僅為同期的 30%,得益于 7 月 livehouse 等中小型演出的帶動,整體演出數量增長到 1000 場。" 大型音樂節在這幾年取消或者延期的比例超過 50%,大型演唱會,2022 年全國基本已經停止審批。"
Livehouse 票價趨近于大型演唱會,粉絲一邊抱怨票貴,一邊瘋搶,總有人為高價買單。國内演出市場的定價标準究竟是什麼?
今年 1 月 6 日陳奕迅的演唱會票價為 480 港元、680 港元、980 港元 圖片來源:摩天輪票務
" 首先是考慮演出本身的盈虧。比如場地能容納 300 人,藝人成本 10 萬,場租 5 萬,那麼票價至少要定 500 元才能辦;其次是對演出形式的考慮。比如演唱會需要精心準備,前排後排觀演體驗不同,就能定從一兩千到幾百元的級差票價。Livehouse 場地,一般隻有 VIP 和非 VIP 兩檔。" 作為國内最大票務交易平台的高管,劉斅對演藝項目定價規則的觀察十分細緻。
在劉斅看來,2022 年的 Livehouse 十分熱鬧,其平均票價也創下新高,主要原因是:" 隻有頭部藝人能支撐得起辦演出的運營成本,且主辦方盈利壓力大,單場票價提高才能保證不虧損。"
大量年輕人湧入,大型演出缺席的情況下,Livehouse 項目紮堆,成為 2022 年演藝市場上的一匹耀眼黑馬,其熱度還延續到了 2023 年。
每經記者梳理權威機構提供的今年 1 月至 4 月 Livehouse 待演項目時發現,截至 2022 年 12 月 30 日,已在該機構登記售賣的演出多達 710 場,橫跨哈爾濱、杭州、重慶、烏魯木齊、邯鄲等 59 座城市,其中演出場次前三的城市分别為:上海 64 場、北京 52 場、成都 46 場。
2023 年,Livehouse 票價呈現繼續走高的趨勢。據每經記者粗略統計,今年前 4 個月,有 92 場演出票價超過 300 元,占整體演出的 13%。高票價演出城市分布相對集中,其中,廣州 10 場,南京 8 場,重慶、長沙、深圳各 7 場,成都 6 場。高票價主要體現在朱正廷、孟美岐、傅菁、田鴻傑、趙磊、曾轶可等選秀節目出道、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藝人身上。
低落、低迷 70% 民營演藝企業倒下
Livehouse 的火熱,隻是一枝獨秀,并未帶動 2022 年整體演藝市場發展。" 疫情三年中,2022 年是最難的一年。" 多位受訪者均向每經記者直言。
" 整個演藝市場非常低落、低迷。" 四川天府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傳告訴每經記者,就四川演藝市場來講,2022 年隻達到正常年份的 10%~15%。" 四川大劇院去年大小劇場演出加起來不到 50 場,不足正常年份(疫情前)的五分之一。"
經營着壹現場、瘋狂戲劇社的曾呂告訴每經記者,2019 年,其兩家公司合計收入 3000 多萬元,演出利潤率在 20%~30%。" 但疫情這幾年一降再降,2022 年上了 5 個多月的班,加上其他原因,總共演了七八十場,隻有疫情前的一半,演出利潤率不超過 10%。" 曾呂透露,根據他的不完全統計,大部分(同行)利潤率隻能維持在 6%~8%。
" 去年,沒有一場能夠按正常(三個月)醞釀期和宣傳期來進行的演出項目,這一年倒下的民營(演出)企業倒下肯定超出 70%。" 劉傳進一步向每經記者表示,在疫情的頭兩年,民營企業能靠之前的底子硬扛,但到了第三年,市場持續低迷,企業生存難以維系。
如此情形下,能 " 保一場是一場 " 的劇場演出,根本不敢像中小型的 Livehouse 那般漲價。
活着、撐住,是 2022 年演藝從業者的共同心聲。但這一年,也出現了很多創新。"2022 年,是線上演藝裡程碑式的一年,不僅有劉德華等歌星,還有《醒 • 獅》等經典劇目在雲端引起觀看熱潮。" 劉傳觀察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也紛紛在線上開展中國藝術節。" 包括各大劇院、交響樂團等都紛紛開辟雲端劇場,吸引大批線上觀演人群,對未來整個演藝市場、演藝産業的形态、表現方式、傳播方式産生很大影響。"
1 元票價的《醒 • 獅》吸引 340 萬人次在 " 雲端 " 欣賞 圖片來源:四川大劇院
" 我們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在劉傳看來,2022 年演藝人迸發出的韌勁與創新精神,已經在中國演藝史上打下注腳,未來也值得回憶和思考。
精彩、驚喜積壓 3 年,經典演出将大量湧現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最艱難 " 已熬過去,2023 年,演藝市場有望快速升溫。
率先熱鬧的 Livehouse,讓行業充分感受到樂迷對線下演藝的熱情與期待。劉斅告訴每經記者,在摩天輪票務平台上," 今年元且兩天時間 ( 1 月 1 日、2 日 ) ,開演場次達到 700 多場,數量甚至超過疫情前的 2019 年同期。盡管票房總量有差距,但已經非常振奮人心 "。
" 市場正在慢慢變好,大家看演出的需求很強烈。" 曾呂也向每經記者表示。不過,今年一季度可能稍微難一點," 雖然去年 12 月起不再限制演出,但因為疫情原因退票的人不少。今年第二季度往後,應該會恢複到疫情前 "。
談及 2023 年國内演藝市場的全面回暖時間時,劉傳表示:" 若按照目前狀況,将在今年六、七月回到往年的正常狀态。但想超越 2018 年、2019 年尚有難度,需要足夠優秀的演藝内容來支撐。行業裡,演唱會可能出現報複式增長。"
票價邁過千元大關的 Livehouse,或将帶動演出市場恢複。" 演唱會、音樂節、劇場演出可能紮堆,到時候還會出現搶場地的情況,其他運營成本也會随之增高,票價可能會有所提升。但預計劇場項目的漲幅有限,比例較小。" 曾呂分析認為。
一位操盤演唱會的資深人士向每經記者透露,多位一線歌手,已經在進行演唱會的排期。
圖片來源:摩天輪票務供圖
不過,劉斅對大型演唱會的回歸時間持保守意見。他表示:" 整個市場重啟,需要頭部藝人坐鎮。隻有大型演唱會開了,才能說演藝市場真正複蘇。預計今年三月以後,才會陸續有熱門演出回歸。"
" 過去三年,國外劇團無法進入中國内地,估計今年下半年,将有海外高端項目進入。同時,2023 年會冒出一些我們想象不到的經典案例,它們可能是以往生産的,但創造是有規律的。再者,經過 3 年的積累與沉澱,市場上會出現一批創新的演藝項目。" 劉傳與每經記者讨論起了 2023 年演藝市場的趨勢,他認為将是充滿精彩、驚喜、驚訝的一年。
相比十幾元一個月的視頻會員、幾十元一張的電影票,數百元票價起步的演藝行業提振起來,肯定會更慢一點。" 演出不是剛需,雖然大家很久沒看到了,有所期待,但也會更謹慎。" 劉斅表示。
面對這種形勢,劉傳建議演藝市場的從業者:" 首先是緊跟項目,找到适合的人群;其次需規避風險,注意疫情和市場相關方面的情況,時刻保有風險意識;最後是創新,經過 3 年的壓抑,人們對演藝項目的審美需求與之前完全不同,需要進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創新,觀衆才會用錢包來投票。"
受訪者們對 2023 年的演藝市場充滿期待與信心,但也認為,走熱的 Livehouse、線上演藝将逐漸冷卻。
"Livehouse 承擔了原創音樂人的起步與發展階段,卻無法參與其成名後的演出票房收益分成,能走到數千人規模的劇場乃至上萬人體育場的歌手,幾乎不會再返回中小型的演出場地。今年演出市場一片向好,但等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回歸後,Livehouse 一定會回歸原來的價位,咖位高的(歌手)會去開演唱會。" 劉斅向每經記者表示,當 Livehouse 價位重回理性," 這并不是演藝市場變差了,而是知名藝人往更好的場地去了 "。
" 演出市場逐步恢複,樂迷、劇迷對線下演出的需求也會逐步提高,當然選擇也會更多、更豐富,這是件好事。" 曾呂亦對每經記者表示,演出還是需要現場的氛圍,線下的魅力線上是代替不了的。" 希望大家線上感受,線下體驗,多到線下場館、劇場、音樂廳來感受現場的魅力。"
劉斅則指出,藝人到線下演出更掙錢,2023 年線上演出恐将直接清零。" 國粹等有收藏價值的經典演出,可以放在線上留存。"
記者 |杜蔚
編輯 |程鵬 董興生 蓋源源
校對 |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制及鏡像等使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