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穿越迷茫寒冬,成爲醫療健康行業的下一個商業之王?
近日,36 氪「尋找确定性」WISE2023 商業之王 · 醫療健康新風向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攜手科學家、創業者和投資人,從真實臨床需求、技術革新出發,尋找值得被押注的産業 " 确定性 "。
醫療健康是能夠穿越周期、發展潛力巨大的賽道,需要 "10 年 10 億美金 " 的投入,還需要肯坐冷闆凳的苦功。當下中國基礎研究能力正在勃發,創新勢力正在崛起。大變局中,新生代企業正聚焦臨床真痛點,突破技術卡脖子,跨越市場艱與險,步步爲營,通過創新産品和服務,實現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雙赢。
在開場緻辭環節,36 氪首席内容官李洋提到,中國 65 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已經達到 2.1 億,衰老和疾病是必須直面的議題,市場始終在呼喚真正有臨床價值的醫療産品和服務,這讓大家始終堅信,醫療健康産業是萬億朝陽産業。
她指出,過往,中國創新藥企抓住了幾個超級大靶點的機遇,刺激着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膨脹。 但随着支付方和資本市場走向成熟,既往跟随式的微創新,已難以再獲得高昂溢價;當下,隻有在臨床有效性、安全性上,顯著優于原有治療方案的藥械,才有可能真正脫穎而出。
36 氪首席内容官李洋
以下是 36 氪首席内容官李洋女士的緻辭實錄,經 36 氪整理編輯:
如果你是個科幻迷,這幾部電影一定不陌生。
《黑客帝國》中現實世界的人類可以在頸後插入連接器,進入 " 母體 " 的意識矩陣;《阿凡達》中科學家們通過感應艙讓人腦與阿凡達的身體感應同步;《星球大戰》中通過意念控制機械義肢 ...... 這些都爲我們具象描繪了 " 腦機接口 " 在未來的超能力。
今年,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正式獲批人體臨床試驗,幾千位漸凍症、脊髓損傷患者排隊等待入組,希望在大腦中植入電極和芯片,以重新獲得運動能力。在國内,也湧現出了多家開發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創業公司,相繼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睐,正在開發更多适應症。以腦機接口爲代表的前沿技術創新,是醫療健康産業活力的源泉。
生物醫藥,是高投入、高風險的賽道。但今年一款 " 神藥 " 司美格魯肽的走紅,讓普通人也意識到:醫藥研發的創新可能帶來多麽高的回報。這款原本用來降糖的藥品,因爲在減肥方面的出色表現而迅速出圈,僅 2023 年前三季度就爲諾和諾德貢獻了 142 億美元的收入。不僅拉動母公司市值超越 LV,成爲當前歐洲企業市值冠軍;還以一己之力帶動整個 GLP-1 受體激動劑賽道的投資熱潮。
科技的力量,讓人類可以進入外太空、駕馭大模型,可以創造億萬财富。但面對生老病死的單向進程,人的力量又顯得那麽弱小,醫學發展至今,常見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阿爾茲海默症等,依然沒有有效的藥品和解決方案。
如今,中國 65 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已經達到 2.1 億,衰老和疾病是必須直面的議題,市場始終在呼喚真正有臨床價值、能解決痛點的創新藥和醫療器械。這也是我們願意堅定地相信:醫療健康産業是萬億賽道、朝陽産業。
不過,從 2011 年中國第一款創新藥獲批開始算起,中國創新藥的開發曆程也僅 12 年。抓住幾個超級大靶點的機遇,利用本土人才優勢、成本優勢,一批創新藥企快速崛起、奔向上市,一度刺激着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膨脹。
但随着支付方和資本市場走向成熟,既往跟随式的微創新,已難以再獲得高昂溢價。隻有在臨床有效性、安全性上,顯著優于原有治療方案的藥械,才有可能真正脫穎而出。
值得樂觀的是,中國的基礎研究能力正在勃興,生物醫學源頭創新能力也有了質的飛躍,與創新藥械配套的研發、設計、生産、注冊等全産業鏈,也已經走向成熟。近年來,中國的創新藥、械出海漸成磅礴之勢,多家企業在全球範圍的競争中沖出重圍,拿到不菲的商業成績單。
可以說,當下中國正孕育着世界級的醫療公司。
的确," 卡脖子 " 現象依然常見,醫保控費的趨勢仍在延續,資本的熱情也有消退,醫藥行業的創業遊戲已然切換成了困難模式,充滿着各種不确定性。但到場的各位嘉賓仍然願意躬身入局,進入到這樣一個慢熱但光明的賽道,以醫療技術爲矛,攻克頑疾。
越是在這樣冷冽的寒冬,越是需要抱團取暖。今天,我們選擇了極具代表性的醫療細分賽道,邀請了醫療前沿科技領域的三十多位創業者、投資人,既講述醫療技術創新的靈感與堅持,也講述入院和商業化的不平坦之路。
迷霧終将散開,寒冬終将過去。今年 36 氪 WISE 醫療分論壇的主題是 " 尋找确定性 ",我們希望借助本次大會,總結即将過去的 2023 年,預判 2024 年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投趨勢,探尋更有價值的确定性信條。要相信:太陽終将照常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