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 第 338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爲中譯出版社書籍
《爲什麽偉大不能被計劃》深度書評
肯尼斯 · 斯坦利 喬爾 · 雷曼 著
文 | MichaelSimmons 編譯 | 知量
責編 | 青羊
第 7427 篇深度好文:7290字 | 17 分鍾閱讀
研究表明:如果你想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大成就,就不要理什麽雄心壯志。這就是爲什麽史蒂夫 · 喬布斯說:" 你不能把未來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
想在職場中取得巨大成功,傳統的方法就像管理學巨著《基業長青》中所言:設定并熱情追求宏偉(Big)、艱難(Hairly)和大膽(Audacious)的目标(Goals),即 BHAGS,即使你一開始你并不知道該如何實現。
想要建立一個價值 10 億美元的公司?那就去設定目标,從長期目标到中期目标,再到短期目标,再到今天的待辦事項清單,再逆向推進。然後采取行動,衡量你的進步,不斷調整方向。你就總能處于通往最終目标 ( 你意識到的 ) 最直接的道路上。
想要治愈癌症嗎?設定目标,反向完成每日的任務,并監測進度。
想要找到你生命中的真愛或者幸福?設定目标吧。然後重複上述步驟。
這種目标模式深深地植根于我們的文化,以至于我們會自覺遵從它。這是我們集體成功的訣竅。當我們感到懶惰或分心時,目标會賦予我們動力、意義和注意力。沒有目标,我們就無法完成大事——至少别人是這麽告訴我們的。
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事實恰恰相反。當談到 BHAG 時,目标往往是大型創新的障礙,而不是推動因素。此外,目标還會削弱動力。
一、無人問津:目标的驚人缺點
從我記事起,我就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我喜歡跨學科的閱讀;我喜歡結識有趣的人,向他們提問;我喜歡在更深層次上理解那些可能與我的目标沒有直接和明顯聯系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喜歡設定并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标。自從 16 歲成爲企業家,我一直相信,如果你想要得到某件東西的念頭足夠強烈,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什麽時候想要,不斷地想象,然後采取各項行動,你才能擁有它。這樣做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 " 瞄準星星,卻擊中月亮 "。
但令我感到擰巴的是,我的這些好奇心幾乎都不直接通往目标,這讓我很難給自己追随好奇心的行爲賦予一個 " 正當 " 理由。
因此,我隻得把我的好奇心雪藏在 " 愛好區 "。如果告訴我的團隊成員,我要讀一本關于進化或網絡科學的書,那就意味着掃他們的興。
即使從長遠來看,正是這些書給我的生意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在職業生涯早期,我是不會在個人簡曆中寫這些好奇心的,因爲它們無法體現出我是一個雄心勃勃、專注的人。
很久以前,我認爲目标模型中的漏洞是個人的缺點。但現在,我清楚地看到,隻使用目标模型,可能會适得其反。具體有以下幾種表現:
缺點 1:對目标的癡迷會導緻不幸
關于目标如何導緻短視,最好的例子之一是英國研究員理查德 · 懷斯曼進行的一項著名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懷斯曼給那些認爲自己幸運和不幸運的人一份報紙,然後讓他們浏覽報紙,數裏面有多少張照片。下面是人們看完花了多長時間的平均結果:
倒黴的人:2 分鍾
幸運的人:幾秒鍾
爲什麽會出現這麽大的差别呢 ? 原來在第二頁,有一個巨大的半頁廣告,上面寫着:" 别數了。這張報紙上有 43 張照片。"
懷斯曼對結果感到驚訝。在他的下一個實驗中,他在報紙的中間又放一個大信息:" 别數了。告訴實驗人員你看到了這個,就能赢得 250 英鎊。"
倒黴的人又一次錯過了這個信息。他們忙着數數。
爲了總結這些令人驚訝的結果,懷斯曼寫道:運氣也是如此——不幸的人錯過了機會,因爲他們太專注于尋找别的東西。
他們參加聚會的目的是尋找完美的伴侶,因此錯過了結交好朋友的機會。他們翻看報紙,想找到某些類型的招聘廣告,結果卻錯過了其他類型的工作。
幸運的人更放松和開放,因此看到那裏有什麽,而不僅僅是他們要找什麽。
目标的悖論是,那些最執着地追求目标的人,可能也是最不善于發現過程中的機會的人。
缺點 2:實現目标會讓你感到空虛
" 人類大腦對成就最常見的反應不是滿足,而是渴望更多。"
——尤瓦爾 · 赫拉利
俗話說," 小心你的願望,因爲你可能會得到它。"
我們都有過追求空洞目标的經曆。我們認爲目标會改變一切,所以我們爲了它犧牲了我們的健康或我們的親密關系 ( 或兩者兼而有之 ) 。
到最後,我們意識到,我們犧牲的東西可能比目标本身更重要。二十多歲的時候,我有一個目标,要建立一個收入超過 100 萬美元的企業。
我們的團隊把它稱爲 " 兩個逗号目标 "。當我們實現了這個目标後,并沒有什麽真正的改變,我很奇怪爲什麽我們要投入這麽多精力,以最快的速度實現這個目标。
當我們看到一些世界上表現最好的運動員時,我們不禁要問他們做出了什麽樣的犧牲。
例如,想想邁克爾 · 菲爾普斯和泰格 · 伍茲——曆史上最優秀的兩位運動員。他們完全遵循了目标劇本 ( 沒有雙關語的意思 ) 。他們開始超級年輕,積累了成千上萬小時的刻意練習,一心一意,實際上實現了他們最雄心勃勃的目标。然而,他們卻感到空虛。
以菲爾普斯爲例,他曾公開表示:" 真的,每次奧運會結束後,我都覺得自己陷入了嚴重的抑郁狀态。" 他甚至還說," 我不想再從事這項運動了……我不想再活下去了。"
泰格 · 伍茲一再忽視身體某些部位出現問題的信号。他爲自己能頂着疼痛打球而自豪。現在,他将不得不在巨大的痛苦中度過餘生。而他對妻子的肆意出軌和謊言也毀了他的婚姻。在我推薦的關于他的傳記中,我們看到,如此一心一意的老虎是如何沒有給自己留下更深層次的工作空間,也沒有給自己與最親近的人建立深厚的關系留下空間。
缺點 3:一旦你設定了一個目标,它就會開始變得陳舊
" 我們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不快樂的原因是,我們設定的目标,不是爲了達到目标後的自己,而是爲了實現目标時的自己。"
——吉姆 · 庫達爾
設定目标後會發生兩件事:你改變;世界在變。
然而,當我們設定一個目标時,我們常常無意識地假設我們不會有很大改變,世界也不會。這兩種情況都是不對的。
如果我們設定一個 10 年的目标,并沿着某條路走下去。5 年後的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被它困住了,因爲我們付出了這麽多的時間、金錢、精力等沉沒成本。
另外,我們已經對外做出過承諾,這讓與我們身邊的許多人仍然重視這個目标。所以,我們很難放棄。
此外,我們會在未來面臨我們現在甚至無法想象的新機遇。
缺點 4:目标會讓你沒有安全感
可以預見,目标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全。方法如下:
霍夫斯塔德定律:即使你考慮到了霍夫斯塔德定律,
項目的實際完成時間也總是比預期的要長。
首先,大多數人傾向于設定大目标,并設定激進的最後期限。20 世紀的自助聖經之一《偉大思考的魔力》宣稱:" 相信偉大。你的成功大小取決于你的信念大小。想小目标,期望小成就。考慮大目标,赢得大成功。記住這一點 ! 大的想法和大的計劃往往比小的想法和小的計劃更容易——當然也不會更難。"
很自然地,我們低估了實現目标所需的時間,因爲這是一個很大的目标,而且很可能是我們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計劃謬論。
而且,即使我們意識到計劃謬誤,它仍然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這就是所謂的霍夫施塔特定律。
計劃謬誤和霍夫施塔特定律的結果是,我們幾乎總是落後于我們認爲自己應該在的地方,這讓我們感到不安全。
當我設定百萬美元的收入目标時,我把這個目标框起來,挂在壁櫥裏,這樣我每天早上穿衣服的時候都能看到它。年複一年,我全心全意地追求着這個目标。越是錯過,我就越覺得沒有安全感,好像自己做錯了什麽。
缺點 5:目标會減少學習
一些研究表明,設定學習目标可能會适得其反。
例如,當某人設定的目标是在學校取得 A 時,他們可能最終會爲考試而學習,而不是爲學習而學習。因此,表現目标可能會損害學習目标。
缺點 6:目标實際上會讓你感到沒有動力
它們甚至會導緻拖延症。當你設定一個大目标時,你不可避免地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前方道路的圖像。科學表明,實現大目标的這段旅程會出現可預見的動力下降:
從 0 到 1。俗話說," 旅程的一半是開始。" 當你有一個大目标,可能需要幾個月或幾年的努力,要走出你的舒适區,第一個目标可能會讓你感到害怕。
還可以 ( 足夠好 ) 的高原期。當我們在任何一門學科上都達到良好的水平時,我們就很容易随波逐流。例如,你上一次刻意提高開車或打字水平是什麽時候 ?
下陷 ( 又名 - 長中間 ) 。最初的興奮褪去後,看不到隧道盡頭的曙光,很容易就放棄了。
這些缺點都可以通過更好的目标設定來解決。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我開始相信目标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這些缺點很多都是目标設定模式本身所固有的。
接下來,我們将進入曆史上許多最著名的創新者都遵循的 " 其他 " 成功模式,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我将介紹這個模式的精髓,然後給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小竅門,你可以馬上從好奇心中開始獲得成果。
二、要實現偉大的創新,踏腳石勝過目标
來自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研究和模拟正在描繪一幅完全不同的成功圖景。研究人員肯尼斯 · 斯坦利和喬爾 · 雷曼發現,在解決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那種大而難的問題時,最有效的算法并不是那些基于設定目标、衡量進展、然後在完成後檢查每個裏程碑的算法。
當你現在所處的位置和你想要達到的位置之間的路徑清晰時,目标模型是有效的。
例如,在如下這些事情上,設定目标仍然是有效的:減掉 10 磅、每晚睡 8 小時、花更多的時間和家人在一起,或者達到季度業務目标。
然而,當這一路徑步驟衆多且不明确時,研究人員發現,另一種模式效果更好。
目标模型有效及無效情形
換句話說,目标有利于利用你已經知道的東西。接下來我将解釋的 " 踏腳石 " 模型,則有利于探索你不知道的東西。
事實上,肯尼斯和喬爾在《爲什麽偉大不能被計劃》一書中更進一步:
(雄心勃勃的)目标實際上變成了通往更大成就的障礙,比如那些涉及發現、創造、發明或創新的成就——甚至是獲得真正的幸福。
換句話說 ( 這是一個悖論 ) ,當偉大的成就成爲目标時,它們變得不太可能實現。不僅如此,這個悖論還導緻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結論——如果這個悖論真的成立,那麽取得偉大成就的最佳途徑,通往 " 藍天 " 發現或實現無限抱負的最真實途徑,就是根本沒有目标。
" 哇!?我剛才讀到什麽了?!" 這是我看到這篇文章時的第一個想法。
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虔誠的信徒,一生都在按書裏說的去做,希望能上天堂,結果卻猛然醒悟。宗教實踐不僅不起作用,我還直接走向了地獄。
肯尼斯和喬爾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而這需要衆多可信的論據。那麽,讓我們從更深的層面來拆解他們的研究和結論。
三、踏腳石模型的三個關鍵點
" 以最散漫、最不羁、最原創的方式,努力學習你最感興趣的東西。"
——理查德 · 費曼
所以,如果目标不是巨大創新的最佳模式,那什麽才是呢?
肯尼斯和喬爾将這種新模式描述爲踏腳石模型。
要完成一件大事,你不能先設定雄心勃勃的目标,然後再往回走。相反,你會沿着眼前的踏腳石前進,它會給你帶來最新奇的前進道路,即使你不确定這塊踏腳石将來會給你帶來什麽回報。
然後,從這個新的踏腳石上,你再一次尋找最新奇的前進之路。以此類推,從一個新奇的踏腳石跳到另一個。
目标模型與踏腳石模型示意圖
對于在目标模型中長大的人來說,這種思維是違反直覺的:
如果你隻是沿着最新奇的路徑走,你不會隻是漫無目的地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沒有任何的進步嗎 ?
如果你隻是走最新奇的路,你不會變成一個漫無目的的流浪者嗎?
新奇可能聽起來過于簡單,但它實際上在三個層面上有着超乎尋常的強大力量:
1. 新奇是發現偉大踏腳石的捷徑
開始學習某樣東西時,可以通過簡單的試錯輕而易舉獲得新鮮感。例如,假設你以前從未讀過關于習慣養成類的書籍。那麽,你開始讀第一本時很可能會感到驚喜,即使這是一本很平庸的書。
然而,當你對習慣這個話題越來越了解時,新奇的東西就越來越難找到了。試錯已經不足以滿足你,你需要改變思維方式,即一個更複雜的思維模型。
因此,如果你已經你讀了 10 本有關習慣養成的書,接下來要做的不是拿起第 11 本關于習慣改變的書,而是去尋找另一個你一無所知的學科,然後看看它是否提供了你可以應用到習慣養成的創造性觀點。
這也許可以解釋爲什麽世界上五大公司的創始人都是博學多才。在踏腳石模型下,一個人追求新奇,這很快就會導緻跨領域的學習。單獨使用目标模型,成爲一個博學的人是沒有意義的,因爲它是不可預測的,并且間接地實現了目标。
埃隆 · 馬斯克對此進行了進一步闡述:很多人花了很長時間試圖解決某個領域的棘手問題,但他們不會去思考有沒有辦法把這個解決方案應用到其他領域?這種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簡而言之,不斷追求新奇,是一件越來越難的事情。這種困難迫使你采用新的、更複雜的思維方這種思維方式會帶來突破。
2. 人類對新奇事物的感知能力是獨一無二的
" 在任何偶然性發現的背後,幾乎總有一位心态開放的思想家,他們對什麽計劃會産生最有趣的結果往往有着強烈的直覺。"
——肯尼斯 · 斯坦利、喬爾 · 雷曼
人類有一種近乎神奇的能力,那就是發現有趣之處的直覺,盡管我們經常把這種直覺視作理所當然。我們不需要邏輯分析就能發現對我們有吸引力的東西,這一過程甚至是一瞬間完成的。可能我們也說不清原因。
此外,肯尼斯和喬爾發現,目前人工智能還無法來複制這種人類自然識别有趣事物的能力。他們補充說:
我們經常會有一種沖動去探索一條特定的道路或想法,盡管不确定它會通向何方。我們的直覺和預感經常會把我們推向一個可能不客觀的方向,但仍然會導緻一些不同或有趣的事情。
因此,在讨論新奇事物時,有趣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出現,這并非巧合。當一個想法讓人感覺真正新奇時,這往往足以讓我們感到好奇。
我們知道,如果我們選擇了一條有趣的道路,它可能會把我們帶到一個好地方,盡管我們可能事先不知道它在哪裏。
3. 人類天生愛,并被好奇心所激勵
我們不需要巨大的目标來激勵自己。好奇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令人難以想象的強大驅動力。而且,好奇心是可以培養的。
關于我們天生的好奇心,我最喜歡的一個例子是:有一個 4 小時的視頻,視頻中,有個嬰兒在一直玩玩具。
想想這有多神奇!保持四個小時的專注對任何人來說都很難,但這個寶寶不用練習就能自然地做到。
這就是嬰兒如何從對世界一無所知到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的方法——隻要跟随他們的好奇。
我在這篇文章中所作的研究和引用的案例,得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如果你想完成巨大的創新,請擁抱你的好奇心。
雖然設定目标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但最好是用在短期目标上,因爲此時你所在的位置和想要達到的位置之間,道路是明确的。
然而,有個不那麽明顯但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實現追随好奇心呢?
四、将好奇心融入生活的簡單方法
我們如何有效地引導我們的好奇心?
換句話說,我們如何避免分心——不斷被最新的科技産品、文章、社交媒體帖子和書籍分散注意力。僅僅因爲它們激發了我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我們就需要關注嗎?
對我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歸結爲我所謂的 " 好奇心過濾器 "。
我們中的許多人,尤其是最有野心的人,一生都帶着一個目标過濾器。當我們遇到書籍、人和機會時,我們會問自己,它們是否能幫助我們實現目标。
" 目标過濾器 " 思考路徑示意圖
可以做個實驗,試着給自己設置一個好奇心過濾器。當你遇到新書、新朋友或新機會時,問自己:我是否真的對它如此癡迷,以至于願意花時間認真學習更多相關知識?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随它去吧。如果是肯定的,那就根據 5 小時法則在你的時間表中爲它騰出時間。用你的迷戀程度作爲判斷的标準。
" 好奇心過濾器 " 思考路徑示意圖
好奇心過濾器可以在兩個方面發揮強大的作用:
① 你願意爲某件事犧牲多少時間,就能很好地反映出你到底有多着迷。這個标準可以幫助你避免被聳人聽聞的标題、推送消息和話題所吸引而産生膚淺好奇心,雖然這些東西在當時看來很有趣,但實際上并不重要。
② 有濃厚的興趣可以防止信息淹沒。越接近自己與生俱來的興趣點,好奇心也就越大。" 當然啦 " 過濾器可以防止你同時投入太多領域。
最後,當你說 " 當然啦 " 越來越多時,就會發生四件事:
① 你會點燃内心的火焰,進入一個超越意志力的全新動力系統。著名好萊塢制片人布萊恩 · 格雷澤在其著作《壓榨式提問:如何通過壓榨式提問獲取對方的畢生功力》中總結了這種動力來源:
" 好奇心比勇氣更能征服恐懼;事實上,它曾使許多人陷入危險,而僅僅是身體上的勇氣就會使他們不寒而栗。"
② 那團火會變成地獄。正如愛因斯坦說過:" 好奇心是一株嬌嫩的小植物,除了刺激之外,它主要需要自由。事實證明,就像許多嬌嫩的植物一樣,爲了茁壯成長,好奇心需要培養。"
③ 你将把你的好奇心引導成知識的寶庫。你學到的每一種不同的技能和想法最終都是未來創造性突破的素材。
④ 你會更享受你的生活方式!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寫這篇文章本身就是踏腳石模型的一個例子。2013 年,當我成爲《福布斯》的撰稿人時,我開始認真寫作。當時我全職經營着以前的生意,感覺筋疲力盡。所以我決定利用這個寫作的機會來探索我的好奇心——允許自己去做一些與立竿見影的結果無關的事情。換句話說,我使用了好奇心過濾器。
每寫一篇文章,我讀了 3-4 本書,花了 80 個小時。從典型的生産力角度來看,我的方法毫無意義。從好奇心過濾器的角度來看,我很快就從精疲力竭變成了欲火焚身。
這種好奇心讓我走上了一條曲折的道路,從關于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文章,到關于建立關系的文章,再到學習如何學習的文章——所有這些話題當時都與我們的業務完全無關。
這在經濟上毫無意義。但是,這對我的靈魂來說是有意義的。它在踏腳石模型中是有意義的。現在回想起來,它在目标模型中是有意義的——因爲現在,我全職寫作和教學如何學習。
我能寫出這篇文章的唯一方法就是寫過之前的文章。《爲什麽偉大不能被計劃》這本書之所以能讓我産生如此深刻的共鳴,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一直在不自覺地遵循踏腳石模型。
我用傳統的目标設定模式來追求我之前的事業。這讓我精疲力竭。我通過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和短期目标建立了現在的事業,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成功或快樂過。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一場彙聚 AI 人工智能産業鏈的大會
一系列 AI 領先取得成果的真案例
一群享有新周期紅利的人在這相聚
6 月 10 日在廣州 · 筆記俠第一屆新商業千人大會
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了解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