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爲的宣發術語上可以發現,華爲正在強調問界與華爲的強關聯性。
作者 | 于惠如 編輯 | 羅麗娟
" 想去的地方,HUAWEI 問界汽車,始終陪伴你!"
3 月 8 日,AITO 汽車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多個社交平台的宣發中,首次使用了 "HUAWEI 問界 " 的全新标語。
華爲終端官方微博也轉發了問界汽車的宣發微博,一經發布迅速引發圍觀和讨論。
圖源:華爲終端官方微博
有網友在看到消息後第一時間評論調侃:" 以後再無賽力斯,終于改稱華爲問界 "、" 隻有賽力斯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 華爲:不裝了,我是幕後大佬我攤牌了 "。
對此,華爲和賽力斯均被迫出面回應。
華爲方面稱,HUAWEI 問界是華爲生态汽車品牌,是華爲開創的全新商業模式。華爲提供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軟硬件技術,并通過産品定義、用戶體驗、質量管控、渠道零售以及品牌營銷幫助車企賣好車,在幫助車企實現商業成功的同時帶動華爲智能汽車零部件的規模化銷售。
賽力斯則稱:公司與華爲長期深度跨界合作關系及合作模式均沒有發生變化。雙方進一步深化聯合業務合作,未來将推出更多受用戶歡迎的、具有競争力的新産品。
事實上,這不是問界在宣發上的首次改變。2 月 11 日,問界在多張宣傳海報上已将 "AITO" 改成了 "HUAWEI"。随之改變的還有品牌話術。一張微信截圖内容顯示,華爲與賽力斯達成共識,爲強化品牌獨特性,不再應用 " 華爲深度賦能 ",取而代之的是 " 華爲全面主導 "。
不過,或許是出于輿論壓力,問界海報後期變回了原樣。
從華爲的宣發術語上可以發現,華爲正在強調問界與華爲的強關聯性。
1
改 logo 提銷量?
"AITO 問界 " 改 "HUAWEI 問界 ",意欲何爲?
聲量最強的一種猜測是,此舉是華爲下場造車的進一步舉動,盡管華爲多次辟謠,但外界仍然有觀點認爲華爲 " 一定會造車 ",并且傳出了具體的時間線。
上個月,餘承東再次在媒體上公開表示:華爲沒有必要去親自造車。" 車廠已經有這個能力,爲什麽我們要再去建工廠,自己去造車?沒必要。中國的汽車工廠閑置很嚴重,我們把閑置的資産充分利用,是對社會資源最大的保護,車廠掙大錢,我們掙小錢。"
衆所周知,華爲當前與車企的合作分爲三種模式:第一種是零部件供應模式;第二種是華爲 HI 業務模式,華爲提供新能源動力總成、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技術;第三種是華爲智選車模式,除提供零部件和全棧支持外,還深入産品設計、質量管理、品牌營銷和終端銷售。
其中,智選車模式下,華爲跟賽力斯的合作最早且最深入。二者合作的問界品牌被業内認爲是去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匹黑馬,2022 年創下月銷最快破萬的新勢力銷量爬坡記錄,2022 年全年實現交付量 7.5 萬輛。
不過,曆經高光時刻之後,這個問世不到一年的新品牌迎來低迷期。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 1 月,AITO 問界銷量爲 4490 輛,環比下滑 55.88%;2 月銷量爲 3505 輛,環比下滑 21.68%
問界銷量大幅回落後,餘承東也在微博上爲問界 " 背書 "。
3 月 3 日,餘承東在個人微博上發長文爲問界 M5、M7 代言。他稱:" 作爲一個曾開過多個豪華品牌車的人,我想告訴大家,AITO 問界 M5、M7 系列具備超高的品價比、性價比!"
圖源:餘承東微博
2023 年,新能源市場競争将更加激烈,車企之間的競争也将更加殘酷。開年," 價格屠夫 " 特斯拉率先開啓了價格戰,國内品牌中 AITO 問界最先跟進,旗下車型降價 3 萬元左右。随後,多家新能源車企跟進或大幅讓利。
但降價并沒有爲問界的銷量帶來多大助力。一位問界汽車代理商告訴全天候科技:" 特斯拉降價再加上理想 L8 發布,客戶對問界的态度更猶豫了。"
消費者的觀望情緒強烈,車企的壓力也進一步增大。
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不難理解 "AITO 問界 " 改 "HUAWEI 問界 " 的背後深意:新能源行業競争慘烈,留給問界探索改進的時間不多了。華爲希望強化自身在問界中的形象,提升問界的品牌力,進而提升銷量。
" 對我們這些代理商來說,最大的改變可能是信心上的提升,相當于納入華爲正規軍了。能不能提升銷量目前看不出來還,最終還得看産品。" 前述代理商說。
2
沖刺百萬目标
一直以來,HI 模式和智選車模式是華爲車 BU 内部并行的兩條線。
相比而言,HI 模式由車企主導,雖然包括了全棧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但本質上仍是賣零部件的商業邏輯。而在智選車模式中,華爲全鏈條參與了産品的生産研發到銷售,主導權更高。
銷量方面,HI 模式下的極狐阿爾法 S 全新 HI 版 2022 年累計銷量爲 1.19 萬輛;阿維塔新車在 2022 年 12 月開啓交付,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累計交付超過 2000 輛。智選車模式下的 AITO 問界全年銷量超過 7.5 萬輛。
從銷量來看,智選車模式的确更成功。
問界 M7 圖源:問界官網
今年年初,有報道稱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OO 王軍被停職,餘承東全面掌控車 BU。餘承東曾回應表示:是正常的人事調整變動,華爲在車業務方向上沒有變化。
據賽博汽車報道,王軍停職很大程度源于 2022 年其主導的華爲 HI 模式進展不佳。
" 未來希望兩種模式都起來,華爲都是全力支持,HI 的模式能賣多少我也不清楚,我相信會多起來。" 餘承東在不久前的采訪中說。
" 問界的成功證明華爲智選模式跑通。" 中信證券認爲,智選車模式或将被華爲打造成一張名片,用來吸引更多的車企合作。
這在餘承東近期對外發聲和華爲近期與車企的頻頻互動中便能看出幾分。
在不久前的媒體采訪中,餘承東首談 " 問界生态聯盟 " 的概念。" 最先加入生态聯盟的車企是賽力斯,問界就是華爲生态汽車。"
公開信息顯示,奇瑞已于去年加入問界生态聯盟,江淮汽車也将成爲聯盟中的新成員。
" 智能網聯汽車就這兩三年的機會窗,如果沒抓住,将來這個市場就跟華爲沒關系,所以必須抓住機會。" 餘承東此前表示。
2022 年前三季度,華爲實現銷售收入 4458 億元,前一年,該數字爲 4558 億元。在去年 7 月的一次論壇上,餘承東曾透露,汽車是華爲現在唯一虧損的業務。
餘承東給自己立了個 flag:車 BU 要在 2025 年實現盈利的目标。
" 目前智選這一塊華爲沒有虧,也沒有利潤,我們幫車廠實現(銷量)過了 100 萬(輛),車 BU 就能盈利。" 餘承東說。
若以此來測算,華爲需要在接下來的 3 年内賣出去 92.5 萬輛智選車。
第三方機構對此持樂觀态度。根據中信證券的預測,2025 年國内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 1500 萬輛,20 萬元以上價格帶銷量占比 35%。遠期,華爲在細分市場有望獲得 10%-15% 的市場份額,銷量有望達到百萬級别(70 萬 -105 萬台 ) 。
對于餘承東而言,面對目标,或隻有沖刺,沒有退路。
他在近期對媒體提到,華爲對其考核來自多個方面,盈利是其中一方面。雖然壓力大,但他選做樂天派," 我心态好,遇到再大的事情也要開心,工作強度這麽大,再不開心,很快就見上帝去了。"
點 "在看 ",變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