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加的‘殘酷物語’。"
" 有的時候找找自己原因好吧?這麽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9 月 10 日,李佳琦這一番 " 輸出 ",惹怒了 " 所有女生 "。
此後引發的輿論熱潮,不少品牌商家都參與進來。其中,就包括鮮花電商頭号玩家 " 花加 ",其在官方微信公衆号發文 " 内涵 " 李佳琦,呼籲 " 心懷夢想的所有女生,來給自己漲工資 "。
怎麽 " 漲工資 "?花加給出的策略是 " 開一家花店 ",因爲 " 花店不止是販賣鮮花,更是販賣美好的使者 "。
最近這段時間,不斷有花加用戶在社交網絡發帖,稱花加的配送時間出現延遲,通過聯系才明白,人工客服 " 已經徹底失聯 ",同時,大批用戶 " 退款無門 ",而 9 月 25 日,媒體曝出花加人力部門發布的全員信,該全員信表明花加資金鏈斷裂,公司發展遭遇 " 前所未有的壓力 "。
短短一個月内," 所有女生 " 心碎兩次,花加的坍塌更是讓不少女生對鮮花電商失望,甚至直接 " 勸退 ",造成如今局面的前因後果值得我們審視。
因女生起勢,在狂飙中失勢
猶太人的 " 寶書 "《塔木德》強調 " 瞄準女人 ";在中文網絡裏," 女人 > 小孩 > 老人 > 狗 > 男人 " 的消費鄙視鏈也廣爲流傳。
在吸引女性用戶方面,花加走得更遠。2019 年 10 月,花加創始人王柯對 36 氪表示,花加的用戶畫像顯示,女性粉絲占比高達 86%,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以前是 26 歲以上的用戶爲主,而現在 24 歲以下的用戶比例在不斷上升 "。
這首先是的結果。新零售商業評論注意到,在花加官方微信公衆号,有多篇文章強調女生 " 是時候要爲自己活了 "" 這個月你要像女王一樣生活 "" 我們把酒當歌,鮮花遍地 "。此外,産品和廣告推廣都在努力宣揚類似理念。
90 後女生劉麗莎對《中國企業家》表示,2020 年,她在花加訂了 2 個季度的鮮花,每周一束,大約 1 個季度花費不足 300 元。她直言:" 那時花加的鮮花質量很好,并且每周按時配送,讓我對這家連鎖品牌産生了信賴感。"
然而,長期以來,都有花加 " 以補貼換銷量 " 的傳聞,在鮮花電商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花加的運營成本不斷推高,而成本被 " 攤薄 " 到産品上,自然會影響用戶體驗。
新零售商業評論查詢黑貓投訴平台,截至 9 月 27 日,花加投訴量多達 12498 條,其中 " 花材質量差 "" 鮮花發黴腐敗 "" 私下換了花材 " 等問題較爲集中,還有大批用戶要求花加改善服務、道歉或退款。
這些投訴不隻是聚集在投訴平台,也會擴散至各個網絡平台,進而影響花加的鮮花銷售,對其資金鏈産生壓力。結果是,此前狂飙的花加積重難返,眼看着自己 " 塌房 "。
一方盡顯美好,一方退款無門
在全員信中,花加 " 全盤托出 " 自己的發展困境。
花加稱," 過去幾個月,淡季、曆史訂單履約以及銀行還款壓力,導緻公司一直入不敷出 "。而 9 月初,花加銀行賬戶被封,對供應商、客戶和員工的轉賬都被禁止,花加決定進入停業整頓階段。
員工遭欠薪,用戶訂單的退款也難以履行。網絡上," 我還有 170 多次沒配送,4000 多塊,找不到客服,電話也沒人接聽 "" 退款一直沒有到賬 "" 我買的還是包年的,還有 77 次沒收花 "" 我還有 60 束,大家一起來群裏維護自己的權益 " 等留言紛至沓來。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9 月 25 日,有用戶直接奔赴花加上海公司,成功拿回了退款。但是,聽到這一消息前去花加上海公司要求退款的用戶," 并沒有拿到退款 "。
針對困境,王柯對媒體坦陳:" 團隊面臨的問題非常多、非常繁雜,要竭盡全力去改變現狀,挑戰很大。" 他還強調," 花加做了快十年,是我們團隊的心血,不能因爲現在暫時的困難就放棄。"
至于應對方案,花加稱:" 尊敬的包月用戶,爲能提升交付品質,我司将在本月全面調整供應鏈生産配送模式,因涉及生産倉庫的布局變動造成服務能力受限,在此期間調整爲隔周配送,調整完畢後對受影響的老訂單每單随花贈送一束時令單品。"
然而," 塌房 " 已經開始,花加上述應對方案隻是權宜之計,從網絡留言反饋看," 退款 " 需求顯然多過訂單配送。
饒有意味的是,在花加官方微信公衆号最新有關中秋節的推文留言區,充斥着 " 原來花可以這麽萌萌哒,走不動了 "" 花就是我内心的烏托邦,真的很愛花加的每一次上新 "" 在鮮花中插幾支,一定會更璀璨熱烈 " 等留言,幾乎所有留言都洋溢着幸福和美好。
而在花加官方微博最新帖子下," 客服都沒有了,是跑路了 "" 兩個月了,每周延遲配送,搞什麽 "" 退錢!" 等留言比比皆是,卻沒有一條留言得到回複。
" 所有女生 " 買花需求勢不可擋
新零售商業評論注意到,一位曾經連續 4 年包年的花加 VIP 用戶表示,平台隻能偶爾用來挑選鮮花,長期需求還得以 " 私人模式 " 合作。
另有不少其他鮮花電商的用戶表示,自己會選擇短期購買,不再包年。也有用戶表示正考慮退款," 不再碰鮮花電商 "。
花加的 " 塌房 " 讓部分女生對鮮花電商失望乃至直接 " 勸退 ",但是,正如美是女性的天生追求," 所有女生 " 的鮮花消費仍然勢不可擋。
其實,對于中國鮮花市場,王柯此前同樣信心百倍。在他看來,和全球市場相比,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鮮花消費市場,還有世界第一大生産基地," 無論從消費還是生産來看,這個品類都有很大的勢能 "。
具有千億市場規模和 " 很大的 " 發展勢能,不代表自己就能有效承接。如今的行業現實是,包括花加在内的鮮花垂直電商可能會進入新一輪洗牌,但規模化的綜合平台發揮流量和價格優勢,正大力承接 " 所有女生 " 的買花需求。
界 / 面新聞援引公開數據稱,今年七月初七,也就是 " 中國情人節 " 前後的 8 月 23 日 ~26 日,淘寶平台花卉類在線支付人數總計 64523 人次,在線交易額超過 5540 萬元;美團僅 8 月 24 日 ~25 日,鮮花交易量便突破了 4 億,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 1 倍。
比如,有昆明鮮花産業個體商家在連續直播 40 多個小時後,成交訂單接近 3 萬單。談到引爆的原因,該商家表示:""
歸根到底," 所有女生 " 的鮮花消費需求會繼續存在,不斷提升,但如何保證産品品質和價格區間的平衡,怎樣讓用戶持續擁有價值感、獲得感,是垂直電商和綜合平台都需要深耕的 " 課題 "。
隻是,花加已經走到了 " 懸崖 " 邊緣,努力掙紮求生—— " 美好 " 正和它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