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皮膚擁有 1000 多個神經末梢,是大腦與外界最大的感官連接,通過觸覺、溫度和壓力提供豐富的反饋。雖然這些複雜的特征使皮膚成爲一個重要的器官,但也使複制皮膚成爲了挑戰。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具有可調節電子和熱生物傳感能力的納米工程水凝膠,開發出了一種 3D 打印的電子皮膚 ( E-skin ) ,它可以像人類皮膚一樣彎曲、拉伸和感知。
" 通過複制觸覺并将其集成到各種技術中,爲人機交互和高級感官體驗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兼研究主任 Akhilesh Gaharwar 博士說。" 它有可能徹底改變行業并改善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電子皮膚的未來用途非常廣泛,包括可連續監測運動、體溫、心率和血壓等生命體征的可穿戴健康設備,向用戶提供反饋并幫助他們提高運動技能和協調性。
Gaharwar 說:" 這項研究最令人興奮的方面是它在機器人、假肢、可穿戴技術、運動和健身、安全系統和娛樂設備方面的潛在應用。"
技術價值觀察
可穿戴設備産業鏈剖析:該技術屬于産業鏈上遊
可穿戴設備産業鏈涉及環節較多,從産業分工維度看可分爲上遊關鍵器件、中遊可穿戴設備産品、下遊應用領域三個環節。
目前可穿戴智能設備産業鏈尚不成熟。産業鏈上包含了從芯片解決方案到外觀設計,再到生産組裝以及應用開發等一系列流程。硬件公司緻力于可穿戴設備的開發,容易忽略軟件的疊加性和更新性 ; 軟件公司緻力于可穿戴軟件的開發,卻在硬件生産、渠道建設和售後服務方面有所欠缺,導緻可穿戴細分領域普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産業鏈各環節脫節,無法形成閉環運作。
宏觀市場觀察
供給:供給持續放量
2017-2021 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不斷增加。根據 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1 年第四季度》,2021 年第四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爲 3,753 萬台,同比增長 23.9%。2021 年中國可穿戴市場出貨量近 1.4 億台,同比增長 25.4%。2022 年中國可穿戴市場出貨量超過 1.6 億台,同比增長 18.5%。
IDC 發布的 2021 一季度報告顯示,2020 年中國前五大可穿戴設備廠商分别爲華爲、小米、蘋果、oppo 以及步步高,市場占比情況分别爲 22.3%、19.5%、19.2%、4.6% 以及 4.0%。
需求:需求市場細分化、專業化
可穿戴設備種類衆多,根據 IDC 數據顯示,我國可穿戴設備消費主要類型爲智能耳機、智能手環以及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兒童智能手表以及成人智能手表。在中國主要可穿戴設備消費産品中,智能耳機數量最多,2021 年出貨 7898 萬台,2022 年達近 1 億台。IDC 數據顯示,2019-2022 年,我國智能耳機、兒童智能手表、成人智能手表需求量均持續增加。
中國可穿戴設備技術賽道熱力圖
根據前瞻産業熱力圖顯示,目前可穿戴設備技術強相關的城市集群主要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尤其是廣東省成爲重點發展區域。這些城市群已投入大量政策、資金、環境和人才資源用于可穿戴設備技術發展,成爲潛在的可穿戴設備技術發展中心。根據熱力圖的分布,廣東省深圳市有極大的可能性成爲可穿戴設備技術的先導區域。重點關注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寶安區以及廣州市天河區等地的相關企業,以及這些地方對可穿戴設備産業發展的投資環境和潛力市場。
前瞻經濟學人 APP 資訊組
論文資料: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13575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産業研究院《2023-2028 年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産業研究院還提供産業大數據、産業研究報告、産業規劃、園區規劃、産業招商、産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 咨詢 / 募投可研、IPO 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獲取前瞻産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 APP】,還可以與 500+ 經濟學家 / 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