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麽煩惱,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2018 年,有這樣一部美食紀錄片——
《人生一串》。
這個劇組,專門在傍晚蹲點 30 多個城市的 500 多家燒烤攤,由此拍下了那些 " 香豔十足 " 的畫面:
大快朵頤吃烤串,哧溜哧溜嘬生蚝,噼裏啪啦火星子下的肥羊,刷毛剁肉的黑豬,滿嘴的肉配上香醇的酒。
夜色美好,星光漫天,霓虹閃爍,人聲鼎沸,朋友在側。
一個字,爽!
這部紀錄片,正是用這些色欲畫面,以及百萬文案,煙嗓旁白,讓無數觀衆在深夜流下了羨慕嫉妒的口水 ……
這,何止是中國版的《深夜食堂》?更是千千萬萬平凡中國人的生活側寫。
我們總是說,國産劇中沒有小人物。
動辄就是社會精英,出行豪車,名牌加身,資産千億,權貴二代等等等等,而窮人隻是襯托富人的工具人。
今天,《人生一串》的主創,又又又向我們走來了。
他們用這部最新的紀錄片告訴我們——
即使最不起眼的芸芸衆生,一旦被發現和探究,也有屬于自己的江河與湖海。
《這貨哪來的》
" 小時候,誰曾經有誘惑着你,長大後,誰長久地陪伴着你,誰曾經讓你開心,誰又幫你鼓起勇氣。"
哎呀,嘛呀。
這熟悉的煙酒嗓旁白,味道太正了,可真是帶着孜然辣椒小炭火的味兒讓人垂涎欲滴啊,一聽到我就餓了。
來人,烤串,麻煩給我端上來!
等等。
今天這部紀錄片,可不是向你展示香噴噴的烤串的,而是向你展示 " 這貨 " 哪來的,以及怎麽搞錢的!
紀錄片同樣在 B 站播出,一共六集。
正如導演所言,他們最初的目的,就是關注那些國家大型制造業之外的 " 邊角料 " 行業,也就是大動脈之間的毛細血管。
有哪些呢?
做手機殼的,做情趣内衣的,做不鏽鋼雕塑的,做義烏玩具的,專業搬家的,就連一隻我們平常不太注意的唢呐,都有一條讓人震撼的生産鏈。
每一集,都讓廠長大跌眼鏡。
真可謂是,360 行,行行出狀元啊!
走上幽深晦暗的人性樓梯,穿過保管秘密的欲望回廊,燃上一盞暧昧的燭光,釋放一些撩撥的能量。
她來了。
她搖擺着身姿向我們走來了。
啊,這頗有《花樣年華》既視感的一幕,是我能免費看的嗎?
這位穿着情趣内衣的性感女郎,她叫鹽不浪,是微博 up 主,也是某寶店店主。
别看她此刻香豔撩人。
但當她從情趣内衣模特,回歸情趣内衣工作室老闆的身份,就瞬間有了現代個性獨立女強人那味兒。
幽默灑脫,金句頻出。
一開口,就要打碼的程度——
針對某些普信男:
女人有腋毛這件事很奇怪嗎?人類進化的時候對你按下了暫停鍵嗎?
針對客戶:
我後台随便一搜吳彥祖,起碼有十個地方的吳彥祖,都可以玩連連看了我給你說。
針對自己:
表面上,正經的要命,私下裏,變态的一批。
針對 …… 額,某些現象——
三十多歲的男人他已經不消費了,估計已經被工作壓垮身體,事後不抽煙,改喝人參水了。
哈哈哈哈哈哈,笑不活了。
這姐就是情趣内衣界的脫口秀女王啊!一旦當她開始吐槽,沒點心理素質你還真的不一定能抗住。
但即便如此,很多網友還是會在每天晚上按時按點的打開直播間,等待着她的毒舌金句洗禮。
畢竟這位有趣的老闆娘,在廈門老城的某個房間裏,擁有着國土面積爲十平方米的情趣帝國,照顧着全國男女的緊急欲望。
在她店裏,你可以買到任何款式的情趣内衣。
欲山河;
花與愛麗絲;
幹枯玫瑰;
一隻春桃;
黑色罂粟;
你别說,這些名字還都挺好聽的。
詩意,且美學。
大多數時候,她的團隊都是從音樂,遊戲,或者電影中獲得靈感。
比如片中她們讨論過的 " 三角頭 ",就來自《寂靜嶺》;還有《生化危機》中的 Boss 角色,米蘭達夫人。
實在偷懶,就直接初代女仆,二代女仆,三代女仆。
最簡單的,直接周傑倫的歌名一套就行了。
不僅名字講究。
鹽不浪的情趣内衣設計也很講究,蝴蝶結是不是可以調節的,肩帶多一條還是少一條,用什麽面料,什麽材質。
當一件新款的情趣内衣被設計好,老闆娘鹽不浪,就開始聯系中國情趣内衣之都,連雲港灌雲縣。
雷從瑞。
上遊工廠的大佬,幾乎承包了中國情趣内衣這塊大部分的業務。
網上很離譜的那件,男女同穿的四洞内褲,就出自這位鬼才之手。
雷總一個人,帶動了一整個縣。
灌雲縣聳立的大佛,佛光普照衆生,而底下工廠的大媽們,正在有條不紊的生産情趣内衣。
這畫面,實在是說不出的幽默。
不過還真對應了那句話——
遍曆人生無限事,隻道風月是尋常。
看完這一段,廠長暗暗佩服的同時,甚至都想激情下單幾件情趣内衣了。
畢竟就像雷總和鹽不浪在片中說的。
以前穿情趣内衣,純純是很野性的,比如豹紋這些東西,總是離不開 " 欲望 " 和 " 取悅男人 " 這樣的詞。
但随着時代的發展,以及審美的提升,情趣内衣從兩性的需求,變成了自我認知的過程。
女孩子穿上美美的情趣内衣,不是爲了取悅誰,而是老娘自己高興。
人生不易,取悅自己,搞錢要緊。
這個世界上,搞錢的方式有上萬種,總有你想不到,但别人已經在認真搞了的。
除了情趣内衣這一趴。
片中還有許多形形色色,熱氣騰騰的行業,在不爲人知的角落裏發光發熱。
比如站在地攤上叫賣的尾貨手機殼;
比如某寶直播間裏,現場炒制鮮香麻辣的川菜的大廚主播;
比如科學化,數據化,精細化的專業搬家團隊;
比如做了十幾年卡車司機,後來專門爲卡友定制睡眠床墊的大智慧家,毛哥。
獨特的視角,個性的運鏡,有水準的制作。
無論是畫面,解說,還是選題切入,都成就了 " 這貨 " 的好看。刷完三集的廠長,隻覺得有一個最大的感受。
那就是,努力生活的人真美。
看多了電視劇中光鮮亮麗的角色,鋼筋森林的高樓大廈,精緻時尚的中産生活,看多了網絡上所謂的炫富,凡爾賽,别人家的生活。
日漸焦慮的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真實的世界。
而今天,鏡頭對準普通人,沒有對成功和失敗的定義,隻有老百姓們 " 吃好,喝好,平安,舒服 " 的簡單願望。
他們,才是大動脈裏澎湃的血液。
最後,希望這樣的好作品,多來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