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蘿吉
來到 2023 年,新能源車終将超越燃油車,在國内已經形成基本共識,隻是實現這個曆史轉折,起碼還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不過近幾天行業裏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人們對這個轉折點的預期,似乎一夜之間就拉近到了眼前。
這個事件就是以合資陣營爲主的大規模降價宣言,不論品牌力強如 BBA 的豪華車企、還是已經邊緣化的法系品牌,都加入了這場降價 " 狂歡 "。抛開這背後到底是真的優惠、還是吸引關注的噱頭不談,以燃油車爲主要業務的車企産生的焦慮感,确實蔓延到了整個行業。
而在現實中,燃油車還遠未到全面潰敗的境地,新能源車爆發式增長的 2022 年,燃油車依然是市場的絕對主力,規模幾乎是純電和 PHEV 插電車型的三倍。單看具體車型的話,特斯拉 Model Y、比亞迪秦 PLUS DM-i 和五菱宏光 MINIEV 的銷量一直備受關注,但在 2022 年的車型總榜中,排名第一的依然是一款非新能源車型——日産軒逸。
自 2020 年起,軒逸的乘用車銷冠已經蟬聯三次,今年是否會被某款新能源車型取代,目前還不好說,不過作爲市場上最具韌性的非新能源車型,軒逸日前進行的一次中期改款,就比一般的車型更值得關注。
全國銷冠的中期改款,都改了什麽?
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的是,賣得越好的車,改款升級的難度越大,尤其是對軒逸這種數年熱賣、月銷動不動四五萬輛的頂流爆款,每一處細小的改動、哪怕是明顯的升級,都要慎之又慎。
曆史上爆款車型因爲改款銷量不升反降的案例,并不少,因爲一款車型熱銷的背後都是數十萬、上百萬客戶的認可,而你的一次或大或小的改動,就可能把産品本身備受推崇的優點,改成了缺點。
當然,來到産品生命周期的一個階段,類似中期改款的調整就勢在必行,而且軒逸雖然仍是乘用車銷量冠軍,但它去年其實是處于下滑狀态,而類似宏光 MINIEV、秦 PLUS DM-i 之類的新能源車型,則在穩定攀升。穩住現有客戶基盤,同時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就成爲軒逸中期改款的重要任務。
和普通年款升級相比,中期改款的一個慣例,就是對外觀造型、尤其是前臉,進行能讓人一眼可辨的升級。新軒逸的這個特點,非常明顯。
一句話形容新軒逸的外觀,就是和去年 9 月改款的新天籁再次達成統一,如上兩張圖,如果不看車型名稱的話,我們其實很難分辨出誰是軒逸、誰是天籁。當時人們還感歎天籁終于擺脫 " 大号軒逸 ",僅僅半年後,新軒逸就又進化成了 " 小天籁 "。
不過和天籁不同的是,軒逸擁有号稱超混電驅的 e-POWER 版,此前和燃油版的外觀沒有太大的差異,這次改款則采用了點陣式的全新中網設計,整體氣質更具科技感,與此同時也新增了專屬 e-POWER 版的冰岩藍配色,能讓人一眼認出是 e-POWER 版本的同時,也不會再和天籁撞臉了。
2022 款軒逸
2023 款軒逸
座艙内部,新軒逸的主要改動,就是把此前 e-POWER 版獨有的 12.3 英寸中控屏,下放到了此前隻有 8 英寸屏幕的燃油版上,同時對頂配以下的版本,升級了 7 英寸液晶儀表(此前爲 4.2 英寸),另外新軒逸 e-POWER 的内飾,也增加了藍黑搭配,配合冰岩藍的外觀,顯得更加典雅。
新軒逸在設計層面的改動設計,由外而内基本就是上面提到的幾個點,簡而言之,能以 " 換裝新中網、升級大屏幕 " 一句概括。對于一次中期改款,這種升級幅度确實不大,但對于那些真正在考慮這款車的潛在客戶來說,改款時輕微調整,要比由外而内的大改,更切心意。
當然,軒逸還是有值得升級的空間的,對車評人或路人來說,新軒逸的功能配置升級也幾乎不值一提,但對于準車主來說,看到新軒逸的升級,還是會慶幸等到了新款。
首先是燃油版,老款 14.49 萬的奢享版被砍掉,留下了三個配置。新軒逸在配置上的第一個重要升級,是終于配備了 L2 級駕駛輔助系統,且門檻降到了 13.39 萬,老款車型隻有自适應巡航,而缺失車道保持、車道居中等功能,算得上是軒逸一直落後同級競品的一個核心配置。
除了上面提到的中控屏升級外,新軒逸燃油版彌補的另一個槽點,就是裝配了四門車窗一鍵升降,而此前老款全系都隻有前排車窗支持一鍵升降。
至于 e-POWER 電驅版,定價和配置保持不變,值得一提的升級,就是語音控制增加了車窗操作,新增 Type-C 充電接口,同時電動座椅、無線充電的門檻得到了下調。
新軒逸的改動升級,到這裏就說完了,新款可聊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在當下這個傳統車企進行恐慌性降價的背景下,軒逸這款非新能源類别中的代表車型,它的未來對于整個行業有着更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在新能源車沖擊下蟬聯銷冠的,
爲什麽是軒逸?
從 2020 到 2022 年,軒逸蟬聯乘用車銷量冠軍的三年,實際上正是車市結構劇變的時期。一方面自主品牌的燃油類車型,在 10 萬元以上中高端市場實現突破,對合資陣營造成了切實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品牌的 PHEV 和 BEV 新能源車,在各個價位和類别市場中實現多點開花。
這個背景下,此前一些曾常年保持較高銷量的合資車型,都遭遇了明顯下滑,甚至逐漸被擠出主流市場,軒逸卻能在多重沖擊下坐穩頭把交椅,背後是有很多原因值得挖掘的。
首先是在燃油車類别中,軒逸是各款緊湊級家轎市場中,對中國多數消費者的需求兼顧最好、挖掘最深的一個。我們把外觀、内飾、空間、配置、舒适度、動力、油耗、操控、價格等等衡量産品競争力的各方面列出來,軒逸在大多數項目中都不是頂尖,類似動力方面還可能墊底,但是從真正家用的需求出發,它可以很好滿足國内很大體量消費者的需求。
實際上,這種注重均衡的 " 水桶型 " 特點,此前經常被用來形容豐田,不過單論緊湊級家轎的話,挖透目标客戶需求、且把平衡做到最好的,還是軒逸。
在車評人眼中,挑軒逸的毛病非常容易,12 秒破百的動力、全系後扭力梁非獨立懸架,都能被渲染成可以一票否決的硬傷,但是軒逸相對羸弱的動力,實際上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客戶絕大多數的使用場景,同時還換來了燃油類車型中趨近極緻的油耗。至于非獨立懸架在舒适和操控性上的影響,即便是讓閱車無數的車評人進行盲測,也不見得能體驗出差别,而它卻爲真實客戶帶來了感知明顯的後排空間。
抛開這些表面是硬傷、實際上可以接受的缺點外,軒逸的外觀氣質、内飾氛圍、空間和座椅舒适度等等家用轎車真正需要具備的優勢,軒逸都做到了優秀水平,這是它能成爲家轎銷冠的根本原因。
而在面對來自新能源領域的競争者時,不能上新能源牌照、不享受購置稅減免,确實是政策層面的天然劣勢,日常不能通過充電來降低出行成本,也是所有燃油車的短闆。但當我們再次回到真實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會發現不管是日常體驗,還是購買和使用時的綜合成本,軒逸依然是目前家轎類别很好的一個選擇。
以家轎類新能源車的頂流——比亞迪秦 PLUS DM-i 爲例,這款車型最大的優勢,就是日常通勤可充電當純電動車,不充電時也擁有差不多 5L/100km 的超低饋電油耗,不過對于能提升日常駕乘體驗的空間和舒适性,秦 PLUS DM-i 在家轎類别中并不突出,或者更直白點說,是不如軒逸的。
軒逸雖然沒有全程用電的優勢,但它的 e-POWER 版本綜合油耗能夠持平秦 PLUS DM-i 饋電狀态的油耗,雖然沒有免購置稅的政策優勢,但軒逸全系車型享受優惠之後,實際購車成本也并不比秦 PLUS DM-i 要更高。
而如果我們再把日産本身的品牌力,以及購入之後的保值率考慮進來,即便是面對秦 PLUS DM-i 這樣的新能源勁敵,軒逸對消費者依然有着很強的說服力。
結語
" 我們始終在全力以赴,通過更好的産品、更優質的服務,爲每一位車主創造更多的幸福感。" 這是新軒逸上市發布會上,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産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高國林說的一句話。而東風日産對于軒逸的核心定義,也是 " 最懂中國家庭的幸福家轎 "。
從宣傳話術的角度講,這些話都很平淡,但深入了解軒逸這款車會發現,東風日産是真的把這些話體現到了産品中,持續多次的銷冠,也就水到渠成了。
未來幾年裏,新能源和燃油車市場份額的此消彼長,依然會持續下去,我們不知道二者地位互換的節點會發生在什麽時候,但起碼在當下,類似軒逸這樣的非新能源車,依然會是适合很多消費者的更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