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氨基觀察
" 懂王 " 歸位,而藥王的懸念卻越來越大。
10 月 31 日,默沙東率先發布三季度财報。前三季度,K 藥表現一如既往的優秀,銷售額達 216.4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8%,預計全年銷售額超過 290 億美元。
按照這一趨勢,K 藥大概率會衛冕 2024 年藥王。不過,11 月 6 日,諾和諾德公布三季報後,讓藥王之争起了波瀾。
前三季度,司美格魯肽多個版本的銷售總額,達到 203 億美元,逼近 K 藥。
如此有限的差距,也預示着藥王競争的激烈程度。而在四季度結果公布之前,誰也不知道最終的答案。
K 藥,會成爲有史以來 " 最短命的藥王 " 嗎?
有望衛冕的 K 藥
2024 年 2 月 1 日,随着默沙東發布 2023 年财報,2023 年的藥王之争失去懸念。K 藥全年銷售額達到 250 億美金,首次加冕藥王寶座。
雖然去年的表現已經足夠強勢,但 K 藥的高增長并未結束。正如上文所說,今年前三季度 K 藥銷售額達 216.4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8%。
K 藥在基數如此高的情況下,仍能保持持久的增長,或許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回看 K 藥的王者之路,是在科學指引下不斷探索無人區,是靠無數臨床堆積出來的。
截至目前,K 藥已在美國獲批 40 個适應症,覆蓋黑色素瘤、肺癌、肝癌、頭頸癌等 20 個癌種,其中包括多個一線治療。
正是适應症的持續獲批,讓 K 藥的增長引擎持續更叠。今年,K 藥的強勢增長主要得益于早期适應症及轉移适應症的持續強勁需求。
具體來說,K 藥在美國的增長主要得益于 NSCLC 的輔助 / 新輔助治療,以及晚期尿路上皮癌适應症;而在美國之外的市場,K 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三陰性乳腺癌、腎癌的輔助 / 新輔助治療,以及轉移适應症的需求。
要知道,去年 FDA 才批準 K 藥與含鉑化療聯用作爲手術前新輔助治療,并在手術後單藥作爲輔助治療,用于治療可切除 NSCLC 的患者。這意味着該适應症獲批上市後,開局就很強勁。
而按照默沙東的說法,目前還有超過 1600 項試驗研究 K 藥在各種癌症和治療環境中的應用。這意味着,接下來,K 藥或許還會解鎖更多适應症。這不僅會爲無數患者繼續帶去希望,也會爲默沙東繼續增添動力。
加速追擊的司美格魯肽
年初,市場便在猜測,K 藥可能會成爲有史以來 " 最短命的藥王 "。因爲司美格魯肽去年全年銷售額直逼 212 億美元,同比直接翻倍。
GLP-1 很強,但沒想到司美格魯肽能夠追擊得如此迅速,進一步縮小與 K 藥的差距。這也爲 2024 年的藥王之争,帶來了懸念。
截至目前,司美格魯肽共有 3 個版本在銷售,分别爲注射用降糖版本 Ozempic,口服用降糖版本 Rybelsus,以及注射用減重版本 Wegovy。
總的來說,司美格魯肽的高增長,一方面是降糖領域的需求仍然旺盛。其中 Ozempic 三季度共營收 864.89 億丹麥克朗,約合 124.8 億美元,同比增長 32%;Rybelsus 營收 163.84 億丹麥克朗,約合 23.6 億美元,同比增長 28%。
另一方面,則是減肥适應症領域,需求仍在攀升,且守住了禮來的攻勢。前三季度,Wegovy 營收 383.40 億丹麥克朗,約合 55.3 億美元,同比增長 76%。
而如果隻看第三季度,Wegovy 同比增長 79%,達到 173 億丹麥克朗,高于市場預期的 156 億丹麥克朗。公司表示,盡管價格下跌,但随着更多保險公司同意支付藥物費用,該藥物在美國的銷售額仍增長了約 50%。
正是在這一勢頭下,諾和諾德預計,全年銷售額增幅在 23% 至 27% 之間。根據去年收入計算,諾和諾德的收入上限,将在 425 億美元左右。
今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魯肽合計銷售額占總收入比重爲 69%。若維持該比例,司美格魯肽全年收入上限在 293 億美元,與 K 藥旗鼓相當。
第四季度,司美格魯肽的表現,将會非常關鍵。
藥王誕生的背後
盡管藥王的最終歸屬,還有待揭曉,但是,兩大王者的對決,也讓我們看到了創新藥大航海時代的精彩之處。
畢竟,不管是 K 藥,還是司美格魯肽,其銷售峰值都會遠遠超過老一代藥王修美樂。
這些藥物之所以能夠不斷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藥企對藥物認知的提升以及生物技術的發展進步。
從根本上來說,技術才是第一生産力。未來,國内藥企或許也能參與這一位置的角逐。當然,環境也非常關鍵。
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現實是,藥王的出現,本質是金錢甚至失敗共同堆積而來的。這一點,通過藥王競争者們的研發投入就能窺探一般。
前三季度,默沙東的研發投入就達到了 133 億美金,占其收入比重的 27% 左右。這還是在其相對收斂情況下的投入。去年前三季度,默沙東研發費用超過 200 億美金,成爲全球最燒錢的企業之一。
諾和諾德雖不及默沙東燒錢力度大,但從并購産業化基地到加速引進新一代減肥藥,近幾年也開啓了加速擴張的模式,研發投入連續兩年保持 30% 以上的增速,甚至高于營收的增速。今年前三季度,其研發費用更是從去年同期的 20 億美元,增長至 36 億美元,增速高達 79%。
研發燒錢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似乎并沒有人清楚地知道," 高額 " 研發費用所對應的數字,到底是多少。
而這也告訴我們,中國藥企要想真正參與到藥王的角逐戰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