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娛
暑期檔臨近尾聲,電影市場的大戰仍在繼續,歡喜傳媒再次打出了一張 " 王炸牌 "《刺猬》。
影片由斬獲國内外多項電影大獎的導演顧長衛執導,戛納影帝葛優、老牌流量王俊凱主演,并在第 26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拿下了最佳編劇獎,無論是從制作班底還是劇情内容來看,《刺猬》确實是 " 王炸 " 級别。
但這個 " 王炸 " 配置的噱頭在今年暑期檔或許不太好使了,随着多部被寄予厚望的頭部商業大片先後撲街,一個無法回避的市場現狀是,高端的配置固然能夠爲影片保駕護航,但無法讨好觀衆隻能是孤芳自賞。
而《刺猬》的主出品方之一歡喜傳媒正是這一市場現狀之下的 " 典型受害者 ",2024 年打出了多張 " 王炸牌 " 卻并未取得可觀的票房成績,未及預期的市場表現再次印證,優質的班底雖然能夠帶來較高的關注度,但不能成爲票房保障。
面對着這一市場現狀,《刺猬》能否打破今年暑期檔的魔咒,終結歡喜傳媒連續撲街的趨勢,成爲了行業共同的期待。
觀衆不再信任行業
今年暑期檔電影市場表現不佳是行業公認的,尤其是在多部商業大片票房未及預期的情況下,整個行業都稍顯慘淡。
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數據是,截止到 8 月 17 日,陳思誠的《解密》、烏爾善的《異人之下》、徐峥的《逆行人生》以及成龍的《傳說》四部商業大片的票房總和,還比不上一部小衆懸疑題材的《默殺》。
而這四部商業大片中,除了《逆行人生》屬于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之外,其他三部均是特效大片,制作班底、成本、IP 都是頂配,映前也曾一度被看好是引爆暑期檔的 " 王炸 " 影片,最終卻遺憾收場,回本或許都難。
暑期檔大片的慘淡票房緻使一個新的行業變化被認識到:高投資、大制作、強班底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票房保障。事實上,這一變化并非在暑期檔才出現,而是進入 2024 年之後就已經有了苗頭,從年初撲到年中的歡喜傳媒就是最大的 " 受害者 "。
2024 年至今歡喜傳媒共上映了三部電影,清一色的王炸配置,清一色的慘淡票房。
春節檔上映的《紅毯先生》在最火熱的檔期拿下最冷的票房,甯浩執導、劉德華主演,從全明星制作班底到喜劇題材都是複制 2023 年春節檔票房冠軍《滿江紅》,上映前也被看好能夠複刻《滿江紅》的票房成績,最終卻因表現不佳撤檔,重新上映後累計票房也沒能過億。
五月份上映的家庭片《朝雲暮雨》,張國立執導,範偉、周冬雨主演,全實力派陣容,範偉還憑借該影片拿下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但電影最終累計票房未過兩千萬。
暑期檔上映的《從 21 世紀安全撤離》是近些年大熱的科幻題材,當紅男星張若昀主演,映前口碑炸裂,一度被認爲是今年暑期檔的黑馬,但截止發稿累計票房僅 1.07 億,這竟然還是歡喜傳媒 2024 年的最高票房。
這三部電影都是被歡喜傳媒寫進 2023 年報、期待能夠帶動公司營收增長的頭部影片,但事實是,三部電影累計票房總和僅兩億,比起 2023 年靠《滿江紅》和《學爸》兩部電影拿下 51 億票房的成績,歡喜傳媒 2024 年在電影市場的表現确實能用 " 一落千丈 " 來形容。
爲何歡喜傳媒 2023 年與 2024 年的市場表現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
事實上,歡喜傳媒 2024 年上映的電影基本還是延續了一貫的 " 知名導演 + 明星演員 " 制作模式,知名導演把控影片水準和質量,明星演員提升影片市場關注度,打造内容和熱度兩手抓的 " 大片 ",帶動觀衆迅速入場,這一套模式的可行性已經通過 2023 年《滿江紅》和《學爸》票房上的成功得到了驗證。
但與預期完全不同的是,2024 年歡喜傳媒達成了三連撲,知名導演、知名演員、巨額投資 ...... 這些強調電影是 " 大制作 "、帶來了較高的市場關注度的标簽,已經無法帶動觀衆入場了,本質上是因爲觀衆對于整個影視行業已經不再信任了。
而導緻影視行業在觀衆群體中的信譽值暴跌的主要原因從今年暑期檔就能窺見一二,多部商業大片都是 " 映前宣傳大投資、大制作—點映宣傳口碑炸裂—票房不佳感慨滄海遺珠 " 的營銷套路,但實際上劇情内容口碑不佳或未及預期,在觀衆高喊 " 内容詐騙 " 的同時,票房慘淡也在意料之中。
長期以來宣發大于内容的問題讓影視行業失去了觀衆的信任,并在進入 2024 年後徹底爆發,導緻了歡喜傳媒三連撲," 吃一塹長一智 " 的觀衆推動了新的觀影趨勢的誕生:
想要依靠導演、演員以及制作班底過往積累的影響力作爲噱頭 " 騙 " 觀衆走進影院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了,觀衆隻會爲了真正符合自己喜好的好内容買單,豆瓣評分僅 5.9 的《學爸》都能拿下 6 億票房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歡喜傳媒能否終結三連撲
在觀影趨勢的變化之下,歡喜傳媒受到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
歡喜傳媒的影片創作體系圍繞着 "導演股東制" 打造,通過深化與明星導演的合作來帶動影片質量和市場關注度的提升。
但當觀衆不再信任行業," 明星導演 " 的标簽不再是吸引觀衆走進影院的有效助力,反而成爲了創作者自身的 " 枷鎖 ",沉浸于過往的優秀成績,執着追求影片的藝術性和深度,無法真正去理解觀衆的喜好,難免會導緻電影商業成績的欠缺。這其實就是歡喜傳媒 2024 年至今上映的三部影片的通病,而即将上映的《刺猬》又能否打破這一魔咒呢?
事實上,《刺猬》的制作團隊配置和《滿江紅》非常相似。
同樣是攝影師出身的明星導演,顧長衛與張藝謀合作過《紅高粱》《菊豆》等多部影片,導演個人的創作能力和審美在線,甚至《刺猬》的主演王俊凱與《滿江紅》的主演易烊千玺還是來自同一個組合,流量和關注度都不缺。
但目前在燈塔專業版上,映前媒體預測票房 1.6 億 -2.3 億,市場不看好的原因在于:
一是從影片本身來看,明星導演和流量演員的配置确實帶來了較高的關注度,營銷總傳播人次高達 50 億,不過靠粉圈撐不起一部電影,觀衆隻會爲了真正的好内容買單,但《刺猬》作爲一部小衆家庭題材電影,受衆範圍有限且缺少爆點。
二是整個市場相對冷淡,尤其是《刺猬》定檔在 8 月 23 日,已經進入了暑期檔末期,觀影主力學生群體即将開學,屆時觀影熱情勢必會大大降低。
《刺猬》想要打破市場不看好的預測票房,隻能等待上映後通過優質的劇情内容逆襲,其實這也是歡喜傳媒儲備作品所遇到的共同問題:市場關注度大于票房号召力。
根據歡喜傳媒 2023 年報中透露的後續作品儲備,已經制作完成但還未上映的影片包括,陳可辛執導、胡歌主演的《獨自 · 上場》,陳大明執導、張涵予主演的《以父親之名》,王小帥監制的《上山》,無一例外都是 " 明星導演 + 明星演員 " 的頂級配置。
過去這種制作班底會給大衆留下 " 好電影 " 的刻闆印象,但随着影視行業在觀衆群體中的信譽值大打折扣,觀衆雖然依舊會給予明星班底的大制作電影較高的關注度,但不會再盲目付出真金白銀走進影院,明星班底的票房号召力越來越差。
但客觀來說,在新的觀影趨勢之下,歡喜傳媒也擁有自身優勢,優秀的明星導演帶來的不止有市場關注度,更有卓越的創作能力,在 " 宣發大于内容 " 的泡沫被戳破之後,隻有真正的好内容才能吸引觀衆走進影院,推動着整個電影市場開始卷内容,而綁定了多位頭部導演的歡喜傳媒無疑擁有更大的市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