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巴金先生曾對一位少女說 " 長壽是懲罰 "。但巴金先生錯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與不同的感悟。很多很多年以後,當少女楊苡成長為白發蒼蒼的世紀老人,她依然用洋溢着青春的明亮的眼,見證着人世間的安甯豐盈,也見證着中國當代文學和現代文學的溢彩流光。
但,我們都知道,縱有萬般不舍,人生終有一别。
1 月 27 日晚,一盞文學明燈,化作天空中永恒的星。著名翻譯家、作家楊苡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 104 歲。
△楊苡先生
舍不得您,一路走好。
請相信,文學和愛文學的人們都将繼續前行,不會辜負這一場與您的相遇。
先生始終把自己定義為一個 " 讀者 "
楊苡先生,原名楊靜如,1919 年 9 月生于天津。
她 17 歲時就與巴金先生通信,此後成為一生摯友。她在昆明時,還曾跟沈從文住一個院子。住宿舍時,又跟蕭珊和王樹藏同寝。讀書時,葉公超是系主任,謝文通教英詩,陳嘉教莎士比亞,馮至教德文,吳宓教歐洲文學史,林文诤教法文。
上學時,楊苡加入了高原文學社,裡面有穆旦、林蒲等。趙瑞蕻是楊苡的丈夫,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曾任南京大學外文系、中文系教授,同樣著作頗豐。
△呼嘯山莊
楊苡,不僅僅是橫跨中國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開創者。她翻譯的《呼嘯山莊》是最流行的中譯本之一,她也是此中文書名的首譯者。如今她翻譯的《呼嘯山莊》再版數十次,已然成為中國文學記憶中的瑰寶。
△楊苡先生的筆迹
她的一生,既是文學的一生,也是翻譯的一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和作家。其中也包括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江蘇省作協主席畢飛宇。
△楊苡先生家中收藏的《現代快報》,上面有畢飛宇撰寫的回憶文章
楊苡先生與畢飛宇的相識,源于 20 世紀 90 年代的一次因緣際會。2014 年 3 月,畢飛宇曾撰寫過一篇《楊苡和她的 < 青青者憶 >》刊登在《現代快報》上。文中,他就回憶了當時的場景,當時他剛滿三十歲,而楊先生也還 " 小 ",才七十多。
他在文中寫道:" 先生始終把自己定義為一個‘讀者’,一個巴金的‘讀者’,一個文學的‘讀者’,一個生活的‘讀者’,一個生命的‘讀者’,一個靈魂的‘讀者’,一個自由的‘讀者’——如斯,人生之中一種最美妙的關系浮現出來了,那就是創作與閱讀的互文,文學和生命就是這樣相得益彰的。"
這些年來,他和江蘇文學界的一些朋友,總會時不時去看望先生,和她聊聊天。
△汪興國(左)和畢飛宇(右)看望楊苡先生
筆者有幸,曾在 2021 年 1 月 28 日下午,随畢飛宇及江蘇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常務副主席汪興國,走進了位于南京鼓樓區的一處安靜小院,看望楊苡先生。
在那個透着冬日暖陽、仿佛暫停了時間的小院裡,楊苡先生聊文學、聊翻譯、也聊人生。
△楊苡先生的書房
她思路清晰,記憶力驚人,曆經滾滾歲月,仍擁有清澈且專注的目光。她叮囑江蘇文學界的後輩們," 少說豪言壯語,好好學習,别跟風,跟風出不了活。"
而她的書房内,挂着來自後輩的一幅書法,上面寫着 " 有您在,燈亮着 "。
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
楊苡先生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國經曆滄桑巨變的百年。時代與人生的淬煉,讓天真凝結為天真與經驗之歌。
她曾自嘲地引用自己譯過的一篇短文:" 老朋友,請努力活到 80 歲吧,這是生命中最好的時刻。人們可以包容您的一切一切。您要是還有疑問,我就告訴您:生命始于 80 歲。"
而楊苡先生,她也是這麼做的。雖年邁,楊苡先生依舊筆耕不辍,她妙筆生花地完成《天真與經驗之歌》《我赤裸裸地來:羅丹傳》等著作的翻譯,依然滿懷蓬勃意氣。
△楊苡口述自傳封面
2022 年 12 月,楊苡先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南京大學教授餘斌曆時 10 年整理撰寫的《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由譯林出版社正式出版。
這是楊苡先生唯一口述自傳,也是一位女性的成長史、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史、一部個體見證下的百年中國史。在這本世紀回眸中,她說:" 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與事,到了我這個歲數,經曆過軍閥混戰、抗日戰争、解放戰争,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後發生的種種,我雖是個平凡的人,卻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可念,許許多多的事想說。"
于是,家族舊事、翡翠年華、求學之路、山河故人,一個世紀的人與事在叙述中緩緩展開。
△楊苡、餘斌合照
餘斌在萬字《書成漫記》中寫道:" 我有意無意間充當了楊先生和讀者的中間人。它應該是一部可以面向一般讀者的口述史。"
筆者也真誠推薦此書。
書的封面,是曆經過歲月沉澱的她,優雅、從容,仿佛她就是歲月本身。
△少女楊苡
翻開封面,你會看到青年時代的她,身着素淨旗袍,圓圓的臉,淺笑嫣然,清亮的眼裡滿含憧憬。這雙眼,穿透歲月,成為了文學天空裡永恒閃爍的星。
現代快報 + 記者 鄭文靜 文 / 攝 部分圖片由譯林社提供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