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12 月 30 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 2023 年是矽谷最受歡迎的人,也是唯一一位出席微軟、亞馬遜和谷歌重大活動的企業高管。爲什麽黃仁勳如此熱門?因爲所有人都需要他的 GPU 來推動他們的 AI 夢想。
GPU 曾經隻被希望最大限度利用家庭設置的電腦遊戲玩家所觊觎,但如今它是全球最賺錢的科技公司都迫切需要的硬件。黃仁勳如何走向了輝煌?當他不在大會舞台上的時候,他在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做什麽?
來自矽谷的羨慕
英偉達今年主導了人工智能芯片市場。根據美國跨國獨立投資銀行貝雅資本(Baird Capital)分析師的說法,2023 年訓練和運行人工智能模型的芯片中,超過 80% 由英偉達制造。當像蘋果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每天花費 " 數百萬美元 " 來訓練人工智能時,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英偉達收入囊中。黃仁勳當年在給自己的公司取名爲英偉達時,選擇了拉丁語的 " 羨慕 " 一詞。如今,矽谷的每個人都很羨慕他的公司。
今年,微軟和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以每顆約 3 萬美元的價格,分别購買了 15 萬顆英偉達 H100 和 H800 芯片。谷歌、亞馬遜和甲骨文竭盡所能,每家公司也隻獲得約 5 萬顆芯片。2023 年,全球所有有權勢的人都記住了黃仁勳的名字。
雖然大型科技公司的高管們排隊與舞台上的黃仁勳握手并微笑拍照,但空氣中彌漫着緊張氣氛。當黃仁勳穿着他标志性的黑色皮夾克走下舞台後不久,他的大客戶們很快就宣布推出自主研發的芯片,用于訓練人工智能模型。大型科技公司不想受制于任何人。成爲矽谷的明星可能意味着你現在是所有人的朋友,但也意味着會成爲所有人的敵人。
GPU 的曆史
黃仁勳在人工智能革命的核心地位很久以前就已确立。作爲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的身價約爲 430 億美元,但他開會的首選地點是 Denny's 的餐桌。10 年前,他在其中一個桌位上打賭說 GPU 将會取代 CPU,成爲遊戲的未來。
GPU 可以一次執行許多任務,而 CPU 一次執行一個任務。2009 年,英偉達對外展示了 CPU 與 GPU 運算方式的不同,并且以 GPU 的并行運算方式在 80 毫秒内繪制出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這就是 GPU 的工作方式,執行并行任務,而 CPU 更像是一個單一的噴槍,試圖畫一個笑臉,創造一些不那麽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需要更多的時間。
GPU 徹底改變了遊戲行業,使遊戲圖形看起來比用 CPU 生産的任何東西都好。事實證明,通過英偉達令人難以置信的運氣或遠見,GPU 将被證明是訓練人工智能的關鍵,與圖形渲染一樣,人工智能需要數十億個同步任務來構建大型神經網絡。GPU 已成爲任何從事人工智能的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所有芯片制造商都落後英偉達多年。
對手還是客戶?
今年大型科技公司都因爲殺入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行業上了頭條。微軟有 Maia 100,谷歌有 TPU v5p,亞馬遜有 Trainium 2,Meta 推出了 MTIA。它們聽起來都很棒,但事實是它們都無法與英偉達的 GPU 相提并論。英偉達在競争中領先數年,在可預見的未來,所有這些公司都将在黃仁勳的芯片上訓練他們的大多數人工智能模型。
Baird 半導體高級研究分析師特裏斯坦 · 傑拉(Tristan Gerra)表示:" 我們看到的垂直整合舉措非常低調。Meta 要到 2025 年才會有自己的芯片。AWS 已談到開發自己的 GPU,我們知道這是極其複雜和具有挑戰性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真正實現。"
傑拉說,未來幾年大型科技公司都将通過自身努力開發人工智能芯片,但它們的影響都将非常有限。英偉達在未來一年可能隻會失去幾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傑拉說:" 對英偉達而言,與我們看到的未來幾年它們和整個市場的兩位數百分比增長相比,真的沒有什麽。"
所以從長遠來看,英偉達可能不得不擔心作爲芯片競争對手的大型科技公司,但目前他們隻是客戶。大型科技公司可以在會議上大肆兜售他們的人工智能芯片,而黃仁勳不會爲此失眠。等到它們趕上來的時候,英偉達已經有了更大的計劃來統治算力市場。
黃仁勳的願景是将杠杆變成帝國
英偉達正在将其 GPU 出售給谷歌、微軟和 AWS 等雲提供商,作爲交換,這些提供商托管英偉達自己的人工智能雲服務 DGX Cloud。因此,正如這些公司爲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芯片而來,黃仁勳也在打造雲産品來取代它們。但是誰會赢呢?
大型科技公司是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是最大的敵人。黃仁勳在 DealBook 峰會上表示,人工智能已經完全改變了計算,他希望英偉達利用自己的地位統治全新的計算機時代。" 我們正處于全新一代計算的開端。它已經 60 年沒有被改造過了,這就是爲什麽它如此重要," 黃仁勳說。他指出,目前計算在很大程度上是關于檢索的 -- 你隻需要讓自己的手機從某個地方的服務器上檢索一個文件。他說,在未來,計算将包括檢索以及人工智能驅動的生成。
他提到的這場 60 年的計算革命由英特爾領導,這家芯片公司完善了戈登 · 摩爾(Gordon Moore)和鮑勃 · 諾伊斯(Bob Noyce)在 1958 年開發的面向大衆市場的 CPU 芯片。英特爾通過在矽計算機芯片上放置許多小晶體管,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計算能力。黃仁勳認爲英偉達和 GPU 是下一次革命的中心,會成爲下一個英特爾。
" 你不能僅僅通過設計一個芯片來解決這種新的計算方式," 黃仁勳說。" 從網絡到交換,到計算機的設計方式,到芯片本身,所有位于芯片之上的軟件,以及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方法。這是一件大事,因爲這是對計算機行業的徹底革新。"
黃仁勳所說的革新符合 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 · 奧特曼(Sam Altman)所描述的技術未來。在 OpenAI 的主題演講中,奧特曼描述了一個未來場景,計算機能夠代替人類自主完成工作,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得依靠人類操作計算機完成工作。他們都認爲,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個功能,而是計算機向前發展的核心操作系統。
黃仁勳認爲,自己是第一批認識到這個新未來的人之一,這涉及到新的數據中心,新的計算機設計和新的編程語言來驅動它。黃仁勳和英偉達在這一願景上下了賭注,希望成爲構建未來計算的技術公司。根據黃仁勳的說法,在 5-10 年内,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趕上今天的 GPU,但這隻是開始。
" 人們很難理解這一點," 黃仁勳說。" 但這是我們的偉大觀察。它包括一個芯片,但不完全與芯片有關。" (編譯 / 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