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帶我媽看了這兩天滿屏都在誇的【滿江紅】。
帶我媽出趟門不容易,她怕病毒,三個月沒踏出小區了。
兩個半小時的超長劇情,"兇殺案 - 封閉搜證 - 推理 - 反轉 - 煽情",劇本殺的經典元素基本全集齊了,形式上确實做到了創新。
怎麼說呢,難看倒也不算難看,有笑點但是有限,總體說對不起我媽練了這麼久的九陰真經,也沒值回 105 塊一張的票價。
既然都在誇,那我聊點不一樣的吧。觀影是一個很主觀的事情,有不同意見還望理性平和探讨。
(友情提醒:以下含劇透,介意請繞道。)
電影有精彩的部分嗎?有,最精彩是處于鄙視鍊最底層的張大如何在夾縫裡求生存,幾個職場人各懷鬼胎,官大一級壓死人,有點像當年的諜戰神劇【潛伏】。
悲劇用喜劇的方式去表達是很大膽的嘗試,做得好原地封神,比如【讓子彈飛】,句句都是梗。比如【美麗人生】,笑中帶着淚。
怕的是導演拎不清,既要還要,前一秒要搞笑,後一秒強行上價值,為笑而笑,為哭而哭,最後就成為不倫不類的縫合怪。
宰相讓一個底層兵執掌令牌限時破案放到現實中當然不可能發生,但放到特定的電影背景裡,故事是可以運轉的,關鍵是你的人物要在自己的宇宙裡跑得通。
【子彈列車】的劇情三歲小孩都知道是假的,但放到那輛疾馳的火車上,情節環環相扣,處處都是草蛇灰線的伏筆,一切邏輯都能自圓其說。
而【滿江紅】是跑不通的。
張大作為一個戰鬥經驗豐富的嶽家軍,前期一直以一副潑皮無賴的假面示人,可以為了掩飾自己不動聲色連捅戰友十幾刀,結果戰友死了他突然不淡定了,當着這麼多人含淚給小女孩褲袋塞镯子,就差把 "我是卧底" 四個字寫在臉上。
沈騰很難,角色擔着舍生取義的重任,演員還得扛起笑點和票房。
在搞笑這件事上,沈騰是有天賦的。但是新人女演員接不住他的戲,兩個人從有感情戲的那一刻起,劇情就一瀉千裡了。
【一剪梅】被他倆唱得相當肉酸,然而秦桧死了快一百年蔣捷才出生。
何立的人設也很矛盾,一個老謀深算心狠手辣的總管,明明殺人如麻,能給死人開膛破肚取信,不能掏活人的?
更不要提後邊為了讓瑤琴背出信,竟然答應她的條件遞過一把刀。她會放着你不殺跑去殺自己的相好?
這種上趕着送人頭強行掉線的方式讓我都懷疑他也是嶽家軍了。
四字的戲份最重,是從頭貫穿到尾的角色,但這個角色給演員的發揮其實并不多,是個标準的工具人。為殺人而殺人,為轉變而轉變。
在牢房 2v2 的時候他沒把握,跑到宰相屋裡 1v3,他倒是有勝算了?
而且懸疑和流量,導演有時隻能選一樣。你見哪個頂流小生接拍過反派的角色?四字的臉一出來,其實就自帶劇透了。
唯一尚算合理的可能也就是秦桧了。畢竟這麼激昂澎湃的率領全軍背完滿江紅,隻能用 " 影子 " 來圓。談不上什麼神反轉,觀影經驗稍微豐富點的應該都能猜到。
假秦桧才是最大的嶽粉,不然完全可以随便胡謅八扯點什麼,反正死無對證。
替身反殺正主的梗【影】裡已經玩過一次了,再 copy 到下一部戲少了很多新意,更何況【影】本身就是拾了黑澤明的牙慧。
死了這麼多人就為了讓假秦桧當衆背一首滿江紅,給軍士們來一場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可以,但沒必要。
這種喊号子式的愛國太輕飄了,它承托不起靖康恥與臣子恨,都不如張大砍死金人的那幾刀更讓人熱血澎湃。
說個不算冷的冷知識吧:滿江紅甚至極有可能都不是嶽飛寫的。
它并沒有被嶽飛的孫子嶽珂收錄進嶽飛的作品集【金佗粹編】,而且直到明中葉才因為被徐階編進【嶽武穆遺文】而廣為流傳。
無論出自誰手,我是愛這首詞的,這是我認字來被父母教會的第一首詞,我甚至很大一部分是沖着這個名字去的電影院。
但我不喜歡愛國主義以這樣廉價的方式被表達。
甚至連這樣的表達方式也是參考了劇本殺的套路:兇殺盤的差不多了,就到了催淚環節。DM 把燈一滅,一人遞一根蠟燭一封信讓你念,氣氛都烘托到這兒了,就按頭讓你哭。很多人哭得稀裡嘩啦,紙巾扔了一桌子。
我一次都沒哭過,哭不出來,還經常覺得好笑。什麼 " 全員阿茲海默 "," 霸道總裁愛上我 "," 欺負你們就是為了讓你們都忘記我 "…… 也是真敢編。
不是我哭點高,而是作為一個寫字的人,我能透過文字感受到作者到底有沒有相信自己寫的東西。
【背影】【項脊軒志】這樣的文字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不是文字有多麼花哨,用了多少典故,而是讓你看到了文字背後的真情,就像冰下流動的水。
同是老謀子的作品,【一秒鐘】就把我看哭了。作為 " 壞分子 " 的父親越獄逃亡,隻為了追随一部電影,留住女兒那一秒鐘。
哪怕電影為了過審經曆了無數自我閹割,甚至都不算一部完整的故事了,張譯誓死捍衛的那一秒鐘,仍然能觸動我心中最柔軟的那根神經。
但我不會被摁頭煽情的東西打動,就好像我拒絕喝一碗勾兌了太多味精香精的湯。
這已經不是張藝謀第一次在電影裡勾兌廉價雞精。
【山楂樹之戀】裡,他用大段的文字轉場代替鏡頭表達,那我們直接看書好不好?
【懸崖之上】那長達五分鐘的說教差點讓我睡着。
少即是多,能用眼神動作和潛台詞去傳遞的信息,就不要大段大段的廢話嘚啵嘚。
如果是一個新人導演,我的容忍度會高很多。但作為 " 國師 " 級别的人物,用小學雞的東西去 " 突破 " 自我,投機取巧,就有點丢人。
一秒鐘之所以成為張藝謀最近幾年最好的作品(至少我自己這麼認為),因為它克制。
海明威有個著名的冰山原則:冰山運動之所以雄偉壯觀,是因為它隻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很多導演會幾近固執的堅守自己的風格,比如賈樟柯,比如姜文,比如程耳。
但是張藝謀不會。
他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銳意革新,任何題材和形式都願意嘗試,創作速度驚人,而且相對平和,不會像另一位大導演一樣,失敗了就跳腳罵抨擊的人無恥。
你能從他這些年的電影裡感受到他強力的危機感,總擔心落後于時代,拼命的追趕流行,沉迷于鏡頭語言的創新而忽視了講好一個故事本身。
後張藝謀時代的作品,下線不會太低,但上線也再難突破。
巅峰時期的張藝謀,背後站着一串金光閃閃的名字:餘華、莫言、蘇童、畢飛宇、蘆葦、劉恒 ……
與其搞那麼多創作實驗,不如去請個好編劇回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