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兒童閱讀論壇,又見梅子涵教授。
" 我是真的不再确信自己懂得很多了。其實我們常常都是早就知道自己懂得很少,可是偏要拔高聲音,以爲高調說話,自己便是高峰論壇 ...... 終于有一天,當我站在滿櫥滿架的大書前,發問自己,你究竟真正讀懂了幾本呢?于是欣喜地知道,這才算是站在天高雲淡之下了。" 在論壇開幕式上,梅教授如是說。
" 親近母語每年主題的确定,是一個‘玄學’。因爲它像隻飛鳥,撲騰着翅膀,應時應勢,自然而然地到來。" 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老師關于 " 以閱讀重構兒童學習 " 主題的确定,做出這樣看似神秘卻又飽含深意的解釋。
兩位老師傾盡心力,投身于兒童閱讀,字字句句,懇切真誠,深情隽永,餘音不絕!
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活,很多時候都是行色匆匆、有多久沒有停留在一段喜歡的文字中,反複玩味、體會了呢?又有多久沒有刻意隐忍,任由因文字的感動而生發的熱淚滴落了呢?如果我尚且沒有這種深情地活,又如何把深情、真誠的感動帶給學生呢?
在第十八屆兒童閱讀論壇的現場,我再次體會到了梅教授和徐老師所說的深情。
孔曉豔老師帶來了童謠誦讀微課:《野牽牛》。這不止是一堂童謠誦讀課,孔老師還将現實與課堂自然地銜接起來。孩子們從開課前視頻中的田間誦讀來到課堂誦讀,最後,課堂上誦讀的孩子又被帶回了田間。信息技術将兩個時空緊緊聯系在一起,孩子在生活與文學間找到了紐帶,興緻盎然地讀,充滿童真地活。
程娟娟老師和劉文穎老師帶來古詩微課:《絕句》,讓學生們和杜甫的鄰居黃四娘在 " 兒童閱讀大會 " 的現場相遇。我們一起在師生的吟誦聲中穿越千年,體會那時春日的美好。那柔柔的陽光、慵懶、舒服的鴛鴦,讓人流連。這是溫暖地活。
邵龍霞老師帶來散文誦讀微課:《對一朵花微笑》,她讓孩子進行角色轉換,把自己想象成 " 一棵草 "" 一朵花 ",通過充滿哲學意味的引導,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深思;最後,學生理解到 " 對一朵花微笑 " 就是對自己微笑。學生在誦讀中提升了思維品質,獲得了深刻的思考。這是深刻地活。
徐世赟老師帶來文言誦讀微課:《論語》選篇,他将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站在講台中央,通過與以上四位老師的聯動,師生相互應和。老師是學生,學生是老師,課堂真的成爲師生成長共生的場域。最後,徐世赟老師将學習的内容還原到《論語》原文中,我們仿若看到了孔夫子和弟子們讨論、交流的現場,體會到了孔子爲什麽更加贊賞選文中曾皙的回答。學生體會到孔子其實是在贊賞那種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自在和諧的生活狀态。
最後,當所有參會老師和一起和學生再一次誦讀《論語》節選内容時,我突然明白:一下午的誦讀之聲、穿越之旅,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與自在生活有關。當我們靜下心來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對一棵草微笑,爲一朵花欣喜,爲一段文字落淚,這種率性又何嘗不是一種深情?
我不禁佩服 " 親近母語 " 團隊老師們的才華和作爲 " 點燈人 " 執着與溫暖。
子曰:" 興于《詩》, 立于禮,成于樂。" 意思是:以詩歌來感發意志,促使個體向善求仁的自覺,以禮實現人的自立,最後在音樂的教育熏陶下實現最高人格的養成。我理解的 " 興于詩 " 就是人生發動于詩化狀态 , 做人要憑本真情感狀态來做 , 各美其美。人,還是要深情地活。而作爲學生的母語老師,也應該是一個深情的人,或者是能夠在文學裏能夠體會深情的人。
梅教授在講到女兒時,動情落淚。這是一個父親的深情。剛來南京時,在街頭偶遇徐冬梅老師,我們一行幾位老師激動地上前擁抱,徐老師也給予我們深情的一抱。我想,我會記得這個擁抱,它動人而充滿力量。
多麽榮幸,我是學生們的母語老師;多麽榮幸,我能參加親近母語研讨會,慢慢向點燈人靠近。作爲新疆第二師華山中學初中七年級的一名專職閱讀教師,我會一直持續閱讀,繼續那些熱淚滾燙的瞬間,也會帶着初中的孩子們一起 " 日有所誦 ",讀詩歌,讀散文,讀整本書。
梅教授說:" 今天的我,早已知道,自己爲自己點燈,燈總在桌上和窗前是多麽要緊。每天增添新的字裏行間,新閱讀的,新溫習的,那才是屬于自己的晝夜的明亮,屬于一生。"
而我,也将慢慢通過閱讀讓自己身上的光明亮起來,然後,爲學生們照一程路,照一程深情之路。因爲,人這一生,還是要深情地過!
郭晴雯
新疆第二師華山中學七年級專職閱讀教師
從教 15 年,目前正在學習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初級課程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