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全員皆暖心的故事,以不幸的 " 追尾 " 事故開始,以雙向奔赴、不被辜負的 " 善意 " 結尾,這場 " 車禍 " 修複的不僅是車,也讓人感到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事情發生在 2 月 17 日,累了一天的湖州安吉外賣小哥陳建華淩晨 1 點回家時,因爲太困,電瓶車追尾了停在安吉穆王路邊的一輛奔馳車,車子尾部受損嚴重。
陳建華曾經在汽車修理店做過學徒,看到撞的是奔馳車後就懵了——這是附近幾條街最貴的一輛車,這一撞,雖然不知道維修費要付多少錢,但至少要賠掉自己三四個月的工資。
他趕緊報了警,說明自己撞了車。之後,沒有紙筆的他,借用車身的積灰留下了自己的電話号碼,和碩大的 " 對不起 "。
小哥深夜追尾路邊豪車
車身上留下手機号碼和大大的 " 對不起 "
陳建華今年 21 歲,初中畢業後,跟着爸爸媽媽姐姐,從貴州來安吉打工,如今已在安吉生活了好幾年。
那晚撞了奔馳車,他自己也摔得挺慘,當時在地上坐了很久才起來:" 我原來在汽修廠做過,一看就知道,快 150 萬元的車,這一撞大概要修 2 萬元左右,可能要我三四個月不吃不喝才夠。" 他圍着車轉了好幾圈,然後決定先報警。
警察問他要不要聯系車主,陳建華搖了搖頭:" 太晚了,讓司機睡個好覺,我留下号碼,明天早上聯系司機。"
這份體貼,是他帶給人的第一份感動:就别讓壞消息去打擾别人的睡眠了。
他手邊沒有帶紙筆,就借用車身的灰塵,在車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機号碼,還有好幾個大大的 " 對不起 "。
被撞的大奔是屬于鄭先生的,他今年四十出頭,安吉本地人,一直在做茶葉生意。
鄭先生說他是第二天早上快 8 點看到的車子,遠遠就看見塗鴉的痕迹,還以爲是哪家孩子或是半夜喝醉的人幹的," 黑車上特别明顯,我第一反應是‘逼我洗車呀’。"
當他看到車身上的字是 " 對不起 " 和手機号碼,接着又看到了車尾處被撞的痕迹,突然情緒就很複雜:" 車停着都能被撞,肯定有點郁悶;看着撞車的人願意負責,又覺得很暖;不過在車身的灰塵上留電話号碼,這個操作又覺得好笑,一般不是放紙條嗎?"
小哥說:車子送去 4S 店修理吧
車主說:這孩子樸實又正直
鄭先生趕緊撥通了小陳的電話,陳建華當時還沒睡醒,打了 3 個電話,他才接起來。鄭先生先問了兩件事,第一人有沒有受傷,第二他有沒有相關保險。
讓鄭先生沒有想到的是,小夥子沒有保險,知道是要實打實賠錢的,仍然告訴鄭先生:" 車子送去 4S 店修理吧,既然我撞了,該咋修就咋修,再貴也要承擔責任。"
鄭先生當時就覺得被 " 戳 " 到了,很感動:" 将心比心,撞車的時間在深夜,附近攝像頭不一定能拍到,小夥子沒有跑、勇于負責已經很‘誠信’了,居然還說去 4S 店修車,而不是讨價還價希望車主能降低賠償條件。"
" 我心裏是有數的,自己的車是進口油漆,他撞的位置也不太好,涉及到後保、尾喉、亮條等地方,可能都要換,隻要是進 4S 店維修,就不會低于萬元,而照當時的損傷看,小哥大概五六個月要白幹了。" 鄭先生覺得,這麽樸實又正直的孩子,一定要去維護他的價值觀。
" 我決定去普通修車店修理。" 因爲鄭先生不太熟修理店的行情,就和小陳兩個人發動身邊好多人找修車店的朋友做比價,想找一家最便宜的店。
最後是鄭先生找了一個在杭州修車的朋友,幫忙還了價,也說了小陳的大概情況,修車店老闆決定隻收配件費,減免了手工費,最後隻收了 5000 元。
陳建華這時做了第三件讓人感動的事,他轉了 500 元錢給鄭先生,謝謝他這麽幫忙。鄭先生沒有收,越發覺得小陳是一個知道他人的好、懂得感恩的人。
修好車,淩晨才從杭州回安吉
小陳有了新夢想:我想像鄭大哥那樣去當兵
2 月 19 日,鄭先生開車帶上陳建華,一起從安吉到杭州來修車。
如果是選擇在安吉修車,鄭先生完全可以把車放在店裏,等到修好,再去拿,但是在杭州修車,他們隻能等着車輛修好,補好漆。所以中午 12 點出發,一直到第二天淩晨 1 點才回到安吉。
兩個人在車上聊了很多。鄭先生知道了小陳才 21 歲,但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快五年;知道了小陳當天這麽累是因爲他做快遞是兼職的,主業是在一家五金廠做加工工作,計件算工資,那天因爲計件數量不多,賺得錢也不多,才想着下班後送快遞再賺點錢;也知道了小陳曾經撿到過一部手機,站在路邊好久等人回來拿;還知道了小陳家教很好,家裏的老人一直教他 " 賺錢要靠自己努力,靠做出來 "。
而小陳知道了這個 " 人很好很好 " 的大哥是安吉本地人,曾當過 5 年兵,榮獲過三等功,是個很熱血的人,現在做茶葉生意。
小陳也聽說鄭先生八九年前欠過上百萬的債,正好那時候撿到過一個裝着幾萬元錢的包,他也猶豫過要不要用這個 "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 去還債,最終想想不能拿不義之财,還是從包裏找到了一張名片,給失主打了電話。後來鄭先生還和失主成了朋友,兩個人一起做起了公益。
這樣的聊天和交心,讓陳建華有了很多感觸。潮新聞 · 錢江晚報記者采訪時,他說:" 這些年我一直在打零工,想學個技術,但是我隻有初中文化,這個路走得并不順利,雖然我覺得隻要肯吃苦,願意出力氣,養活自己肯定沒問題。" 通過對鄭先生人生的了解,他忽然有了一個新夢想:" 我很羨慕鄭大哥在青春最好的年華,去當兵,去保家衛國,我想如果有條件,我也想先去兵營裏鍛煉一下,爲國家做點事。"
來源:潮新聞 · 錢江晚報 記者 黃莺 通訊員 俞黎新 周飛燕 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