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快消,作者丨橘子
5 年前的夏天,當瑞幸和星巴克大打出手之際,一杯咖啡的價格(30 元)能買到 2 公斤雲南咖啡生豆;今年,當一杯咖啡被卷至 5 元甚至更低,1 公斤的雲南咖啡生豆賣到了 37.81 元。
不論原料端和消費端的價格逆差有多大,市場就像 " 常有理 " 先生,永遠都是對的。可當 " 曆史最高價 " 來臨的同時,雲南咖啡也真的起飛了?
不斷拉高的價格
24 日,雲南咖啡生豆每公斤 37.81 元。
" 最近,雀巢在瘋狂漲價。10 年來,它給出過最低價,如今也給出了曆史最高價 "。雲南咖啡從業者 K 先生說。
" 在雲南的采購時間大概持續到 3 月底,而價格是随着期貨變化的、是動态的。" 當天,雀巢官方對快消君表示。
然而," 曆史高價 " 是一個讓多數人興奮,少數人擔憂的事兒。
高價帶來的自然是還不錯的收益,于大部分咖農而言,一年來付出的辛勞能在這個時候換成真金白銀、即便過不上夢想中的好日子,但起碼不至于賠錢。可另一面,支撐起高價的究竟是雲南咖啡的品質,還是其他?
大背景是,咖啡賽道近年來的持續高熱下,參與者衆。肉眼可見的是大咖下沉、新秀擴張、奶茶跨界、甚至連華爲、李甯都紛紛下場。作爲我國咖啡主産地的雲南,也早早被盯上。
早年間,國際巨頭們如雀巢、星巴克、麥斯威爾紛紛在雲南布局;而近些年,瑞幸、Manner、Seesaw 等多個新興咖啡品牌,甚至是個人精品咖啡館都對雲南咖啡産生了濃厚興趣。
不僅如此," 你會發現去年十月之後,普洱咖啡成了各大品牌菜單上的座上賓,雖然此前各大品牌也都有涉獵,但這次有點不約而同地強調了普洱。" 艾哲咖啡創始人李冠霆說。
在他看來,這個小變化意味着産地更加聚焦,同時也意味着雲南咖啡價值的提升。
在去年與普洱當地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的隅田川眼中,布局雲南咖啡,是 " 重要舉措 "。
官方表示,隅田川 " 鎖鮮咖啡 " 的品牌定位,能與普洱一道搶抓國内咖啡市場快速成長的機遇,充分發揮設備、技術、人力、市場資源等優勢,并助推普洱咖啡精深加工,提升普洱咖啡産業以及隅田川價值和品牌影響力。
" 今年,确實喝到了太多好豆子,包括一些高級商業豆也非常好,但差的還是那麽差,喝一口就再也不想碰第二口了。" 北歐青蛙咖啡(以下簡稱:北歐青蛙)創始人說。
這家在北京專業從事咖啡杯測、烘焙,緻力于培養優秀的杯測師和烘焙師的機構,對雲南的咖啡豆也已執着多年。2 月中,他們團隊剛剛結束了長達一個月的雲南咖啡産地之行," 收獲頗多 "。
事實上,通過當地政府、扶貧項目以及更多咖農的努力,雲南咖啡的品質較幾年前确實有所提升,但整體水平依舊算不上高。
更重要的是," 如今的收購價更像是個博弈的過程 "。
有知情人士稱,此次采收季(2022 年 11 月 -2023 年 3 月)初始,雀巢咖啡給出的價格是 30 元左右,但沒有人願意把咖啡豆賣給它,春節後,雀巢隻能将收購價拉高、再拉高。于是有了文章開篇所說的 " 曆史最高價 "。
在他看來,更多商家和咖啡從業者的追捧以及咖農對更高收購價的期待,一定程度上會引發雲南咖啡脫離國際期貨價格而 " 獨立存在 " 的風險。
而如今,雲南咖啡産業的 " 一切向好 ",不乏炒作手筆,雖然談不上陰謀,但 " 謀利 " 是一定的。
比如,從樹上采摘後的鮮果要在 3 天時間内完成初加工。但 " 倒爺 " 們會開着車,拿着現金現場收購咖農采的果子,而這些果子基本上可以做到當天買進、賣出,這意味着,雲南不同産區内的豆子在流動,也很可能去向那個價格更高的産區。雖然,這個營生存在多年,但今年尤爲激烈,這一季的鮮果就跑出了比往年更高的價,豆子的價格自然低不了。
更有不少咖啡烘焙廠的烘焙師或是咖啡店的老闆,他們也在這個采購季忙碌在産區的各大莊園裏,收些豆子、再用自己認爲獨特的方法處理後,帶回所在城市的咖啡館裏 …… 講更好的故事,賣更好的價錢,同時也實現自身更好的價值。
這些看上去的 " 不合常規 ",讓不少人覺得雲南咖啡應該有更好的樣子,而不是被捧起來之後,品質卻沒能更好地提升,甚至沒能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
其邏輯在于,國内市場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買雲南的豆子,并不意味着雲南豆子就有足夠的話語權亦或是定價權。
做更長遠的生意
相較而言,李冠霆要樂觀些。疫情三年,他的公司以及他個人雖倍受影響,以至于不得不砍掉一些業務闆塊,好在,他 " 找到方向了 "。
主做雲南咖啡業務的他認爲,當大家持續不斷地去做好雲南精品咖啡、且在這個持續努力的過程中,自然也就把商業咖啡做好了。
與他而言,今年開局不錯。在上海剛剛結束的相關培訓、直抵 " 雲南咖啡 " 主題,雖然是小範圍的,但能迅速實現轉化并完成變現。直觀感受是,C 端對咖啡消費認知的勢能和流量勢能都起來了,而雲南咖啡的市場是 14 億人的市場。" 相當于你的流量池已經有很巨大的提升了,就看你怎麽做。"
當然,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走得長遠。近十年,中國市場也沉澱了不少品牌,甚至獨角獸。火的時候是真火,可暴雷的時候也是真的慘。
現實是,就長遠、可持續,雲南咖啡還有很多可提升的空間。
" 随着品質的提升和國内咖啡市場對雲南咖啡的需求擴大,高品質的雲南咖啡果也成爲很多處理廠産能不足的有效補充。一些有名氣的大一點的咖啡處理廠會有更多機會,而更多的小農戶,剛剛開始的小合作社更難一些。有的處理廠感覺一方面品質短期提升困難,一方面在夾縫裏求生存,同樣困難。" 這是北歐青蛙創始人此次雲南之行感受到的 " 冰山一角 "。
在跟蹤了雲南咖啡幾年後,她們團隊覺得提高雲南咖啡品質還是存在一定的瓶頸。于是,在尋找優質雲南咖啡的同時,她們選擇去教一線的咖農和處理廠的員工杯測、學會品嘗咖啡、并告訴他們什麽樣的杯測品質可以達到精品咖啡的要求,而那些明顯的杯測瑕疵又是怎麽造成的 ……
兼顧了商業和公益的同時,她也在不斷追問、反複思考," 雲南咖啡的未來該朝哪裏走?"
以普洱爲例," 普洱咖啡有着 130 多年的種植史,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其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咖啡種植經驗,而且成爲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産量最高、品質最好的咖啡主産區和交易集散中心,生态咖啡園面積位居全國首位,但面臨由于精深加工環節薄弱、缺乏具有知名度的品牌,普洱咖啡長期處于原料供應端和初級加工,沒有形成全産業鏈發展格局,綜合競争力不強。" 隅田川在回應中如此陳述。
當然,既然建立了戰略合作,隅田川也給出了一系列促進雲南咖啡産業展的計劃和實現路徑,接下來就是踐行的部分了。
壞消息是,有關雲南咖啡的 " 虛假行爲 " 正在增多。
比如,某産區公開披露的咖啡豆産能是 3000 噸,但年度數據卻顯示有 8000 噸。如果按該區的咖啡種植面積倒推,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 8000 噸的,那,多出來的 5000 噸,哪來的?而有些排名靠前的莊園、品質較好的咖啡豆,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比之更細節的是,雲南咖啡豆的穩定性、瑕疵率 …… 而砍掉咖啡樹去種芒果或其他農作物的 " 故事 ",仍會發生。一定程度上,雲南的咖啡産業還處在爬坡階段,抗風險能也不夠強。
當下,産區的不少咖啡樹都開花了,這意味着 2022-2023 咖啡采收季的結束,而接下來将是 3 月的采後養護、4 月的修枝 …… 一直到 11 月,又進入一個新的輪回。
站在如今的節點,北歐青蛙的創始人依然認爲," 雲南咖啡沒有那麽好,也沒有那麽差,但是很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