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單兵裝備 ,作者 Yudya
往期好文薦讀:
1.中國新型 QJB-201 型 5.8mm 班用機槍的揭秘文章 /// 全網對新一代班用機槍最最全最爆的解讀文章,沒有之一。
2.QBZ-191 系列步槍最經典的點評文章之一 /// 切磋琢磨 191 ( 新步槍 ) ,劍拔沉埋便倚天
更多精彩,敬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單兵裝備,小編感激不盡
看 2015 年美國槍支拍賣會的交易記錄,記載了一支産自 18 世紀的霹靂手槍,以 10,200 美元的價格售出,以這樣的價格拍賣一支如此古典的手槍,純屬撿漏啊 ! 這個價格與 FN-SCAR 步槍的價格相當,對于槍械收藏者來說,太值了。小編雖然很窮,但是遇上這麽優惠的價格,也會刷信用卡透支購買。
燧發槍的曆史
關于燧發槍的發明,曆史上有很多記錄。其中,法國人馬漢在 1546 年發明了一種撞擊式燧發槍,這一發明被廣泛記載于各種外文文獻中。馬漢出身于火器工匠、鎖匠和鍾表匠家庭,他在轉輪打火槍的基礎上設計了燧發槍。這種火器摒棄了傳統的發條鋼輪,采用了仿生鳥類尖嘴啄食的動作。創新的結構使得火石(燧石)可以夾在燧發機構的嘴口處,通過旋轉運動撞擊火鋼(也叫火砧),摩擦出的火花點燃火門處的撚子或引燃藥,從而引燃火藥并發射彈丸。撞擊式燧發機構被廣泛應用于火器,這種利用火石撞擊火鋼的擊發機構被稱爲撞擊式燧發機,相應的将裝有撞擊式燧發機構的槍械稱爲撞擊式燧發槍。
工作原理
燧發機的工作原理與單動式擊錘類似。當扳動燧石座時,燧發彈簧被壓縮,松開時扳機阻止其複位。燧石夾持在尖嘴上,爲了确保穩定裝夾,夾嘴處使用皮革墊襯。當扣動扳機時,燧石座被釋放,在簧力作用下帶動燧石轉動并撞擊火鐮機。火鐮機相對簡單,是一個凸輪結構,凸輪位置處有火鐮簧作用。火鐮有待發和非待發兩個狀态。在待發狀态下,火鋼底部壓住藥槽内的火繩或引燃藥,火鋼等待火石來撞擊摩擦。此時,火鐮簧作用在凸輪的低點。當火石撞擊火鋼時,火鐮機會被推轉,從而打開藥槽。在非待發狀态下,火鋼處于開啓藥槽的位置,便于裝填或清理。此時,火鐮簧通常會越過凸輪的最高點。不同的火鐮機上,火鐮簧與凸輪的位置關系可能略有差異,但火鐮在待發狀态或非待發狀态的機理是一樣的。
燧發機的應用大大簡化了擊發引火的可靠性和維護性,在 17 世紀中葉,在歐洲普遍裝備燧發槍,一直 1848 年,才逐漸退出,從服役年限來看多達 200 多年。
18 世紀的霹靂燧發手槍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燧發槍是 18 世紀初制造的 blunderbuss 手槍。武器的總長度僅爲 275 毫米,槍管長度爲 155 毫米,槍口處的槍管直徑爲 27 毫米,那麽它的口徑是多少呢?這個還真不好确定,燧發槍的槍管并不是等徑,很多都是階梯口徑,從内到外,依次增大。在槍管的下方有一個通條,用于填裝或維護,看到這個通條,大家一定會想到 AK 步槍槍管下的通條,是不是都是一樣的布置哦。
Blunderbuss 來自荷蘭語 "Donderbus",字面意思是 " 雷霆号 "。blunder" 的意思是錯誤或不準确, "donder" 的意思是雷聲或霹靂,buss 的意義爲 " 管、筒或号 ",按照詞義關聯推測,Blunderbuss 可能要表達的意思是發射聲響很大,遠距離射擊時精度低。
這支燧發槍與大多數燧發槍都一樣,燧發機設置在槍體的右側。根據對燧發槍的研究資料,這種燧發機被稱爲地中海型燧發槍,可能源于西班牙。它的燧發簧位于槍體外表面,燧石螺釘頭呈環形。護圈是由鋼制成的圓形裝飾,扳機呈彎曲狀态,底端有球形特征。金屬機構的表面都雕刻了裝飾紋理,,所以從總體特征來看,它的設計類似于高加索燧發槍。
在槍身的左側有一個獨叉,方便挂在皮帶上。獨叉用兩個帶半圓頭螺釘固定在槍身上。槍管的前半部分呈喇叭口狀。在頂部邊緣刻有 "Sanches" 字樣,這是一位 1720 年至 1740 年間的制造武器大師的名字,該名字在多個槍械考古文獻中有記錄。
它的握把并沒有球狀結構的收尾,而是采用底端加寬的平面特征,設置有兩個環,以防止木材開裂。槍托的表面覆蓋着用小釘子固定的銀闆鑲嵌物。槍身的鑲嵌物不僅以幾何圖案和花卉裝飾的形式制成,還描繪了各種奇異的面孔和神話中的生物。在護手處的木質表面上,可以看到多處銀色釘頭的印記,這是鑲嵌的銀飾脫落後留下的痕迹,所以說這支燧發槍的外飾并不是完整的。
從結構特征和保護的完好程度來看,這把霹靂手槍無疑是一把非常原始和獨特的武器。它是一件純手工制造的單一物品,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價值。正因如此,它也是我想收藏的原因,盡管我經濟有限,但這種欲望很強烈。
披銀雕花的工藝
很多愛好者都沒有親手觸摸過這類鑲嵌特征,也搞不清楚這種裝飾是怎麽制成的。從工藝方法來看,這個很好理解。所有的銀飾都具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在将銀錠擠壓或鍛打成薄片後,雕刻圖案和印記,然後進行壓型處理,以獲得與槍體相近的輪廓,最後用細釘固定。也有的工藝是壓型後再雕刻,不同的工匠有不同的手法或工序。與槍體結合的過程可以類比八十年代給皮鞋釘鋼掌的工藝,現在已經很少見修補皮鞋的活兒,所以年輕的一代對此更是費解。在給槍械配裝銀飾時,如果工匠對銀飾工藝技術較好,在裝入時直接在銀飾上擠壓出貼合的邊界,然後在木質槍體處雕刻暗槽,以消除翹邊或縫隙。當然,工匠還可以進行适當的加熱或敲打等手段,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絕活,但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讓外飾既美觀又牢固。
霹靂手槍是現代霰彈槍的遠古型,主要用于軍事和防禦目的,觀察槍管的内膛結構可發現它是光滑的,也就是現代常說的滑膛槍。霹靂手槍既有長管的版本,也有短管的版本。由于其短小且易于攜帶,騎兵們通常将其作爲首選武器。在射擊時,霹靂手槍會噴出強大的火焰,能夠在短距離内造成大面積破壞,近距離效果異常顯著。記得一個電視劇中演到火器傳到東方的故事,皇帝和大臣們看這玩意兒發射一發啰裏啰嗦,還不及大内侍衛順手扔飛镖好或是射箭,滿朝沒有一個瞧得上。霹靂手槍取得成功,更多的因素就是縮短了彈藥填裝時間。對于騎馬的戰士來說,霹靂手槍的預填裝功能大大簡化了填裝工序,提前裝好引火藥,在發射時隻需快速從口部搗進預先準備的發射藥和彈丸,舉槍時順手将燧發機轉換爲待發狀态,這個動作大大提升了填裝速度。
龍铳與龍騎兵的由來
在槍械史上,有一個術語叫做龍铳(dragon),就是一種拳铳版的霹靂手槍。而龍騎兵(Dragoon)這一名稱則是因爲騎兵們配備了龍铳槍而得名。龍騎兵團是在 17 世紀末和 18 世紀初在許多歐洲軍隊中建立的,blunderbusses 成爲隊員的标配,從此獲得大規模生産的時機,這種特殊的火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大規模生産 blunderbusses 的背後是 18 世紀初期對火器技術的創新和改進。工藝的發展使得生産這種火器更加容易,制造成本更低廉。這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擁有和使用這種強力武器。由于 blunderbusses 的特殊性質和顯著的殺傷力,它們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不管是戰争行動還是犯罪行爲,blunderbusses 都成爲了首選。同時,這種火器也被廣泛用于自衛和警察部門。在槍械的發展史上,整個 18 世紀,blunderbusses 保持了其獨特而重要的地位。現今,blunderbusses 仍然在收藏和曆史愛好者中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人見人愛的吸引力。
文章開啓轉載,但必須在顯眼位置注明出處,并保留文章擡頭鏈接與動圖。
歡迎關注者積極點贊、留言、斧正或是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單兵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