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不吼不叫的家長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吼叫好像被刻在了 DNA 裏,從老一輩那裏遺傳了下來。
因爲日常觸發我們吼叫的原因,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讓家長分分鍾自動開啓 "獅吼功" 模式,完全不受控制。
寶爸媽們可以看看,哪些是讓你吼叫的導火索!
注:還有可能是豬隊友!
作爲家長之友的科大大,太能理解各位爸爸媽媽了。
但長期的吼叫,對娃的傷害,遠比你想象中更嚴重!
那 "怎麽才能及時熄滅被點燃的怒火?吼了孩子後怎麽補救,才能将傷害降到最低呢"?
今天科大大就來給大家支支招!
1
吼叫的 " 殺傷力 ",不止這 5 點
❄智商下降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副教授馬丁和他的團隊,曾經做過一項長達 10 年的實驗研究。
當孩子長期遭受父母的言語打擊和怒吼之後,智商就會降低。
❄長不高
父母總是呵斥孩子,孩子身上承受過多的壓力的話,影響孩子睡眠及生長激素分泌,可能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和身高!
❄以暴制暴
長期遭受語言暴力,孩子遇見問題後,第一時間想到就是用吼叫、暴力等手段解決問題,變得暴戾蠻橫。
我們或多或少都可以從自己的原生家庭,找到父母留給我們的傷害,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打造不給孩子造成傷害的原生家庭。
❄切斷感情
吼叫出來的語言像一把刀,很容易摧毀親子之間的信賴和尊重,長大後的孩子隻想逃離家庭。
❄自卑敏感
孩子變得優柔寡斷、不自信、懦弱、缺乏安全感,想法消極而且不自信。
更重要的是,孩子也會被潛移默化地影響,長大之後,也會吼叫自己的孩子。
吼叫不僅傷害孩子,還會造成寶爸媽的内傷。
前有家長輔導作業腦中風被送進 icu,後有大波媽媽氣到飚皺紋,類似的新聞比比皆是。
❄孩子會變成 " 讨好型性格 "
經常被吼叫的孩子,性格會受到影響。
有的孩子會認爲自己太笨,産生自卑心理,形成膽小怯懦的性格;有的則學會了順從,形成遷就他人的" 讨好型性格 "。
還有的孩子會以暴制暴,延續父母的暴躁型性格,遇到問題之後隻會通過激烈的方法來表達情緒。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沈陽市心理研究所曾做過一個名爲《語言能造成多大的傷害》的教育短片,各位寶爸媽可以看一下。
另外科大大也關注到抑郁症這個問題,據統計全球約有 3.5 億名抑郁症患者,其中就有很多小孩子,而背後原因不乏原生家庭的影響。
那實在忍不住想要發火時該怎麽辦呢?
2
學會這 5 點,不吼不叫搞定娃!
1. 平靜情緒,拒絕語言暴力
生氣的時候告訴自己,告訴自己這些都不是危險的緊急情況,不要吼。
先讓自己平靜情緒,接下來再去管教或者與孩子溝通。
比如:在你說了很多遍後,孩子不吃飯,怎麽辦?
2. 了解需求,滿足孩子
在你吼之前,不妨先想想孩子到底想要什麽。
哭鬧不聽話的背後,或許藏着對食物、睡覺的需要,以及想要被關注的情感需求。
當然,要滿足的這種需求,要是正向的,而不是孩子要什麽就都滿足。
比如: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怎麽辦?
給孩子一個擁抱,安慰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緒,但要堅持你的立場。
3. 理解孩子,正确引導
當孩子生氣、傷心或者憤怒時,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幫助孩子冷靜下來,然後再去引導孩子怎麽做。
比如:給孩子吃了一顆糖後拒絕給第二顆,孩子憤怒怎麽辦?
有寶爸媽可能會問:那如果實在沒忍住,吼了孩子咋辦?
①立即道歉,爲自己情緒失控說聲對不起
②正面解釋,告訴孩子爲什麽自己吼叫
③自我反思,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不要總是用最差得方式做無效處理。
科大大想說:情緒本身沒有錯,孩子的情緒沒有錯,父母的情緒也沒有錯。
但孩子不應該是家長情緒的宣洩口。
4、設置提醒詞
提前和孩子商量出一個 " 提醒詞 ",比如,「你還愛我嗎?」、「媽媽,小點聲」…
寶媽可以告訴寶寶,當 TA 覺得媽媽 / 爸爸生氣了,就說出這句話。
也可以在家裏比較顯眼的地方貼上便利條,時刻提醒自己别發火。
這樣做,會很大程度上,把即将大吼出口的你拉回到理智的範圍。
5、尋求家人的幫助
學會 " 放手 ",尋求家人的幫助,是 " 戒吼 " 的關鍵一步。
牢記 2 點:
①孩子不是你一個人的
②你不是一個人
當你很生氣的時候,換家人來看孩子。
如果還是沒忍住吼了孩子,一定要真誠向孩子道歉。并且告訴孩子:媽媽 / 爸爸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會生氣,今天沒忍住吼了你,但媽媽 / 爸爸還是愛你的。
網絡上有一個戒吼的警示名言,在覺得被娃氣的快崩潰時,拿出來看看:
除了學會控制情緒之外,當孩子不聽話時,知道如何應對也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來科大大就要放大招,教你如何 " 治娃有方 "!
3
越吼越不聽話!分情況應對!
其實,很多家長吼孩子并不是爲了發洩自己的情緒,隻是不知道用什麽辦法既能教育孩子又不傷感情。
科大大畢竟是育兒界的及時雨,這種小問題不在話下!
這就分場景、分級别的教大家解決 " 熊孩子 " 的 " 不聽話 " 問題。
一級:不睡覺、不吃飯、不刷牙
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多半是因爲孩子磨蹭、沒有時間觀念。
解決辦法:建立時間觀念,用選擇代替命令
案例:
當孩子沉迷玩玩具、不刷牙時,你可以告訴 TA:寶寶,還有十分鍾就到睡前故事時間喽,咱們刷牙後,你是想聽睡前故事還是繼續玩玩具呢。
讓孩子有選擇、有主動性,他才願意配合。
時間久了,孩子慢慢建立了時間意識,也就改掉了磨蹭的毛病。
二級:亂扔玩具、繪本
" 能不能别鬧了?"" 聽會話不行嗎?"
這些不明确的寬泛指示,都是無效提醒,在孩子的眼裏可能認爲你是莫名其妙。
解決辦法:明确指示,正向引導
當孩子把你剛收好的繪本弄得滿地都是的時候,别發火,這樣和 TA 說:寶寶,我希望你待會能把繪本放回箱子裏。
一次隻給一個指令,确保孩子能聽得懂你說的話,等孩子做好後,及時給予鼓勵。
三級:動手推了其他小朋友
小孩子是非觀念弱,當 TA 做某件事的時候也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解決辦法:簡潔表達想法,溫柔堅定
當孩子玩耍的時候,因爲一些小摩擦推了其他小朋友。
你可以用 "ABC 公式 " 來告訴他做錯了什麽事,該怎麽彌補錯誤。
你可以這樣對 TA 說:我很生氣,因爲你剛剛推了弟弟,這會吓到弟弟,我希望你能把他扶起來,并且以後不要再這麽做。
另外,科大大還整理了一份" 語言黑名單 ",不管你多麽生氣,都不要對孩子說出這些話。
什麽的土壤,開出什麽樣的花。
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說:" 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願我們都能用一顆平和的心,給孩子種下一樹繁花!
好啦,今天的知識就講到這裏啦,還有什麽想問的,科大大在留言區等你們哦。
★ 本文涉及的相關知識已由專家審核:
邵一傑:心理育兒專家、親子作家。國家教育部幼兒培訓計劃特聘講師,國家文化部美德育兒專家,著有家教暢銷書《接納,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 老母親 " 都在搶着關注的視頻号
你關注了嗎?
關注後,每次收到開播提醒
進來就可以領福利哦!
直播期間,還會有大禮和福袋哦!
想要看科大大團隊究竟長啥樣的就關注起來哦!
當然,日常也會發視頻科普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