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小米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智能手機——小米手機 1,搭載基于 Android 深度定制的 MIUI V3 系統,得益于此前的良好口碑,這場發布會座無虛席。
前段時間,小米公司 CEO 雷軍在社交平台中,通過一則長文回顧了 MIUI 誕生 13 年的發展曆程,在最後,向我們介紹了 MIUI 的繼任者,小米澎湃 OS。今日,小米澎湃 OS 及小米 14 系列新品發布會正式官宣定檔,于 10 月 26 日在京舉行。
(圖源:微博)
新系統 + 新旗艦,這場發布會,足夠令人期待。
作爲一場系統打頭陣的發布會,小米澎湃 OS 絕對是名副其實的主角。
小米澎湃 OS 是一次徹底推翻過去的新系統,從底層架構設計來看,它融合了 Linux 與 Xiaomi Vela,重建内核基礎模塊,設計全新 8 個子系統。其中,跨端互聯框架最受期待。
在過去,小米手機和小米智能生态之間就像兩條平行軌道,小米手機做得不錯,米家生态做得也很好,但兩者缺乏緊密的聯系,很難讓用戶獲得完整的生态體驗。MIUI 11 的口号是「開始 · 鏈接萬物」,從這時起,小米開始布局智能生态。
(圖源:小米)
新系統的精髓在于 Xiaomi Vela,這是一個基于開源嵌入式操作系統 NuttX 打造的物聯網軟件系統平台。簡單來說,Xiaomi Vela 爲上遊廠商設立了完整的标準,利用更簡單的開發工具,實現系統開發。落實到用戶身上,小米澎湃 OS 或許能提供更迅速的跨設備互動,例如多設備文件流轉。
當然,小米澎湃 OS 也設立了四個目标,性能、AI、互聯和安全。對于小米手機用戶來說,這些也是過去 MIUI 時代裏進展比較緩慢的部分,而新系統則是奔着這些「曆史遺留」問題而來。
與小米澎湃 OS 一同到來的還有小米 14 系列,作爲首發全新系統的旗艦機型,表現同樣令人期待。
小米 14 系列預計将搭載全新第三代高通骁龍 8 移動平台,全新徕卡 Summilux 鏡頭,光圈值最大爲 F1.4。在這種配置方案加持下,性能和影像兩方面至少是不必擔心,更重要的還是小米澎湃 OS 的加持下,小米 14 系列還能給予用戶們怎樣的驚喜。
總體來說,這場發布會最大的看點,是小米全新系統在新款旗艦上将會帶來什麽有别于過往的全新體驗,例如小米生态的完善、多設備間的互動,又或是 AI 如何落于移動端上,帶來「自動化」使用體驗等。
回顧曆代小米手機,最具話題性的可能是小米 6,但去年末才發布的小米 13,已經有了迎頭趕上的趨勢。
小米 13 系列能同時兼顧話題性和銷量實績,這一點并不例外。在配置上,小米 13、小米 13 Pro 兩款機型都可以說是非常均衡的旗艦機型,骁龍 8 Gen2 移動平台、LPDDR5X+UFS4.0 存儲規格,以及新一代徕卡光學鏡頭,結合 3999 元的起售價,性價比拉滿。
另外,小米 13 采用了 6.36 英寸的 OLED 顯示屏,機身寬度 71.5mm、長度 152.8mm,在大屏旗艦當道的年代裏,「嬌小」的身闆,使其成爲市場中最獨特的存在。
得益于此,小米 13 系列成爲小米手機最快達成年銷量目标的機型之一,僅半年時間銷量達到 200 萬台,預計今年總銷量将接近 300 萬台。事實上,在越來越短的旗艦手機生命周期裏,能超額完成目标,且保持一定的讨論度,已經是十分難得的事情,同時也說明,小米手機的方案成了。
而小米 14 系列自然會延續這個「套路」。
小米 14 系列依然會延續前代的特色方案,标準版做直屏小尺寸旗艦,Pro 則是微曲面全能旗艦。小米 13 系列的遺憾多半在影像上,合理猜測,主推徕卡 Summilux 鏡頭的小米 14 系列會用上可變光圈設計,也就是小米 13 Ultra 的同款設計。
不過,影像配置有所升級,那麽手機背部的設計也難免讓人擔憂。從曝光的設計方案來看,小米 14 系列依然是左置 Deco 模式,用一整塊區域包圍鏡頭和閃光燈,雖說這個方案在去年就被吐槽與 iPhone 有些相似,但的确也是現如今罕見的「簡潔」設計了。
如此看來,小米手機終于養成了「家族式設計」,且配置方案也形成了固化模式,在市場中找到了獨屬于小米的發展之路。而體驗部分,就要交給小米澎湃 OS 了。
小米澎湃 OS 在小米 14 系列上,最關鍵的特性還是「互聯」。熟悉 MIUI 的朋友們,對于「妙享中心」一定不陌生,在近期偷跑的小米澎湃 OS 系統截圖來看,小米将其放在控制中心最中間的位置,讓用戶能更快速地實現多設備流轉、互聯等功能。
其他方面,小米澎湃 OS 還将加入更多 AI 特性,例如前段時間正式公測的小愛語音助手,就是其中一項。當然,AI 是全球高度關注的技術發展方向,目前除了 Google Pixel 8 系列之外,還沒有很多公司在智能手機上提供畢竟獨特的服務支持,小米會怎麽實現,這一點也很值得期待。
無論如何,預載了小米澎湃 OS 的小米 14 系列,将會是小米新十年裏程碑上最重要的作品,不僅僅是這款産品本身的體驗,其中還包括了很多關于智能生态、AI,又或是小米汽車的思考與遐想。
今年,幾乎所有廠商都将目光同時鎖定在旗艦和中端市場上,愈發「内卷」的配置與定價,加速了市場的内耗。
不難看出,小米數字系列旗艦來得較往年更早了一些。小米 14 系列正好卡在骁龍 8 Gen3 登場的時刻,一方面,趁着這顆新鮮出爐的旗艦芯片的熱度,創造一輪話題。另一方面,雙十一購物節将至,小米還需一波銷量「強心劑」。
早前,華爲突襲發布 Mate 60 系列,巨大的聲浪幾乎占據了所有社交平台的頭條,線上、線下預訂量驚人,消費者們在門店大排長龍,隻爲求購一台華爲的回歸之作。随後,iPhone 15 系列發布,雖說讨論度不及往年,但憑借「钛金屬」材料的應用,也引起廣泛關注。
更關鍵的是,今年大多數廠商都開始打造性價比旗艦,像是魅族 20、努比亞 Z50S 等機型,已經率先開啓雙十一大促,價格落在 2500 元左右,目标正是小米曾經的消費人群。
小米 14 系列會是一款帶有防禦性質的産品,配置全面穩固升級,輔以高通新款旗艦芯片,搶在各廠商面前奪得頭彩。而小米澎湃 OS 則是負責制造話題性,同時彌補過去 MIUI 一些不盡如人意的部分,争取進一步提升小米 14 系列的使用體驗。
至于這樣的策略能否幫助小米在當前競争激烈的市場中成功「守擂」,還要結合更多未知謎底來解讀,而這些謎,還要等待發布會才能被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