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九銀十 " 是傳統的汽車銷售旺季,由于國内九、十月份假期較多,還有部分地區會舉辦車展促銷,外加相關政策的推進作用,種種利好因素都有效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車欲望,使得車市十月有了明顯的增長勢頭。
也正因如此," 金九銀十 " 對衆多車企來說既是機會,也是一場 " 硬仗 ",尤其是對于 " 頭頂 " 全年銷量任務的新勢力來說,九、十月份的表現往往決定着其全年的業績成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 " 金九銀十 " 還有一種與往年不同的 " 緊迫感 "。要知道,由于今年初和八月,國内車市發起了兩輪較大範圍的 " 價格戰 ",幾乎波及到了市面上所有的主流車企。因此,大家更寄希望于在 " 金九銀十 " 這一銷售旺季扳回一城。
如今十月已過,到了各家揭曉 " 成績單 " 的時刻了。從各家發布的數據來看,新勢力品牌整體呈現向好态勢,多數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環比上升。
而在其中,理想汽車更是交出了一份超出預期的 " 答卷 "。今年十月,理想汽車共計交付新車 40,422 輛,同比增長 302.1%,月交付量首次突破四萬輛大關的同時,更是成爲首家月交付突破 4 萬的中國豪華品牌。
面對今年國内車市的激烈競争環境,理想汽車能夠有這種交付水平更是殊爲不易,也讓很多業内人士對其背後的成功邏輯充滿好奇。
挑戰 BBA,突圍主流豪華市場
前些年,人們對于造車新勢力的 " 成績 ",關注點往往集中在營收增速以及市場份額的變化,而對于利潤指标的優先級反倒沒有太過看重。這背後的估值邏輯是效益讓位于規模,資本市場默認新能源車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犧牲利潤換市場是可以理解的。
但從今年開始,國内車市下行趨勢顯露," 價格戰 " 逐步升級,沒有 " 造血能力 " 的新勢力品牌現在連生存本身都成了問題。盈利困境這個難題也就再次被置于公衆的聚光燈之下。
對于需要長期重資産投入的新能源汽車來說,資本的耐心本就有限。面對傳統車企的迅猛發力,疊加特斯拉 " 價格屠夫式 " 的夾擊,對那些沒有 " 造血 " 能力的新勢力品牌來說,生存将成爲今年的主旋律。
在這種卷一切的競争環境下,各家汽車廠商爲了争奪市場份額,往往虧錢賣車也在所不惜。而在一衆爲生存搏命的新勢力品牌中,卻有一家企業 " 率先突圍 ",不僅蟬聯中國新勢力銷量榜單頭名,更是在今年連續實現了業務營收層面的穩定盈利。
那就是理想汽車,總結理想在今年的表現,頗有一種身懷 " 主角光環 " 的意味。作爲當下造車新勢力中的 " 頭部玩家 ",2023 年 1-10 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達 284,647 輛。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僅今年上半年的 13.91 萬輛交付量,就已經超越了其在 2022 的全年交付量。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以價格換市場的常規競争邏輯,理想汽車與高歌猛進的銷售表現相對應的,卻是營收和利潤的穩定增長。根據理想今年的半年報數據,理想汽車營收同比增長 159.3% 至 474.4 億元,淨利潤 32.44 億元。
回顧理想的車型結構就會發現,月銷四萬輛背後,不僅是數量的突破,更爲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數據表現是出現在 " 高度固化 " 的國内豪華車市場。
在汽車行業競争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大部分企業的出發點是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理想要做的卻是 " 超越用戶的需求 "。而這種 " 超越 " 曆經多年沉澱,終将理想汽車帶入到豪華車市場的 " 主戰場 ",與 BBA(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強同台競技,甚至戰而勝之。
在理想汽車(NASDAQ:LI)二季度業績電話會上,理想汽車創始人兼 CEO 李想再度喊話 BBA:" 我們有信心在 2024 年提前挑戰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的銷量,我們在 2024 年将努力成爲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曾幾何時,李想也曾多次公開喊話 BBA,但彼時業内人士卻大多持觀望态度,并未如何看好。
畢竟,一直以來,國内豪華車市場都是 BBA 三家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盡管新能源時代國内的造車新勢力品牌逐漸崛起,但除了特斯拉之外,并沒有一家能夠真正觸及 BBA 的核心份額。
而今,中國豪華品牌之中終于有能夠獨當一面的車企出現了。理想汽車僅通過三款車型,銷量便超過 BBA 任一品牌在中國市場全部 SUV 産品的總和,并已連續 6 個月獲得 30 萬元以上 SUV 品牌銷量冠軍。
不得不說,今年以來理想汽車真正意義上完成了 " 突圍 ",打破了國内多年未動的 30 萬以上 SUV 銷量榜單的格局。從近期銷量數據來看,理想汽車已經成功站穩國内新勢力品牌豪華車銷量榜單的領先地位。
到 2025 年,理想汽車計劃形成 "1 款超級旗艦車型 +5 款增程電動車型 +5 款高壓純電車型 " 的産品布局,面向 20 萬以上的市場,全面滿足家庭用戶的需求。屆時,理想汽車或将爲中國豪華品牌車型,探索出一條明确的向上之路,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不隻于豪華,理想汽車的爆款邏輯
其實從普遍理性的角度來看,雖說新能源車正在逐步蠶食傳統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但這個過程卻并沒有想象中的迅猛。
尤其是對于中高端人群來說,傳統豪華車依然會占據很重要的地位。畢竟就算是中國汽車市場,去年新能源車滲透率也隻有 25%,放眼全球更是隻有 10% 左右。BBA 三強百年積累的造車經驗自不必說,單就其在國内的品牌效應以及口碑就不是絕大多數新勢力品牌能夠媲美的。
而今年的理想汽車卻已從這 " 絕大多數 " 中脫身,不禁讓人好奇,理想汽車能在國内主流豪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其背後的成功邏輯到底是什麽?
随着車市進入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在争奪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話語權。在傳統燃油車時代,百年汽車工業有着嚴密或者說約定俗成的 " 既定工序 ",細分賽道以及其中的對手都相對固定。但現而今的智能電動汽車卻沒有這種 " 框架 " 的束縛。
當 " 豪華 " 一詞不再是 BBA 的專屬,當 " 科技 " 的光環也被特斯拉爲首的一衆造車新勢力 " 奪走 ",當 " 技術 " 脫離了傳統汽車工業的範疇,一切都将改變,也正在改變。
那麽,新時代的豪華車到底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爆款頻出的理想,對此有着獨特的見解。
從市場發展規律來看,能源和科技是推動行業變革的兩個要素。作爲一家以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爲目标的汽車品牌,理想汽車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離不開其對技術創新的追求。
從早期争議滿滿的增程路線,到如今的從者雲集角逐增程市場;從劃時代的流線型外觀設計到智能駕駛技術的引入,理想汽車爲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駕乘體驗,不斷挑戰傳統汽車制造業的邊界。
實現科技平權的魔毯懸架、進入 5G 充電時代的高壓純電、讓理想同學更懂你的 Mind GPT、讓出行更智慧的城市 NOA,除了這些 " 看得見 " 的豪華心思,理想的爆款邏輯背後更是對 " 感知品質 " 的追求。
區别于舊時代的品質感營造,理想汽車的感知品質是衡量産品細節做工的重要參考,也是豪華品牌産品力的象征之一。據理想汽車介紹,企業内部在評測理想汽車的靜态品質時,會從用戶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心理感覺以及主觀評價等方面的體驗出發,對外觀品質、座椅舒适性、操作舒适性、燈光品質、聲音品質、人機工效和功能邏輯共 "6+1" 個維度進行評價。
同時,理想汽車還進行了大量的用戶調研和用車場景考慮,不僅根據亞洲男性的身高體形特征,更針對女性、老人和小孩,以及日常維護清洗車輛等多種場景,評測産品設計和功能邏輯,更符合中國家庭需求。
除了産品的創新,理想汽車在市場推廣和渠道建設方面也表現出色。通過不斷加強與經銷商的合作,理想汽車在全國範圍内建立了覆蓋面廣泛的銷售網絡。目前來看,理想汽車用戶 NPS(口碑)水平在新能源品牌中位于前列,産品、服務和銷量同時獲得市場的認可。
在理想汽車商業副總裁劉傑看來," 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 " 這個使命驅動着理想汽車打造出超越用戶需求的卓越産品,也驅動理想汽車在很多關鍵的時候做出重要的取舍和判斷。
也正因此,在競争日趨白熱化的智能電動車賽道,理想能夠在技術角逐的背後,從用戶的角度出發,真正地去解決底層的用戶痛點,進而爲更多的家庭打造具有向往感的豪華新能源汽車。
月交付破 4 萬、持續穩定盈利、用戶需求前置、注重感知品質 ... 當前市場對理想汽車的期待正在穩步提升,而一系列表現更是帶動品牌規模效應的進一步凸顯,形成産品與品牌口碑的雙向循環。
始終把用戶價值放在第一位,在産品打造上從用戶需求出發,以安全感、價值感和向往感爲原則的産品打造邏輯,也許這才是理想汽車爲我們诠釋的,新時代場景下一個豪華品牌應有的模樣。
銷量快速攀升背後的 " 交付經 "
回顧一下理想汽車的發展曆程,月交付量達到 1 萬輛用時 23 個月,到 2 萬輛用時 13 個月,到 3 萬輛用時僅 6 個月,最後達到 4 萬輛用時僅僅 4 個月。
可以說,理想汽車不僅是國内新勢力品牌中最快完成月交付量突破 4 萬輛的品牌,更是目前年累計銷量同比增長最快的在華豪華品牌(根據數典汽車銷量網統計)。
大概從特斯拉 Model 3 深陷 " 無處量産 " 的窘境開始,汽車行業開始接觸到了一個新詞彙 " 交付困境 "。近年來,或囿于産能限制、零部件供應、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方因素,新勢力品牌的交付問題其實一直存在。
此番,李想本人更是直言道:" 月交付 4 萬輛之後影響銷售因素,恐怕隻剩下産能了。" 不得不說,這種幸福的 " 煩惱 ",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在近兩年的國内車市,與理想汽車有着 " 同樣困擾 " 的似乎也隻有比亞迪了。但比亞迪再怎麽說也有着傳統車企的 " 根底 " 支持,那來到理想汽車這邊,其又有何憑借呢?
自 2019 年底正式交付以來,理想汽車用時僅 46 個月,便成爲首家累計交付量達 50 萬輛的中國新勢力車企。從銷量跨越式的擡升至今,理想始終都能保持 " 上市即上量 ",這在一衆造車新勢力當中是非常少見的,而這背後離不開理想在産能構建以及供應鏈體系上的支撐。
平均每 40 秒就能造好一輛車,每小時 90 輛新車從生産流水線下線,日産量達到 1800 輛,這就是理想汽車常州制造基地。就是這樣的理想制造速度,支撐了理想汽車率先達成上述成就。
李想本人曾在微博上發布:" 制造和産品是命運共同體!理想汽車從創辦第一天就決定自建工廠(收購生産資質),自己掌控制造的全流程。" 也正是由于對制造的持續投入,理想無論是效率還是品質,都體現在同級别、同價位持續領先的銷量上。
理想汽車制造負責人李斌認爲,在傳統汽車制造時代,TPS(豐田精益生産方式)一直是行業标杆,引領全球。而在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制造的今天,必須讓自動化、數字化甚至智能化的 IT 及 AI 技術賦能于精益生産,方能在質量、成本、交付上更勝一籌。
具體來看,位于常州武進區的常州制造基地,承載着理想首款産品理想 ONE、理想 L 系車型的生産任務,也在建設之初就把 " 智 " 造放在了關鍵地位。
而位于雙河大街北的理想汽車北京基地,基于數字孿生技術重點在智能制造方面打造理想旗艦工廠。備受關注的理想汽車第一台純電車型理想 MEGA 就将在此下線。這裏是繼常州基地之後,理想汽車即将正式投産的第二座現代化智能制造基地。
也正是得益于兩座工廠,以及各種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加持,方才有 " 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質量 " 的 " 理想速度 "。
反映到市場層面,高質量的快速交付帶來了更多用戶對品牌的認可。畢竟沒有消費者願意一等就是半年,或者說加價幾萬才能提車的,而這就是理想汽車制造速度帶來的 " 交付經 "。
這背後既依托于 2023 年理想汽車制造系統升維帶來的必然成果,能夠滿足更高市場需求的理想制造體系,同時也離不開理想汽車制造團隊優秀的執行能力。
衆所周知,李想本人的出身有着濃厚的互聯網色彩,由此也賦予了理想汽車獨特的企業文化。在理想汽車的價值觀中有三條行爲準則:始終把用戶價值放在第⼀位;通過共創達成共識;實事求是,知錯就改。也正是它們的共同作用,共同保障了最後達到超越用戶需求的産品目标。
2023 年,理想汽車的制造升級一步步支撐理想走到了如今新勢力品牌的 " 前沿梯隊 "。但對于理想汽車來說,月銷四萬輛才隻是一個開始。
上半年,寶馬、奔馳、奧迪在華交付量分别達到約 39.3 萬輛、37.7 萬輛及 32.7 萬輛,是理想汽車同期交付量的兩倍多。若想在 2024 年挑戰 BBA,理想汽車預計需要沖擊單月 5 萬以上的交付量,其現階段的産能規模也将面臨更多挑戰。
根據目前的信息整理,産品端除年末的理想 MEGA 外,理想汽車計劃明年發布 4 款車,涵蓋 1 款增程 SUV 車型及 3 款純電車型。交付方面,理想汽車表示随着工廠産能的穩步提升,将在 11 月份挑戰 4.5 萬輛,在 12 月份挑戰 5 萬輛的目标,刷新中國汽車制造業的 " 理想速度 "。
而在技術平台上,理想汽車會經曆一次脫胎換骨式的叠代,預計到 2026 年,全新一代技術平台會推出,将具備全自動駕駛能力。到時,業已邁入千億門檻的理想汽車又将駛向何處?一切爲時尚早,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對于現在的理想汽車來說,如何站穩豪華車市場,并将品牌逐步打造成 " 中國的 BBA",是短期内大家可以期待的事情。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