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電廠,作者|何暢,編輯|高宇雷
曾經,期權是一枚窄窄的船票,員工在這頭,财務自由在那頭;現在,期權是一方矮矮的墳墓,員工在這頭,上市在裏頭。
在互聯網行業遍地紅利的時代,期權既是公司爲了将優質人才與自身牢牢綁定所給出的一張 " 夢想的支票 ",也是員工基于對公司發展的信任而瞄準長期收益的一種投資方式。在上市順利時期,雙方基本能夠實現 " 穩賺不賠 ",公司上市敲鍾之際,正是員工身家倍增之時。無論早期的 BAT 還是之後京東、美團、快手、小米,也包括造車新勢力蔚小理。2014 年 9 月 19 日,阿裏巴巴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一萬多名員工在這一天變成了千萬富翁。2018 年 7 月 9 日,小米赴港上市,超 7000 名員工持有股票或期權,如 CEO 雷軍所說的那樣 " 獲得資本市場給予的福報 "。
當然,上市可能需要經曆漫長的等待,在此過程中,一些估值迅速增長的公司還爲現金緊張的員工提供了内部回購的機會,滿足其資金的流動性需求。
對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員工來說,期權是其薪酬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期權還是要現金、兩者在總包之中各占多少比例,一度是他們在薪酬方案商議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除了入職,職位晉升、年終獎發放等環節也涉及到期權的授予。以字節跳動爲例,自 2019 年起,每年 4 月績效溝通結束後,公司都會開啓一輪期權換購,允許績效在 M 及 M 以上的員工,以極低的行權價格将年終獎兌換爲期權,個人換購上限不得超出當年年終獎總額。曾經,"All in 期權 " 是許多字節跳動員工的選擇。
但現在,已經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或市值縮水、或開盤破發—— " 運動科技第一股 "Keep,上市當日股價盤中破發,不到一年時間,市值蒸發七成。尚未上市的公司面對并不明朗的形勢,仍然在一次又一次的傳聞中猶豫、觀望、等待——小紅書屢次被曝上市,那隻靴子卻始終沒有落地。随着造富神話逐漸遠去,一些員工手中的期權,也因此成爲了時代的舊船票,浸染了焦慮、不甘與惆怅,卻難以兌現。
是空白支票還是借條?
期權,是交易雙方關于未來買賣權利達成的合約。對一家公司的員工而言,它特指在未來某個時間節點、按照約定價格購買公司股票的權利。期權的本質是在不影響公司現金流的情況下,通過資本市場的路徑爲員工發放獎金,是一項激勵機制、一種管理手段、一樁市場交易。既然是交易,除了盈利,也可能虧損——賠與賺,是硬币的兩面。
它被描述成一些造富神話的起點——公司上市之後,股票交易價格與期權價格之間的差額,構成了員工的收益。一位已經離開互聯網行業的人士記得,其曾經就職的一家公司成功上市,讓手握期權的員工得以順利變現," 早年入職的,組長這個級别差不多能夠拿到幾百萬元 "。
最初,期權隻是一紙合同或一條鏈接,真正轉化爲現金需要經曆以下四個步驟——授予、歸屬、行權、變現。除了在公司上市之後通過股票交易實現退出,期權落袋爲安的另一種方式是公司回購,字節跳動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按照慣例,這家公司每年爲員工提供兩輪期權回購機會,上半年與下半年各一次。2021 年至今,字節跳動共有 7 次回購,在職員工回購價格依次爲 126 美元 / 股、132 美元 / 股、142 美元 / 股、155 美元 / 股、155 美元 / 股、160 美元 / 股、170 美元 / 股,逐年上漲;離職員工在此基礎上打七五折,2023 年 4 月起改爲八折。
空白支票正在等待變現,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如願以償。阿裏巴巴 " 暫緩 " 分拆上市,終止了盒馬、菜鳥等業務闆塊向前一步的暢想,也讓員工手中的期權失去了第一種變現可能。2024 年 3 月,一些已經離職的阿裏巴巴本地生活員工組織了維權活動,希望與公司協商期權回購的相關事宜,但幾次溝通下來,他們得到的解決方案不過是針對已經通過現金行權期權的員工、支付此前的行權成本,至于他們所期盼的回購,公司絕口不提。
當然,回購也并不一定是好消息。在一位小紅書員工的印象中,公司一共開啓過兩次回購,一次是很早之前,回購價格爲 4 美元 / 股;一次在去年,回購價格爲 8 美元 / 股——隻有期權歸屬滿一年的在職員工,才被允許參與此次回購。
電廠獲悉,近三年來,小紅書的期權授予價格均爲 10 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名在 2021 年之後加入小紅書的員工,薪資組成中包括期權,當你在 2023 年接受了公司發起的回購,你不僅需要支付 0.8 美元 / 股的行權價格、繳納個人所得稅,還必須面對 2 美元 / 股的虧損。
阿裏巴巴旗下的業務闆塊也有類似的例子。2024 年 3 月 26 日,阿裏巴巴宣布撤回菜鳥上市申請,同時要約以 0.62 美元 / 股的價格收購菜鳥少數股東的股權和員工已歸屬的股權,金額最高達到 37.5 億美元。這項股權收購計劃于 2024 年 8 月執行,員工可以自願出售 2024 年 8 月 1 日及以前已歸屬的所有菜鳥股份。
一位菜鳥員工記得,在此之前,公司隻在 2021 年 4 月發送過一次期權回購通知,回購價格是 2.15 美元 / 股。回購存在一定條件,在職員工僅允許回購 30%,而且是已經歸屬并行權的期權。如果是離職員工,參與回購必須将期權全部清空。
那并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除了早期的期權獲得成本較低,菜鳥面向員工進行期權授予的價格逐年上漲:2018 年至 2021 年分别是 0.378 美元 / 股、0.45 美元 / 股、0.526 美元 / 股、1.06 美元 / 股。
換句話說,一個從幾年前開始持續獲得期權的菜鳥員工,不僅被公司以零利息的方式占用了手中的流動資金,在收回這些原本就屬于自己的資金時,還将面臨一次性行權、回購的成本,包括不低的稅費。如果當時接受回購算是割肉,那麽現在無異于流血,尤其是 2021 年之後依然堅定選擇期權的員工," 倒賠 "。
看不懂但必須簽署的協議
由于面向菜鳥員工的期權回購尚未正式開啓,執行時的實際情況是一個未知數。37.5 億美元,數字非常顯眼。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屬于 " 少數股東 ",員工能夠獲得的隻是剩下的一小部分。根據菜鳥招股書,其設立的股權激勵計劃向 10774 名承授人授出尚未行使的購股權,以認購共 19.22 億股股份,承授人包括 2 名董事、1 名高級管理層成員、4 名公司其他關聯人士,以及 10767 名菜鳥及阿裏巴巴集團和其聯營公司的其他員工、顧問。以 0.62 美元 / 股的回購價格計算,總計不足 12 億美元。
重新啓動上市的概率,和此後再次開放回購窗口的概率,究竟哪一個更高?沒有員工知道答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們的薪資曾經包括被寄予厚望的期權,現在是一目了然的虧損,心痛卻毫無解決辦法。
" 創業本身收益與風險并存,大家通過持有本地生活的期權參與公司創業,共享收益同擔風險。" 阿裏巴巴本地生活相關負責人的表态,是一個公司角度的注腳。但在 " 參與公司創業 " 伊始,員工與公司在相關信息的獲取層面,很難稱得上公平和對等。
鮮少有員工能夠分清股票期權(Stock Option)與限制性股份單位(Restricted Stock Unit)的區别。電廠梳理後發現,兩者均爲美股和港股市場上常見的股權激勵形式。前者是未來一定期限内、可按照既定價格直接購買股票的選擇權,後者是滿足特定條件後獲得指定數量限制性股票的權利。還有一種形式是限制性股票,受到特定限制和條件約束,存在所謂的 " 禁售期 "。
通常情況下,互聯網公司同時采用以上多種形式結合,一些公司設立了自己的員工股權激勵平台,另一些選擇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比如富途安逸 ESOP 股權激勵平台。然而,不論那些冗長而充滿生僻專業詞彙的協議是中文還是英文,都很少有員工會将頁面從頭到尾、詳細地看一遍,甚至逐字逐句地研究——因爲短時間内根本看不懂,更因爲即使看不懂也還是會簽字。畢竟,這可以是眼下看不見的期權,也可以是未來拿到手的薪資,不簽字就等于主動放棄。
2024 年 4 月,一位微博前員工發布長文,陳述了與前公司之間關于期權的糾紛。該員工在離職前行權時才發現,實際市場價格低于授予價格,無法正常行權。但在此之前,她并不了解行權的先決條件——簽署期權協議時,微博沒有提供可供查閱的紙質協議副本;進行離職溝通時,HR 僅告知需要在 3 個月内行權,以及可能受到窗口期影響。面對其索要期權協議副本的訴求,微博 HR 以 " 在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層面,公司尚無義務向您提供簽署的期權協議 " 爲由,拒絕提供。
一位在多家互聯網公司擔任過業務負責人的人士對電廠表示,除了有期權和有多少期權之外,多數員工隻知道期權授予與競業關聯,但對于期權在公司股本中的占比、期權回購的具體條件則一頭霧水,入職時 HR 也不會進行告知," 可能他們自己都談不上足夠了解 "。
更重要的是,這裏存在一個悖論,如果員工向律師等外部人士咨詢、尋求解答,勢必需要透露期權協議的内容,而這同樣違反了對公司内部敏感信息保密的義務。一旦離職後入職了競對公司,或者由于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被開除,即使是已經歸屬的員工期權,也存在被取消的風險。2024 年,字節跳動發布的兩次反腐通報中,均有員工由于涉及違法違紀案件被取消期權。
變化之下的燙手山芋
2020 年之前,股票、期權的授予代表了互聯網公司對員工的肯定,職級較高、成果突出的員工才能夠獲得。然而,随着市場環境的變化,讓曾經的備受歡迎的香饽饽變成了燙手山芋。越來越多的員工不再在意期權的有無,因爲不知道公司能不能上市,也不确定自己能在職多久。
" 不上市,期權就是廢紙;上市,也可能遭遇貶值。而且現在互聯網不好幹,就算你想長期苟着,公司也會找借口把你幹掉,那你的期權根本不能兌現,除非是那種願意回購的公司,但是這年頭什麽比現金更香呢?" 一位曾在頭部互聯網公司就職的人士說道。
在前述小紅書員工的印象裏,近幾年來,互聯網公司都加快了期權的歸屬節奏。過去通常是第一年 0,第二年 50%,第三年 25%,第四年 25%。如今,雖然歸屬時間還是四年,但普遍改成了 15%、25%、25%、35%。
變化始終在發生。2024 年年初,字節跳動更新了績效和激勵政策,除入職第一年之外,員工的期權從 " 按年歸屬 " 調整爲 " 按季度歸屬 ",四年歸屬比例從 "15%、25%、25%、35%" 改成 "20%、25%、25%、30%";未來年度激勵由年終獎和績效期權兩部分構成,超出 3 個月月薪的年終獎,将以期權形式發放;績效期權在基數與股數上雙重放大,歸屬後可全額參與回購。
然而,在一些員工看來,所謂的 " 讓績效好的員工獲得更好的回報 ",隻是公司穩定現金流的一種策略——績效越高、年終獎越多、期權帶來的不确定性越高。" 大家都覺得期權是屬于未來的錢,現在這種行情下,除了年終獎,跳槽的時候确實還是會想着多拿一些現金。" 前述小紅書員工說,這也是獵頭給他的建議。
但盡可能地在薪資構成中增加現金,就意味着薪資漲幅受限,審批時 " 會被 HR 卡 "。如果選擇期權,公司對員工薪資的漲幅管控相對寬松,通過速度較快。業務負責人往往也傾向于組内員工更多地選擇期權,因爲 " 這樣對方可能更願意留在我這裏好好幹 "。
電廠了解到,與字節跳動的做法相近,有互聯網上市公司曾經在年終獎發放之前,自行将績效較高員工的年終獎按照一定倍數換算爲股票,每年解禁 25%,四年完成發放。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爲了留住優秀的員工,但對計劃在年終獎到手後盡快離職的員工而言,這無疑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股價不及預期、甚至低于行權價格,都直接影響到員工的錢包,微博、知乎等互聯網公司就是前車之鑒。前述已經離開互聯網行業的人士抱有類似的看法,上市公司的股票一般都存在較長的禁售期,行情不佳,薪資必然縮水;創業公司的期權更是空話,無異于 " 畫大餅 "。
一位資深獵頭人士告訴電廠,近幾年來,除了核心管理崗位,其他員工對期權的在意程度正在持續下降。一方面是因爲當前公司成功上市的概率偏低,另一方面也與上市後期權難以兌現的情況頻繁出現有關。她發現,熱衷于期權的候選人逐漸減少,不僅如此,接觸到的公司創始人也在爲上市而糾結,一些公司開始頻繁修改期權、獎金等激勵政策。
前述自資深獵頭人士稱,即便如此,在員工與公司之間,期權還是起到了一種平衡的作用,是對于職級高度的證明,是維持現金流的手段,也是對職場前景的投注。" 和買彩票一樣,萬一發财了呢?"
然而,時至今日,期權像彩票,也像船票。彩票的概率隻有 0 和 1,懷揣彩票的人,希望自己是那個被命運眷顧的分子,卻忽視了分母的沉默;船票已經陳舊發黃,手握船票的人并不清楚這艘船将駛向何方,也無法預料行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隻能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