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差評汽車部 Author 脖子哥
車圈的 " 卷 " 相信大家已經不陌生了, 12 月初工信部上了一大批新車,什麽小米 YU7 、阿維塔 06 、捷途山海 T1 、傳祺 S7 、新款的秦 PLUS DM-i 。。。。。。
明顯都是奔着年底買車回家的熱潮,狠狠地再沖一波。配合年底降價促銷的基操, 2024 年可以說是從價格戰開始,到價格戰結束,殺紅眼了。
但是,當國内這邊激戰正酣, " 潤 " 出去的中國電車小日子反而過得挺滋潤。
因爲他們,屠榜了。

根據巴西電動汽車協會統計的數據,在過去的 1-10 月裏,中國車企市占率達到了 85.3% ,再算上沃爾沃、 MINI 這些在中國生産的電車,基本包圓了。
雖然數量不是很多吧,總共就 4 萬多台,但是短短一年裏,同比已經翻了快 20 倍了,未來可期。

作爲東南亞橋頭堡的泰國更是誇張,雖然泰國車市整個 2024 年都是萎靡不振,但是新能源方面十分堅挺,滲透率已經穩定在 10% 以上,一衆中國車合力把溢價奇高的特斯拉擡出了前十。
連歐洲小國匈牙利,連續三個月都是比亞迪排第一,又赢麻了。

平時咱們的視線全在德、法、美這些傳統汽車強國,好像打進他們的市場才算作成功,但實際上,人家有着完善的汽車工業,貿然進入必然會激起保護主義。
所以,咱們現在的出海路徑其實是上世紀韓國車的 " 農村包圍城市 " ,先占領東南亞、中東、南美這些門檻低的地區,再慢慢滲透進歐美市場。
我把剩餘各國的市場都占了,你們總不能繼續閉關鎖國了吧?

而且,在被德日系汽車折磨許久的東南亞、中東、南美這些門檻低的地區,中國新能源就是便宜大碗的代名詞。
巴西博主 Opini ã o Sincera 給咱們舉了個栗子,三廂豐田雅力士在那邊 10.4 萬雷亞爾起(約 12.4 萬人民币 ), 1-10 月累計銷量 19192 輛;雪鐵龍 C3 ,起售價 8.8 萬雷亞爾(約 10.5 萬人民币 ),則是賣了 17993 輛。


這兩台車在銷量總榜上一個排 27 一個排 29 ,在入門級的細分市場上還算不錯,那麽十來萬巴西人能買到什麽配置呢?
經典的織布座椅、塑料内飾、鹵素大燈、 15 英寸小鋼圈、聊勝于無的中控娛樂屏,如果你不買高配,甚至還有駕駛感受拉滿的 1.0L 澎湃動力自吸發動機以及鍵盤值爆表的手動擋。。。

看着他們這一張 A4 紙都寫不滿的配置,簡直就是回到了我們 4 年前合資橫行的狀态。
而比亞迪海豚咱們很熟悉了,配置完全降維打擊,皮質内飾、鍍鉻飾條、一體式桶椅,還有着越級的空間,雖然在那邊賣 16.98 萬雷亞爾(約 20.3 萬人民币 ),比中國貴了 50% 多,但仍然賣出了 13835 輛。
Sincera 也說了,他們隻是想花一分錢獲得一分貨,盡管大家開慣日系、德系,并不喜歡比亞迪那種軟趴趴的調教,但是爲什麽要花差不多的價格選一台要啥沒啥的車呢?中國車這樣擠壓市場,能倒逼傳統車企重視起巴西市場,别不把巴西人當人了。
這也是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的縮影,咱們差評今年去泰國團建的時候也發現,人家司機對電車都是贊不絕口的。

但是在消費能力更強的發達國家這個情況就反過來了:

" 淦,中國車怎麽這麽便宜? "

自從中國車進軍澳洲之後,價格戰就沒停過, 49888 萬( 約 23 萬人民币 )的海豹一進去,特斯拉繃不住了,一路跳水,從 66900 澳元(約 30.9 萬人民币 )降到現在的 54900 澳元(約 25.4 萬人民币 )。
很劃算了吧?但是,還有高手!
名爵 4 僅需 30990 澳元(約 14.3 萬人民币 )外加 10 年保修,最終,拼盡全力的特斯拉在今年 10 月首次讓出澳洲銷量冠軍。
無他,唯便宜爾。

産品價格說完了,接下來就是買回去之後的問題,不是每個國家都像咱們中國一樣到處有充電樁的,更多的不僅充電樁不行,連電網也不怎麽給力。
還是以東南亞汽車工業最發達的泰國爲例,他們十分依賴進口天然氣發電,占比在 60% 左右,所以泰國電費高企,一度電在 4 泰铢左右( 約爲人民币 8 毛 ),工、農業長期受到電價波動影響。
東盟電費價格排名( 單位 : 泰铢 )

過高的電價導緻泰國電車主要還是在家拉線充電,充電樁企業做不起來。他們的車樁比爲 20 :1 ,且大多爲慢充,不太實用。
加上國土面積小,城市分散,電力傳輸的壓力同樣不小。所以泰國政府目前正在借助咱們的一帶一路大力發展基建以及清潔能源,目标五年内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 50% 。

湖北工程公司承建的泰國博他侖府 " 童宋項目 " 輸電線路

也正因如此,泰國互聯網上都是一些新能源嘗鮮的内容,大部分人都在觀望,在泰國把基建拉起來之前,估計新能源滲透率很難會有大的飛躍。

到了巴西又不一樣了,上世紀石油危機之後,巴西政府爲了擺脫能源依賴開始發展乙醇汽油,而且他們跟咱們的 10% 不一樣,激進到很離譜的程度,汽油裏面 30% 都是酒精。。。
所以巴西人本身是很讨厭乙醇汽油的,畢竟這玩意是車輛動力不足、産生積碳的罪魁禍首。
而巴西人除了汽油,本身也在大力發展光伏發電,他們是全球第六大太陽能發電國,裝機量超過 50GW ,全國有 200 萬戶家庭安裝了太陽能發電系統,所以無論是純電還是混動車進入巴西都沒有太大的阻力。
由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建設的巴西最大規模的光伏項目群——帕納蒂光伏電站

這種 " 大清自有國情在 " 的差異也解決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爲啥他們沒有制裁中國電車?
或許澳洲收視率最高的第九頻道點出了關鍵,反正澳大利亞已經沒有本土汽車産業了,有錢不賺王八蛋。。。
主持人的嘴角比 AK 還難壓

其他國家同樣抱着合作共赢的打算,像泰國近兩年從免關稅到本土建廠減關稅,使得比亞迪、哪吒、上汽、長城等廠商紛紛在當地建廠,明顯就是泰國政府想承接中國的新能源産業轉移。
另一邊,巴西則是加速招商引資,讓中國新能源企業撐起當地的就業,并在巴西當地打造完整的新能源體系。今年 4 月份,比亞迪打算收購福特在巴西廢棄的工廠,但是雙方最開始沒談攏。巴西總統盧拉親自出面,将給福特的投資優惠跟稅收減免轉移給了比亞迪,促成了交易。

土耳其引進比亞迪、英國持續跟名爵合作,其實也是大同小異,賺錢嘛,不寒摻。
一通合作之下,現在咱們已經把歐美給包起來了,剛剛給咱們加收關稅的歐盟口風也略有松動。
你看,這星星之火不還是有用的嘛。
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脖子哥得來潑盆冷水了。現在優勢雖然在我,但依靠在海外賺到的利潤,好好提升全球車型的質量,才是中國車出海的當務之急。
至于爲啥突然提到質量,咱們打價格戰降本不是一天兩天了,近年來咱們試駕的某些車型。。。不說是半成品吧,但降本降到肉眼可見的不在少數,雖然現在沒啥問題,但還是不由得讓人擔憂起來。。。
萬一真降了質量,韓國車的例子就在那, 80 年代他們靠極緻的降本風靡全球,可到了 90 年代暴露出的金屬攪拌發動機、神經質的變速箱,等等問題導緻韓國車花了整整十多年時間來贖罪。
即使到現在,韓國車在不少歐美人心中仍是樂子車,前幾年的 " 起亞挑戰 "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咱們摩托車企在東南亞低價競争的滑鐵盧也是被說爛了。。。
中國車的未來将會如何,還是質量定勝負啊。
撰文:浩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