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社交還有新故事,微信巨頭位置坐得還穩嗎?
不久前,Meta 推出社交平台 Threads、微信種草社區 " 小綠書 " 開啓内測,字節跳動推出了海外生活方式社區 Lemon8。
社交賽道爲何再度火熱,似乎沒有終局?
簡單來說,過去幾年,社交賽道一度遭遇增長困境——傳統的 IM(即時通訊)和 " 左劃右劃 " 的陌生人社交早已無法獲取和留住用戶,面向大衆的興趣社區也逐漸遭遇流量天花闆。無論是老牌巨頭還是新興玩家,都需要不斷突破,發掘全新增長點。
可以說,社交正在逐步走向 " 元社交 " 階段,所謂元社交,即新一波社交用戶正在打破邊界,一切從關系網絡的構建沉澱出發,并不斷形成高增長、高粘性、高活躍的生态。這種情形之下,社交應用出現了全新趨勢——一方面聚焦開放生态,社交和社區的邊界逐漸模糊,用創作和分享留住用戶;另一方面,聚焦元宇宙、生成式 AI,技術革新帶來全新的玩法和消費場景。
而在 AIGC 助推下,各大玩家也有了共同目标:挑戰微信,但這個統一方向能實現嗎,技術助推下,社交賽道能否跑出下一個超越微信的超級 APP?
01
社交巨頭們面臨集體危機
打破邊界勢在必行
" 很多社交巨頭已經認識到一個本質,單純依靠工具進行鏈接的社交,已經無法經久留住用戶,必須要在連結之外給予用戶新的玩法。微信小綠書正是基于此種嘗試 "。但破界并不容易 ",雲九資本執行董事沈文傑對零态 LT(ID:LingTai_LT)表示。他認爲,在過去,熟人社交的即時通訊(IM)、陌生人社交(如交友類産品)、社交媒體和重内容分享、重興趣的社區有天然隔閡。
但是當下無論社交産品的基因如何,都要開放生态,獲取更多用戶和流量。作爲從 PC 時代到移動時代一直不變的互聯網寵兒,社交網絡發展到今天,已經經曆了從 Web2.0 到 Web3.0 的變遷,出現了 Meta、Twitter(X)、微信等巨頭,也有無數個紅極一時的産品。
當下,全球社交應用可以從社交關系緊密度和開放情況兩個角度,分爲四大格局。
第一象限是強社交關系和封閉的社群,最具代表的是熟人即時通訊(IM)産品和匿名社交産品;第二象限是弱社交關系的封閉社群,以美圖、視頻剪輯工具爲主,偶有爆款,但因缺乏社交關系,大多數已經被收購和淘汰;第三象限注重弱社交關系和強開放,這一類别也誕生了很多巨頭,如抖音、小紅書等近年崛起的産品,以内容爲驅動,成爲當下的社交新貴,但社交屬性減弱、更聚焦中心化和頭部 KOL。第四象限則是強社交關系、強開放的社交軟件,目前主要有 Meta、Soul 等新老社交平台。
可以發現,看似穩固的社交象限早已危機重重。
巨頭和新貴玩家都希望可以找到突破口。不同陣營之間的邊界正在模糊。一場暗中較量早已開展。
▲圖:不同社交象限分類(制圖:零态 LT)
其中,社交入口是包括傳統即時通訊(IM)在内的很多傳統社交平台巨大的壁壘,無論是通訊錄直接搭建朋友圈,還是基于匹配和 LBS 位置的陌生人社交,如陌陌、探探等,都擁有較強的用戶優勢,尤其在微信的出現後,其他應用幾乎再無機會。
但突圍從未停止,字節系抖音曾推出多閃、一刻等社交平台,還有多款内部賽馬産品,試圖打開強社交關系類的寶藏,卻至今未能做出成功的産品。
而已經有強大社交基礎的應用也開始走更開放的道路,以微信爲代表的社交平台在坐擁巨大用戶數量的同時,逐漸從避免過度開放,走向開放。因爲更加開放的環境,才能突破天花闆,增加用戶時長和用戶粘性,從微視到視頻号,大力打開視頻社區的可能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視頻号還是公衆号,更偏資訊,離高活躍度的社區還有一定距離。
當下,随着技術的成熟和大衆消費的多樣性趨勢,社交産品也必須與時俱進,隻有打通社交與社區邊界,才能獲得長遠認可。
新一輪社交戰役已經打響,下一個超級 APP 正在萌芽。
02
社交排位與商業價值的博弈
年輕人注意力争奪戰
社交領域一直是超級 APP 的集中地,因爲社交産品的量級巨大。并決定着是用戶數量和用戶時長所屬。這需要平台既要具備強社交屬性,讓用戶獲得歸屬感,同時,平台又必須強調開放,通過内容、玩法來留住用戶盡可能增加用戶市場,提升用戶粘性。雙管齊下,平台才能夠勝出。
社交平台的核心是讓人們可以在更大的世界中,發現投己所好的内容和人,持續沉澱關系,形成具有可持續增長的生态。而要抓住社交的長尾效應,則需要平台可以緊緊抓住年輕人,
微信内測 " 小綠書 ",Meta 推出 Threads, 海外留學生群體、時尚買手帶火的小紅書等,都是這一理念的體現。
互聯網資深觀察家劉礦認爲,開放的體驗對于激發年輕人的興趣和參與度非常重要,他們更加期待多元化的玩法、沉浸式的互動,不僅要滿足個性化需求,還要創造奇妙的體驗感。這也是近年來 AI+ 社交新玩法受青睐的原因。
因此可以說,掌握關鍵技術以及抓住風口,對于社交玩家而言,異常重要。快手、知乎等國民級社區 APP,在今年也出現用戶時長下降的問題。無論國内國外,新興的社交 APP 大多昙花一下,短期出現在榜單後就銷聲匿迹。連紮克伯格力捧的 Threads 也在過了新鮮期後流量明顯回落,推出一個月後,用戶使用時長已經較最初下降一半多。
這帶來的必然是商業價值的回落。
很長時間以來,社交産品的商業模式較爲單一主要爲廣告和會員增值服務。各大玩家借助 AI 發力社交,自然也是從商業價值考量,此次,微信重推 " 小綠書 ",也是豐富商業化模式。圖文創作模式契合商品推介和廣告投放。對于微信創作者而言,圖片能夠更加直觀地展示商品特性,方便鏈接電商變現;對于廣告投放來說,圖文更好的閱讀體驗使得廣告投放效率效果優化,提升公衆号渠道下廣告加載率和廣告付費水平拓展空間。
浙商證券分析師謝晨分析,對于社交平台來說,這一切都是要從年輕人的喜好出發,抓住當下流行的元素,引領全新的潮流。比如近年流行的 KOL 帶貨、虛拟偶像等,都是在傳統商業、廣告模式基礎上,通過創新場景,挖掘流量變現的紅利。
社交産品不再隻是一錘子買賣,或者賺一次性的錢,而是通過創新帶來的商業潛力空間。而在在新概念層出的當下,多元的消費體驗才能爲産品帶來更好的商業收益,一專多能才能實現優質的商業循環。
劉礦也表示,一些新興社交平台憑借其獨特的社交形式和深受年輕人喜歡的社交風格,進而借助年輕創作者開發新的産品和玩法并普及,是一條可持續的路線,有機會獲得更好的商業變現。
這正可以說明,在強關系網絡沉澱下,用戶粘性形成後,可以誕生獨特社區文化和全新的消費場景。對于一些并不具備天然的創作者生态,但通過持續的獲得年輕用戶,并打造全新的消費場景,激發用戶的創作者潛力,這也是社交平台通過開放、創新,提高用戶粘性的必經之路。
03
社交進入大變革時代
誰能成爲下一個超級 APP
零态 LT(ID:LingTai_LT)曾在過往文章《開放生态 +AIGC:2023 社交新叙事》中提及," 社交平台的核心價值和競争壁壘在于社交密度的建立,通過多元的場景和豐富的内容形态,用戶可以建立、維護、沉澱關系,交到真正的朋友,持續互動從而形成高密度的關系網絡,對一款産品産生歸屬感,進而讓平台具備強大的抗遷移能力。平台形成活躍度高、使用時長較高的用戶生态,多元化的内容與場景後,就完成了社交資産的沉澱,使得用戶一旦融入,就會沉浸其中。
當然,除了以上提及的種種因素,還有一個關鍵變量需要探讨——技術。
2023 年,大語言模型和生成式 AI 的火爆,AIGC 應用成爲最受關注的風口之一。對于社交賽道來說,誰能夠早落地應用,就能夠抓住增長機會,社交市場價值也能因此被重估。
泰坦資本合夥人韓一對零态 LT(ID:LingTai_LT)分析,AIGC 主要從三大方面,爲傳統社交應用帶來突破。一是可以通過自然語言對話,随時根據需求回複用戶的需求,可以主打情感陪伴,定制私人助理;二是對于更開放的社交場景而言,可以更快速生成發布文案、圖片,幫助用戶降低分享門檻,更多參與社區發布和互動;同時,對于已有的興趣群組、交友群組來說,AIGC 功能也可以起到 " 鲶魚 " 的作用,通過精準的算法分析社群興趣,不斷激發聊天讨論的欲望,保持社區的活躍度和新鮮感。
韓一斷定,AIGC 的主要機會是留給技術、算力、語素、場景,以及最夠多年輕用戶基礎的社區。其中,算力需要大模型的加持,而語素、場景需要前期的不斷積累和打造。因爲年輕人願意嘗試新産品,而隻有自身有技術和産品夠硬。
同時,AIGC 爲社交帶來了全新的場景,元宇宙的社交場域,更多的生成方式,直接把用戶帶入 " 元社交 " 時代,不論是在社交對話、内容生産變現,還是社群場景,商業變現帶來更多元的想象。如何用 AIGC 提升社交體驗,進一步提升平台粘性,成爲行業的下一個重要命題。
當下,馬斯克大力推動推特(X)改革,微信研發小綠書正是基于此種洞察,近期百度也在中國香港、日本等地,推出了名爲 "SynClub" 的 AI 社交産品,可以與虛拟人對話、社交。
生成式 AI 浪潮洶湧,堪⽐蒸汽機、電⽓、信息之後的第四次科技⾰命。AI 以⼀種更⾼階的能⼒,釋放甚⾄直接替代⼈類腦⼒,可以想象的是,在不遠的未來,⽣成式 AI 技術⼀定會改變很多⾏業,而傳統互聯網産品隻能順應潮流,不斷開放,并融入新技術,更叠産品形态,才能吸納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才擁有長效的生命力。
很長一段時間,提起社交賽道,人們總是想到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想起 Meta、WhatsApp、Instagram、X、Snapchat,似乎社交賽道的競争已經進入到一個穩定格局,成熟産品優勢明顯,新晉産品無法破局。
而 AIGC 的出現,似乎把社交賽道拉回到同一個起點,2023 社交大變革時代,究竟誰是最後的赢家?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