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聽這節《西頓動物故事》,我半個月前讀完了書,寫完了讀後感。
我實在不能理解,如果沒有讀過書的内容,沒有帶着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怎麽去聽一節整本書的共讀課。
下午,親近母語的會場人非常多,後排小闆凳花花綠綠擺了不少。蔣軍晶老師的人氣可見一斑。
我從後排的人群穿過去,徑直走到前面第三排,拿布包墊了一下,坐在了台階上。這個角度,可以清晰地看見師生之間的互動。
坐在地上聽課的感覺挺好。我掏出《西頓動物故事》的書,攤在膝蓋上。忘記帶筆記本,就将課的流程簡單記錄在書末尾的空白頁。
蔣老師開場,總是幹幹脆脆。問好後,直接入書。整本書閱讀課,書不是最重要的嗎?何必繞彎子。
第一部分:梳理
書由七個短篇故事組成,主角自然都是動物:狼王老暴、烏鴉銀斑、白尾兔豁豁耳、泉原狐、野馬、松雞、馴鹿。
學生讀完書後,在家裏完成了一個簡單的閱讀單:你最喜歡的動物是哪一個?原因是什麽?
蔣老師對他們的回答在課前進行了統計和篩選,然後在課件上按受歡迎程度一一呈現。
首先是老暴,獲得了 17 票。
在他身上,學生的閱讀單裏提取到的詞語有哪些呢?勇敢、高大、機智。尤其是那出衆的" 機智 "。但如果僅憑這兩個字,是感受不到它的 " 機智 " 的。西頓的動物故事,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細節的真實。
蔣老師提取了一處體現老暴 " 機智 " 的細節——人們要誘捕它的時候,用了一系列的手段:刀是什麽刀?骨頭刀。毒藥包在什麽裏面?不透氣的膠囊裏。用什麽工具投擲?在小牛熱血裏浸過的手套。
通過镂空關鍵信息,讓學生試着用記憶還原細節。這一處的增設不是出于知識的考慮,比如問學生豬八戒的釘耙有幾顆齒,這樣的問答毫無意義。在此處,是爲了把學生的注意力從概念的詞語引向具體的細節。不隻是老暴,後面的所有動物,都需要關注 " 細節 "。
有一個女孩寫的和别人的不一樣——" 他雖然狡詐,但直到死都想着他的心上人,我很敬佩他。" 一提到 " 心上人 " 啊," 愛情 " 啊,小孩子就特别敏感地哄笑起來。其實,他們恰恰缺的就是這一課。動物的身上,是有對愛情的追求的,甚至比我們想象的要純粹、堅韌得多。
普遍的發現有了,特别的觀點有了,接下來是第三層。除了這些,讀故事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還應該看見什麽呢?蔣老師直接抛出自己的選擇。
在讀書會裏,老師和學生是在平等地發現、對話的。你們有你們的看法," 我 " 也會适時發表 " 我 " 的觀點。蔣老師抛出的是狼王老暴死亡的一幕:第二天早上,他沒有動放在旁邊的食物和水,平靜地死去了。他明明可以不死,爲什麽這樣選擇?活着,不隻是活着,動物也需要——有尊嚴地活着。
" 找關鍵詞,不僅考驗語言積累,更考驗我們的認知積累。" 老師說了一句學生聽不太懂的話。緊接着,方框裏出現三個字:" 有尊嚴 "。這是一個學生暫時還想不到、也不太理解的詞語。
懂的、不懂的,先通通寫到黑闆上。學生寫從角色身上讀到的詞語,老師寫自己感覺到的詞語。這些詞語,是我們基于同一個文本,所産生的最初的碰撞。
圍繞老暴聊這麽久,是因爲它是第一闆塊的一個範式。接下來的幾位角色,都是以類似的方式出場參與讨論的:閱讀單 + 某處細節。
但在這個階段的對話中,也穿插了一些調整教學節奏的方式:比如說,師生合作,老師讀烏鴉的指令,學生讀指令背後的含義。
比如說把《泉源狐》和《野馬》進行關聯,共同探讨 " 自由 " 對于動物,意味着什麽。泉源狐從母愛出發的選擇,令人動容。《野馬》中的那句話給人的震撼極大:" 一具軀體,了無生命,卻自由自在。"
并不是每一個動物都要拿出來講的。知道了這樣的方法,就可以了:初讀完一個故事,你會有一個基本的印象;再讀,你又會在細節中,産生新的發現;而那些讓你挪不開眼的句子,是要去把心沉進去感受的。一個好的故事,不能隻讀一遍的。越讀,理解就越多元。
像這樣一個一個梳理下來之後,學生對故事整體的把握就比較清晰了。
掃碼
購回看
▲ 掃碼搶購論壇高清回看
第二部分:發現
第一次發現:看到黑闆上這麽多的詞語,你有什麽想說的?
這是對之前所有細節的一個統整。
學生開始有自己的态度:原來動物身上有這麽多的優點,不是我們平常想象的那樣。——人類太過自以爲是;原來動物也想有尊嚴的活着,也向往愛情、自由。——人類有時候根本比不上;原來它們的生活就是那麽簡單,爲了生存。——人類卻成了它們生存最大的敵人。
這是一個動物小說,但人的視角無處不在。在關于動物的發現之中,總有與人有關的 " 但是 "。
第二次發現:爲什麽譯者感到憤怒、傷心,甚至譯不下去了?
蔣老師出示了譯者對于這本書的一段評價。他有意略去了中間的解釋,隻顯示譯者的态度,讓學生猜測原因。
憤怒、傷心,甚至譯不下去,爲什麽會這樣呢?
這就不能單從具體的細節入手了,而要宏觀地看待整本書的謀篇構局。
書中的這些動物,它們遭受的磨難接二連三,它們的結局都是那麽的悲慘。
當我們把結尾一列排開,将有些字眼标紅,真是觸目驚心:絕食死去、毒死、跳崖而死、在冰雪中死去 ......
譯者的心都在顫抖:" 我不能殺死‘白姐’,更不能殺死‘老暴’ ......"
在讀這樣的故事時,讀者也會随着憤怒、失望、悲憫。
那麽,作者爲什麽還是要這樣寫呢?
第三次發現:西頓的動物觀是什麽?
西頓被稱爲 " 動物文學之父 "。他的過人之處,不僅在于講動物故事寫得真實生動,更在于他持着怎樣的動物觀。從内容到形式再到思想,學生就是這樣,漸漸逼近西頓動物小說的内核。
首先,這些令人心痛的情節,本身就是一種提醒:不要再這樣對待野生動物了!
另外,在書中,作者也借獵人之口,或者直接發聲,發表過自己的觀點:
" 将這樣高貴的生靈變成一堆腐肉,哪怕動一下這種念頭都是可怕的。"
" 難道野生動物就沒有道德上或法律上的權利?人又有什麽理由讓這些生靈遭受如此漫長而又可怕的痛苦,就僅僅因爲動物不會講人的語言?"
但,如果隻是單純地呼籲 " 保護動物 ",學生隻是片面地理解到 " 不能傷害動物 ",那就太淺薄了。
怎麽辦呢?需要矛盾,需要辨析。
蔣老師舉了 " 泉源狐 " 這個例子,因爲它是一個非常複雜、多面的角色。
在山鼠、田鼠的眼裏,它狡詐、殘忍、兇狠;在 " 叔叔 " 眼中,它貪婪、可惡;在兩隻小狐狸眼中,它慈愛、聰明、勇敢。
" 如果隻是保護狐狸,對山鼠、田鼠不殘忍嗎?對’叔叔’而言,被偷掉的雞鴨就白白失去了嗎?每一個角色都有它的困惑、難處,單純地保護狐狸嗎?"
學生開始轉向多角度思考,試着從不同的立場去理解。很快,就有學生提出觀點:" 它們都是屬于大自然食物鏈中的一部分。所以,有一些死亡是無法避免、可以接受的。"
" 那麽,怎麽樣的傷害是不可接受的呢?"關鍵的時候,老師的追問,是很有必要的。
是啊,怎樣的傷害,是不可接受的呢?爲了自己的欲念,無限地掠奪動物的領地、部件甚至生命,随意踐踏它們的尊嚴與自由,這是不可接受的。
然而啊然而,早在一百多年前,西頓就發出的警報,他所擔憂的事情,終究還是在不可逆轉地發生着。野生動物的品種與數量正以不可想象的速度銳減。
蔣老師補充了一個紀錄片的片段,講的是海洋生物的艱難處境。
" 有人通過文字來傳遞想法,有人通過拍攝、紀錄片或其他方式。"
還是有人在傳遞的。我們讀這樣的書,在會場上這樣的課,不也是在傳遞?
那些真正投入感受的人,多少會有所觸動的。
第三部分:總結
通過之前的讨論,我們已經了解到了一些西頓動物小說的特點了。簡單地列一列,複盤一下:
1. 小說是紀實的。
2. 小說的主角都是出類拔萃的。
3. 小說的結尾基本都是以主角的死亡告終。
除了這一些,西頓的動物小說還有什麽特點呢?
" 你有興趣可以去想一想,覺得難就算了。"
整本書的課堂裏,總有一些東西,在對話、讨論中被看見,被發現。然後,會有一些自己讀的時候所沒有的,新的想法或困惑在産生。結課的時候,不是下結論,而是提供一個方向:有能力挑戰的,還可以往哪裏走一走。
它是一個敞開的過程,向外面的世界敞開,也向你的内心敞開。沒有所謂的起點,也沒有完全的終點。
課,有很多種上法的。就像讀書,有很多種讀法。
重要的是,你在讀,在想,在表達,甚至于,在行動。
整本書閱讀課,是真的很難上。
蔣老師上得真好。因爲在上課前,他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閱讀者和寫作者。
我們呢?【END】
文 / 長沙市天心區仰天湖桂花坪小學 周夢依
▲ 掃碼搶購論壇高清回看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