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資本市場在我國經濟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在剛剛過去的 2023 年以及春節前的 2024 年頭兩個月,整個 A 股和港股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波動,賺錢效應較差。資本市場震蕩走弱,不少投資者深感憂慮。
" 股市如果缺乏投資功能,恐怕也不是一個高質量的市場。重視投資功能才能使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在交流中,一位投資人士對藍鲸财經記者如是說道。
近段時間,多部門提振資本市場的政策措施動态不減,對穩定資本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進入 2 月,證監會更是密集發聲,尤其是 2 月 5 日、6 日,一連 5 次公開 " 喊話 ",傳遞出提振市場的信号,穩定居民預期和信心。包括,堅決重拳打擊,讓膽敢違法操縱、惡意做空者 " 傾家蕩産、牢底坐穿 ";劍指做空,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暫,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減少了對市場做空的力量。
2 月 7 日,證監會時隔五年時隔高層更叠,老将吳清回歸,接替易會滿出任證監會主席,成爲第十任 " 掌舵者 "。資本市場萎靡不振之際,專業能力突出、作風強硬的吳清強勢回歸,,市場各方充滿期待。
交接當天,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闆指在前一日翻紅的基礎上,繼續以漲勢報收,分别收于 2829.70 點、8708.24 點和 1707.02 點,分别上漲了 1.44%、2.93% 和 2.37%。次日,即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闆指繼續飄紅,報收 2865.90 點、8820.60 點、1726.86 點,分别上漲 1.28%、1.29%、1.16%。
2024 年,資本市場改革持續全面推進,新任 " 掌門人 " 帶領下,又會有哪些變化?藍鲸财經記者從公司質量、新股發行、退市出清、監管思路等四大維度,展望 2024 年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
新一輪上市公司 " 提質 "
2023 年對于資本市場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股票發行注冊制從全面落地到逐步走深走實,各項政策不斷優化。
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充分肯定了資本市場的作用,強調 " 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 "。既然是樞紐作用,就意味着資本市場在現代金融體系中起着基石和核心的功能。
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基本面。上市公司質量高,資本市場才能穩定運行,投資者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回報,中小投資者的投資意願才會更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資産定價、風險緩釋等功能的必然要求。
2023 年 12 月,證監會前主席易會滿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将紮實推動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落地,突出中國特色公司治理建設。優化并購重組、股權激勵、分紅等制度安排,健全常态化退市機制,督導上市公司規範治理、誠信經營,支持更多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帶動産業鏈供應鏈上下遊、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助力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
新一輪上市公司 " 提質 " 方案的推出,有助于鞏固過去一段時間上市公司提質成果,進一步強化政策合力,引導上市公司不斷提升治理水平,促進整體結構優化和業績增長。
" 上市公司作爲資本市場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提高資本市場可投資性的關鍵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預計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力度将更大,措施會更實。"
預計合理控制 IPO 節奏
2023 年全年,滬深市場核發 IPO 批文 245 家,啓動發行 237 家。這其中,1 月到 8 月核發 IPO 批文 213 家,啓動發行 193 家;9 月到 12 月核發批文 32 家,啓動發行 44 家。
市場能感受到,去年 9 月到 12 月,月均核發批文和啓動發行數量明顯下降。
" 證監會和交易所将繼續把好 IPO 入口關,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做好逆周期調節工作,更好促進一二級市場協調平衡發展 ",證監會發行司司長嚴伯進在今年 1 月 24 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已經對全年新股發行節奏定調。
" 市場此前一度預期,IPO 将會暫停,預期落空導緻市場信心受到打擊。但無論如何,高層還是會減少 IPO 的數量,讓市場有所喘息,也是利好 ",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在與藍鲸财經記者交流時表示,"2024 年預計将繼續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常态發行。"
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預測,2024 年,A 股 IPO 市場将會有 260 隻至 330 隻新股,融資大約 2670 億元至 3170 億元。其中,北交所将有 90 至 120 隻新股融資 180 億元至 240 億元。
德勤中國審計及鑒證合夥人周宏宇預計,在高質量建設北交所一攬子務實政策的支持下,北交所将增加動力,吸引更多新股上市發行。
" 應退盡退 ",加速市場主體新陳代謝
随着退市制度改革有效落地,市場主體優勝劣汰效應加快顯現。
2023 年,從退市公司數量來看,無疑是 " 大年 ",全年共計 46 家 A 股上市公司退市,其中 44 家強制退市,1 家吸收合并退市,1 家主動退市,總數超過 2022 年的 42 家,再創曆史新高。
藍鲸财經關注到,自退市新規出台以來,多元化退出渠道更加暢通,市場預期進一步明确。改革 3 年來,共有 127 家公司退市,其中 104 家強制退市,強制退市數量是改革之前 10 年的近 3 倍。呈現兩個特點:一是面值退市顯著增多,去年面值退市的數量接近全部退市公司的一半,市場優勝劣汰的自我調節機制開始形成;二是重大違法類退市增多,去年 8 家公司因達到重大違法标準進入退市程序。
事實上,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堅持 " 應退盡退 ",在退得下的同時還要退得穩,但也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A 股強制退市的公司不少,但重組退市、主動退市案例大幅度少于境外市場。
川财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 退市新規三周年以來,A 股市場退市機制不斷鞏固優化,退市日趨常态化,優勝劣汰風格更加顯著。此前的上市公司爲避免退市而進行的‘保殼’類行爲也得到監管重點關注,進一步保障了市場投資者的權益。"
" 懲戒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引導公司及相關主體積極補救、合規發展。逐步構建常态化退市機制,形成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态 ",一位投資人士指出,未來退市數量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應該是 " 有進有出 ",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預計 2024 年将進一步推動退市常态化發展,在退市指标的設計上,有望根據不同闆塊、不同上市條件的差異設定與上市标準相呼應的退市指标标準。
三方面監管工作可預期
2024 年,監管工作怎麽做?或許可以從證監會 2024 年系統工作會議部署的年度重點工作窺見思路,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尤其是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下,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突出以投資者爲本的理念。從維護市場公平性出發,系統梳理評估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安排,重點完善發行定價、量化交易、融券等監管規則,旗幟鮮明地體現優先保護投資者特别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加大對欺詐發行、财務造假、操縱市場、内幕交易等案件的查辦力度,提升案件查辦效率,讓違法者付出慘痛代價。
二是突出 " 穩 " 與 " 進 " 的統籌。着力增強資本市場内在穩定性,健全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有效機制,強化各方協同,加強與市場溝通,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穩市場、穩信心。堅持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健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統籌開放和安全,穩步擴大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
三是突出強監管、防風險與促發展一體推進。堅持把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作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把監管 " 長牙帶刺 "、有棱有角落實到位。
" 新掌門人 " 的監管思路也可從其早年的撰文中窺見一二。2009 年,吳清曾在《中國證券》雜志撰文指出,金融監管必須同時關注合規性和審慎性的問題,時刻防範和及時處置系統風險。他認爲,金融監管的基本目标無疑是保護客戶合法權益和維護金融系統安全,但在有效實現目标的方法上并無定規,有時找到又放棄。吳清認爲,金融機構的自我監管和監管意願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金融監管不能留有縫隙。
有機構人士曾對藍鲸财經記者評價,吳清具有深厚的證監系統背景,對于券商、基金等機構的監管極爲熟悉,而政府任職經曆,或使其有更多元豐富的全局視野。
市場也期許,專業能力出色、作風強硬的吳清在救市、穩定市場方面的思路,能領導開創中國資本市場的全新局面。此外,探索建立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或也是其領導的下階段監管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