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11 月 22 日,日本總務省公布該國 10 月全國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大米類商品價格同比上漲 58.9%,創下自 1971 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漲幅。另據日本農林水産省 11 月公布的最新數據,10 月份日本新米價格達到每 60 公斤 23820 日元(約合人民币 1116 元),換算下來,每斤的大米價格約折合人民币 9 元。
日本大米 " 買不着 "" 吃不起 "
記者近期在走訪日本超市時,常常會遇到因米價暴漲而深受困擾的日本民衆。
有日本民衆對記者表示," 大米價格漲得挺厲害,感覺至少是有兩成。" 更有日本民衆在互聯網上曬出了自己兩年内記錄下的同一品牌大米價格的變化。
圖源:央視新聞
" 我自己一直吃的品牌,兩年前賣每 5 公斤 1580 日元,現在變成了每 5 公斤 2980 日元…… "(1 元人民币約合 21 日元)
不過相較感歎價格,市場上大米的短缺則是更多日本民衆所面臨的難解問題。有東京的民衆對記者說:" 我家人在京都居住,京都所在的關西地區大米短缺,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所以我有時會給他們寄一些過去。"
日本超市中貼出的速食米飯限購告示
根據記者觀察,在今年八九月份,日本自給率最高的食材——大米開始出現了漲價或者斷貨的情況。各個超市裏的大米銷售區要麽是 " 暫時無貨,進貨時間待定 ",要麽是 " 此商品限購,每位客人 1 份 " 的告示通知。即使是零星存在在售的大米,其價格也是近乎翻倍的上漲。供應短缺的問題在十月之後總體得到了解決,但價格卻沒有恢複到八月份之前的水平。
米貴招緻日本餐廳減量、漲價
大米價格的暴漲和供應短缺對日本餐飲業的影響更是深重。自 8 月以來,日本幾乎所有的餐廳在米飯供應上都開始出現漲價或減量的變化。
位于東京澀谷的快餐店店主米内口佳之表示,最近明顯感覺到了大米進貨價格的上漲,材料成本的上升正在壓縮利潤空間。爲了把店鋪持續經營下去,他正在考慮在不漲價的前提下,做出諸如改變套餐搭配的方式來控制成本。像是原本免費提供的米飯和小菜可能将被削減或取消。
爲何日本會出現大米短缺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技術經濟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錢加榮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氣候因素和地震預警帶來的囤積行爲是 " 米荒 " 産生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日本政府的大米政策,即實施了 50 餘年的大米 " 減反政策 ",該政策導緻日本水稻種植面積和産量逐年下降,出現國内大米供給、儲備不足,難以應對突發事件。
錢加榮表示,當初日本政府執行大米 " 減反政策 ",主要是爲了維持大米價格和市場穩定,保障農民利益,特别是在日本人口持續下降,且随着飲食西化,民衆特别是年輕一代對大米的消費量逐步減少的背景下,避免出現 " 谷賤傷農 "。但從效果來看,該政策明顯降低了日本大米産業的韌性,在出現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弊端就會立刻顯現。
雖然在 2018 年安倍政府時期,廢除了大米 " 減反政策 ",但不少分析認爲政策起到的作用不大。日本農林水産省前官員、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山下和仁(Kazuhito Yamashita)認爲,減反政策存在誤區,當時僅是廢除了大米産量的目标,而對農民的補貼依然存在,因此所謂的 " 廢除 " 并不徹底。錢加榮也認爲,廢除政策的同時還實施了對小麥、玉米、大豆等競争性作物的補貼政策,鼓勵農民擴大對水稻外的其他農作物的生産,其目的仍然是控制水稻産量,使得日本水稻種植面積和産量逐年下降,國内大米出現供給、儲備不足,難以應對突發事件。
各地出現米荒
日本政府卻 " 充耳不聞 "
針對今年各地出現的米荒,大阪府知事多次呼籲農林水産省投放政府儲備米,但日本政府均予以拒絕。
日本超市中貼出的大米限購告示
時任農林水産大臣坂本哲志表示,儲備米是在全年大米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投放的,米荒将随着新米陸續上市而得到緩解。除了 100 萬噸儲備米之外,日本政府每年在世貿框架下承諾零關稅進口 77 萬噸大米,但這些進口米從來不會進入日本國内糧食市場流通。爲了維護本國米價,日本對進口大米征收高額關稅,而在世貿框架下不得不進口的零關稅大米全部用于糧食以外的領域。
日本高米價或将成爲常态
日本近年來物價高企,除了在日元貶值的背景下,糧食、能源、原材料的進口成本上漲之外,大米的價格上漲也逐漸成爲推手。日本農業經濟學者小川真如表示,秋季的新米上市可能會給米價帶來一定的穩定,但因整體成本的上升,即使是進入冬季米價預計還會處于高位。對于日本消費者來說,可能今後不得不接受這樣米價高漲的現實。
來源 | 央視新聞、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本期編輯 金珊
原文标題:《價格暴漲!消費者:吃不起,還買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