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理想 L6 的車主劉先生向揚子晚報 / 紫牛新聞爆料,他購買的新車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純電續航從标稱的 182 公裏縮水至 100 公裏以下。作爲日常通勤車輛,劉先生每天從蘇州開車到昆山上班,往返超過 100 公裏,其中走 60 公裏高速,而如今必須每天充電兩次才能勉強應付工作需求。劉先生對于這種續航大幅縮水的問題感到憤怒,并質疑理想汽車的虛假宣傳,稱其售前承諾與實際用車體驗差距巨大。針對此事,揚子晚報 / 紫牛新聞記者進行了多方調查。

劉先生新車買了不到兩個月,續航嚴重縮水
讀者投訴:新車買了不到兩個月
182km 純電續航縮水至 100km 以下
2024 年 12 月 16 日,蘇州的劉先生在當地購買了理想 L6 Pro 版,裸車價格爲 25.1 萬元。12 月 18 日,他到該店支付尾款并提車。訂車時,銷售員向他承諾,該車在 WLTC 标準下的純電續航可達到 182 公裏,實際用車續航可保證 150 公裏,這讓劉先生選擇了理想 L6 作爲每日通勤用車。然而,事情并未如預期發展。
開了一周後,劉先生便發現車輛的實際續航大大低于承諾值。他曾向銷售人員反映這一問題,得到的回複是可能與新車的磨合期有關。銷售人員建議再試幾天,但最終,劉先生發現問題并未得到解決。于是,他在 2025 年 1 月 4 日和 1 月 6 日兩度前往理想專營店,讓售後技術人員進行檢測。
經過檢測,在沒有滿載乘員且未開啓空調的情況下,理想 L6 的實際續航僅爲 134.5 公裏,遠低于銷售員承諾的 150 公裏。理想汽車的技術專家當時表示,該車的實際續航在 120 公裏左右。劉先生感到震驚并表示," 原本以爲理想 L6 是爲高效通勤設計的,但現在連日常通勤的需求都滿足不了。"
春節期間,劉先生發現車輛的續航問題愈加嚴重。充滿電後,車輛的續航已降至 100 公裏以下,幾乎隻有原先承諾續航的 60%。這不僅大大超出了劉先生的預期,也讓他陷入了嚴重的用車困擾。對此,劉先生向理想汽車官方服務熱線進行了多次投訴,但始終未得到有效的答複。

該車宣傳的純電續航裏程(km)WLTC 爲 182
理想汽車回應:客戶經常跑高速
" 駕駛習慣 " 等多種因素影響續航
面對劉先生的投訴,理想汽車回應稱,續航表現與車主的駕駛習慣、空調使用、路況等多重因素密切相關。理想銷售進一步解釋,車輛的續航測試數據是在理想條件下獲得的,而實際使用中的續航将會受到天氣、駕駛方式以及能量回收模式等變量的影響。因此,理想汽車建議消費者應當考慮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而不是單純依賴标稱續航來評估實際表現。
劉先生所購車輛店鋪的店長稱,從後台數據分析,劉先生使用車輛過程中的高速占比和怠速占比較高,導緻實際續航和客戶預期的續航有一定的偏差。用戶開了哨兵模式,每天也都在耗電。針對劉先生質疑的虛假宣傳的問題,該店長回應揚子晚報 / 紫牛新聞記者:" 我相信我們銷售會向客戶解釋這方面的因素。他可能看到我們宣傳和他實際跑的偏差比較厲害,我們要對客戶的用電情況進一步解釋和溝通,但目前客戶和我們未達成一緻。當地工商部門也向我們調取後台數據,我們會盡快調取。調取數據完成後,我們三方坐在一起進行溝通,盡快幫客戶解決這個問題。"
然而,這一解釋卻未能平息劉先生的憤怒與不滿。他認爲,理想汽車的回應并未觸及問題的核心。劉先生明确表示:" 作爲消費者,我支付了大筆款項,購車時銷售人員明确承諾該車續航能夠滿足 150 公裏的日常通勤需求。可實際使用僅兩個月,續航從标稱的 182 公裏下降至 100 公裏以下,這種差距是無法接受的。"
" 買車的時候,銷售員如果告訴消費者開空調、上高速會導緻續航裏程打折,您覺得我還會購買嗎?" 劉先生強調,購車時銷售員隻是說冬天的續航裏程會少一點,大概會在 150km 到 160km,并沒有告知其他影響因素,自己在購車時完全依賴了理想汽車的宣傳,未曾想過在實際使用中會遭遇如此巨大的續航縮水。對此,劉先生認爲,理想汽車的回應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忽視,簡化問題爲 " 駕駛習慣 " 與 " 外部環境 " 因素的歸因,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他所遇到的現實問題。

蘇州劉先生購買的理想 L6 Pro 版
專家表示很難達到車輛标稱續航裏程
消協回應:必要時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記者梳理以往媒體報道發現,劉先生遇到的情況也反映了更多車主的困惑與擔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續航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最爲關注的焦點之一。從劉先生遇到的問題可以看出,消費者對于品牌的承諾和宣傳抱有高度的信任。然而,當理想汽車在遭遇實際使用中的問題時,卻将責任推給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難道理想的續航标準,背後其實有一條不爲人知的 " 駕駛秘籍 "?如果真是這樣,那麽車主們恐怕不僅要學會如何開車,還要接受一套續航優化課程,才能享受他們原本期待的用車體驗。
針對劉先生遇到的情況,揚子晚報 / 紫牛新聞記者聯系到鹽城工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鄭竹安。鄭竹安也表示,新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續航裏程縮水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除了駕駛習慣産生一定影響外,冬天的低溫會顯著降低電池的活性,導緻電量輸出減少,續航裏程縮短。他解釋道,車輛标稱的續航裏程是純理想工況下的裏程,依靠目前的電池管理技術在現實中是很難達到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鄭竹安提醒,消費者應該有辨别真假的意識,不要輕易相信銷售人員的宣傳術語。不過他也表示消費者既然選擇購買新能源車,心裏要有一個預期,比如寒冬高速下隻能跑标稱的 50% 左右的裏程。他告訴揚子晚報 / 紫牛新聞記者:" 如果駕駛新能源車輛在市區行駛,行駛裏程會多一些,能達到标稱裏程的 85% 就不錯了,但車輛隻要上了高速,和油車相比就沒有優勢了。其一是後勁不足,其二是耗電量會近似呈指數上升。"
對于新能源車輛續航嚴重縮水問題,記者也采訪了南京市消協汽車維權專委會的秦主任,他表示,此類維權對車主來說比較難,他建議車主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由法院指定機構進行真實權威檢測;或者社會上比較有名氣靠譜的檢測機構,進行專業檢查。同時,秦主任還提醒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時,務必不能僅聽銷售人員的片面之詞,關鍵信息和承諾一定要落實到合同中,這樣才能夠有據可依、有法可循。
江蘇億誠律師事務所葛棟律師認爲,如果銷售方宣傳的續航裏程宣傳數據與實際差異超過合理誤差範圍,構成虛假宣傳,應當賠償消費者因其虛假宣傳而産生的損失,如多支出的電費等。同時,也可以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及第五百七十七條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适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主張銷售方故意隐瞞續航問題存在欺詐行爲而解除合同(退車)或要求賠償。若車輛續航問題被認定爲質量問題(如電池缺陷),《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質量法》第四十條規定,消費者可要求免費維修、更換或退貨。消費者可以向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正式的投訴申請書,要求對品牌方虛假宣傳立案調查,如無法解決則可以向管轄法院提起訴訟。他表示,車企可能辯稱續航裏程受駕駛習慣、路況、氣候等因素影響,宣傳裏程是在特定條件下測試得出。若車企已明确告知這些因素,可能減輕或免除責任。
揚子晚報 / 紫牛新聞記者 闫春旭
視頻剪輯 戴哲涵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