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影視劇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裏?
或許不在北京上海,不在杭州成都,而在橫店。
過去一年,橫店發生了一個奇異的現象:
很多搞建材的,搞房地産的,行業不景氣的,全都跑到這裏來,尋找發财的機會。
很多目睹這一怪現狀的人直呼:這一行,已經瘋了。
這些人尋找的風口,叫做短劇。
一集2、3分鍾,一部劇有幾十集到上百集,劇情是無腦爽劇,制作過程更是"奪命"。
一個月拍4部劇,2、3個團隊同時開工,7、8天拍上百集,過去幹武行的,打雜的,跑龍套的,全都來當導演。
一部短劇成本,也就幾十萬,大多數都粗制濫造,存活率不高,九成以上短劇在上線後幾個小時内宣告夭折。
但存活下來的,卻能創造财富神話。
有的一部劇就能帶來幾千萬的收入,堪比一部電影。
會有冤大頭看這種劇嗎?
有,而且很多。
你隻要經常刷短視頻,就會刷出這種劇。
剛開始幾十集免費,劇情無腦但很解壓,每一集都有爽點,讓你刷得停不下來。
等你上頭的時候,進入付費環節,你隻能乖乖掏錢了。
很多人形容這種劇是"電子臭豆腐","又臭又香"。
據統計今年短劇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0億,而今年全年電影票房不過剛過500億。
電影工業幾十年走的路,短劇不到2年走完了,就問你這個風口,它瘋狂不瘋狂。
讓人唏噓的是,繼中國電影被"三分鍾看一部電影"、"小帥小美"類短視頻肢解後,中國的電視劇,也正被短劇慢慢滲透蠶食。
面對這種從未有過的沖擊,不同電視劇類型,也在2023年呈現出了不一樣的表現。
下面,我們不妨以2023年5個熱門國劇類型中的十幾部現象級熱播劇爲依據,看看2023年國産劇,留下了什麽樣的驚豔,又留下了什麽樣的遺憾。
看看它們又是否能抗住"電子臭豆腐"的大舉壓境。
類型一:科幻劇
關鍵詞:元年,一場"文化定義權"的争奪
如果說《流浪地球》開啓了中國電影的科幻元年,那麽《三體》開啓的是中國科幻劇的元年。
"科幻劇"一直被認爲是個僞命題。
"科幻"代表高端、小衆、燒腦,是有一定門檻的。
電影,甭管商業片還是藝術片,是需要你實實在在花錢去看的,也是有一定門檻的。
因此,"科幻電影"是一種常見的題材。
但科幻劇不一樣。
電視劇是一個面向大衆的通俗藝術,是可以免費看的,免費就代表沒有門檻,教授可以看,目不識丁的老人也可以。
因此,"科幻劇"天然就帶有一種擰巴和糾結,這類題材之前幾乎沒有。
當年的《小龍人》勉強算一部科幻劇,現在來看創意已經很牛了。
但和電影《霹靂貝貝》一樣,其實是個特異功能劇,中國的電視人對于科幻的想象,也僅限于某人擁有特異功能。
去年的《開端》,是正午陽光一次積極的嘗試。
很多人認爲是科幻劇的"開端",但其實就是套了個"無限循環"的高級概念,硬要說科幻也是軟科幻。
今年騰訊版的《三體》是真正意義上的硬核科幻。
原著作者是中國科幻教父劉慈欣,《三體》是他的代表作品,拿過雨果獎,可以代表中國科幻的最高水平。
更重要的是,這個小說"一文兩吃",将版權分别賣給了網飛和騰訊,于是就出現了中外兩版《三體》的PK。
騰訊版《三體》的質量某種程度上代表着中國科幻劇的臉面。
《三體》的預告片放出後,很多人喜憂參半,故事情節很還原,但是特效上明顯捉襟見肘。
當正片上線後,一開始也是不溫不火。
豆瓣開分8分,沒有拍砸,但對原著的拷貝式的還原讓該劇在創新度上差點意思。
在熱度上,《三體》果然因爲受衆窄,并未大火。
開播前期還有一些熱度,很快就被隔壁的《狂飙》搶去了風頭,網上讨論度極低。
可是《狂飙》爛尾收官後,很多人把目光重新移回《三體》,才發現它開始發力了。
這部劇前期穩紮穩打,後期越戰越勇,高光段落俯拾即是,幾乎沒有廢筆。
最後的"古筝計劃"做到了神還原,甚至連最後的片尾曲都是逼格滿滿。
幾個演員選得也很好。
扮演葉文潔的王子文、陳瑾,扮演汪淼的張魯一,都完美符合書中的形象。
于和偉飾演的史強雖然與小說出入較大,但也演出了自己的特色。
連最苛刻的書迷也挑不出大毛病,它很快從8分漲到了8.7分,開啓了國産科幻劇的新時代。
最讓人激動的還在後面。
《三體》剛剛完結,騰訊就宣布開拍第二部。
書迷都知道,這部小說真正的硬核部分在第二、三部。
有了第一部的基礎,騰訊可以放心砸錢在續作上了。
另一邊,網飛《三體》定檔明年3月21日,但目前釋出的預告片卻不盡如人意。
書中很多角色由黑人扮演,違和感滿滿,所謂的特效畫面也是一眼難盡。
有人評價,兩版《三體》是一次文化定義權的争奪,這一次,劇版《三體》赢得漂亮。
期待《三體2》能夠再接再厲,千萬别整一個劇版《上海堡壘》,把科幻劇的大門給關上了。
類型二:懸疑劇
關鍵詞:破與立,宕開一筆反而見天地人心
内地懸疑劇經曆了幾個階段。
20年前,一部《少年包青天》讓大家領略了古裝懸疑劇的魅力。
這個系列一共三部,分别由周傑、陸毅、鄧超主演,全都是當紅小生。
但是多年之後,真相大白,這部劇在案件設計上明顯抄襲《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和《名偵探柯南》,主創不過是利用信息差來拍劇。
後來的《神探狄仁傑》《大宋提刑官》是《少年包青天》的升級版。
在做到原創的同時還能結合曆史,拍出了獨特的中國味道,時至今日都是經典。
而《重案六組》爲代表的懸疑劇則偏向于刑偵劇方向。
懸念性不足,紀實性比較強。
2008年之後,懸疑劇逐漸式微,概因諜戰劇的興起。
諜戰劇既有懸疑劇的設謎解謎部分,也有辦公室政治的内容,比純粹的懸疑劇更有看點。
2017年之後,随着《風筝》落幕,諜戰劇也逐漸落寞。
愛奇藝的"迷霧劇場"代表着懸疑劇的回歸。
其中《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更是将懸疑劇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也讓後來者無法超越。
今年的懸疑劇的特點是先破後立。
不再執着于詭計的設計,更注重探讨案件背後的社會意義。
最典型的就兩部劇《漫長的季節》和《繁城之下》。
《漫長的季節》豆瓣開分9分,導演辛爽一大早看到評分後哭了半個小時。
他之前拍了《隐秘的角落》,已經被擡到很高的位置,拍這部劇還要拍出超越前作的新東西,可想而知創作的艱辛。
該劇的案件部分隻是個引子。
導演真正想講述的,是東北下崗工人艱難的生存處境。
範偉、秦昊、陳明昊組成的老年鐵三角,才是全劇真正的看點。
他們在年輕時候被命運捉弄,當青春逝去後,哥仨豁然開朗,以苦爲樂。
這種豁達的生活态度溫暖人心,光看三人唠嗑就很有趣了。
導演表面拍懸疑劇,實則是拍年代劇。
懸疑劇的快節奏和年代劇的慢節奏是沖突的,辛爽卻能最大的消弭這種差距,功力實在了得。
當然慢節奏也不可避免拒絕了一部分觀衆。
它是好劇,但不是爆劇,這不是劇的問題,是觀衆的問題。
這部劇因爲好口碑豆瓣評分漲到了9.5分,是近年來唯一一部近乎零瑕疵的好劇。
但因爲被扣上了侮辱女性的罪名,被抹黑到了9.4分。
即便如此,依舊無法掩蓋其光芒。
《繁城之下》雖然沒有像《漫長的季節》一樣封神,但豆瓣評分也高達8.5分,且在立意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菜鳥導演王铮自編自導,用一個橫跨20年離奇案件,揭示了明朝末年混亂的社會風氣。
表面是在破案,實則是在講人心不古, 小男孩陸直的黑化讓人揪心。
甯理的演技依舊封神。
相比較而言,白宇帆作爲第一男主卻遊離于戲劇之外,成爲全劇最大的遺憾。
《繁城之下》《漫長的季節》突破了懸疑劇的困局。
不再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宕開一筆反而見天地人心。
類型三:反腐掃黑劇
關鍵詞:《狂飙》的火,是一場"虛火"
《人民的名義》過後的6年,反腐掃黑劇《狂飙》又一次火出了圈。
這部劇有多火?
它在春節期間播出,引發全民追劇熱潮。
春節電影檔的幾個演員,沈騰、吳京、劉德華、張譯加起來的熱度,也沒有張頌文一個人高。
現在看來,這種熱度是不正常的。
因爲《人民的名義》後,涉及反腐内容的創作尺度收緊。
之後的《突圍》《風雨送春歸》《巡回檢察組》《國家行動》《掃黑風暴》等,要麽因爲審核原因被剪得面目全非,要麽因爲尺度太大直接無法和觀衆見面。
剩下的幾乎都是虎頭蛇尾,反腐劇幾乎走到了死局。
《狂飙》在後三分之一劇情拍攝不完整的情況下,以殘軀登頂近幾年來熱度第一劇。
與其說是它拍得好,不如說它戳中了時代的痛點。
《狂飙》無非就是一個爽劇,它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賣魚強一步步成爲黑老大的故事,這個套路已經在爽文裏講過無數遍了。
爲什麽舊的套路這麽得人心?
因爲該劇上映時,大家剛從三年疫情中走出,急需一次精神的釋放,而高啓強逆襲的故事剛好滿足了這種心理需求。
全劇的爽點簡單直接。
扮豬吃老虎、越塔殺敵、抱得美人歸、莫欺少年窮等段落,對于疲憊的觀衆來說,就像一碗濃糖水,雖然不高級,但卻解了心頭的渴。
你就說,大過年的,大家夥兒本來都做好疫情反撲的準備。
結果無事發生,還足不出戶就做了一個心靈SPA,還有比這更爽的事兒嗎?
但爽的特點是,熱度高,續航短。
前期導演編織的夢太大,後期隻能一個一個捏爆。
再加上後期在拍攝時偷工減料,劇情删減、重配台詞,讓觀衆的幻滅感撲面而來,最後草草收尾也是意料之中。
《狂飙》爆火不假,但它的火是虛火,後勁兒不夠。
我們注意到,這部劇播完後,很多演員一夜之間爆火,連瘋驢子這種配角都能靠直播分一杯羹。
但幾個月後,這些人的名字就很難再聽到了。
真正吃到紅利的,就是高葉和張頌文。
高葉趁着這波熱度接了一大堆代言,上了綜藝,成爲愛奇藝新劇的女主角。
她還被張藝謀看中演了《第二十條》,她能否穩住勝利成果還需要繼續觀察。
張頌文則人間清醒。
他很清楚這是虛火,高啓強這個角色能成就他,也能毀掉他。
所以走紅後,他婉拒了央視外的所有專訪,聊及高啓強,也隻談表演本身。
如今平穩落地,等待他的才是一片坦途。
《狂飙》之後,各類犯罪反腐劇紛紛上馬,甚至傳出愛奇藝要拍《狂飙》電影版。
但遺憾的是,這部劇的火不可複制。
照目前的情況看,反腐劇不可能再掀起太大的波瀾。
類型四:諜戰劇
關鍵詞:連出5部,誰把春天過成了冬天?
2020年,柳雲龍的《勝算》播出。
這是他繼《風聲》後六年磨一劍的作品,結果反響平平,諜戰劇日薄西山。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過去2年,諜戰劇依舊層出不窮,并且衍生出了三國諜戰劇、現代諜戰劇、偶像諜戰劇、年代諜戰劇等分支。
《風起隴西》《對手》《叛逆者》等都拍得可圈可點,但已經沒有了當年《潛伏》《黎明之前》《懸崖》的精髓。
2023年,諜戰劇每隔幾個月就出現一部,多換湯不換藥。
《無間》《薄冰》《梅花紅桃》《潛行者》全都是那種一看開頭就猜到劇情走向的劇。
這些劇無非就是把不同的男主女主湊到一塊兒,把拍過無數次的諜戰模闆,重新拍一遍罷了。
如果說非要有創新的話,趙寶剛的《特工任務》玩出了點新花樣。
這部劇其實也是諜戰劇的變種,當代國安題材。
趙寶剛用遊戲化的方式,賽博朋克的風格,演繹了平淡生活裏的暗流湧動。
沒想到之前擅長拍海岩劇的趙寶剛,成了浪頭弄潮兒。
網友的調侃也恰如其分:寶剛,你潮得讓人害怕。
另一部《歡顔》開辟了公路諜戰劇的分支。
劇情上有所創新,但董子健的主角光環太強,一個個影帝全都下線,就他活到了最後,懸念感也沒有了。
導演對《讓子彈飛》的模仿痕迹很嚴重。
電影這麽拍很高級,電視劇這麽拍就有點故弄玄虛,削弱了追劇體驗。
諜戰劇的窘境依舊沒有改變。
除了偶爾的詐屍外,大部分新劇都是原地躺平。
明年柳雲龍的《叱咤之城》很可能與觀衆見面。
如果連諜戰教父出手都無能爲力了,那麽諜戰劇這個題材恐怕真要壽終正寝了。
類型五、都市劇
關鍵詞:難以容忍的通病
都市情感劇是電視劇裏的主旋律。
無論是愛情劇,還是職場劇,最後的歸宿無一例外都是婆媳妯娌、男歡女愛、家長裏短這些永恒的主題。
今年的都市劇沒有太大的建樹。
《歡樂頌4》還在以"下集"的形式,繼續吃IP的老本。
劇情還是翻來覆去那些事,很難想象這是正午陽光出品的劇。
郭麒麟和金晨的《平凡之路》,倒是拍出了職場新人初出茅廬時的不容易。
但更多時候還是看大林子和張子賢耍嘴皮子。
郭麒麟的氣質像社會人,不太像剛畢業的學生,和金晨的組合也沒有CP感。
迪麗熱巴和佟大爲的《公訴》則是國産職場劇的通病。
男女主穿着職場裝眉來眼去,沒有演出檢察官的威嚴。
讓迪麗熱巴來演檢察官,你感覺下一秒她就要開啓紅毯秀,多少有點違和。
肖戰和白百何主演的《驕陽伴我》,一個俗套的姐弟戀故事。
肖戰經曆了227事件後,急需一部劇來立穩腳跟;
白百何經曆了那場無妄之災後,也從電影圈轉彎來混電視圈。
兩人這場戀愛談得心不在焉。
明明帥哥美女的組合,觀衆卻在喊,這個姐弟戀不談也罷。
周迅也主演了《不完美受害人》。
這部劇帶一點懸疑性質,但主要探讨了都市女性性騷擾問題。
劇情疑似複制了當年的某高管海外性醜聞事件。
周迅和劉奕君的演技依舊在線,雷點是林允,明明是受害者,卻被她演得十分讨厭。
劉亦菲和李現的《去有風的地方》倒是一部不錯的都市劇。
該劇有些效仿日本《小森林》那種清新風格,沒有虐戀劇情,沒有高能翻轉。
主角就在大理來了一次甜美的邂逅,一切恬淡自然,這是這個時代需要的療愈佳作。
另一部韓東君主演《裝腔啓示錄》也不錯。
全劇沒有太多明星大腕兒,但勝在角度新奇。
攫取了生活中各種裝腔作勢的人和事,熔于一爐,端上桌奉獻給觀衆。
有一種辛辣諷刺的喜劇效果,看着賊解壓。
都市劇遍地開花,但沒有出現真正的經典,是一件遺憾的事兒。
六:央視開了個好頭,但功臣不止一個
以上就是皮哥心中五類最具代表性的國劇。
當然,其他類型的好劇,也有不少。
比如年代劇《父輩的榮耀》,熱度不及《人世間》,但拍出了人情味兒;
比如武俠劇《蓮花樓》,增加了很多懸疑的部分,劇情也跌宕起伏;
比如創新劇《古相思曲》,正看是一部劇,倒着看是另一部劇,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比如曆史劇《丁寶桢》,熱度不高,但拍出了曆史劇久違的厚重感。
還有情景喜劇《鵲刀門傳奇》《破事精英第二季》等,重現了情景喜劇的榮光。
但它們并沒有形成氣候,受衆也相對較窄,沒有形成出圈效應。
總的來說,國産劇還是在2023年打了一場漂亮仗。
多點開花,評分最高的劇高達9.4分,豆瓣8分以上的作品超過了20部,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部值得一看的好劇。
像《狂飙》這樣的年度熱播劇,更是開播後,收視破3,并一連50天拿下全網熱播收視第一。
而口碑不佳的劇,皆收視敗北,口碑爲王,國産劇的"天",已經變了,爛劇已無市場了。
如果我們再看深一點,還會發現。
這幾年國産劇連出爆款,原因當然有央視、各大視頻平台這些出品方慧眼獨具,把錢花在真正的好項目上。
更主要原因在于,國内越來越多制作公司,都走上了正午陽光的精品化道路。
比如留白影視。
這幾年的電視劇作品,除了今年大爆的《狂飙》外,其他也都是良心之作。
《長安十二時辰》《今日宜加油》《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對決》《熟年》……
品質優良的同時,還引領着不同題材,朝着更多的方向嫁接探索。
比如萬年影業。
這幾年懸疑佳作頻出。
《隐秘的角落》,《無證之罪》,還有前段時間熱播的《繁城之下》。
再比如行業新秀哪裏哪裏影業。
青年導演辛爽創建,第一部作品就是《漫長的季節》。
這些制作公司的穩定輸出,才是大廈穩固的根本。
在這樣一批優秀電視劇人的堅守下,短劇想要短時間内攻破國劇堡壘還不太可能。
如今的國産劇,已走上了另一條大路。
我們期待着2024年,國産劇再創輝煌。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