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央視 "3 · 15 晚會 " 的一記重錘,将港股上市公司兌吧推上了風口浪尖。
今年的 "3 · 15" 晚會主要關注的是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數字經濟等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爲。其中,第八大行業亂象的報道中,晚會曝光了手機抽獎斂财套路,浙江諾諾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兌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被點名。兌捷網絡的身後,就是兌吧集團。

據《節點财經》了解,兌吧是國内最大的用戶運營 SaaS 服務商,成立于 2014 年 5 月,2019 年 5 月 7 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闆上市。彼時,作爲内地第一個上市的用戶運營 SaaS 企業,上市首日市值突破 66 億港元,2019 年營收 11.37 億元,淨利 2.05 億元。創始人陳曉亮 28 歲締造資本神話的光環下也備受關注。
但是,風光之後,兌吧的股價就開啓下滑模式。截至 2025 年 3 月 12 日收盤,兌吧報 0.236 港元,當日盤中最低價觸及 0.210 港元,創近一年新低,較發行價已跌去超 95%,妥妥的 " 腳踝斬 "。而經過 3.15 晚會曝光,周一開盤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那麽,3.15 晚會到底曝光了兌吧的什麽問題?公司經此 " 重錘 " 之後,雪上加霜的情況下,還有機會東山再起嗎?
01 " 合法騙局 " 與兌吧的 " 沉默暴利 "
先看看這一次兌吧集團的問題到底是什麽。據 3.15 晚會報道,事情源自于手機抽獎引發的消費陷阱,央視記者在電子發票第三方服務平台 " 諾諾網 " 開發票,提交發票信息之後,頁面會自動跳轉至 " 大轉盤 " 小遊戲。點擊抽獎,系統随即提示 " 抽中大獎 ",獎品是 "200 元話費券 "。
但是,要使用這張 200 元話費券并不容易。客服人員表示:" 優惠券一共有 30 張,充 200 元減 10 元的券 10 張,充 100 元減 5 元的券 20 張。"
也就是說,需要充值 4000 元話費,才能用完這些話費券,折扣率僅 5%,并且最快用完也要 15 個月。而由于使用周期過長,多數人領取一兩個月後就遺忘了,商家則利用這種遺忘和疏忽悄然 " 割韭菜 "。
搞出這套玩法的公司爲兌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控股方爲兌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根據晚會上的披露,公司負責人表示,這是他們公司目前獲利最高的業務。
" 投 100 萬元當天回 150 萬元,這幾個闆塊的業務客戶,已經接近于瘋狂。"
其實,兌吧的這一模式核心在于 " 利用沉默用戶的遺忘率 "。數據顯示,87% 的用戶在領取優惠券 2 個月後徹底遺忘。
公司負責人還表示,除了開發票,生活中還有很多掃碼場景都能植入他們的廣告,比如停車場掃碼付費。" 送你一個視頻會員,你點擊以後要付 19.9 元,次月還會扣 19.9 元,默認你會來領,依然賺的是沉默用戶的錢。" 此外,還有一種白酒推廣業務,兩箱原價 63 元 / 箱的白酒被宣稱價值 4700 多元,最後以 398 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這種 200 元話費券、自動續費以及白酒推廣等諸如此類的業務本質上就帶着誘導屬性,甚至還有欺詐嫌疑。而在 3.15 晚會的報道中,相關公司人員也透露:
" 基本上一天的流水在 20 億元左右。"
這一 " 消費陷阱 " 具有相當的迷惑性,而其盈利邏輯并不依賴用戶活躍度,而是在 " 賭人性弱點 "。首先是高回報率誘惑,通過 " 必中大獎 " 的虛假提示,制造 " 占便宜 " 心理;然後,通過複雜規則埋雷,比如話費券需分月使用、視頻會員默認自動續費等,用戶稍有不慎即被 " 套牢 ";最後,通過技術手段加持,比如抽獎頁面跳轉、廣告植入精準覆蓋發票開具、停車繳費等高頻率場景,形成 " 流量黑洞 ",大薅用戶羊毛。
整個一套玩法搞下來,用戶稍有不慎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爲商家賺錢的機器。
目前,随着 3.15 晚會的曝光,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已介入調查,直指其涉嫌虛假宣傳與消費欺詐。

3 月 16 日淩晨,兌吧集團發布了緻歉聲明,稱公司第一時間啓動内部應急響應機制,成立專項小組,配合政府執法部門開展核查處置工作。兌吧集團表示,對 "3 · 15 晚會 " 曝光的問題,深表歉意。将深刻汲取教訓,規範開展公司各項業務。
但是,如果道歉管用,還要市場監管幹什麽?而在雪上加霜之下,兌吧集團的發展還有前景嗎?
02 兌吧 " 暴露 " 背後,流量時代終将落幕?
其實,創始人陳曉亮的創業故事曾是互聯網行業的勵志範本。這位安徽懷甯的 90 後年輕人在 2014 年創立兌吧,敏銳捕捉到移動 App 積分運營的市場空白,通過免費 SaaS 服務快速接入上萬個應用。

2019 年兌吧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 66 億港元,被視爲 " 用戶運營賽道黑馬 "。但是,到了 2022 年,因爲市場環境變化,公司當年淨利虧損 4590 萬元。雖然 2023 年,年報顯示公司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 3045 萬元。但觀察公司的業務結構,可以發現有了微妙的變化。
在此之前,公司營收的主力爲用戶運營 SaaS 業務,此後逐漸讓位于互動廣告,後者貢獻的收入比例持續攀升。但是,公司并未持續披露互動廣告收入的具體數據。而 2024 年上半年的财報顯示,公司毛利率已從曆史平均 20% 以上驟降至 13.42%,似乎也印證了其可能轉向高流水低利潤的灰色業務。
根據 2024 年上半年的财報顯示,兌吧集團實現營收爲 4.58 億元,較 2023 年同期的 7.08 億元減少 35.3%,原因主要是受行業增長疲軟的影響。 同時,公司互聯網廣告業務所産生的收入從 2023 年上半年的 6.17 億元減少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3.18 億元。 而利潤方面,同期兌吧虧損約 1907.8 萬元,2023 年同期還盈利 2208.4 萬元。
所以,從業績上看,兌吧近年來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徘徊在盈虧之間,這似乎與 3.15 晚會曝光的 " 單日 20 億元流水 " 的狀況不太相符。
按 2024 年上半年公司營收 4.58 億元推算,其全年營收很難超過 10 億元,與 20 億元單日流水不在一個級别。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矛盾的數據,可能也暴露出公司存在表外業務,即通過控股子公司進行資金流轉,規避上市公司财務并表的同時又給予資本市場想象力。
上市之初,陳曉亮曾強調 " 要做企業的長期夥伴 ",但現實似乎并不理想。2022 年,兌吧成立的 " 全景式養老規劃 " 家族辦公室等新業務未見成效,反而通過控股兌捷科技等子公司拓展現金貸、自動續費等高争議業務,最終等來了 3.15 晚會的 " 暴擊 "。
其實,從研發投入上也能看出端倪,2024 年上半年,兌吧營業成本中研發支出占比不足 5%,與 " 科技型中小企業 " 的定位顯然相去甚遠。
目前,這場風暴中兌吧集團面臨的根本拷問,既有用戶運營技術的倫理邊界問題,還有業務轉型向何處去的經驗問題。其實,兌吧出事更像是互聯網 " 流量至上 " 時代的縮影,當 SaaS 的光環褪去,裸泳者終将現形。作爲曾被譽爲 " 浙江省創新型中小企業 " 的上市公司,兌吧能不能真正整改重生,值得長期保持關注。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節點财經 "(ID:jiedian2018),作者:九才,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