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1 月 3 日訊(記者 梁柯志)剛剛結束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從健全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機制角度,強調要繼續 " 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 "。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在銀行息差長期下降的趨勢下,内源性渠道補充資本金并不容易。大多數情況下,銀行隻能通過債券市場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少數情況下才通過資本市場和增資擴股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而近日,銀行 IPO 難的話題再次引發市場關注。11 月 1 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方信息顯示,上交所恢複包括湖州銀行在内的 5 家 IPO 中止企業的發行上市審核。此前因财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上交所于 9 月 30 日中止上述 5 家企業的發行上市審核。根據規定,IPO 中止企業應當在中止審核後三個月内補充提交有效文件。
财聯社注意到,目前,至少還有 10 家銀行在排隊等候 A 股上市,其中亳州藥都農商行、江蘇海安農商行、江蘇昆山農商行、湖州銀行拟登陸上交所主闆,廣東順德農商行、廣州銀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東莞銀行、廣東南海農商行、重慶三峽銀行拟申請在深交所主闆上市。
此外,包括廣西北部灣銀行、柳州銀行等機構都在做 IPO 前期準備工作。
11 月 2 日,資深投資人王骥躍對财聯社表示,上市平台是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金的重要渠道,申報是銀行自身權利,但上市并不是當然權利,監管部門有否決權。但是客觀上還是挺難的,本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中小銀行的态度不是支持做大做強。
新渠道有待拓寬
财聯社記者注意到,近一段時間以來上市銀行較常用各類債券工具補充資本。如近期,建設銀行獲批拟發行 2000 億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資本工具,品種爲二級資本債券;郵儲銀行在 10 月 17 日發行完成 300 億元永續債;重慶銀行在 10 月 20 日發行完成 25 億元永續債。
對于一般中小銀行,目前多依賴地方專項債。
可查詢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小銀行密集增發地方債來補充資本金,截至 8 月發行 1342 億,爲去年全年的 2.13 倍,定向補充 124 家銀行資本金。以此計算,今年獲得專項債支持的銀行,每家平均能夠得到約 10.82 億資金支持。
不過,财聯社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個省份發行的專項債支持主體開始出現更多的中型地方城商行,如富滇銀行和南粵銀行,其獲得的注資規模,也顯著大于專項債注資單家銀行的平均值,如南粵銀行專項債發行規模高達 100 億。
财聯社記者還注意到,年初山西、湖南、遼甯、甯夏等八個省市的财政預算都提到中小銀行補充資本規劃,其中河南财政預算稱要 " 争取 80 億專項債券用于補充中原銀行資本 "、" 籌資 60 億推動組建河南農商聯合銀行 " 等,對于中型銀行的關注度顯著增加。
此前,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财聯社表示,目前國内中小銀行面臨的經營環境仍較爲複雜,部分資質弱中小銀行内源性和外源性補充資本繼續面臨不小壓力;并且其經營水平提升需要一定時間,預計未來數年專項債補充工具不會退出。
中小銀行上市仍然困難
在 IPO 方面,近兩年上市獲批的銀行屈指可數。此次湖州銀行 IPO 恢複審核引發市場對銀行上市的關注。
11 月 2 日,北京某頭部券商保薦人對财聯社表示,雖然銀行一直積極上市,考慮到近期的市場和政策情況,加上銀行本身的特殊行業情況、估值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内銀行上市獲批會比較難。
據不完全統計,在排隊的拟上市銀行之中,輪候時間 3 年 -5 年屬于常見,甚至長達 15 年的如東莞銀行。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 2008 年,東莞銀行就申請 A 股上市,2012 年進入 IPO" 落實反饋意見 " 階段,但 2014 年因未完成預披露而被終止審查,直至 2018 年才重啓上市。
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進入上市輔導期,并于 2019 年報送招股書,且得到證監會反饋,在 2023 年 3 月全面注冊制正式落地實施後完成申報,IPO 上市審核過渡至深交所,目前審核處于 " 新受理 " 狀态。
資深投資人王骥躍認爲,上市平台是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渠道,申報是銀行自身權利,但上市并不是當然權利,監管部門有否決權。但是客觀上還是挺難的,本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中小銀行的态度不是支持做大做強。
10 月 30 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 " 建立以國有、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爲主、小銀行服務區域爲輔的格局 ",對中小金融機構嚴格準入标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