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語文教材中,名著閱讀闆塊精選了衆多優秀文學作品,不僅包含豐富多彩的文體風格,也觸及多元的主題思想。那麽,如何深入領悟名著《童年》的精髓,并從中獲得力量和智慧呢?今天一起來聊一聊。
一
現代意義:爲何我們仍然要讀《童年》?
在人生的長河中,苦難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從《詩經》的吟唱到現代中外小說的叙述,苦難始終是文學中不可或缺的主題。
爲什麽很多人念念不忘吃苦挨餓、感動流淚的時刻?爲什麽很多人的關鍵性成長總是在曆經磨難後才會收獲?
正如保羅•布盧姆在《苦難的意義》中提到:
苦難之于人生不可缺省,是激發成長的關鍵性力量;它教會我們,接受挑戰,是了解和實現自我的重要途徑。
《童年》不僅是一部個人成長史,更是一曲關于人性、苦難與希望的贊歌,它讓我們明白,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面對困境的勇氣與希望,永遠是人類共同的财富。
二
走近大師:高爾基的苦難童年
馬克西姆 · 高爾基,這位俄國文學的巨匠,童年生活充滿了艱辛與不易。他出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哥羅德鎮,父親是一個木匠,母親是染坊主的女兒。高爾基幼年時,父親染病去世,他随母親投奔外祖父,在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母親對他疏于管教,外祖父又吝啬殘酷,隻有外祖母細心照顧他。
高爾基 11 歲時,母親不幸病逝,外祖父作爲小染坊主難以抵抗時代的洪流,染坊破産,家中光景每況愈下,外祖父便吩咐高爾基到 " 人間 " 去謀生。
三
了解内容:解構《童年》
《童年》以阿廖沙的視角,緩緩展開了一段關于成長、家庭與社會的深刻叙述。
開篇:苦難的序章
小說以主人公阿廖沙的視角展開,講述了他在一個充滿争吵、暴力的家庭中度過的童年初期。父親的去世、母親的改嫁,讓阿廖沙的世界瞬間崩塌,這一部分的描寫,讓人深切感受到生活的無常與殘酷。
發展:在苦難中尋找光明
随着阿廖沙進入外祖父家生活,故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裏,他見證了人性的多面性——外祖父的暴躁與慈愛并存,外祖母的堅韌與善良成爲他心中的燈塔。通過一系列生活瑣事,展現了小人物在逆境中的掙紮與希望。
高潮:成長的覺醒
阿廖沙在經曆了一系列變故後,逐漸學會了獨立思考,對周圍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與外祖母的深厚情感,成爲他心靈成長的重要支撐。這一部分,高爾基細膩地描繪了成長的陣痛與蛻變。
結局:向未來出發
小說以阿廖沙離開家庭,踏上求學之路作爲結尾,預示着他向更廣闊的天地邁進的決心。雖然前路未知,但阿廖沙的心中已種下了希望的種子。
四
深度閱讀指南:如何讀懂《童年》?
1. 抓住文體特質,聚焦成長主題
《童年》是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 " 快樂讀書吧 " 中的内容,本冊 " 快樂讀書吧 " 的主題是 " 笑與淚,經曆與成長 "。在教學中,老師們會遇到哪些困惑呢?
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中級教師,栾川優仕樹人學校小學部張麗君老師說:
張麗君
《童年》是聚焦成長主題的小說,整體感知文本的同時,要抓住文本的特質,避免同質化閱讀。通過深入分析成長中的苦難與困境,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童年》所傳遞的成長智慧。
欣賞成長小說,關鍵詞是 " 成長 " 和 " 内心 "。
——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中級)課程
課程導師 郭史光宏
>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由華南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和親近母語聯合推出,以專業課程學習和能力認證一體化,緻力于培養專業的兒童閱讀教師和推廣人,目前已逾 5000+ 學員報名參與學習,第七期正在招募中……
在閱讀時,我們應重點關注阿廖沙的成長曆程,特别是他在困境中的心理變化。同時,注意分析小說中的人物關系,找出對阿廖沙成長産生重要影響的人物,如外祖母的慈愛與堅韌,是如何成爲他心靈成長的燈塔。
▲
張麗君老師班級共讀指導
兒童閱讀師資能力認證中級教師,運城市明遠小學邱娅妮老師說:
邱娅妮
由于翻譯及文化影響,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能夠通過閱讀整本書梳理出複雜的故事情節,深刻理解《童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及作家所處的時代主題是非常不容易的。
邱娅妮老師教學設計
2. 運用有效閱讀策略,深入理解作品
(1)人物分析,洞察人性
在《童年》中,每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征和象征意義。比如外祖父的複雜性格、外祖母的慈祥形象,以及阿廖沙的成長變化,不以 " 非黑即白 " 進行評定,而是對典型人物形象進行客觀評價。這樣我們可以更深刻地認識人性,理解他們在特定環境下的選擇與行爲,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能讓他們對人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點燈人會員卡" 整本書案例包 " 閱讀單
(2)了解背景,拓寬視野
《童年》這部作品不單純描寫一個人,一些事,而是一群人,一個時代。了解 19 世紀末俄國的曆史背景,是理解《童年》深層含義的關鍵。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結構、經濟狀況、文化氛圍,這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中人物的行爲動機和社會環境對他們的影響。
(3)主題探讨,思考價值
《童年》探讨了成長、苦難、希望等多重主題。閱讀時,不妨就這些主題進行深入思考,比如:苦難對于個人成長的意義是什麽?家庭環境如何塑造一個人的性格?希望是如何在絕望中誕生的?這些思考會讓學生的閱讀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作品的靈魂深處。
(4)聯系實際,尋找共鳴
雖然《童年》講述的是 100 多年前的故事,但其中的許多情感和經曆,在今天依然能找到共鳴。讓學生試着将作者的童年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系,思考對我們今天生活的啓示和影響,這樣的閱讀,将更加有意義。
《童年》穿越時空的共鳴,不僅僅在于它描繪了那個特定時代的苦難與希望,更在于它觸及了人性中永恒的主題——成長與自我實現,這不僅是一部名著作品的力量,更是閱讀帶給我們的無限可能。
2024 年 11 月 22 日至 24 日,讓我們齊聚南京,和學者專家明師一起,共同探讨母語教育的話題。
>尋找 " 發光的人,有光的課 "
歡迎師資學員投稿
讓學習成果看得見
讓實踐成果被看見
實踐投稿 / 課程咨詢
班主任 小雅老師 電話、微信 17705187868
班主任 朱老師 電話、微信 13951937871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