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商隐社 (ID:shangyinshecj),作者:阿空,編輯:浩然,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近年來的茶飲新貴非霸王茶姬莫屬。
如今剛滿 7 周年的霸王茶姬已經開出了 6000 多家門店,而在 2021 年其在營門店才隻有 420 家。也就是說,短短三年間,霸王茶姬拓店 5500 餘家,平均每天 5 家新店開業。
以北京爲例,去年 8 月霸王茶姬才在北京合生彙開了首家門店,短短一年多,其北京門店總數已突破 140 家。北京人民原來隻能在外地才有機會喝到霸王茶姬,如今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變得稀松平常。
今年 9 月 28 日,霸王茶姬香港首店在 K11 商場開業,兩個月過去,在港仍然隻有這一家店。按照開店狂魔的節奏,應該至少開了十幾家門店才對。
蜜雪冰城同樣也是如此。2023 年 12 月旺角首店開業,近一年來在香港隻開了 8 家門店。而在 2022 年最瘋狂的時候,蜜雪冰城曾創下過 90 天開店 1792 家的記錄。出海也不遜色,自 2018 年以來,其海外門店已經超過 4000 家。
爲什麽這些内地新茶飲品牌在香港拓店都慢了下來?
一、新茶飲卷無可卷,搶灘香港
新茶飲可謂是這兩年最卷的賽道,卷新品、卷價格、卷聯名、卷規模,直到卷無可卷。
新品研發方面,根據咖門數據,2022 年的 50 個主流新茶飲品牌一共推出了 2244 款新品,平均每月上新 187 款新産品。新品無非是 " 茶、奶、水果 " 三個維度創新的排列組合,單拿水果來看,選品标準越發獵奇,油柑、刺梨、芭樂、橄榄、蓮霧等小衆水果輪番登場。
價格方面,華安證券研報顯示,2020 年至 2023 年,新茶飲品牌 10 元以下消費占比從 7% 上升至 30%,20 元以上消費占比則從 33% 下跌至 4%。美團團購數據顯示,2023 年全國茶飲消費客單價均值爲 10.5 元。新茶飲品牌紛紛自降身價,限時九塊九成爲新品常态,古茗、茶百道、滬上阿姨等品牌陸續推出 10 元以下新品。
IP 聯名方面,2023 年茶飲行業的聯名超過 100 起,平均 3 天一個聯名。今年更甚,僅上半年,奈雪的茶、喜茶、霸王茶姬等品牌的聯名就超過了 300 起,平均半天就一個聯名。
規模方面,窄門餐眼 8 月數據顯示,近一年内,全國新開 16.73 萬家茶飲門店、淨新增 3.55 萬家,不管是一二線還是三四線城市,乃至村鎮都能找到一家奶茶店。
在新品難刺激消費者、降價導緻利潤越來越低、聯名越來越不夠用、市場越來越飽和的情況下,新茶飲品牌紛紛選擇出海尋找新增量。如今,蜜雪冰城以東南亞爲據點開了 4000 多家門店,霸王茶姬在東南亞開了 100 多家門店,喜茶在英美等國開了 70 家門店。
在衆多出海地點的選擇中,香港尤其受到品牌青睐,特别是在去年香港和内地全面恢複通關之後,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等茶飲品牌在香港開出首店。香港市場雖然體量不大,但與内地文化接近,同時國際化程度較高,品牌希望通過在香港站穩腳跟後再進一步走向海外。
但第一批搶灘香港的先行者們已經折戟歸來。今年 7 月,奈雪的茶香港首店突然宣布閉店,經營未滿 5 年;廣東惠州的檸檬茶品牌 " 檸濛濛 " 旺角店關店,存活僅 1 年;檸季手打檸檬茶旺角店在閉店時在營時長不足半年。喜茶 2018 年就已進軍香港,目前香港總門店隻有 6 家。
由此可見,新茶飲品牌在香港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不僅擴張速度提不上來,新店也難以經營,這是爲什麽?
二、租金貴,有錢也買不到好位置
對于實體店而言,選址好壞意味着流量多寡,新茶飲品牌在港拓店考慮的最核心因素也是選址。
《千分選址》一書中指出:選址必須選商業旺地中的千分點,也就是顧客能見度和可接近度最高的地方,人員流動量高了,營業額也就高了,租金就不是問題。
拿名創優品來說,作爲十元店,最開始選三流商業街,針對中低端消費者,聽起來合乎邏輯,但店鋪接連關閉。
後來名創優品反其道而行之,布局在最火的購物中心和商業街,店面租金也是最貴的,不僅銷售額大幅提升,品牌形象也上來了,節省了一大筆營銷費用。
優衣庫也是如此,它很少打廣告,而是把錢花在選址和裝修上,壟斷流量高地,其實是最高明的廣告。
香港陸地面積僅 1105 平方公裏,僅相當于義烏那麽大,商業中心集中,核心商圈的好位置店鋪更是稀缺資源。
香港店鋪租金一般比内地高 5 到 20 倍。根據 2024 年全球最貴零售租金排名,香港尖沙咀排名第四,位居亞太區最昂貴地段榜首,比日本銀座和首爾明洞還要貴。
然而有錢也未必能租到好鋪位,目前最好的位置基本都在星巴克手上。跟内地相比,香港核心商圈的排他協議尤爲嚴重,一家先入爲主的品牌會提前告知商場,并不希望其他同行進駐搶走自己生意。
霸王茶姬首店就選在了寸土寸金的尖沙咀的高端商場 K11 ART MALL,臨近維港,對望中環,緊挨着喜茶和奈雪的茶。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茶百道等品牌則要接地氣很多,集中在旺角地鐵站附近的街鋪。
霸王茶姬除去 80 平方米的門店外,甚至租賃了門前的場地做展廳,按尖沙咀平均每年每呎租金 1607 美元測算,該門店一年租金至少需要 138 萬美元,約 1000 萬人民币。
街鋪租金相對便宜許多。據港媒測算,蜜雪冰城旺角銀行中心廣場店面積 60 平方米,月租 20 萬港元,賣 9 港元一杯的檸檬水、16 港元一杯的珍珠奶茶。在不計算水電、人工、物料費等情況下,至少要月賣兩萬杯檸檬水才能活得下去。
在香港開店受阻的 " 檸濛濛 " 曾直言,這裏開店成本巨大,每月租金要 3.6 萬到 13 萬港元,裝修費在 15 萬至 25 萬港元之間,沒有空間再去做低價讓利的犧牲,閉店也是無奈之舉。
三、人力貴,在港失去性價比
高額的人工成本也成爲内地赴港開店成本上的攔路虎。
霸王茶姬招聘信息顯示,店員入職前需要在深圳進行培訓,培訓期間的工資約爲 1.45 萬港元,店長職位的薪酬在 1.8 萬至 2.5 萬港元之間。而在北京,霸王茶姬店長的工資爲 0.8 萬到 1.3 萬元,隻有香港的一半。
蜜雪冰城也不例外,店長月薪爲 1.5 萬至 2.2 萬港元,兼職時薪爲 50 至 60 港元,每店至少需要兩三個員工,再加上水電、物料等成本,單店利潤空間非常有限。
在房租、人力等成本重壓下,定價也是一門學問,走高端沒人買單,卷低價會虧本。整體而言,新茶飲品牌在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價。
目前,霸王茶姬香港首店隻上線了 6 款飲品,包括伯牙絕弦、桂馥蘭香、萬裏木蘭等,單杯售價在 28~34 港元,價格高于内地 16~20 元人民币的定價區間。
茶百道香港首店已上線 20 款左右飲品,包括在内地較暢銷的楊枝甘露、青提茉莉、超級杯水果茶、豆乳玉麒麟等,單杯的定價區間在 25~32 港元左右,内地定價在 14~20 元。
蜜雪冰城 2 元甜筒也變成了 5 港元,4 元檸檬水漲到了 9 港元,6 元珍珠奶茶賣到了 15 港元,價格基本翻倍。
這首先勸退了赴港旅遊的内地遊客。目前香港旅遊常見的方式就是住深圳當天往返香港,或者住香港兩三日遊,這麽短的時候完全可以抵住誘惑回内地再喝,不在香港花冤枉錢。
此外,香港人對新茶飲也不感興趣,這跟飲食習慣有關。
四、港式奶茶口味根深蒂固
香港人愛喝自己的港式奶茶,這就不得不提奶茶的起源。
在我國,奶茶有兩個發端:台式奶茶和港式奶茶。台式奶茶受日本茶文化影響,以茶湯爲底,加入植脂末、牛奶、果糖等進行融合,還可以根據喜好添加珍珠、布丁、芋圓等小料。
港式奶茶則是香港被英國占領期間,在英式奶茶的基礎上改良的,制作工藝更爲複雜。通常選用斯裏蘭卡出産的錫蘭紅茶幼茶,經過拉茶降低茶湯中的澀味,再加入新鮮淡奶調配,還可以添加檸檬片等輔料,不加奶精、糖精,這樣制作出來的奶茶茶味、奶味都很濃。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處于社會轉型期,白領藍領同時湧現,帶來新的社會需求:既可以快速解決用餐需求,又可以休閑聚會。在西方文化影響的大背景下,西餐廳對于平民來說消費太高,于是 " 雜中雜西 " 的茶餐廳應運而生。
香港作家歐陽應霁把港式奶茶看作香港精神的微縮," 是一個中西文化、高檔跟庶民、權力跟遊散、繁忙與休閑的混種 "。
在港片鼎盛的那些年,許多影視劇都以茶餐廳爲背景。在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中,梁朝偉和張曼玉便常在茶餐廳約會,港式奶茶成爲兩人情愫的見證,也承載了内地人對香港文化的想象。
1997 年香港回歸以後,港式奶茶随茶餐廳進入内地市場。2011 年起,港式奶茶自立門戶,桂源鋪、米芝蓮、廣芳園大通冰室、瀾記、樂堂口等品牌争相來内地開店,少則三四百家,多則上千家店。
但随着市場規模擴大,港式奶茶的弱勢開始凸顯:上下遊的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原料廠商、設備廠商及器具都落後于台式奶茶,并且制作技藝還停留在茶餐廳師父帶徒弟的狀态,手藝的傳承及産品的标準參差不齊。
一個加熱的電餅爐以及幾個鋁壺,是港式奶茶店的全部家當。相較于台式奶茶較爲完善的供應鏈及設備,港式奶茶的标準化設備顯得寒酸,奶茶品質不易把控。
除此之外,各港式奶茶品牌紛紛開放加盟,管理不易把控,加盟店品控不達标,再加上一些快招公司的攪局,山寨店泛濫成災,港式奶茶一時亂象橫生。
此時,以喜茶和奈雪的茶爲代表的新茶飲勢力正在悄然興起。新茶飲在台式奶茶的基礎上進行改良,采用真材實料、融入奶茶、甜品、水果等多種元素,顔值高、品質好,深受消費者喜愛,接連獲得資本投資。
而港式奶茶,依然堅持自身香港文化标簽,沒能跟得上市場的步伐,在内地逐漸沒落。
如今習慣了新茶飲的内地人再喝港式奶茶,會覺得又苦又澀,十分難喝。同樣,喝慣了港式奶茶的香港人也會覺得新茶飲又甜又膩,難以接受。
有個誇張的說法:普通人的身體 70% 由水構成,而香港人的身體 70% 由奶茶組成。對于許多香港人來說,可以一日不飲水,但不能一日不喝奶茶。在香港這座人口 700 多萬的城市,每年要進口超過 5800 噸紅茶,每天要喝掉 250 萬杯奶茶,産生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 100 億港元。
香港人不論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後都喜歡喝奶茶。在路邊餐館,早餐點一碗面,再加一杯奶茶隻要 5 港元;麥當勞早餐三件套可以免費添加港式奶茶,隻要 30 港元。由此可見,香港人可以在餐廳中随餐喝到更便宜的港式奶茶,也就沒必要再花 30 多港元喝一杯内地奶茶了。
此外,香港還有 8% 的外籍人士,相比奶茶他們更愛喝咖啡。之前也說過,香港的好店鋪基本都被星巴克占了,同樣是作爲外來品牌,星巴克又是如何融入香港的呢?
五、星巴克是怎麽開拓香港市場的?
出海面臨的障礙和門檻遠比國内經營更複雜,開拓任何一個陌生的市場都無異于二次創業。
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曾說:" 我們若要在中國取得成功,就必須成爲中國人,而不是美國人。"
由于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與美國經濟、文化差異較大,星巴克采取許可協議的模式進入,由北京美大公司、台灣統一集團、香港美心集團分别代理中國北方、蘇浙滬、南方地區業務。
美心是香港最大的餐飲集團,在供應鏈、零售渠道、門店運營、産品本土化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代理星巴克在香港的全部業務。在此之前香港并未形成咖啡文化,但茶餐廳和冰室會提供咖啡和鴛鴦奶茶,也就是港式奶茶和咖啡的混合飲品,因此香港人對咖啡口味的接受度較高。
最開始,香港美心擁有 95% 的股權,星巴克隻占 5%。對于星巴克來說,這樣做可以降低異地移植風險,不用擔心采購、廚房控制、招聘等一系列問題。
出海并不是将國内模式直接複制照搬,本土化改造極爲關鍵。美國人喝咖啡如飲水,每天早上要喝上兩三杯,一般将咖啡買回辦公室或家中。因此,美國的星巴克一般不注重食物供應,鋪面座位較少,店裏播放的音樂也較爲強勁。
美心針對中國香港與美國的消費文化差異做了本土化改造:準許香港星巴克出售面包、果撻、西餅及三明治等西式食物;增大香港星巴克店鋪的座位及面積;店内選用較柔和的燈光,并播放輕柔音樂。
2000 年 5 月,中環交易廣場、銅鑼灣希慎道、中環和記大廈三家星巴克齊齊開業,從商務人士和白領開始培養核心用戶。不到 1 個月,三家都已經收回成本并且盈利,6 年間,香港的星巴克分店就從 3 家開到了 60 家,全港每個大型商場和重點商圈都能嗅到星巴克的濃烈咖啡香味。這時,星巴克将股份增持至 51%,2011 年轉爲百分之百直營。
對于品牌而言,直營方便統一管理,保證産品和服務質量。但管理半徑過長,特許經營和合資也是一種好的方式,可以減少初期的學習成本,快速打開市場。待業務起勢、團隊人才培養起來之後再出資收回股份。
霸王茶姬無疑想做中國的星巴克,今年 5 月份還喊出 "2024 年中國銷售額超過星巴克中國 " 的目标。不同于星巴克的放權,霸王茶姬則選擇先直營跑通模式,再開放加盟的策略。
單是直營跑通模式這點就需要極大的耐心。搭建本地團隊得一年,選址得三個月,裝修又需要半年以上。再通過單品測試市場,進行産品本土化改造,進而實現收支平衡,更需要時間。這就可以理解當前霸王茶姬爲何在香港會慢了下來。
或許對于霸王茶姬而言,香港首店的意義更在于品牌宣傳,展示出海的決心,而非實現盈利。
事實上,任何一個有志于出海的品牌都應該意識到,選址、推廣、文化差異雖然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更難的考驗在于供應鏈和管理。
星巴克最具競争力的就是嚴格且完善的供應鏈系統。星巴克的咖啡豆 50% 來自于拉丁美洲,35% 來自太平洋周邊,15% 來自東非,這些天然的咖啡豆,會先被收集到産地倉庫,再從産地倉供給到星巴克全球六個中央烘焙工廠。
強大的供應鏈保證了産品的标準化。與現制茶飲相比,星巴克的優勢在于咖啡的制作比較簡單,同時咖啡原材料易于儲存,整體更易标準化。
此外,星巴克還打造了獨一無二的夥伴文化體系,通過完善薪酬福利、提供清晰透明的晉升通道、創建良好的内部溝通氛圍、持續學習支持等方式提升員工的歸屬感,進而爲顧客提供良好的服務。
霸王茶姬也學習了星巴克做咖啡的邏輯。原葉鮮奶茶是超級大單品,一份濃縮的茶液,加上奶,借助現代化的制茶設備,隻需 8 秒就能出品。因此,霸王茶姬需要茶葉、奶和包材三種供應鏈,相對鮮果茶,供應鏈的難度大大降低。
目前,出于成本考量,大部分新茶飲品牌尚未在海外投資建廠,主要靠運輸。東南亞地區相對較容易,但歐美、中東等地區,運輸就是大問題,同時也增加了運營成本。
最重要的是,霸王茶姬如何讓愛喝咖啡的歐美人愛上東方茶,就跟當年星巴克讓愛喝茶的中國人愛上咖啡一樣,面臨同樣的困難和使命。
參考資料:
1、新餐考《卷無可卷,内地茶飲在港交手》
2、36 氪《當霸王茶姬們卷到香港去,留給它們的好鋪子卻不多了》
3、咖門《港式奶茶,漸行漸遠?》
4、晚點 latepost《霸王茶姬将在美國開店,茶飲出海的三大難關》
5、連線 insight《挖人、狂飙、出海,霸王茶姬離星巴克還有多遠?》